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遗民 傍文 崭新 半夜三更
B.惊疑 呐喊 随艺 肃然起敬
C.审视 樱桃 瞎闹 神机妙算
D.誊恋 慈祥 签字 一针见血
2、下面的语句描述的情景,表现了哪个成语的意思?( )
同学们看见出国考察的张老师回来,一窝蜂似的围了上去。
A.直言不讳 B.怒发冲冠
C.众星拱月 D.理所当然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浇水 爱幕 糕饼 不记其数
B.嫌气 称赞 猎豹 难以致信
C.防碍 稀罕 保垒 理所当然
D.酬谢 隐蔽 谎话 不可估量
4、查字典,我能行。
1.“栅”字,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
2.“御”字,按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 )画。
5、巧辨双胞胎(比一比,组成词语)
6、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残忍——__________ 后悔——__________ 遣责——__________
磨炼——__________ 得意——__________ 立刻——__________
反义词:
冷漠——__________ 瘦小——__________ 熟悉——__________
慈祥——__________ 忙碌——__________ 混乱——__________
7、补全四字成语,并完成练习。
举世(____)名 内(____)外患 民不(____)生
不(____)声色 路不拾(____) 负(____)请罪
①他是个很沉稳的人,干什么事都(______)
②形容社会风气好,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的词语是:(______),它的近义词是(______)。
③以上词语中形容国家动荡或百姓无以为生的是:(______)(______)
8、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语文的世界是丰富的,我们既可以欣赏hú dié( )飞舞、蚂蚱xián guàng( ),还可以在名著的世界里邀游,去认识dù jì( )人才的周瑜、忠厚的lǔ sù ( )和shén jī miào suàn ( )的诸葛亮,我们跟随施耐庵还认识了敞开xiōng táng ( ),用结实的quán tou( )暴打猛虎的武松。
9、课外阅读
乞 丐
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
红肿的、流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啊,贫穷把这个不幸的人折磨成了什么样子啊!
他向我伸出一只 ①、 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喃喃地乞求帮助。
我伸手搜索自己身上所有口袋……既没有钱包,也没有怀表,甚至连一块手帕也没有……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有带。
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微微地摆着和颤动着。
我惘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 ② 的手……“请别见怪,兄弟,我什么也没有带。”
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接着,他也照样紧握了我变得 ③ 的手指。
“哪儿的话,兄弟,”他吃力地说着,“这也应当谢谢啦。这也是一种施舍啊,兄弟。”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施舍。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惘然无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近义词: 衰弱—(________) 乞求—(________) 搜索—(________)
【3】“红肿”“冰冷”“战栗”都是用来形容手的,给文中标序号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4】乞丐和“我”分别从对方那里得到了怎样的施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第2自然段,用简练的语言描写你印象深刻的一个人的外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搭石(节选)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走搭石是要讲技巧的,请用波浪线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3】画横线的句子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从_________和_________这两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描绘了乡亲们________的美景图。
【4】你从“紧走搭石慢过桥”这句俗语中获得了怎样的生活经验?生活中,你还通过哪些俗语获得了生活经验或是深刻道理?至少写出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搭石》节选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理所当然——( ) 人影绰绰——( )
【2】读第一自然段时,我眼前仿佛展现出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这段话先写一行人动作美,从“__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再写声音的美,从“_________” 一句可以看出;最后写画面的美,从“_________” 、“_________” 这两个词可以看出来。
【3】第二自然段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两个情景,表现出乡亲们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4】第三自然段中“美好的情感”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走搭石的时候,还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情景?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动物的散热方法
大多数动物热的时候不出汗。会出汗的动物大概只有人和马。
你知不知道我们为什么会出汗?出汗能够降低体温呗,体温降下来就凉快了。在手臂上抹点水,让风吹吹,凉飕(sōu)飕的吧?凉凉的感觉就表明体温降下来了。出汗让身上变得湿乎乎的,水分蒸发的时候能带走热量,我们也就觉得凉快了。
动物们虽然不会出汗,但照样会感觉到热,这可怎么办呢?别担心,动物们各有降温的高招,用自己的方法解暑。
大象热的时候会扇耳朵,“呼啦呼啦”扇着大耳朵,扩大跟空气的接触面积,体温就降下来了。狗感到热的时候会张开嘴“呼哧呼哧”喘大气,热气就从嘴里跑出来了。有时候狗还会流口水呢,这跟我们出汗的效果差不多。
海狮热了,会把一只前腿伸出水面摇摆,就像招手说“bye——bye”。水里有时候也挺热的,把湿漉漉的腿伸出水面吹吹风,降温的原理跟出汗一样。袋鼠会用舌头“吧唧吧唧”舔前爪,这样降温的原理也跟出汗一样。
鹈鹕(tí hú)会晃荡着它的喉囊(náng)降温。在进食以外的时间,鹈鹕的喉囊都是紧缩着的,热的时候就放松下来晃荡晃荡。鸬鹚(lú cí)是一种跟鹈鹕一样有喉囊的鸟,渔民会训练它捉鱼。鸬鹚潜入水下,捉住鱼放在自己的喉囊里,然后回到渔民的船上,再把鱼吐出来。鸬鹚的降温方法跟鹈鹕一样,也是晃荡喉囊。
鸵(tuó)鸟的散热方法是竖起全身羽毛,让空气从羽毛间通过。
动物们在感觉热的时候各出奇招,目的只有一个——降温。还有一个防暑降温的最好方法,就是到阴凉的地方去休息,又简单又有效。在炎热的时候,动物们首先选择进入阴凉的地方,要是没有阴凉的地方,或者躲进阴凉的地方还是热,那就只能另想办法了。对于动物们来说,阴凉的地方算得上是“避暑胜地”了。
【1】文中的“避暑胜地”指的是( )
A.阴凉的地方。
B.风景优美的地方。
C.比较安静的地方。
D.名胜古迹。
【2】对于动物们防暑降温来说,文中介绍了一个最好的方法是( )
A.在身上抹点水。
B.到阴凉的地方休息。
C.张开嘴大口喘气。
D.用舌头舔身体。
【3】人类出汗的原因是( )
A.出汗相当于脱掉一件厚衣服。
B.出汗能够降低体温。
C.出汗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去干自己想干的事。
D.出汗会让我们感觉到冷飕飕的。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会出汗的动物有很多。
B.动物们不会感觉到热。
C.鸬鹚的降温方法和鹈鹕一样,也是晃荡喉囊。
D.动物们在感觉到热的时候各出奇招,目的很多。
【5】你还知道动物有哪些降温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1】“眼睛亮亮地”是神态描写,请你用一个四字词语把这时母亲脸上的神态写出来_______。
【2】语段中画“ ”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这样生动地表达了( )
A.“我”受表扬时的腼腆和得意。
B.母亲的激动和对“我”的赞叹不已。
【3】阅读加点的词语,分析“我”当时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
14、人体内的江河
①人的体内有奔腾的江河,它是鲜红色的。这红色的江河就是血液。
②人体的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呢?这是因为人的血液里有大量的红血球,红血球里充满了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当它吸取新鲜的氧气时,带铁的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就使血液变成红色。也许你会奇怪,铁与氧结合会变成铁锈,为什么人体中的铁不会生锈呢?原来,血液中的铁被“镇”在血红蛋白的复杂结构里,可以吸取和放出氧,却无法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因而也就不会生锈了。
③人的血液里还有白血球,白血球是圆形的。其实,它不是白色的,而是无色的,医生在验血时为了看清它们,才将它们染上白色。白血球是保卫人体健康的勇士,它主要有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类型。中性白细胞能够对细菌展开攻击并加以吞噬,淋巴细胞能辨认感染、外来细胞及其他外来物质,并参与身体的免疫反应作用,对抗这些外来物质。
④血小板是人体血液的另一组成部分。它们的外形和边缘规则的平板不同。血小板多数是两面凸起的椭圆球体,还有些是不规则的碎片。血管只要受伤,它们就会在伤口聚集,将伤口塞住,随后血浆中的化学物质就会促使血块形成,将伤口封起来。
⑤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是三种不同的细胞。这些细胞悬浮在血浆中,就构成了人体血液。
【1】人体的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呢?”和“也许你会奇怪,铁与氧结合会变成铁锈,为什么人体中的铁不会生锈呢?”这两句话都是( )
A.反问句 B.疑问句 C.设问句 D.上述选项都不是
【2】第②小节中“镇”加引号表示( )
A.直接引用的话。
B.讽刺和否定。表示血液中的铁被限制了自由。
C.突出强调。表示“镇”字在这里很重要。
D.特殊含义。指血液中的铁被血红蛋白的复杂结构控制着,无法与氧发生反应。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句子是( )
A.白血球是保卫人体健康的勇士,它主要有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类型。
B.之所以叫“血小板”,是因为它们的外形和边缘规则的平板相同。
C.当吸取新鲜的氧气时,带铁的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就使血液变成红色。
D.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这三种细胞是悬浮在血浆中的。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句是( )
A.“人的体内有奔腾的江河,它是鲜红色的。”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血液比作奔腾的江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血液快速流动的特点。
B.“血小板多数是两面凸起的椭圆球体,还有些是不规则的碎片。”这句话运用了直接描述(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细致描摹了血小板的样子,具体而清晰。
C.“白血球是保卫人体健康的勇士,它主要有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类型。”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白血球比作保卫人体健康的勇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血球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D.“其实,它不是白色的,而是无色的,医生在验血时为了看清它们,才将它们染上白色。”这句话运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写出了白血球是无色的事实。
15、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请仔细阅读上面这张超市购物券的使用说明,认真完成下面的题目。
【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如果这张购物券丢失了,可以去柜台补办。( )
(2)这张购物券只能使用一次。( )
(3)这张购物券使用期限只有十天。( )
【2】王大爷拿着这张购物券到超市购物,只买了一瓶价值38元的洗衣液,你觉得他这样消费,划算吗?为什么?
______
16、课外类文阅读。
我家门口有一个古老的磨盘,从我记事起,就看到这磨盘一直竖在那里。爷爷告诉我:“这磨盘虽然不值钱,但子子孙孙都不能丢弃。”“为什么呢?”我不解地问。
爷爷告诉我,我们家祖上很穷,曾经几代人都在这厚重的磨盘上寻找出路。推石磨是笨重的体力活,没有钱买牲口,脱粒碾轧全靠人力。有时候,一连几天都没有人来磨面。这时,老太爷就开始为下一顿发愁了。好不容易等来了一个磨麸皮的,老太爷开心得不得了,他笑呵呵地把麦子撒在磨盘上,盖上另一片磨盘,把杆子勒在腰间开始推着磨盘转圈。头几圈还不算费力,到后来,连吃奶的力气都用尽了。劳作结束,主家拿葫芦瓢从里面舀—勺,这便是劳作的工钱,也是全家活命的口粮。
这磨盘上并没有刻字,但任何人看到这磨盘,都能读出“勤俭”二字。现在,我已经明白为什么爷爷要让我永远保存这磨盘,他是想让我______。
【1】本文共300余字,我的阅读时间约______分钟。
【2】读第2自然段,我的眼前浮现出了这样几个画面:无米下锅着急图、_________、________……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_________。这情景让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
【3】想一想爷爷让“我”保存磨盘的目的,选出填入文章横线处最恰当的句子。( )
A.忆苦,懂得珍惜现有的生活
B.保护文物,保护环境
C.一直保存让磨盘增值,卖个好价钱
17、课文阅读。
梅花魂(节选)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公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 才好!”
【1】选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抓住外祖父的神态、______和______描写,是为了突出外祖父_____。
【2】选段中梅花的“秉性”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句中“最有名”可以用一个四字词语
_________来形容。我还能写两句描写梅花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对这句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外祖父希望我像梅花一样迎风傲雪,不畏艰难。
B.外祖父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要有梅花坚强不屈的秉性。
C.外祖父借梅花作比喻,表示他对“我”的殷切希望,希望我能在任何环境里不忘自己是中国人,做一个有骨气、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18、阅读《白鹭》,回答问题。
①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②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③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红色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④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⑤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⑥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⑦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⑧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⑨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⑩——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⑪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白鹭的特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的“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句话,用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一句诗来代替。
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重点是赞美白鹭,为何要在文中插入对朱鹭、苍鹭的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的第⑦段写白鹭站在小树绝顶,人们猜测“它是在望哨”,作者同意这样的猜测吗?根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赞美白鹭,表现了作者爱寻常之美、爱平凡之美的思想感情。
B.作者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是从白鹭的外貌、形态特点着眼的。
C.作者在文章最后又说白鹭是“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写出了白鹭易被人忽视的内在的、质朴的美,这样由里及表,使文章更富有哲理。
D.选文的第⑤段运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式,主要突出了白鹭匀称的体态和谐调的色彩。
【6】白鹭是美的,作者的语言更美。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很优美的歌”,那么在你看来白鹭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沉默的竹笛
①16岁一个忧伤的春夜,我躺在集体宿含临窗的床铺上。洁白的月光潮水一般漫进窗户,清冷的微风捎来潮湿的花香。我陷入少年无端的愁闷思绪里,分外孤单寂寞。这时,一缕悠扬的笛声由远而近,停留在我的耳畔。那笛声仿佛是清澈的泉水,流过神话中迷人的花园,一路上集合了蝴蝶和黄莺的梦想,决心要给我的心灵来一次彻底的洗礼。我陶醉在悦耳的笛声里,忧伤早已悄悄地散去,心情清澈空明。那晚,我的心中暗暗地溢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做一个快乐的吹笛手。
②好长一段日子,我为能拥有一支笛子而心神恍惚。终于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从一个摆地摊的老人那里买到了我盼望已久的竹笛。
③第一次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是我人生中最美丽的一个下午。我清楚地记得我吹着竹笛走在乡村田野上的情景:落日如一颗水灵灵的红草莓点缀在暮霭笼罩的山尖,横过头顶的归鸟翅膀上涂着夕阳粉红的胭脂,嫩绿的小草在晚风中飘动,像是生命活泼的舞蹈。我一边吹着竹笛——显然是不成曲调的呜鸣声,一边大踏步地把苍茫幕色下的动人风景甩在身后。这时我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江湖侠客,心里汹涌着英雄纵横天下的豪情。
④从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开始,我就决心把自己训练成一个优秀的吹笛手。为了学会吹笛子,我付出了许多汗水和心血。清晨,我常常拿着竹笛,跑到学校后面的山坡上,对着葱郁的群山大声吹着,让笨拙的笛声唤醒崭新的一天。深夜,同学们沉浸在梦乡里,只有我坐在空旷的操场上,如痴如醉地吹着竹笛。笛声一点也不悠扬动听,但我吹得特别认真。竹笛在人家手里是一根音乐的神奇魔术棒,在我的手里却成了一根没有灵感的干枯竹枝。唉,想不到吹笛竟会是这样的艰难。
⑤在一次班会上,班主任老师要求每个同学表演一个节目。几个调皮的同学就恶作剧地起哄,要我为大家表演吹笛子。天哪,我根本吹不成一首完整的曲子,但强烈的自尊心迫使我孤注一掷。面对全班同学,我终于勇敢地拿起了竹笛,涨红了脸,坚持着把最后一个音符吹完,便逃出了教室。在无人的山坡上,我抚摸着被泪水浸润的竹笛,伤心欲绝。从那以后,我发誓再也不吹笛子了。
⑥后来,那支带给我幸福和耻辱的竹笛一直静静地悬挂在我的窗前。岁月悄然而过,多少年后,当我凝眸竹笛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回想少年时代的往事。有些梦想是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的,但播种梦想的人从不放弃流汗流泪的机会,只是因为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丰富了生命的内涵。沉默的竹笛啊,我无心再次吻你于唇,吹一曲欢快的歌谣,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你便足够了,你的沉默其实高奏着我对少年烂漫心事的凭吊和酸涩的回忆。
【1】文章围绕“竹笛”写了哪几件事?仿照示例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愁闷忧伤听竹笛;________;________;班会课上演吹笛。
【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修辞及其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的画线句。
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第⑥段画线句中的“幸福”和“耻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作者从他吹竹笛的往事中感悟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许多人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还有人说:“只要努力过,就不后悔。”对于这样的观点,你是怎么看待的?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海力布对龙王说:“请您把嘴里含着的那颗宝石送给我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3%)
(1)( )没有了吃田鼠的蛇,田鼠繁殖的特别快,庄稼叫田鼠糟蹋得特别严重,( )就歉收了。
(2)一个好猎手,( )要有好枪法,( )必须机智勇敢。
(3)运动员知道,( )平时刻苦训练,( )能为国争光。
22、按照要求完成练习。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句子并把翻译的句子改写成一个陈述句,意思保持不变)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些经典的先哲语录对我很感兴趣。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23、学习作表达。
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有让你感触很深的事情,请写下来。题目自拟,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字数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