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组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选项是( )
A.嫉妒(jí) 隐蔽( bì) 忙碌(lù) 龟裂(guī)
B.矫健(jiǎo) 粮食(liáng) 玲珑(lóng) 勉强(qiǎng)
C.爱慕(mù) 浸泡(qìn ) 塌陷(tā) 愈发(yuè)
D.发酵(xiào) 生硬( yìng) 延迟(yán) 杀菌( jùn)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某年(mǒu) 抵御(yú) 堡垒(lěi) 珊瑚(hū)
B.侵略 (lüè) 瓷器(cí) 呻吟 (shēn) 玲珑(lóng)
C.兼职(jiǎn) 履行(lǔ) 借鉴(jiàn) 出版(bǎn)
D.说谎(huǎng) 穿梭(suǒ) 嫉妒(jì) 凌冽(lǐn)
3、拼音小关卡。请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并在上面打“√”。
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xìng xīng)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xǔ hǔ)传(chuán zhuàn)》里绿(lǜ lù)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
4、《狼牙山五壮士》全文记叙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部分。
5、 读课文《珍珠鸟》请你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有颜色深浅不一的意思。________
②(液体、光线等)迅速地流出,射出,跑过。 ________
③形容草木生机盎然,茂盛青翠。 ________
④精细光滑。 ________
6、我积累了很多知识,能按要求填空。
⑴“_____________,无志空长百岁。”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志气和理想不在于年龄大小;没志气和理想,即便活到很大岁数,也是虚度光阴。
⑵孙爷爷和张爷爷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因为他们俩是“刘关张桃园三结义——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不是遮头是使风。”(《舟过安仁》)
7、比一比,再组词。(10分)
牧( ) 偏( ) 贫( ) 适( ) 恍( )
枚( ) 骗( ) 贪( ) 恬( ) 晃( )
8、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请你写出以下诗句描写的季节。
(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
(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
9、课外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多数铺户在正月初六开张,不过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到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许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十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1】文中描写春节期间的重要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正月初一、正月初六、_________。作者按照______________顺序来写的。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是略写。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万不得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截然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 ”的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递进
C.表示语音的延长 D.表示意思的转换
【4】用波浪线画出详细描写元宵节灯的语句,读一读,写写自己的感受。
10、快乐阅读。
黄山怪石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远方。
在西海排云亭前的左高峰上,有巧石如人状,细看之下好像少女坐在琴旁,身体微俯,正在聚精会神地抚弄着琴弦,故名“________”,俗称“仙女打琴”。
在丞相源后溪中,有一巨石如雄狮,有石级可登狮背,其西有一大圆石,仿佛一个石球。狮子凝视着前面的石球,似欲伸爪推动石球玩耍,故名“________”。有诗曰:“雄狮睡醒豁双眸,势欲登天志未酬。昂首常观峰上月,抢来一石恰如球。”
过白鹅岭,下“四百踏”,对面山峰上,有一巧石,似一只小狗伏在大石块上,昂头仰望长空,悠闲舒适,故取名“________”。
黄山的怪石还有很多,像“飞来石”“鳌鱼驮金龟”“乌龟爬山”“松鼠跳天都”“猪八戒照镜子”……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1】将下面的“怪石”名称填写在文中的“________”上。
天狗望月 狮子抢球 仙女弹琴
【2】 “雄狮睡醒豁双眸,势欲登天志未酬。昂首常观峰上月,抢来一石恰如球。”这首诗中隐藏着的一个四字词语是________,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诗的大概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怪石“猪八戒照镜子”,让我想到了一句歇后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省略号省略掉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
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1】文段出自下面哪个故事?( )
A.完璧归赵
B.渑池之会
C.负荆请罪
【2】找出表现秦王喜欢和氏璧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
【3】下面对蔺相如提出要举行隆重的典礼才肯交出和氏璧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和氏璧是无价之宝,只有举行隆重的典礼才能显示出秦国换取和氏璧的诚意。
B.蔺相如已经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所以他假装提出这个合情合理的要求,让秦王无法拒绝,从而赢得把和氏璧送回赵国的时间。
C.和氏璧涉及两国的外交,举行隆重的典礼才能让天下百姓明白秦赵两国的友好关系。
【4】对文段中蔺相如的性格分析正确的是( )。(多选)
A.勇敢无畏
B.随机应变
C.顾大局,识大体
D.耿直诚实
12、请仔细阅读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父亲的菜园
①一条新修的公路,使我家失去了四季翠绿的菜园。我们的心情都不大舒畅,没有了新鲜的蔬菜,对一个普通的农家来说,就像婴儿断了奶。
②终于有一天,父亲望着饭桌上总也盛不满的菜碗,说要重新开一块菜地。全家人投去诧异的目光——要知道,在我们这里要找一块可以当菜园的地,是相当困难的。望着我们困惑的神情,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一块新的菜地!”
③于是,在我家后面山坡上,父亲选择了一块相对平缓的坡地,作为菜园的基地。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一个星期过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足有三四分翻过的黄土地。
④父亲还没来得及整理他新辟的菜园,一场暴雨说来就来了。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可是,山坡菜地里那薄薄的一层泥土已经被大雨冲了个一干二净,露出大块大块狰狞的岩石来。
⑤父亲没有气馁,他在坡地的边缘砌了一道矮墙,再从山脚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盖住了那可怖的岩石。父亲的双肩红肿,脚板也磨起了泡。看着新菜园终于被开出来了,父亲笑了。
⑥春天到了,父亲在他的新菜园里,种上了豌豆。望着这一块贫瘠的土地,我问父亲:“豌豆真的能长出来吗?”
⑦父亲摸摸我的后脑勺,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
⑧我似信非信地点点头。没过多久。菜园里长出了一片绿绿的豌豆。
⑨就在我做着吃香喷喷的炒豌豆的美梦时,父亲却把那一片豌豆全翻在泥土里。我有些疑惑不解。父亲说:“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
⑩以后的日子,我们便四处拾粪。有时候我在山坡上放牛,尿憋急了,父亲也要我跑到菜地里去撒。在父亲的精心伺候下,原本贫瘠的死黄土,变得黑亮,锄头挖下去,还能翻出蚯蚓来呢。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
⑪直到现在,那一块坡地,仍是我家的菜园。春有菠菜、莴笋,夏有黄瓜、茄子,秋有辣椒、南瓜,冬有萝卜、白菜。一年四季,都是一片诱人的翠绿。
【1】第①自然段说“我们的心情都不大舒畅”,心情不舒畅的原因是什么呢?正确的一项是:( )
A.新修的公路没有给我家带来多大的好处。
B.我家四季翠绿的菜园变成了荒地。
C.一场暴雨把新鲜的蔬菜全部冲走了。
D.一个普通的农家再也吃不上新鲜的蔬菜了。
【2】让贫瘠的岩石变成翠绿的菜地,父亲付出了哪些劳动?下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起早贪黑,将坡地上的柴草除掉。
B.我们四处拾粪。父亲尿憋急了,也要跑到菜地里去撒。
C.他给坡地砌了一道矮墙,从山脚下挑来成筐的土盖住岩石。
D.在豌豆长得绿油油时,他把豌豆翻在泥土里给土壤增加肥力。
【3】下面是同学们阅读短文时作的批注,文章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 )
A.从第⑩自然段中的“伺候”一词,可以看出父亲很热爱这片土地。
B.第②自然段中在开辟菜地时,作者用“我们的疑惑”来衬托“父亲的坚毅”。
C.第⑨自然段中“我做着吃香喷喷的炒豌豆的美梦”说明菜园里能长出豌豆不太现实。
D.第⑨自然段中“我们不能光顾眼前。”说明我们不吃豌豆是为了能吃到更多的瓜、更多的菜。
【4】对文中画“ ”的句子,理解不正确是一项是:( )
A.只要撒下种子,什么都不用干,也会有收获。
B.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C.父亲相信贫瘠的土地是能长出豌豆来的。
D.表面上是说种子,实际上也是在说人生的道理。
【5】读了整篇文章,你觉得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下面的评价与本文内容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父亲是个勤劳的人,他亲手将荒地变成菜园。
B.父亲是个自信的人,他相信劳动能改变一切。
C.父亲是个固执的人,不听家人意见去开辟菜地。
D.父亲是个坚毅的人,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退,而是想办法解决。
13、材料二:
三顾茅庐
①深冬的一天,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到隆中去邀请诸葛亮。谁知诸葛亮恰好不在家,刘备只好扫兴而归。
②刘备回到新野,不断派人到隆中打听诸葛亮何时在家。当打听到诸葛亮外出已经回到家时,刘备当即决定二请诸葛亮。这时,张飞不以为然地说:“一个平民百姓,派个武士把他叫来就得了,犯不着让你一再去请。”刘备说:“诸葛亮是当代大贤,怎么能随便派个人去叫他呢?你还是痛痛快快地跟我去吧。”刘备说服了张飞,叫上关羽,三人骑马直奔隆中而去。
③这一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冷得实在让人难忍。张飞对着刘备大嚷:“我等何苦找此罪受!不如等天晴再说。”刘备却说:“贤弟,咱们冒此大风雪,不怕山高路远,去请诸葛先生,不正表明了我们的一片诚意吗?”三人继续往前赶路。不料,这一次刘备又未见到诸葛亮,只好写了一封信托诸葛亮的弟弟转交,说明来意,并表示择日再访。
④第二年春天,刘备更衣备马,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张飞、关羽竭力劝阻。关羽说:“我们两次相请,都未见到他,想必他徒有虚名,不敢前来相见。”张飞更是带着轻蔑的口吻说:“我们已仁至义尽,这次只需我一人前往,他如若不来,我就将他绑来见你。”刘备连忙说道:“不得无礼,没有诚意哪能请到贤人呢?”
⑤刘备三人飞马直奔隆中,来到诸葛亮的草庐前。此时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唯恐打扰诸葛亮,不顾路途疲劳,屏声敛气地站在门外静候,直到诸葛亮醒来才敢求见。刘备见了诸葛亮,说道:“久慕先生大名,三次拜访,今日如愿,实是平生之大幸!”诸葛亮说:“蒙将军不弃,三顾茅庐,真叫我过意不去。亮年幼不才,恐怕让将军失望。”刘备却诚恳地说:“我不度德量力,想为天下伸张正义,振兴汉室。由于智术短浅,时至今日,尚未达到目的,望先生多多指教。”刘备谦虚的态度、诚恳的情意,让诸葛亮深受感动。于是,诸葛亮答应了刘备的请求,怀着统一全国的政治抱负,离开了隆中茅庐,出任刘备的军师。他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为“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1)徒有虚名:_________________
(2)忠心耿耿: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⑤自然段中刘备说:“……时至今日,尚未达到目的……”,他的“目的”是什么?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 )
A.请诸葛亮到新野做客
B.打败曹操
C.伸张正义,振兴汉室
D.拜访诸葛亮
【3】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刘备是什么样的人,大家有不同的说法。你是怎么想的?请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说说你的理由。
刘备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
刘备真是求贤若渴、识人善用,终成大事。
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多处写了张飞的语言,这样写的好处是( )(多选)
A.这样写突出了张飞莽撞、豪放的性格特点。
B.这样写更能表现出刘备的坚持不懈。
C.这样写从侧面突出了刘备谦和有礼的特点。
D.这样写从侧面衬托了诸葛亮的才华。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故乡是近海县份,八月正是台风季节。母亲称之为“风水忌”。桂花一开放,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做风水啊。”(就是台风来的意思。)她担心的第一是将收成的稻谷,第二就是将收成的桂花。桂花也像桃梅李果,也有收成呢。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遭,嘴里念着,“只要不做风水,我可以收几大箩,送一斗给胡宅老爷爷,一斗给毛宅二婶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原来桂花是糕饼的香料。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闻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
②“摇桂花”对于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盯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知道要“做风水”了,赶紧吩咐长工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篾簟,帮着抱住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母亲洗净双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盘中,送到佛堂供佛。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和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实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诗虽不见得高明,但在我心目中,父亲确实是才高八斗,出口成诗呢。
③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簟子里,晒上好几天太阳,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④念中学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名胜满觉垄,一座小小山坞,全是桂花,花开时那才是香闻十里。我们秋季远足,一定去满觉垄赏桂花。“赏花”是借口,主要的是饱餐“桂花栗子羹”。因满觉垄除桂花以外,还有栗子。花季栗子正成熟,软软的新剥栗子,和着西湖白莲藕粉一起煮,面上撒几朵桂花,那股子雅淡清香是无论如何没有字眼形容的。即使不撒桂花也一样清香,因为栗子长在桂花丛中,本身就带有桂花香。
⑤我们边走边摇,桂花飘落如雨,地上不见泥土,铺满桂花,踩在花上软绵绵的,心中有点不忍。这大概就是母亲说的“金沙铺地,西方极乐世界”吧。母亲一生辛劳,无怨无艾,就是因为她心中有一个金沙铺地、玻璃琉璃的西方极乐世界。
⑥我回家时,总捧一大袋桂花回来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杭州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⑦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选自琦君散文集《桂花雨》)
【1】试联系全文语境,说说第⑥自然段中“杭州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一句的含义以及这样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本文中读到的母亲是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的形象,试简要概括并举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品读下列语句,说说加下划线字词蕴藏着怎样的情感?
A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它不与繁花斗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严冬到了,校园里四季常青的松柏愈发显得苍劲多姿。在风雪的侵袭下,教学楼前的三棵塔松宁折不弯,昂首挺立,成为冬天最美的风景。
【1】上面文字中加点的两个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jìn níng B. jìng níng C. jìng nìng D. jìn nìng
【2】上面文字中的“美”字,第五笔正确的一项是( )
A. ㄧ B. 一 C. 丿 D. ㄟ
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陪着母亲坐火车
张玉兰
陆总的母亲想回乡下老家过年,他让秘书去买两张飞机票,可母亲却说这辈子从没坐过火车,想坐一次火车。
正连春运,秘书费了好大的劲,才买来两张硬座票。陆总担心母亲的身体吃不消,劝母亲还是乘飞机回去,可母亲却执意要陆总陪她一起坐火车。一向孝顺的陆总只得依了母亲。陆总扶着母亲来到火车站,广场上黑压压的人群,让他有些茫然,他不知道该往哪边走。
正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中年男于操着家乡话,一边喊:“让开,让开!”一边使劲儿地往前挤。
母亲对陆总一笑说:“跟上他,错不了,一听那口音,就知道是咱武陵人”
娘俩跟着中年男人很快找到了要乘坐的那趟火车,很巧的是,那人正好坐在他们的对面。
车厢里闹哄哄的,充斥着各种难闻的味道。陆总觉得憋闷,站起来想去透透气,可过道里站满了人,挪个步都很困难,更别说要挤出去了。
中年男子看出陆总的不适,就说:“兄弟,没坐过火车吧,要是感觉不舒服,就多看看窗外的风景吧。”
陆总点点头,只得把注意力集中在窗外。他一边欣赏着窗外的风景,一边听母亲和那个中年男子拉家常。从他们的交谈中,陆总知道那个中年男子也是回家过年的,为了省路费,妻子没回去,就自己一个人回家看看父母。
母亲说:“是该回去看看,一年到头,家里的老人就盼着过年的时候,能见一见自己的孩子。”
“谁说不是呢?我们出去打工挣钱,为的也是让父母孩子生活得好一些,可是……”男人的话还没说完,一阵卖盒饭的叫卖声由远而近。
陆总买了两份盒饭,他问中年男人:"你要不要来一份?”
男人摇摇头说:“不了,我不饿!”
吃过饭,天也渐渐地暗下来了,陆总有了些困意,靠在母亲的肩头沉沉地睡去。不知道过了多久,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朦胧中,他看到一只手伸进了母亲放在桌上的零食口袋。
他正想制止,佯装睡觉的母亲轻轻拐了他一下,示意他别出声,他知道了母亲的用意,也就微闭了双眼。
那个男人似乎饿极了,又怕惊醒了他们,悄悄拿起面包,将头埋在桌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男人很快吃完面包,抬起头,看所有的人都在睡觉,并没有注意到他的举动,也就安心地闭上了眼睛。
一大早,陆总就听到那个中年男人对母亲说:“大婶,对不起,昨晚实在太饿了,我偷吃了你的面包!”母亲说“吃就吃了吧,看你是一天一夜都没吃东西了,肯定饿坏了,出门在外不容易,可别亏了自己啊。”
男人长叹一声,说:“大婶,我也不瞒你。这次回家,连路费都是借的,也没多余的钱买吃的了。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临到放假,老板却没了踪影,一分钱都没拿到。俗话说:儿行千里母起忧,要是过年都不回去,家中父母又得担心一年了,作为子女那就太不孝了,所以再没钱也得赶回去。”
男人的话引来车厢里很多人的共鸣,大家纷纷谴责那些无良的老板,都说回一趟家,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还不是回家尽尽孝,看看自己的爹娘啊!
列车快到站了,那个中年男人的手机响了起来。他接起电话说:“妈,我快下车了,你们放心吧,我一路好得很,有吃有喝的。我买的是卧铺票,休息得好,累不着,你们别担心……”
男人的话听得陆总的双眼涩涩的,下车的时候,他掏出五百元钱递给中年男人,说:“大哥,拿去给父母买点东西吧。”
男人一再推辞不要,陆总的母亲说:“拿着吧,你这样空着手回去,会让父母担心的。你不想让他们知道你过得不好吧。”
男人千恩万谢的拿着钱走了。陆总掏出手机给公司打电话,他说:“你们赶快把拖欠那些工人的工钱全部结清了吧。另外要回家过年的,再给五百元红包,让他们拿回家孝敬父母。”
母亲在一旁听着儿子的电话,欣慰地笑了。她知道,这趟火车没有白坐,自己的良苦用心,终于让儿子找回了诚信和良知。
(选自《小说选刊》)
【1】请用简洁的语言将小说的情节补充完整
陪乘火车→(A)__________→中年男子偷吃→(B)__________→掏钱资助→(C)_________→母亲欣慰
【2】本文的题目是“陪着母亲坐火车”,但有的人认为,其实是母亲在陪着儿子陆总坐火车,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
【3】请赏析文中画线句,说说它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
【4】结合文本内容分析,陆总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
【5】从本文看来,儿子陆总是一个孝顺,有良知的人,那么他之前为什么会拖欠工资呢?发挥你的想象,大胆写出多种可能。
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
恒星
无数颗星星在茫无涯际的宇宙中运动着。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看上去它们好像是冷的,但实际上每颗恒星都是一个火热的太阳。汹涌的热浪不断地从这些大火球吐出来,射向广漠的宇宙空间。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即使是最坚强的金属,一接触它们的表面就会熔解,甚至化为气体。可是,当你看到静静的夜空中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作萤火虫呢。
许多红色的星星很大很大,有的可以装得下八十万万个太阳。这些星星是由非常稀薄的气体状态的物质组成的。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空气的几万分之一,比我们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还要稀薄得多。
也有一些恒星非常小,有的比地球还小。可是这种星星的物质,密度特别大,火柴头那么大的一点点就抵得上十多个成年人的重量。用白金造成同样大的一个球,重量才抵得上它的二百万分之一。人到了这种星星上面休想站得起来,因为它的引力是那样大,人的骨骼早就被自己的体重压碎了。这样的小星星发出强烈的炫目的白光,它的表面温度高达三万到五万摄氏度。
还有数量众多的中等的恒星,这些恒星像太阳一样,体积不太大,密度不大,表面温度也不高,只有几千摄氏度。
恒星有各种各样的,但全都是灼热的庞大的气体球,全都是发光发热的。
【1】对短文第1自然段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宇宙;茫无涯际 B. 恒星;热度高
C. 夜空;静静 D. 萤火虫;闪着寒光
【2】“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句中的“至少有三千摄氏度”与“有三千摄氏度左右”都是表示约数,但在这段话中却不能将“至少有三千摄氏度”换成“有三千摄氏度左右”,说说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作萤火虫呢。”这句话中的“它们”一词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些恒星像太阳一样,体积不太大,密度不大,表面温度也不高,只有几千摄氏度。”这句话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 具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恒星是各种各样的,但它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整体上来说,全文5个自然段其说明顺序是( )。
A. 由近到远 B. 由小到大 C. 先部分后整体 D. 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18、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果。它们面容( ),眼睛闪闪发光,身体( ),四肢轻快,非常( ),非常机警。( )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1】给文段中的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序号)
①矫健 ②玲珑 ③敏捷 ④清秀
【2】文段中最能概括松鼠特点的三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这三个词语分别从外形、_____两方面作了概括。
【3】文中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其原因是( )。
A.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
B.它们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C.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
【4】试比较下面两种表述,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①(松鼠)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②松鼠尾巴蓬松,长16-24厘米,超过体长的一半,密生棕黑色长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
___________
清醒了,化学实验中那可怕的一声爆炸。他绝望地号叫着:“我不能没有眼睛,不能没有……”喊了一整天,嗓子哑了。他累极了,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邻床病友还在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开始讲的什么他全然不知。现在听见了,那是一个老人的声音:“窗外,远远的青山;绿树环绕着小村;村边池塘中漂浮着鸭子;牧童骑着老牛从夕阳中走来。近处,金黃的麦田,麦穗随着轻风微微摇曳;树枝上对对麻雀,瞪着圆圆的小眼睛……”听着听着,他仿佛看见了青山犹在,夕阳更红的景色。他静静睡去了。
第二天清晨,老人又开始讲述:“太阳正从东方升起,把天边烧红。一架银色飞机追赶着太阳,在灿烂的阳光中飞翔……”他听着,沉默着:现在( )那景色有多么壮丽,我( )无法看见了……于是,他又嚎叫起来:“你不要再(夸奖 炫耀)你有眼睛。我恨……”老人停止了讲述,长叹一声,病房死一样(幽静 寂静 安静),死一样黑暗。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怕这寂静、黑暗,他需要老人的声音,于是,老人又娓娓讲述起来,“现在,一弯明月高悬,星星(点缀 装修 装饰)夜幕。薄云徐徐飘动,星、月含羞地看着大地,看着你和我,祝福你能重见它们……”听着,听着,他进入了梦乡。
就这样,老人每天给他描绘窗外的景象。不知过了多少日,他终于拆去缠着的厚厚纱布,他隐约看见眼前的护士、医生,( )很模糊,( )确实看见了。他激动得哭了……突然间,他想起了邻床的那位老人。苍然古貌的老人侧坐在床上,(眺望 仰望 张望)着窗外。他冲过去,展开双臂拥抱老人,“是你,月亮、星星的祝福,我看见了,什么都能看见了。”然而,就在他拥抱老人,老人循声回过头来的一刹那,他看着老人那双眼睛,惊呆了,木然了。
他突然觉得老人的“眼睛”是那样明亮。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木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然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
【2】划去文中括号内你认为不适合的词语。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4】老人讲述的景色很美,请你用“___________”画出其中的一句。
【5】“他看着老人那双眼睛,惊呆了,木然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画“﹏﹏﹏﹏﹏”句子,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 )
A.老人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人羡慕
B.老人的眼睛虽然失明了,但他的心灵却依然美好
C.“他”对老人的思想境界有了全新的认识
【7】给文章取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横线上。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谁不在自己的脸上,写上一个甜甜的微笑?(换个说法,使意思不变)
(2)我们这儿是个基础薄弱、和别处比起来要矮上一截的学校。(缩句)
(3)读诗句,体会意思。
“新年在每一只小耳朵边说的悄悄话,大家都能猜到!”你猜到了什么呢?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祖国的土地宽广、美丽。
改写成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动人事迹令人难忘。
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新句子学习。
(1)做对比。在横线上写出上下句子不同之处。
①太阳光芒四射,亮得很。
②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发现。句①只说“亮”的特点,句②在“特点”后,写“亮”的______。写得很生动,一是通过人、蚯蚓、______的感受来写;二是用了三个“______”字夸张地写,三是用了“______+表现”的构句写。
(3)学迁移。在“吵”的语境中,我会学着这样说:“___________ 。”
23、生活中,处处都能感受到父母的爱,早餐桌上那一杯热腾腾的牛奶,上学路上那一句温暖的嘱托,生病时为你忙碌的身影……请你选择其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写成一篇习作。
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书写规范;题目自拟;350个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