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植物受到环境刺激时,下图中所表示的生长素分布与生长情形正确的是(黑点代表生长素的分布)
A.①④
B.②④
C.③⑤
D.②⑥
2、用一定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枝条生根的情况如图甲。图乙所示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顶芽和根部生长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表明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12ppm
B.图乙中②表示的是根部,因为根对生长素更敏感
C.图甲和图乙都能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是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
D.图乙中c~d段浓度的生长素是顶端优势中对顶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3、一位病人能主动说话,听觉也正常,但他听不懂别人说话,连自己的话也听不懂。这可能是由于图中的哪个区域病变造成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列不属于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是( )
A.2023年北京市人口中老龄人口所占比例
B.通过分析容器中两种草履虫数量变化推测二者关系
C.研究释放不育雄蚊对某地区白纹伊蚊出生率的影响
D.人工林中二月兰的数量随林冠层郁闭度而变化
5、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其能催化果实成熟
B.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的合成,从而降低植物的抗旱能力
C.激素分子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但会影响细胞内基因的表达
D.与生长素不同,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核的分裂
6、某城市卫生部门组织了一次鼠药灭鼠的活动,下图为该城市居民区投放鼠药前后褐家鼠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表示褐家鼠的环境容纳量
B.进行鼠害防治,最好在种群数量达到d时进行人为干预
C.某城市卫生部门此次灭鼠活动不会改变褐家鼠的环境容纳量
D.在理想条件下,影响褐家鼠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圈中的物质可以循环利用,但能量不能循环利用
B.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C.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
D.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P沿食物链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积累在食物链顶端
8、下图是电子显微镜下拍摄的突触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b和突触小泡共同组成了突触
B.结构b可能是神经元胞体或树突的膜
C.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需要c提供的能量
D.若突触小泡含有兴奋型神经递质会引起a处阴离子内流
9、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野生收草品种繁多,其中冰草和紫花苜蓿较为常见、两种野生牧草大小差别不大,但冰草数量明显多于紫花苜蓿。下列有关调查两种牧草的种群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应采用样方法、分别在植被稀疏和密集的地方取几个样
B.在选取样方时,冰草的样方面积应大于紫花苜蓿的
C.需要去除种群数量最多和最少的样方后再求平均值
D.选取样方数量的多少会影响冰草种群密度的调查值
10、已知某种氨基酸(简称Z)是一种特殊氨基酸,迄今只在某些古细菌中发现含有该氨基酸的蛋白质。研究发现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这些古细菌含有特异的能够转运Z的tRNA(表示为tRNAZ)和酶甲,酶甲催化Z与tRNAZ结合生成携带了Z的tRNAZ(表示为Z-tRNAZ),进而将Z带入核糖体参与肽链合成。已知tRNAZ可以识别金黄色葡萄球菌mRNA中特定的密码子,从而在其核糖体上参与肽链的合成。若要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合成含有Z的肽链,则下列物质或细胞器中必须转入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内的是( )
①ATP②RNA聚合酶③Z④古细菌的核糖体⑤酶甲的基因⑥tRNAZ的基因
A.②⑤⑥
B.①②⑤
C.③⑤⑥
D.②④⑤
11、如图显示的是正常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则此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
A.阻断了部分Na+通道
B.阻断了部分K+通道
C.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释放
D.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酶的作用
12、为探究植物激素对根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以菊花为实验材料进行以下实验:对菊花幼苗施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10天后,对主根长度和侧根数目分别进行统计,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项目 | 生长素浓度/(10-6mol·L-1) | ||||
0 | 50 | 100 | 150 | 200 | |
主根长度(相对值) | 1.0 | 0.9 | 0.7 | 0.5 | 0.3 |
侧根数目/个 | 4 | 6 | 8 | 6 | 3 |
A.在实验范围内,生长素表现为抑制主根生长
B.生长素在浓度为200×10-6mol·L-1时,抑制侧根生长
C.主根和侧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效应
D.生长素促进侧根生根的最适浓度是100×10-6mol·L-1
13、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来自美国的匈牙利裔科学家卡塔琳·卡里科和美国科学家德鲁·魏斯曼获此殊荣。被核苷碱基修饰的新冠病毒mRNA疫苗“mRNA-1273”可诱导健康志愿者产生免疫反应。下列关于疫苗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灭活新冠病毒表面存在抗原蛋白
B.新冠病毒mRNA疫苗无法直接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
C.新冠病毒mRNA疫苗是以mRNA-1273为模板合成的蛋白质作为抗原
D.理论上灭活病毒疫苗和mRNA疫苗都可治疗新冠肺炎
14、冬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合理施肥是冬小麦高产的重要措施,复合肥(含N、P、K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和单质肥(只含N、P、K中的一种营养元素的化肥)是常用的化肥。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施肥过多会导致根系水分外流而引起“烧苗”现象
B.冬小麦从土壤吸收氮肥中的氮可用于合成固醇类物质
C.通常含有多种养分的复合肥增产效果比单质肥更佳
D.比化肥更环保的有机肥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5、下列关于生态金字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营养级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多
B.一般来说、肉食性动物的总干重大于植食性动物的总干重
C.某种动物种群所处的营养级降低、可能会导致其数量增加
D.生态系统的数虽金字塔都是上窄下宽的金字塔
16、已知乙酰胆碱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兴奋或肌肉收缩。下表是几种药物导致中毒的机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药物名称 | 作用机制 |
乌头碱 | 与神经元上的Na+通道结合,使其持续性开放 |
毒扁豆碱 | 抑制乙酰胆碱酯酶(能分解突触间隙的乙酰胆碱)的活性 |
美洲箭毒 | 与神经-肌肉的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使肌肉松弛 |
A.阻遏Na+通道开放的药物可以缓解乌头碱中毒症状
B.毒扁豆碱能影响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分解
C.美洲箭毒与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不能打开
D.表中3种物质均可导致肌肉松弛
17、将某种体温为37℃的哺乳动物在室温(25℃)环境中饲养一段时间,然后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放入0℃环境中1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作为对照组。期间连续观察发现,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全身颤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组动物的皮肤血管收缩
B.实验组动物的平均产热量小于对照组的平均产热量
C.实验组动物耗氧量上升,有机物氧化分解加快
D.参与调节的内分泌腺包括肾上腺、甲状腺等
18、系统性红斑狼疮高发于20岁至40岁育龄期女性,多数患者面部会出现跨越鼻梁的蝴蝶状红斑,男女发病比达到1:9,可累及肾脏、心血管、肺、眼部等器官组织,显著增高患者的死亡风险,被称为“不死的癌症”。下列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受遗传和环境等综合因素影响而发病
B.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细胞
C.雌激素分泌增加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
D.长期使用免疫激活剂可缓解该病症状
19、雌雄异株植物普遍存在性别比例偏离1:1的现象,环境因子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斑子麻黄是耐贫瘠、干旱、寒冷的雌雄异株植物,下图为某山坡不同区域斑子麻黄种群调查结果,其中S1、S2样地的土壤水分、养分均优于S3、S4.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斑子麻黄种群的性别比例
B.S2样地斑子麻黄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差的环境下雄株存活率比雌株高
D.海拔越高则斑子麻黄种群性别比例偏离越明显
20、人体皮肤瘙痒的感觉与一种神经递质(5-羟色胺)有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痒觉和痛觉的形成都属于人体的非条件反射
B.当神经细胞兴奋时,Na+会内流,但胞内Na+浓度仍低于胞外
C.当神经递质进入受体细胞后,会引起后者兴奋或抑制
D.神经递质、激素、酶等细胞间信息分子发挥完作用后会被降解或回收回细胞
21、某校学生集体观看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网络直播后,都感到十分激动。此时学生自主神经系统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
B.副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
C.交感神经兴奋,肠胃蠕动加强
D.副交感神经兴奋,支气管收缩
22、下图表示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化学物质X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X代表促甲状腺激素,则b→c段的变化只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有关
B.若X代表抗利尿激素,则a→b段出现的原因可能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C.若X代表血糖,则a、b、c、d点的血糖浓度应在3.9~6.1mmol/L范围间
D.若X代表甲状腺激素,则c→d段的变化与甲状腺激素合成与失活速率有关
23、糖类和脂质都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摄入过多,也会产生一定的危害,因此摄入适量的营养物质并合理运动,有助于保持健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肝糖原和磷脂共有的元素是C、H、O、N
B.脂肪和糖原是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C.脂肪充足时可以大量转化糖类
D.葡萄糖和甘油分别是糖原和脂肪的单体
24、下列疾病中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是( )
A.血友病
B.过敏性鼻炎
C.艾滋病
D.系统性红班狼疮
25、“杨-麦间作”是山东省推广的一种农林间作模式:“杨”指的是窄冠黑杨,“麦”指的是小麦。窄冠黑杨树冠小、遮荫小、根深,不与小麦争水肥。炎热的时候,窄冠黑杨可以调节农田小气候,为小麦适当遮荫,可避免小麦因干热风而提前干枯死亡。回答下列问题:
(1)山东的“杨-麦间作”比单独种植杨树或小麦每亩增加收入明显,从群落结构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对增产的麦田进行调研发现:与单纯的麦田相比,“杨-麦间作”的麦田中害虫的数量很少;高大的杨树上栖息着多种鸟类。据此可以推断杨树上栖息的鸟类很可能属于______消费者。农林间作的麦田中不易爆发虫害,其原因是由于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比较强。
(3)“杨-麦间作”的农田中需要不断地施肥,原因是_________(至少答出一点)。需要除去害虫,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下图是人体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婴儿可以无意识排尿,成人在适宜的环境下才排尿。据图回答问题。
(1)婴儿排尿反射神经中枢位于方框____________内,产生尿意的神经中枢位于方框____________内。
(2)兴奋传到D某一处时膜内外电位是____________。
(3)图中神经中枢有____________个突触,兴奋在C处的传递(导)速度____________于D处。
(4)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能引起乙______或______。
27、由于神经元特殊的连接方式,神经中枢引起的兴奋可能并不会立即消失,而会延续一段时间。如图为一种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图中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均为兴奋性递质,M和N为连接在神经元表面的电流表。请据图回答:
(1)神经元的轴突末端多次分支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的部分叫__________。
(2)A点受到刺激兴奋时,其电位变化主要是由_________的跨膜运输引起的,B点兴奋时的膜两侧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在A处施加一个适宜的刺激,M和N的指针偏转次数分别是___次和_________次(两空均选填“一”、“两”或“多”)。
(3)利用图中A和B两试验点以及M和N两电流表来探究兴奋在结构①处的传递特点(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不要求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人血清白蛋白(HAS)具有重要的医用价值,只能从人血浆中制备。下图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取重组HAS的两条途径,其中报告基因表达的产物能催化无色物质K呈现蓝色。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采用PCR技术扩增HAS基因,该技术是利用__________的原理,使相应基因呈指数增加,此技术中最重要的酶是__________。
(2)培育转基因植物时,抗生素抗性基因和报告基因都可作为_____________,用于筛选含有重组Ti质粒的农杆菌和发生了转化的植物细胞。筛选发生转化的植物细胞时,应除尽农杆菌后,再将待测细胞转接到含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上。
(3)过程③采用_____________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绵羊的受精卵细胞,选择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下图所示为哺乳动物(或人体)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所示腺体为甲状腺,在寒冷状态下,机体通过图中的①②过程调节甲状腺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又会导致下丘脑分泌的_______和垂体分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减少。
(2)在寒冷的环境中,机体也能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的方式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其具体的反射弧为______。
(3)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生理作用,请你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完善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①材料和用具:日龄相同、体重相近的雄性成年大白鼠若干只,甲状腺激素溶液,生理盐水.,灌胃器,耗氧量测定装置等。
②方法与步骤:
A.将实验鼠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甲、乙两组,并分别用给出的仪器测定并记录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每天用灌胃器给予甲组鼠灌喂适量的生理盐水配制的甲状腺激素溶液,给予乙组鼠灌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饲养一定时间,测定并记录结果。
③结果预测:
A步骤的测定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步骤的测定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下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关系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
(1)突触小泡中的b物质是______,该物质进入突触间隙的方式体现细胞膜的______。
(2)运动应激能促进a过程,a过程是指BDNF基因的______。
(3)b物质与AMPA结合后兴奋传导至d处时,造成______内流,细胞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是______。
(4)据图可知,BDNF具有____________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止的传递。
(5)图中c是突触蛋白,它在海马区的密度和分布可间接反映突触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有实验表明,水迷宫训练后大鼠海马区突触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大鼠学习记忆受损后突触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由此推测,长时记忆可能与______的建立有关。
31、下图甲表示某动物脊髓反射弧模式图,乙表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刺激结构④时,会产生具体反应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用图中标号表示)。
(2)乙图中的⑪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兴奋不能从⑪传到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⑧_____________的形成主要由⑦___________完成。
(4)乙图中,若刺激D点,电流计E的指针将偏转____________次。
(5)某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导有阻断作用,为了验证此药物的作用,应将药物放在A处,刺激②则⑤_____________(填“产生”或“不产生”)反应;还应将药物放在______________处,刺激②则⑤_______________(填“产生”或“不产生”)反应。
32、下图是某植物成熟绿叶细胞代谢的相关图解。其中图1是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图2表示某光照强度和适宜温度下,光合作用增长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图3表示当光照和CO2充足的条件下,温度对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中实线表示光照时CO2的固定量,虚线表示黑暗时CO2的产生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光反应中产生的O2从生成部位扩散到同一细胞中被利用要经过_________层生物膜,由图1可知,乙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限制B点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C点与D点相比,C点时叶绿体中的C3的含量____________(填“较低”、“较高”)
(3)若昼夜不停的光照,图3植物在________℃下,生长状况达到最佳。若在此温度条件下,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处理,则该植物在24小时内积累的葡萄糖为___________mg(保留小数点后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