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隐敝 同心协力
B.恩慧 玲珑剔透
C.烦琐 囫囵吞枣
D.嫌疑 浮想联篇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老师为了让我们茁壮成长,处心积虑地教育我们。
B.队长快速运球进攻,却无人接应,终是孤掌难鸣输了比赛。
C.白鹭站在水田中央,不动声色地盯着一条黑色的小鱼。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B.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
C.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
D.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
4、读拼音,写词语
dān yōu | jí qiè | huán jìng | guāng gù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lǐ yóu | gǔ lì | wū yán | gǎn tàn |
____ | ___ | ___ | ___ |
5、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羽毛 ( )的翅膀 ( )的天空
( )的春天 ( )的燕子 ( )的细雨
( )的花朵 ( )的尾巴
6、根据自己的积累完成下面填空。
1.“书山有路勤为径。”古人教给我们许多读书的方法。如《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读书学习要实事求是,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朱熹告诉我们:“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把古人的教导铭记于心,认真阅读吧。
2.诸葛亮曾说:“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总让我想起历史上那些淡泊名利、向往宁静的人。
3.《忆读书》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作者主要回忆了自己读书的经历和体会。其中作者关于读书的体会可以用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她的作品有《_______》《________》。
4.盖士人读书,第一要_______,第二要________,第三要________。
5.如果要在学校餐厅里悬挂一句勤俭节约的名言,你会想到:______________。
7、形近字组词。(4分)
扯( )奥( )扑( ) 拖( )
址( )懊( )仆( ) 迤 ( )
烈( )咳( )棉( ) 扭( )
裂( )该( )绵( ) 纽( )
8、词语运用。
近义词:瞎闹——( ) 稀罕——( )
反义词:徘徊——( ) 半信半疑——( )
9、移步换行水上景。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缓缓 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摇摆)。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用“√”选出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语。
【2】威尼斯人们的日常与小艇息息相关,___,小艇一出动,城市就___了;夜晚,小艇一停泊在码头上,城市就___了,这一动一静的变化,我们将这种写法称为___(A.以动衬静 B.动静结合 C.以静衬动 D.动静分述)。(填序号)
【3】试分析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威尼斯的夜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英国也有长城
据英国历史学家约翰·奧克兰德的《英国文明史》记载,哈德良长城建造于古罗马时期,大约相当于我国秦汉时期。公元43年,罗马军队入侵不列颠岛,占领了英格兰地区。但因为战线拉得太长已经难以再向北推进,而北方的苏格兰人趁机屡次南犯,一时形势颇为紧张。此时,罗马皇帝哈德良来到英格兰视察,果断下令修建长城,以保卫罗马帝国的占领地。从公元122年起,由3个罗马军团历时6年时间分段筑成了从东海岸泰恩河口至西海岸的索尔韦湾,横贯不列颠岛的颈部长度达117公里的城墙,史称哈德良长城。
将近1900年的自然侵蚀以及人为的破坏,现存的哈德良长城已成残迹。目前所能看到的长城,西起卡菜尔东到纽卡斯尔,全长辨得出痕迹的仅剩下80多公里。
【1】英国长城史称____________,建筑于____________时期,是____________人建造的。
【2】英国长城东起__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__,全长____________公里。
【3】“全长辨得出痕迹的仅剩下80多公里”,联系上下文,从画“____________”的短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碗水的愤怒
在我生命里曾经流淌过一碗水,是这碗水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愤怒。
暑假时,久居都市的我与朋友结伴西北行。七月如火,车子在高高的黄河大堤上爬行。黄河河底龟裂,河水时断时续,给人一种苟延残喘的感觉,全没有“黄河在咆哮”的气势。在黄河拐弯处好不容易才见到了一个村子,村子因树而得名,叫“五棵树村”。在村头有个苗圃,绿绿的一片,让长途跋涉的我们略感一丝凉意。一个小姑娘拿着一个特制的大瓢,在每一棵小树苗根上小心地地滴上一点点水,那动作好像是在轻轻抚摸睡梦中的婴儿。“小姑娘,能不能给点水?”我不停地用毛巾擦着好像永远也擦不干的汗,渴望能洗一把被汗水渍疼的脸。
小姑娘迟疑了一下,转身走向苗圃后面的屋子,屋子里的椅子上坐着一位老妇人,脸上带着世事洞明的安详。小姑娘轻轻对她说了些什么,老妇人点点头从腰间“哗啦”一声摸出一串钥匙一这时我才看见在屋子和苗圃之间有一眼水窖,水窖设有坚固的木盖儿,木盖儿上牢牢地锁着一把大铁锁。
只见小姑娘轻盈地走到水窖前,熟练地打开大铁锁,用一个小木桶小。小心地汲出一点水,倒进一个干净的陶瓷碗里。她双手捧着那碗,像捧着整个世界一样走到我面前说:“走远路渴了吧,快喝吧!”我看了一眼,那水里竞漂浮着一些细小的杂物,在白瓷碗里显得更浑浊。
本来我是想洗把脸凉爽一下。喝的水我们自带了许多瓶纯净水。等小姑娘转过身去继续 “滴”她的水后,我让同伴把那碗水倒出来,开始洗脸。
听到水落地的声音。老妇人和小姑娘不约而同地投来愤怒的目光。老妇人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喊了声:“作孽呀!”突然摔倒了。小姑娘却不去扶老妇人,只是惊叫着冲到我身边,一把抢过我同伴手中的水碗,然后竞倒在地上,伸开双手用力挖起我脚下那一点被水浸湿的土,捏成一个泥团,迅速跑到苗圃旁新栽的小树边,深挖了一个坑,把湿泥团贴着树根埋下,这才急切地叫着“奶奶”向老妇人跑去,慢慢把她搀扶到椅子上。
我被眼前这一切惊呆了,一时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良久,我们才从小姑娘口中知道,这村周围黄河大堤旁的小树苗都是那位老人家培育出来的,这水窖也是老人家挖的。前年大旱, 水窖里也难以存住水了,为了让刚栽上的小树苗能够成活,老妇人翻山越岭到二十余里外的地方去挑水,不料半路上一脚踏空,瘸了一条腿。
老妇人叹了口气,意味深长地说:“不是我小气,这样热的天,我的苗圃一天才用一瓢水,你们不知道缺水的苦,这样糟蹋水,我心疼呀!”
(1)在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反的词。
清澈________ 缓慢________ 停止________
暂时________ 生疏________ 沉淀________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恰当的成语。
①事先没有商量却说出相同的话或做出相同的事。________
②内容深刻含蓄,耐人寻味。________
③比喻勉强维持生存。________
(3)用“——”画出文中描写黄河干旱的句子。
(4)读下面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①水窖设有坚固的木盖儿,木盖儿上牢牢地锁着一把大铁锁。
②小姑娘伸开双手用力挖起我脚下那一点被水浸湿的土,捏成一个泥团,迅速跑到苗圃旁新栽的小树边,深挖了一个坑,把湿泥团贴着树根埋下。
(5)说说小姑娘为什么不先扶摔倒在地的奶奶?
(6)说说老妇人为什么那么愤怒?从中看出了什么?
12、读书实践活动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是冰心奶奶在《忆读书》中对自己一生读书的总结,也是对我们殷切的期盼,为建设“书香校园”,学校开展了关于读书的活动,邀你参加。
【活动一】读书好
俗话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确,读书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它如阳光围绕着我们;如朋友陪伴着我们;在我们伤心绝望之时,它是安慰我们的最好灵药。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活动二】多读书
文学体裁是多样的,有小说、诗歌、散文等,我们不应一味地偏好某一种,而应都有涉猎。孙玲向同学们推荐了下面这首古诗。
观书
[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来信我庐别有春。
【活动三】读好书
同学们通过上面两个活动领悟到了读书的魅力,纷纷去阅读优秀书籍,孙玲最近阅读了《习近平讲故事》(少年版),她把其中的一个片段推荐给大家。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这句话讲得好。学习与思考、勤学与善思是相互联系和相辅相成的,不可把二者割裂开来。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脑子里经常装几个问题,反复思考。
——摘自《习近平讲故事》(少年版)
【1】(活动一)读书给你带来了许多的益处吧,请把你的体会填写在“ ”上。
【2】(活动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把书还可以比喻成什么,请你在下面的横线上写一句关于“书”的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二)中的“活水源流随处满”这是诗人于谦巧妙化用了朱熹《观书有感》其中最富有哲理性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活动三)这段话告诉了我们“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关系,希望大家今后在阅读学习中能学会运用这个好方法。
13、课外阅读。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
1935年春天,红四方面军(陆续 连续)打了几个胜仗。苍溪县儿童团的红小鬼们,高兴得不得了,到处宣传前方胜利的(喜讯 喜事)。
儿童团员们到乡下宣传了半个多月,等他们回来时,红军大部队已经开走了。大家急得直跺脚,十几张嘴你一言,我一语,但都拿不定主意。后来,还是年纪稍大的何连英想出了一个办法:“咱们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追赶大部队。”大家都赞成这个主意。
四月的川北,春意盎然。路边地里,油菜花散发着芳香,豌豆苗已长得很高,若在平日,他们一定会去捕捉那花丛中飞来飞去的蝴蝶,摘那甜滋滋的豌豆苗吃,可今日,一个个心急如焚,只顾赶路。
天渐渐黑下来,红小鬼们又饿又累,实在走不动了。这时,不知谁嚷了一声:“前面有住家!”走近一看,原来是座大庙。睡在庙里总比蹲原野里好,于是他们壮着胆子往里走。
神庙,白天就很吓人,天黑了愈发显得阴森可怕。黑影里,耸立着一尊尊龇牙咧嘴的神像。四大天王、四大金刚、十八罗汉,个个凶神恶煞。儿童团员们一个紧挨一个,靠着墙根,整整坐了一夜。第二天天没亮,儿童团员们一个个都饿醒了。这儿是荒山孤庙,到哪儿去找吃的呢?罗坤发现神龛上供着5个干得裂了口子的馒头。同伴们听说找到了吃的,一下子围了上来。大家一边嚼着干馒头,一边说着俏皮话。古庙里充满了欢笑。
就这样,他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机警地躲过了野兽的(袭击 打击),(顽强 坚强)地战胜了病痛的折磨,历时三个月,行程一千多公里,终于赶上了红军大部队。红军战士见到孩子们,都很高兴。妇女部长何连芝就像慈母见到了失散的儿女,把他们一个个搂在怀里,说:“你们从小就这么有志气,有毅力,不愧是革命的好后代,是党教育出来的英雄少年!”
【1】用“/”把括号中不合适的词划掉。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心急如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意盎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默读第六自然段,完成填空。
能够概括儿童团员经历磨难的四字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历时三个月”是说________;“行程一千多公里”是说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体会到儿童团员们_________的精神。
【4】在短文中找出与“咱们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追赶大部队”相照应的句子,用“ ”画出来。
【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父亲的笑
①那年上学,我要交一大笔学费。正发愁时,父亲回家对母亲说,他下岗了。母亲听了就哭了,父亲却笑着安慰母亲。我气愤地说:“你还能笑得出来,这学我不上了。”母亲哭得更凶了。
②父亲失去工作的第二天就去找新工作。他骑着一辆破自行车,每天早晨出发,晚上回来,进门时总是笑嘻嘻的。
③一天,父亲进门时笑着说:“工作找好了,明天就上班。”第二天早晨,父亲穿着一身破衣服走了,晚上回来蓬头垢(gòu)面,浑身都是泥浆。我一看父亲的样子,嫌弃地端着碗离开了饭桌。父亲笑了笑说:“这孩子。”第三天,父亲回家时穿得干干净净,脏衣服被夹在自行车后面。
④两个月下来,建筑工程完工,工程队解散了。父亲又骑着自行车早出晚归地找工作,每天早晨准时出发,天黑了才回家。一天,父亲骑着一辆旧三轮车回来,说是要当老板,给自己打工。我对母亲说:“就他这样的,还当老板?”此后,父亲整天骑着他的破三轮车拉着货,像个猴子一样到处跑。他还经常去我的学校送货,让我很是难堪。要是在路上碰见骑三轮车的父亲,他就冲我笑一下,我却装作没有看见,不理他。
⑤有一天,我在放学路上看见前面围了好多人,上前一看,是父亲的三轮车翻了,车上的电冰箱摔坏了,父亲一手摸着电冰箱,一手抹眼泪。我从没有见父亲哭过,看他这个样子,我慌忙往家里跑。等我带着母亲来到出事地点时,父亲已不在那里了。晚上,父亲进门时还是笑嘻嘻的,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母亲问:“伤着哪没有?”父亲说:“什么伤着哪没有?”母亲说:“别装了!”父亲忙笑嘻嘻地说:“没事,没事!处理好了,吃饭。”第二天一早,父亲又骑三轮车走了。母亲说:“儿子,你爸爸虽然没大本事,可他一心为这个家,要尊敬你爸爸。”我点了点头,第一次觉得他是那么可敬。
⑥就这样,父亲每天都在外面奔波。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报答父亲。离开家去上大学的那一天,别人家的孩子都是打车或有专车送到火车站,我和母亲则坐着父亲的三轮车去。父亲就是用这辆三轮车,挣够了我上大学的学费。当时,我真想骄傲地告诉我的同学这就是我的父亲。
⑦在车站告别时,我再也忍不住了,哭着喊了一声“爸爸”,但接下来除了大哭,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父亲仍是笑嘻嘻地说:“这孩子,哭什么!”
【1】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的线索图。
【2】第③段中父亲回来后“浑身都是泥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天回家时父亲穿得“干干净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变化突出了父亲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中画“ ”的句子属于________描写,父亲翻车后哭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晚上,父亲进门时还是笑嘻嘻的”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中写道:“他还经常去我的学校送货,让我很是难堪。”而第⑥段中则写道:“我真想骄傲地告诉我的同学这就是我的父亲。”结合这两个句子,我会提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⑦段中写道:“我再也忍不住了,哭着喊了一声‘爸爸’,但接下来除了大哭,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你认为“我”可能想对爸爸说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要素阅读。
少儿编程热,需要冷思考
材料一
目前,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将编程纳入中小学基础课程,我国出台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也提出在中小学阶段逐步推广端程教育。可见,编程学习低龄化,正成为教育的新趋势。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电子产品深入影响着这些少儿的日常生活,在分析、设计、优化的编程实践中,孩子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将得到锻炼。
30多年前,“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的布局,为中国赶上信息时代奠定了人才基础:而今,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我们理应未雨绸缪。不可否认,时下的少儿编程行业有待规范,但这并非编程本身的错,关键在于如何让它更好地与少儿对接。多一些图形化编程、趣味化教学的探索,多一些由易到难的课程设置,必将有更多孩子进入端程的大门。(张铎木)
材料二
健盘上手指翻飞一刻钟,完成精彩小动画,这样的“操作”出自一位8岁的编程小学员。现如今,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截至2018年10月,我国少儿编程培训行业市场规模接近40亿元,用户规模约150万。行业发展方兴未艾,也有不少机构闻风而动,有人甚至把编程培训当作一片新蓝海。
少儿编程培训行业在成长,但还不成熟。统一的行业标准、权威的评价体系尚未形成,工具不达标、师资不到位的机构不时被曝光。与此同时,“不懂编程就是数字时代的文盲”“不会写代码就丧失了生存能力”等夸大其词的噱头,有虚假宣传之嫌。重利益轻教育,注定无法满足学生、家长的期待。
哪里有市场,哪里就应该有监管。近年来,教育部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让教育环境更加清朗。针对上述新现象,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监管,为编程培训来一次“编程”。(沈林)
材料三
从过去的“奥数热”到时下的“少儿端程热”,家长如何给予孩子最适合的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无论出于“技多不压身”得想法,还是“望子成龙”的心理,抑或“升学加分”的现实,家长们为少儿编程“加了一把火”。
有学者认为,从逐辑思维到运动能力,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智能要型。分析孩子属于何种智能类型,才能挖据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在一次次”起跳”中成长。学习编程也如此,是考虑天赋兴趣、给孩子选择权,还是大包大流、“赶鸭子上架”,结果大不相同。
有意义的人生各有各的姿态。编程也好、数学也罢,弹琴也好,写诗也罢…教育如同马拉松,家长不必为孩子喷薄而发的“加速度”自喜,也不必为厚积薄发的“慢变量”着急,陪伴孩子找到兴趣点,人生才会更精彩。(郭雪营)
(自《人民日报)20194月23日,有改动)
【1】从上述材料看,少儿编程热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多选)
A.编程可以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
B.少儿编程培训行业夸大的虚假宣传
C.家长望子成龙、升学加分的心理
D.少儿对编程的极大兴趣
【2】针对少儿编程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
A.第一则材料的主要观点是少儿编程要多一些图形化编程,趣味化教学
B.第二则材料的主要观点是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少儿编程行业的监管
C.第三则材料的主要观点是孩子的成长要顺其自然,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以兴
趣为基点成就孩子精彩的人生
D.这三则材料的主要观点是少儿编程是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而出的新课程,家长应鼓励孩子学习编程
【3】请给每一份材料拟一个小标题: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4】邻居陈阿姨想给六岁的孩子报一个编程培训班,于是拿一张某培训机构的宣传单(如图)向你咨询。请结合上述材料,给她提三条合理化的建议。
课程方向 | 儿童编辑思维与 中文游戏编程 | 智能机器人编程 | 少儿APP开发 |
课程内容 | 学习编程入门知识,锻炼 编程逻辑思维,可独立完 成简单游戏作品。 | 学习智能硬件知识,通过编辑实现与机器人的软硬件交互,初步掌握人工智能技术。 | 完成16个以上编程作品,可制作简单的安 卓APP程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推敲(节选)
两个差人将贾岛带到韩愈面前。韩愈问:“你为何冲撞我的仪仗队?” 贾岛回答道:“我正在斟酌诗里的一个字眼儿,无意间冲撞了大驾,求您宽恕。” 接着,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示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烘托)出月夜的(宁静、安静),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1】划去文中的括号中用得不恰当的词语。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思索( ) 兴致( ) 斟酌( ) 宽恕( )
【3】韩愈认为用“敲”字更好的理由是:
①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
【4】贾岛写给友人的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本学期我们还学了他的一首诗 ,全诗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17、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搭石(节选)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在选文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背对着背,往相反的方向走,( )
(2)从道理上说应该这样。( )
【3】选文第一自然段先写一行人的动作美,我们是从“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知道的;再写声音美,我们是从“__________”这个词语知道的;最后写画面美,我们是从“__________”这个词语知道的。
【4】选文第2自然段描绘了这样两幅画面,(1)___________,(2)__________。这让我们感到了乡亲们的心灵美。
18、课外阅读
简单的道理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可是,他们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原地用干柴搭起了篝火煮起鱼来,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儿力气也使完了。他只能眼巴巴地望着大海,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离开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们每一次只煮一条鱼,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
几年后,他们盖起来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能给人意味深长的启示。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狼吞虎咽(______) 意味深长(______)
【2】作者写了两对饥饿的人,其中第一对的结局:________________;另一对的结局:_______________。作者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写这两对饥饿的人的经历。
【3】为什么这两对饥饿的人会有不同的结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一个人怎样才能获得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根据选文内容,下面对圆明园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族建筑和西洋景观错落其间,精巧而又别致。
B.园中有一巨幅壁画,壁画上画着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等地名胜。
C.金碧辉煌的殿堂中摆放着许多奇珍异宝。
【2】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写出了人们漫步圆明园的感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 ”的句子是个________句,在文中起到__________的作用。第二自然段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A.分—总B.总—分C.总—分—总)。
【4】这篇课文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却用了较大的篇幅写圆明园曾经的辉煌,这样写的好处是( )
A.美的东西被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和愤怒。
B.再现圆明圆遭侵略者肆意洗劫的景象,唤起人们对圆明园的留恋。
C.这样写达到了先抑后扬的效果。
【5】根据你对文段的理解和阅读全文的感受,把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圆明园曾经很辉煌,_________,可现在它____________。圆明园的经历告诉我们___________。
20、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真令人扫兴。
(1)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钱学森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 钱学森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2.秋天,熟透了的柿子挂满枝头。(改为比喻句)
3.我听到这个消息,兴奋得一夜都合不拢眼。(改变语序,意思不变)
22、按要求写句子。
1.每天大黑骡子背上都堆得像小山似的。 (仿写句子)
2.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改为反问句)
3.黄晓文正在奔跑。(扩句)
23、写作题
童年是一首歌,让你尽情欢唱;童年是一支笔,让你尽情涂抹。童年生活中每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每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都是我们人生难忘的回忆!请你选择童年生活中的一、两件小事有条理地叙述出来,注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的描写,要表达真情实感,自拟题目,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