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带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节俭(jiǎn)眼睑(liǎn)誊写(yù)嫉妒(jí)
B.嗜好(sì)圆锥(zhuī)烦琐(shuǒ)磁石(cí)
C.便宜(pián)着力(zhuó)龟裂(jūn)任丘(rén)
2、下列画面中,最符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绘的景象是( )
A.
B.
C.
D.
3、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错的画线并改正。
A. 颤动(chàn) 粘稠(nián) 苍劲(jìn)树干(ɡàn) (______________)
B. 纸屑(xiè) 炽热(zhì) 阻挠(náo)一刹(shà)那 (______________)
C. 琴弦(xián) 处置(chǔ) 空隙(kònɡ)解剖(pōu) (______________)
D. 屋脊(jǐ) 破绽(dìnɡ)挣扎(zhēnɡ) 粗犷(ɡuǎnɡ) (______________)
4、读拼音,写字词。
1.sōng shǔ______面容qīng xiù______长得小巧líng lóng______,是一种非常机警的动物。有时候,它们在树上zhuī zhú______打闹;有时候,它们在wō______里xiē liáng______,guāi qiǎo______极了。
2.松鼠用爪子和牙齿shū lǐ______全身的毛,然后钻入shōu shi______干净的窝里休息。
5、四字词语接龙,每个词的最后一个字和后一个词语的第一个字相同。
上天入地-(______)-(______)-(______)
6、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句子中。
满( )而( )( )栖( )居
鼓鼓( )( )( )( )冲冲
(1)几年前,这儿曾是一片绿色的森林,________,空气清新,景色宜人。
(2)马小跳的口袋每天都塞得________的,不知里面有什么好东西。
7、课文早知道。
1.本文记叙了历史伟人________的骨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人情景。讴歌了伟人的__________,表达了人民对伟人的____________之情。
2.本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线索组织材料的。
8、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冷(_____)热(_____) 锲而不(_____) 半途而(_____) 坚持不(______)
(_____)山(____)岭 (____)水穿石 持之以(_____) 孜孜不(______)
9、阅读。
①有个孩子,在他出生的那天,妈妈就离开了人世。
②从此,每当看到别人从妈妈那儿得到礼物,他就非常伤心:“啊,我真命苦。我的妈妈竟来不及给我一件礼物!”
③一天,这孩子想起这件事,又伤心地哭了。他独自在街头徘徊,泪水模糊了双眼,撞在一位老人身上。
④老人并不生气,却关心地问:“孩子,你哭什么?”
⑤孩子向老人倾吐了自己的哀伤。
⑥老人听罢,严肃地说:“孩子,你错了!其实,你妈妈为你留下了最珍贵的礼物,你应该珍惜才对!”
⑦“那……我怎么会不知道?”孩子诧异地问。
⑧老人抚摸着孩子的头,语重心长地说:“首先,妈妈从你出生那天起,就把整个世界,都作为礼物送给了你。这难道还不够吗?”
⑨孩子听着,眼睛忽地一亮。
⑩老人接着说:“不仅如此,妈妈还给了你( )的眼睛,让你去( )世界;给了你( )的耳朵,让你去( )世界;给了你一双腿,让你去( )世界;给了你一双手,让你去( )世界。这些难道还不够吗?”
⑪孩子听着,陷入了沉思。
⑫老人又说:“孩子,最重要的,妈妈还给了你一颗充满热血的心,那是为了让你珍惜生活——去热爱这个世界。”
【1】请给文章取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根据下列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后面括号里。
(1)言辞诚恳,情意深长。______
(2)完全说出(心里的话)。______
(3)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______
【3】根据语言环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改造 灵敏 观察 明亮 倾听 走遍
【4】结合语境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哀伤——______ 诧异——______
【5】为什么老人说这礼物是最珍贵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的妈妈给过你哪些礼物?妈妈给你这样的礼物有什么用意呢?请仿照第⑩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写一段话。(至少写两种礼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乐园。
最后一次演讲(节选)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 ( ) 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 )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1】在选文括号中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2】选文中“你们”“我们”各指的是谁?
你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这句话的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黑暗”和“光明”的含义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1】本文选自《松鼠》,作者是_______。
【2】片段围绕“松鼠的窝”依次介绍了哪三方面的内容?松鼠建窝的步骤是怎样的?思考之后,完成下列图表。
【3】“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句中“勉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文风格多样,内容有的简洁,有的丰富;语言有的平实,有的活泼。这段文字内容比较_______,语言更_______。
12、 ①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地像水面了。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这儿!”
②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 “月亮在这儿!”
③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起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④我们就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
⑤“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
⑥“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
⑦“月亮是个好。”妹妹说。
⑧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⑨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
【1】用斜竖线将选文划分成两个部分,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2】“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深刻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如何理解⑥⑦两段中弟弟和妹妹说的这两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月亮是个好。”妹妹说。奶奶说,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如果问你“月亮是个什么”,你怎么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迹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映章吗? 说说这个比喻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孩子的童真在文中展露无疑,请找出一句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结尾说“大家都觉得满足了”,反映了孩子们什么样的心理?文章抒发了一种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写中秋之夜兄弟姐妹团聚,在祖母指引下共同赏月,作品基调温馨、融洽、积极、向上,下列诗句中哪一句的意境与它相似?(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B.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9】结合全文,说说本文中的奶奶是个怎样的形象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古人说“意有所极,梦亦同趋”,意思是说,心中有想去的地方,梦中也会同样前往。假设孩子们在沙滩上甜甜地睡了一会儿,还美美地做了一个梦,他们会梦到什么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一段话。不少于100字。
1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背景资料)天气预报是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未来某一地点地球大气层的状态进行预测。天气预报主要是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气温、湿度、风向和风速、气压等),然后根据目前对大气过程的认识(气象学)来确定未来空气变化。由于大气过程的混乱以及今天科学并没有最终透彻地了解大气过程,因此天气预报也会有一定的误差。
以上是五年级李浩同学所在城市的未来五天的天气预报。请你根据图片中的内容完成下面的习题。
【1】这个标志所代表的天气情况是__________。
这个标志所代表的天气情况是__________。
【2】李浩的爸爸准备在10月17日的时候洗车,你觉得合不合适?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李浩在10月19日~20日出门,可以不用带雨伞。 (______)
(2)周三的天气情况是16~25℃,小雨转晴,北风3~4级。 (______)
(3)10月18日的天气是小雨转中雨,气温是19~30℃。 (______)
(4)10月19日的天气是小雨,气温为17~26℃。 (______)
【4】请你播报10月17日的天气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学类阅读
穷人的风骨
①一天,我正要去上课。
②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我扭头看过去,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并不认识他。
③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太在意,只是想着让他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
④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我这才注意到,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一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便是厚厚的一沓一两元的零钞了。他又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着:“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⑤我问:“少了多少呢?”
⑥“5元。”家长有些难过,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怎么会少了呢?”这位父亲显然有些着急了。
⑦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我吧。”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后来,家长走了,一边走一边不断地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道遗失在何处的5元钱。
⑧在搭上自己的5元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给我的学生时,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她这是她父亲捎来的。学生点了点头便走了。
⑨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我知道,我这样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点儿。
⑩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不料一天上午,那位家长又找到我,局促不安地从兜里掏出了5元钱给我,并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我这次给她捎来的钱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过家里这么齐整的钱。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总觉得你肯定垫进去了5元钱,所以我今天给您送来了。”
⑪我百般推辞。我说:“5元钱,就算了吧。”但家长执意要还钱。推让半天之后,家长突然生气了,一把将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简单的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了深秋的风里。
⑫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穷人的风骨是什么。
⑬这个世界上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擎自己灵魂活着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常常因为很可怜的一点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猛然跌倒。
【1】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
【2】请仔细阅读第④段第二句画“______”部分,作者为什么把钱的币值写得那么细致?再想象一下这些钱可能是怎么来的?
_______________
【3】细读短文,思考“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的原因是什么?在文中找出答案并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
【4】短文第⑧段中画“ ”的句子表明了“我”( )的心理。
A.“我”担心说的太多,会让学生起疑心,进而不相信这钱是父亲给她的。
B.“我”把这样的事情当作一位老师分内之事,因此无须多做解释。
C.“我”不想让学生双肩承担一堆零钞的重量,突出了“我”对学生的爱护之情。
【5】这篇短文的中心人物是谁?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父亲着实让人敬佩和感动,文中的老师也是一位细心的关怀学生的老师,假如你是文中的学生,有这样的父亲和老师,你最想对他说什么?请选择其中一人写一写你想对他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
【7】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鲸落——一只鲸鱼最后一次拥抱大海的方式
①2020年4月,中国“深海勇士”载人潜水器完成本年度的首次科考任务,并收获了一个重要成果——在中国南海1600米深处发现了鲸落,这也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发现该类型的生态系统。
②但你知道吗?鲸落其实是一个很残忍又悲壮的过程。当一只鲸鱼预感到自己快死亡的时候,它会悄悄寻一片深海域,然后孤独地等待最后时刻的到来。等到气息消绝之后,鲸鱼巨大的身体便会沉落到漆黑的深海。而此刻,那些聚集在鲸鱼旁边的海洋生物便会蜂拥而至,疯狂吞食鲸尸。从鲸鱼停止呼吸的那一刻起,到巨大的身体被分食干净,大概需要4-24个月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除了早就守候在鲸鱼旁边的海洋生物外,还会有成千上万只海洋生物被鲸鱼血肉的腥味吸引过来,等到它身上90%的皮肉被消解之后,这群嗅着味道来的海洋生物才慢慢散去。但这还只是开始,在这些海洋生物离开之后,一些体型较小的甲壳类生物便会在鲸尸上安家落户,接着啃食鲸尸上残余的软组织,它们会在鲸尸上停留大约两年的时间。尽管鲸尸的最后一丝血肉也被蚕食干净了,但鲸落的过程还远远没有结束;等甲壳类生物离开之后,食腐蠕虫和厌氧细菌开始进入鲸骨中,分解并吸食其中丰富的脂类,它们要在鲸骨中生活50到100年。这样,在鲸骨中的养料被吸食殆尽后,鲸鱼的残骸便在海底逐渐化作礁岩,成为一些海洋生物的寄居场所,这场盛大且漫长的仪式才算画上了句号。
③所以,鲸落不仅指死掉的鲸鱼缓缓沉入海底,不断被分食、分解的漫长过程,还指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中所含的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据不完全统计,在北太平洋的深海中,至少有43个种类的13490个生物体都是依靠鲸落而生。鲸尸从海平面沉落至深海,然后在长达上百年的被分食、分解的过程中,成为海洋里最温暖的绿洲,给贫瘠的深海带来了巨大的养分,就像《禅定荒野》里面说的那样,“鲸落海底,哺暗界众生十五年”。
④一鲸落,万物生,这才是鲸落真正的样子,美丽又残忍,残忍却包容。生于天地,死于天地,最后赠与自然。它给漆黑冰冷的海底带来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___________,它________了深海上百种无脊椎生物,___________这片养育了自己的海洋。鲸落,是一只鲸鱼最后一次拥抱大海的方式。
(有删改)
【1】请仔细阅读短文第②自然段,梳理鲸落的相关信息,完成下面的表格。
蚕食鲸尸的生物 | 蚕食鲸尸的部位 | 蚕食鲸尸的时长 |
海洋生物 | ________ | 大概4-24个月 |
_________ | 残余软组织 | _________ |
食腐蠕虫和厌氧细菌 | ________ | 50到100年 |
【2】短文第④自然段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繁荣 供养 反哺
B.繁华 养育 反哺
C.繁华 供养 哺育
D.繁荣 养育 哺育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涂√,错误的涂×.
(1)短文主要介绍了鲸落的过程以及它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意义。( )
(2)第一自然段中“重要的成果”是指中国“深海勇士”载人潜水器完成本年度的首次科考任务。( )
(3)“鲸落不仅指死掉的鲸鱼缓缓沉人海底,不断被分食、分解的漫长过程,还指深海中依赖鲸鱼尸体中所含的有机质而生存的底栖生态系统。”这句话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 )
(4)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对鲸的赞美与钦佩之情。( )
16、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中国地图数据库、中国历史疆域地图数据库纷纷亮相2023年第十三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您可以扫描二维码,领取您的3D敦煌专属地图明信片。”工作人员向现场观众演示3D敦煌地图的生成过程。数字技术将古地图可视化后,可以更方便读者了解古地图,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古人对地理的大发现。
像这样通过对数据库内涵创造性转化,拓展多元应用场景,开展定制知识服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益探索的还有很多……
选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3年9月25日(有删改)
【材料二】2022年4月,“天好”正式上线,这个中国首位超写实虚拟数字人整体设计灵感源自敦煌壁画中飞天的形象。自上线以来,“天好”的粉丝已经超过数百万,相关话题播放量超过3.5亿次。
2022年12月,粤剧文化史上首个数字人——“小勤”让传统非遗文化项目“破圈”。“小勤”以真人形象为蓝本创发,通过视频媒体分享非遗知识和粤剧的美。
数字人的设计制作并非易事,既需要技术支撑,又需要文化打底。传统文化类数字人的设计制作,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研究、整理、应用、传播的过程。比如,为了让“苏东坡数字人”贴近苏东坡的原貌,在容量超过70亿字的古籍大数据中心进行海量搜索,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关键词,精准抓取到一批涉及苏东坡容貌形象的古籍文本数据。同时,又通过图像搜索技术,抓取了由宋至清涉及苏东坡的100余幅画作,既包括苏东坡的单人画像,又包括如“西园雅集”“赤壁”等主题的群像以及若干石刻画像拓片等,从而初步形成对于苏东坡容貌形象之“古籍真实”的把握,然后再由权威专家进行系统校验,确定下来超写实“苏东坡数字人”的每个细节。
数字人大量涌现,“天妤”“小勤”“苏东坡数字人”“文夭夭”……他们或化身为文博场所的导游,或成为文化短剧的主角,或担任对外传播的文化大使,以又潮又酷的方式讲述着传统文化的故事。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1月6日(有删改)
【材料三】随着数字化的飞速发展,文化版权、确权、归属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在某投诉平台,关于数字产品的投诉有近2000条。由于文化数字化关涉领域众多,科学和完善的监管标准与配套法律依据尚处于缺位状态,文化市场的安全隐患急待正视并消除。
(选自“网信湖北”2023年2月20日,有删改)
【1】以上三则材料是围绕“______”这个内容来写的。
【2】以上三则材料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结合具体材料内容说说它们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就数字人的大量涌现各持己见。小张说:“数字化对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小刘认为:“数字化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我们应该有限度的使用。”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这两种观点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
一天晚上,我从街上卖梨的摊子中间走过。突然,脚下一滑,我赶紧扶住旁边的一个木箱,才没有摔倒。就在我扶住木箱时,顺手抓了一个梨。当时,我不禁耳热心跳,回头一看,幸好没有人看见,便站起来,走了。这时,梨已稳稳当当地到了我的手心。
拿着梨,我心里老觉得不(老实 踏实)。手里的梨子怎么办呢?吃了,不好意思;扔掉吧,又舍不得。怎么办?怎么办?……①我边走边想,不知不觉就到了家。爸爸见我拿着梨,就问:“哪儿来的?”“梨……梨……是……②梨摊上的。”我脸红了,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这时,爸爸(严格严厉)地说:“从小不学好,长大怎么得了?明天把梨送回去,把丢失的东西找回来!知道吗?”爸爸的声音不大,但很有力。我盯着脚尖,红着脸说:“是,爸爸。”但我不明白自己到底丢了什么。
第二天早晨,我按照爸爸的吩咐,把梨送了回去。卖梨的阿姨(夸奖夸耀)我说:“真是个好孩子!”我脸红了,不好意思地笑了。这时,我终于找回了爸爸说我丢失的东西——诚实。
【1】给短文加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用“\”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
【3】结合上下文,写出文中两处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1)第一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
【4】用横线画出和“明天把梨送回去,把丢失的东西找回来!”相照应的一句话。
【5】读了短文,你有什么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我会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 它虽然不好看 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1】给“体面”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________)。
【2】给画线的第3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画线的句子中,花生的“不好看”是指(____)
“很有用”又是指(_____)
它最可贵的地方是指(_________)
【4】对“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你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缝纫鸟
我在坦桑尼亚阿非利加那饭店看到了一种特殊的鸟,这就是缝纫鸟。
在饭店门口,有一棵大树,几百只缝纫鸟就栖居在上面。缝纫鸟,顾名思义,是有缝切技能的。它们的窝,不是泥糊的,而是用一根根韧性很强的嫩草,巧妙地编织成的。我曾经细心地观察过它们的劳作。它们从印度洋沿岸的草丛中,衔来两三尺长的嫩草,先用尖嘴把草圈成几道圆圈,而后像织布那样,有经有纬地把长长的草编织成窝。看上去它们那尖嘴的灵巧程度,一点儿也不比人的双手差,但那劳作是相当艰巨的。它们的爪子,要紧紧抓住树枝,唯一能劳动的就是那张尖嘴。一只鸟不停歇地劳动,要两三天才能编织成一个窝。那窝活像个圆葫芦,奇怪的是口朝下,底朝上。
有一天拂晓,海潮猛涨,溅起的浪花打在窗户上,把我从梦中惊醒。我爬起来往外看,不知什么时候下起雨来,央着阵阵狂风。我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忽然想起那群缝纫鸟来,它们那像葫芦一样挂在树枝上的窝,经受得住风吹雨淋吗?我披上雨衣,向饭店门口走去。走到那棵大树底下一看,果然,缝纫鸟辛勤编织成的几十个窝,都被风雨打落在附近的草丛中不一会儿,雨停了。我拾起缝纫鸟的窝,看了又看。那简直就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它编织得那么结实,即使从树上掉下来,也一点儿没变形。可惜的是:缝纫鸟虽然聪明,但是还不能把这样精致的杰作,牢固地编结在树技上。只一场狂风暴雨,窝便被打了下来,落得个前功尽弃!
第二天,阳光灿烂,晴空如洗。我外出工作,又路过那棵大树,听见缝纫鸟叽叽喳喳,一片喧闹。抬头望去,只见缝纫鸟飞来飞去,又开始忙碌了……
【1】在文中用“ ”画出缝纫鸟的窝的样子。
【2】第四自然段中加点的“前功尽弃”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了“我”几次观察缝纫鸟?分别都看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作者对缝纫鸟的态度是怎样的?并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京戏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国人把京戏叫做北京歌剧。(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
形容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小明被我一口气背到了医院。(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天燕子整天坐在王子的肩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孩子们叫道:“我们现在有面包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再没有比贫穷更不可思议的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难道小燕子不想飞到埃及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表达•交流
题目:我想象中的学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校,那是我们学习、生活,快乐成长的地方。你喜欢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比如教室、过道、学习场景、实验室等等,让我们大胆想象,来一次头脑风暴,把想象到的景象写下来。也许将来会变成现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