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肇庆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A.岁月不待人 B.光阴迫 C.不弃功于寸阴

  •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同归于(死亡)

    B.国泰民(安装、设立)

    C.随意春芳(尽)

    D.众星月(聚集、环绕)

  • 3、“直接描述”可以反映某一事物具体而鲜明的特点,下列没运用这一方法的句子有(   

    A.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B.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C.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D.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这种玻璃非常坚硬,____被打碎了,碎片____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

    2____变色玻璃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____又被人们叫做自动窗帘

    3____嗓音难以对付,人们____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

    4.报警的____值夜班的看守,____被划破的玻璃!

  • 5、看拼音,写词语。

    (1)独特xuàn làn(    )的民族文化如春风化雨, rùn(    )着美丽的云岭大地。

    (2)每个人只有坚持duàn liàn(    ),才能筑起坚固的健康bǎo lěi(    )”。

  • 6、看拼音,写词语。

    ɡē( )       ( )萝卜   ( )     zhǎn( )

  • 7、词语释义。并任选其中两个词语造句。

    (1)柔柔的微风吹来,河蚌感到心旷神怡

    心旷神怡:  

    (2)鹬鸟用尽全力也摆脱不了被河蚌钳住的嘴,它无计可施,懊悔不该啄着河蚌。

    无计可施:  

    (3)鹬鸟好久没有吃东西了,饥肠辘辘

    饥肠辘辘:  

    (4)鹬鸟对自己的一番话暗自得意。

    暗自得意:  

    (5)这时,从船走下一个渔夫,他看见了河蚌和鹬鸟,走过去,轻而易举地把它们捉住了。

    轻而易举:  

    造句1:  

     

    造句2:  

     

     

  • 8、看拼音,写词语。

    zhǎn xīn     zūn zhòng     bēn fù     mà zha     bàn yè sān gēng

    ( )        ( )          ( )        ( )          ( )

    nà hǎn     shēn qǐng     yóu zhōng     chǐ xiào     sù rán qǐ jìng

    ( )            ( )          ( )       ( )        ( )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内阅读。

    父爱之舟(节选)

    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起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会么亲切,那么难忘……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1】从加点词“依旧”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 ”的句子,用___________的手法突出了“我”对小渔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觉得小渔船“亲切、难忘”是因为(          

    A.这只小船承载了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

    B.这只小船对作者来说非常熟悉

    C.这是姑爹的小船,姑爹是作者的亲人。

    【4】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描绘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最后一句,你觉得作者能画出这条小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

    忆读书(节选)

    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说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1】在选文“□”内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解释下列词语。

    (1)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知半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宴桃园豪杰三结义”中“三”指“关羽、刘备、诸葛亮”三人。

    B.“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是说母亲催促“我”睡觉,而“我”还想读书,于是哭了。

    C.作者在一知半解地读书时,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是因为字的读音相近。

    D.“此后,我决定……居然越看越明白”说明读书越多,知识积累越多,理解能力就会越强。

    【4】写出《三国演义》中你最熟悉的一个人物,并写出其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钓鱼的启示》一文的作者是 国的   。文中讲述了一件 的事情,让我明白了一个 的道理。

     

  • 12、阅读课内选段,回答问题。

    桂花雨(节选)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1画线句子中的“浸”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桂花一年四季都散发着迷人的香气。

    B.桂花香气浓郁,即使谢了,香味仍然存在。

    C.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晒干后做糕饼、泡茶也香气弥漫。它香甜四季,香甜了乡亲们的生活。

    3“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这句话运用了___的修辞手法。

    4母亲为什么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文章,按要求完成题目。

    秦兵马俑

       

    ①秦兵马俑在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②考古学家根据发现时间的先后,把秦始皇兵马俑坑编为一、二、三号坑。

    ③一号坑是三个俑坑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它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5米,总面积达14260平方米,相当于两个足球场的面积。一号坑是由步兵和车兵组成的军阵。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鹏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一、二、三号兵马俑坑位置分布图昂首挺胸。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重任在肩。武士俑平均身高约1.8米,体格健壮,体形匀称。它们身穿战袍,披挂铠甲,手持兵器,整装待发。骑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蹬长靴,右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好像随时准备上马冲杀。陶马与真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体健壮,肌肉丰满。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

    ④在一号坑东端北侧20米处是秦始皇兵马俑的二号坑,它的平面呈曲尺形,面积约6000平方米,是由步兵、骑兵、车兵和混合兵种组成的军阵。

    ⑤三号坑位于一号坑西端北侧25米处,面积为520平方米。平面呈四字形,是三个俑坑中面积最小的一个。其中出土了4马、1车和68个陶俑。根据专家推测,这里可能是整个地下军队的指挥部。

    ⑥2018年11月1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获评“2018全国最具影响力智慧文旅景区”,展现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在落实“让文物活起来”、推动“互联网 + 文物”、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持续努力和初步显现的效果。数字化,让游客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进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数字博物馆,可以像用放大镜一样,突破现场观看的视角限制,360度“触摸”兵马俑的每个细节,享受到超越现场参观的视觉体验。经过多次放大后,游客甚至可以把兵马俑的眼睛拉大到整个屏幕进行观察。此外,还能发现很多有趣的细节,比如即使是同一列的兵马俑,身上的铠甲也各不相同。数字博物馆利用百亿像素全景和AR等技术手段,通过互联网搭建起最接近真实的秦兵马俑参观体验,提供了不同以往的参观视角,这在古遗址类的展示中具有非常大的前景。

    (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秦兵马俑》,有删改)

    【1】根据短文的内容,把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分别标注在兵马俑坑位置分布图中的三个□里。(标阿拉伯数字)

    【2】短文分别从哪几方面介绍了秦兵马俑?完成下图。

       

    【3】自疫情以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闭馆期间开展线上活动——“云游”秦兵马俑,需招募线上小小讲解员,对云端的游客做参观介绍。现在你就是小小讲解员,结合短文的内容,请完成以下问题。

    (1)你最想向云端游客介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哪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上面你要介绍的那点内容,想进一步要讲好,需要搜集哪些相关资料,或需要家长、老师提供什么帮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暑假快到了,你想参观广州的哪个博物馆呢?请写写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哦!爸爸认输喽!”随着弟弟的叫喊声,响起爸爸(坦率   爽朗)的笑声:“是啊,我认输了,认输了!”爸爸一边摸着弟弟的小脑袋,一边用慈爱的眼光看着我。我看着弟弟那高兴的样子,脸上也浮现出(骄傲   自豪)的笑容。

    在我家里,爸爸是权威,说起话来疾言厉色。妈妈也要让他三分。不过爸爸对我们很好,虽然有时教训我们几句,但我和弟弟知道,那是为我们好。

    这天爸爸刚送走客人,也不知道哪来的气,在吃饭桌上就教训起我们来:“大人说话,小孩插什么嘴?不说话还怕把你们当哑巴?”弟弟受了教训,很委屈,张一张嘴却不知道怎么说,只好向我投来求援的眼光,我会意了,忙说:“小孩子插嘴有什么不好?你这种做法有点家长制了。”正当爸爸吐完一根鱼刺要反驳时,我又紧接着抛出两个有利的理由:“您知道美国旧金山公立学校吧。他们有一份推荐智力超常儿童的行为表,其中第二十一条就是在大人说话时要经常插话。爸爸,您对这一条怎么理解呢?”不等爸爸回答,我又接着放炮:“我国唐朝时有个太守阎伯屿重修滕王阁,想请人作序。但是在场名人不敢放肆,都一一谦虚地谢绝了。只有王勃这个年仅14岁乳臭未干的孩子,年少气盛,一口答应。结果呢,他写出的《滕王阁序》名垂千古。爸爸,您对这件事又怎么看呢?”

    谁知道我这两个理由竟把爸爸给“镇”住了,还是妈妈替他解了围。爸爸(感动   感慨)地对妈妈说:“是啊!孩子对问题认识得这样(深厚   深刻)了,真是后生可畏啊!”说完,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弟弟也仰起小脸望着我。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

    【1】请用“\”把短文中括号里不合适的词语划去。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画“ ”的词语的意思。

    疾言厉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少气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第①和第④自然段首尾呼应的句子,用“ ”画下来。

    【4】根据你的阅读理解感受,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

    【5】爸爸原来认为_________________,我对此有不同观点,先后举出两个事例进行反驳。这两个例子概括地说,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

    【6】爸爸说“后生可畏”是因为(     

    A.少年王勃才华横溢,各人都不是他的对手。

    B.“我”能言善辩,驳得爸爸无言以对。

    C.“我”观点大胆,认识深刻,说理透彻,使爸爸心服口服。

    【7】你认为这篇文章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 15、短文。

    爱的密码

    ①台湾有个小女孩,十岁时因邻居引发的火灾而一氧化碳中毒,导致颈下瘫痪,全身的感官只剩听觉,只能通过眨眼与转头来表达意思。她在混沌中拼凑组合出一种密码,类似通信用的摩斯密码,在常人无法体会的艰辛环境下,“一意孤行”地进行写作,靠着她妈妈“解码”,完成了二百余首诗作,奇迹般地出版了诗集《海天浪》,成为著名的盲诗人。

    ②“我的财富积在天/只要上天串起珍珠、玛瑙、紫水晶/挂在我的颈项/地上的邮局是绿色,天上的帐房是金色……”这些清新的诗句,就是“密码女孩”庄馥华的作品。在常人看来,这真是一个奇迹!

    ③她在二十六岁那年完成了出书的理想后,在二十八岁,又有了新梦想:环台湾岛旅行。

    ④她与妈妈展开六日环岛之旅。从台中北上顺时针出发,在全台各地演讲、冲浪、骑协力车……体验前所未有的大冒险。最后,她来到了安平古堡,将这个台湾的起源地作为她旅程的终点。

    ⑤我倒很想知道她怎样演讲。

    ⑥她不断地眨眼与转头,与此同时,庄妈妈在一旁快速解码,这可不是懂摩斯密码就可以的,如果每个动作都随着一段冗长沉闷的解码过程,谁听得下去?快速解码真正的关键,是母女心有灵犀。两个人几乎融合成一个人。这种密码,超越了摩斯密码,那是两个生命因爱而融合,形成的一种奥秘的新密语,只有母女两个人才懂的密码。

    ⑦盲人心静而专注,因此常出现成功人士。而这位盲诗人的残障程度虽严重,但她有个了不起的母亲,给了她了不起的爱。庄馥华的诗作,毫无悲伤自怜之气,恐怕也因爱,克服了一切怨愤。诗作的感人,正是因为此。

    【1】小女孩遭遇了怎样的人生困境?用“______”画出相关的句子。

    【2】短文主要写了“密码女孩”庄馥华的三个事例,请小标题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冗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有灵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①节和第②节两次出现“奇迹”。你认为这两个“奇迹”的内涵一样吗?写出你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⑦节“诗作的感人,正是因为此”中的“此”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短文表达的意图,下列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短文主要是为了体现庄馥华的自强不息。

    B.短文主要是为了体现母亲的智慧,母亲的伟大。

    C.短文主要表达的是母女之间的爱,是爱让母亲坚强伟大,是爱让女儿自强不息。

    【7】结合短文内容,谈谈为什么要以“爱的密码”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主题阅读拓展。

    麻 雀

    无论是乡村还是城镇,几乎到处都有麻雀的踪影。麻雀常被人们认为是害鸟,甚至被骂为老家贼,其实,这是人们对它的误解。

    麻雀素有家雀之誉。它适应能力强,能飞善跳,喜爱群居,乐于与人类为伴。麻雀的巢如同半个皮球那么大,通常筑在房顶瓦头檐槽之间的缝里,也有的筑在灌木或草丛旁。栖息在乡村和公园里的麻雀,很少飞离老家三里之外。

    人们常用自投罗网来形容麻雀的愚蠢。一位研究麻雀的科学家认为,麻雀在鸟类中是比较聪明的。在一次试验中,只有3%的麻雀一次被捉。有的麻雀甚至在一旁等待那些敏捷的小山雀在罗网里把饵叼出来,然后半路打劫。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波尔特通过对麻雀的迷津测验,发现它的记忆能力可以和猴子相比。

    麻雀虽然在播种时或农作物成熟时糟蹋粮食,但在其他季节及城市里,则是消灭害虫和杂草的能手。特别是在育雏期,麻雀更是大量捕捉害虫哺养幼雀。这里有两个例子很能说明麻雀的功过:18世纪,普鲁士国王曾因麻雀啄食他所喜欢吃的桃子,悬赏在全国消灭麻雀。由于麻雀被捕灭得所剩无几,结果毛虫泛滥成灾。19世纪时,美国波士顿的毛虫给庄稼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人们为消灭毛虫,从欧洲引进麻雀专门对付毛虫,使庄稼得以摆脱虫患。为此,人们在当地建起了一座麻雀纪念碑。我国现在的问题是某些地方甚至听不到麻雀叽叽喳喳的声音了,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自投罗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半路打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麻雀素有“______”之誉。

    A.害鸟

    B.家雀

    C.老家贼

    【3】麻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  )

    A.列数字

    B.举例子

    C.作比较

    D.打比方

    【5】为什么说麻雀“常被人们认为是害鸟”是“人们对它的误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第一句中的“几乎”,第二句中的“常”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本文,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麻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课外阅读。

     

    在我国分布最广的家燕,又名玄鸟、拙鸟、越燕。它轻捷伶俐,飞行快如流星,常结群横飞于田野空中,或在水面掠过,追捕蚊蝇等害虫。金腰燕体形跟家燕相似,略微大一些。它衔泥、草筑巢,巢像曲颈壶,有一个壶口状的开口,比家燕的碗状巢精巧得多,因而它又有巧燕之名。巧燕大都栖息在山地、村落之间,飞行没有家燕快,捕虫却相当( ) 它主要捕捉金甲龟、象甲、沟叩头和叶甲,这些都是啮食庄稼的害虫。还有几种稍有不同的燕子,也都是捕食害虫的能手。

    燕子育雏时捉虫更勤劳,乳燕脱壳而出,嗷嗷待哺,忙得老燕雌来雄往,( )不停。 那情形正如白居易所说:()“须更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老燕一年育雏两次。有人计算,从4月到9月,一对燕子同它们的子女要吃掉大约100万只昆虫。它们为保护农作物生长做出了很大贡献。所以,()燕子是农业上一支重要的治虫队伍。

    1文中括号里应填的词语,依次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A.勇猛   B.勇敢 C.勇武   D.穿梭   E.穿插   F.穿越

    2文中甲、乙两处画   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群燕飞过之处,蚊蝇为之扫。把这句话插人到短文中恰当的地方使前后文意连续起来。

    4短文在说明燕子的共同特征时,主要抓住了燕子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的中心句是什么? 画出来。

  • 18、课内阅读。

    将相和(节选)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壁。秦王双手捧住壁,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壁有点几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壁交给蔺相如简相如捧着壁,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壁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壁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壁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壁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壁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1文段选自我国古代历史巨著________,作者是_______ 该著作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三国演义》 B.《史记》 C.班固   D.司马迁 

    2选文中加点字体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画出描写蔺相如拿到壁以后的举动的句子。

    句中抓住了___________这两个方面来对人物进行刻画。 

    4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对选文的理解,给选文起个小标题:_________

  • 19、课外阅读

    严父

    我的父亲很(  )我,但是他管教我很(  )。

    上一年级的时候,我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来的毛病。一天早晨起下大雨。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我听着不停的大雨,心里愁得不得了。我上学不但要迟到了,而且还要拖着不合脚的大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一路走到学校去。想到这么不舒服地上学,我竟很勇敢地赖在床上不起来了。

    等一下,妈妈进来了。她看我还没有起来,催促着我。我低声向妈哀求:妈,今天已经晚了,我就不要去上学了吧?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当她转身出去,爸爸就进来了,瞪着我: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动。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左看右看,从桌上抄起一把鸡毛掸子,倒转来拿,把我从床头打到床尾。

    即使我被打得大哭,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像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五大枚坐车去上学。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一边抽抽搭搭地哭着,一边撩起裤脚来检查我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我把裤脚向下拉了拉,遮盖住最下面的一条伤痕,我是怕同学看见了要耻笑我。

    虽然迟到了,但是,老师并没有罚我站,这是因为下雨天可以原谅的缘故。老师教我们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五分钟。老师说: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留的功课有没有做好?今天的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道别了吗?……我听到这儿,鼻子不禁抽搭了一大下

    正在静默的当儿,有人拍了我的肩头一下,我急忙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他用眼势告诉我,让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头看,是爸爸。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爸爸为什么追到学校来?爸爸点头招我出去。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微笑着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面前。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给我。

    后来怎么样,我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从那以后,每天早晨我都是站在学校门口,等待着校警开大铁栅门的一个学生。

    【1】联系全文,在第一段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2】用“~~~~~”画出全文中心句。

    【3】早上我懒床不想上学,一是因为______________二是因为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 ”句子,为什么我鼻子不禁抽搭了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对我很严,主要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文章最后一段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用具体的情景表现所给成语的意思。

    喋喋不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写句子。

    1.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改为反问句)

    2.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缩句)

    3.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安静的微笑。   (修改病句)

  •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等到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把鲈鱼放回湖去(改成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乐园。

    《落花生》一课中,父亲用落花生说明做人的道理。其实,小草、大树、春蚕、蜡烛……生活中许多事物都能给我们做人的启示。你能选一种自己感受较深的写下来吗?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