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句意与例句不同的是( )
例:小白蛇说:“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应该报答您!”
A.小白蛇说:“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难道我不应该报答您吗?”
B.小白蛇说:“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怎么能不报答您呢?”
C.小白蛇对猎人说,猎人是它的救命恩人,它要报答猎人。
D.小白蛇说:“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难道我能报答您吗?”
2、下列词语中,感情色彩与其他三个不一样的是( )
A.足智多谋
B.呕心沥血
C.处心积虑
D.举世闻名
3、《暮江吟》中描写深秋夜晚美景的诗句是 ( )
A.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B.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C.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D.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4、补充词语。
滴水( )( ) ( )( )不舍 ( )( )若狂
日( )月( ) ( )山( )岭 ( )稽之( )
炉火( )( ) 家( )四 ( ) ( )山( )路
5、看拼音,写词语。
sānɡ shù qīnɡ tínɡ mà zhà shuǐ piáo hú dié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quán tou guǐ jì nián línɡ zhǎn xīn cí xiáng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6、看拼音,写词语。
shuǐ piáo liǎng jié wèi wèn duàn liàn
________________
xián jiē píng zhàng zhē yǎn shēng chù
________________
7、看拼音写词语。
手术台上,沃克医生chàn dǒu( )着双手给病人做手术,他不得不chéng rèn( )这次有些紧张,当得知病人是刘伯承将军后,沃克医生sù rán qǐ jìng( ),yóu zhōng( )地说:“认识你很róng xìng( )!”
8、看拼音,写词语。
(1)我们在sòng dú(________)诗书的时候,要有héng xīn(_______),要有毅力,二者quē yī bù kě(________)。
(2)jiù fù(_________)经常给我讲一些yīng xióng(_________)豪杰的故事,虽然我对其中的内容 yī zhī bàn jiě(________)的,miǎn miǎn qiǎng qiǎng(_________)能听懂,但里面的精彩片段,还是记忆深刻的。
9、课文《黄继光》精彩回放。
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指导员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 喷吐)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冲啊!为黄继光报仇!”喊声(惊天动地 震天动地)。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占领了597.9高地,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2】是什么力量使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枪口?
______________
【3】理解“战士们像海涛一样向上冲。”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傻二哥
我的童年是在天津度过的。那时,天津是(热闹 热烈)的工业城市,天津人又有爱玩爱唱的传统。
那时的天津,好像到处都有音乐声,连做小买卖的吆喝声,都是有腔有调的。①比如有一个卖药糖的,他的吆喝就很讲究:“卖药糖哟!吃块糖消愁解闷儿,一块就有味儿。吃块药糖心里顺,含着药糖你不困。吃块药糖精神爽,胜似去吃‘便宜坊’。吃块药糖你快乐,比吃包子还解饿......”
这个卖药糖的,当时不过十五六岁。他非常聪明 会做很多活 会修锁 修鞋 修车 修灯 差不多什么都会修 东西坏了,交给他,一会儿就好了。他还有一个特点:爱给人帮忙,一帮就帮到底,有一股热心的傻劲儿。由于他这股傻劲儿,大家忘了他的聪明,给他起了个有趣的名字,叫他“傻二哥”,说他“傻灵傻灵”的。
②他出去卖药糖、总是穿着白布上衣,黑色裤子,挽着袖子,留着偏分头,斜背着一个很讲究的大玻璃瓶子。瓶口上有一个很亮的铜盖子,可以打开一半儿。围着瓶子,还装了一些靠电池发亮的小灯泡。瓶里装满了五颜六色的药糖。瓶子旁边挂着一把钳子,是为了夹糖用的——不用手拿,表示讲究卫生。
傻二哥走巷串街卖药糖,最吸引人的是他的吆喝。③看见小孩们多了,他就做吆喝的准备了。先是伸伸腿,晃(huǎng huàng)晃胳膊,咳嗽两声试试嗓子。两只脚一前一后,前腿弓,后腿蹬;一手放在腰上,一手捂着耳朵,这才放声吆喝了。因为他有一副好嗓子,这时候,就像唱戏一样高低音配合,都是一套一套地吆喝出来,招来很多人看。晚上,他开亮了红色绿色的灯泡,照着发亮的铜盖子,非常显眼。大人小孩挤着来买糖,也有不少是来看热闹的。说实在话,这药糖没什么好吃的,不过是五颜六色的好看。比如绿色的,是薄(bò báo)荷的,有点凉味;金黄色的,是橘子的,有点橘子香味;大红色的,是红果的,有点甜酸味。这些五颜六色的药糖,吸引了很多小孩子。
傻二哥卖药糖,有耐心,不怕麻烦。小孩子买糖,经常是为了好看。买去了,想想不好,又来换红的,换绿的,绿的又换黄的,往往要换好几次,傻二哥都(耐心 细心)对待,不嫌麻烦。
1948年,我到青岛唱戏,离开了天津,还常常想起卖药糖的傻二哥。1958年,我到天津演戏,傻二哥来看我。他告诉我他在糖工厂工作,还是业余演员呢!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正确的读音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晃(huǎng huàng)晃胳膊 薄(bò báo)荷
【2】联系句子,选择括号里合适的词,把正确的词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天津是(热闹 热烈)的工业城市 傻二哥都(耐心 细心)对待,不嫌麻烦
【3】请给第三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4】给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讲究:①讲求;重视。②:精美。③值得注意或推敲的内容。
(1)比如有一个卖药糖的他的吆喝就很讲究。 ( )
(2)斜背着一个很讲究的大玻璃瓶子。 ( )
(3)不用手拿,表示讲究卫生。 ( )
【5】认真阅读短文中带波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第①处是对人物______________ 的描写,第②处是对人物____________的描写,第③处是对人物_____________的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傻二哥是一个很________的人。(用短文中一个词回答)
【6】仿照第③处画波浪线的句子,以“他真灵活啊”开头写几句话,写某个同学运动时的连续动作。
他真灵活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大家说傻二哥“傻灵傻灵的”,对“傻灵傻灵的”地理解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 )
(1)是说傻二哥傻里傻气的,有点笨。
(2)是说傻二哥机灵机灵的,假装傻。
(3)是说傻二哥不仅聪明而且有一股热心帮人的傻劲儿。
11、课外阅读。
龙的传人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就叫长江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
它的名字就叫黄
河虽不曾看见长江美
梦里常神游长江水
虽不曾听见黄河壮
澎湃汹涌在梦里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巨龙脚底下我成长,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百年前宁静的一个夜,巨变前夕的深夜里,枪炮声敲碎了宁静夜,四面楚歌是姑息的剑。多少年炮声仍隆隆,多少年又是多少年。巨龙巨龙你擦亮眼,永永远远地擦亮眼。
1.给第一段加上适当的标点标号。
2.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这条江是______。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这条河是__________。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这条龙指____________
3.龙的传人有什么特征?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
4.对第三段的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人的特征
B.梦里的长江、黄河
C.巨龙(中国)的历史变迁。
5.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找出文章中画“ ”的句子,你能说出一个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最初的鹰
至今仍很难忘却平生第一次见到鹰时,那种回肠荡气的感觉。在南方,天空基本上是为燕子、麻雀等温柔的鸟类所占据。偶尔于季节更替之际,能遇上迁徙的雁阵,多多少少流露几分阳刚之气。鹰是稀客。
发生在上学路上,我抬头看见一只鸟,漫不经心地滑翔。可能正是其神态,而不是相貌吸引了我——虽然它的相貌与别的鸟也有所区别,譬如周身的羽毛显得粗糙,硬朗,仿佛每一根都被气流鼓满,带有金属的光泽的质感,使我触目惊心的是它的翅膀,一动不动,似乎属于多余的装饰,这不妨碍它比任何鸟飞得更高、更轻松。我简直以为眼前是一只黑颜色的风筝,没有生命,平贴在天空的表面。它是借助什么飞翔起来的?难道仅仅是那股( )吗?我怀疑着。
旁边不断有行人抬起头来,谁还轻轻咂了一下嘴:“那是鹰。”这一个字眼,此刻比什么都能打动我。我如痴如醉地仰望着它,头脑中一片空白,几乎以为在其周游的范围之外,不再有天空。是的,不再有天空,除了那对翅膀,除了那对翅膀所划出的看不见、却扣人心弦的弧线。鹰漫不经心,( )一切的神态让我折服了,哪怕它一声不响,垂着眼睛走自己的路……我望着鹰,血一点点热起来。
附近郊区小学的上课铃响了,我连忙收回视线跑过去。第一节课是在空白中度过的,心仿佛依旧提在半空中。我下意识地在笔记本上画了一只只鸟,虽然画变了形,但我知道它是谁,一下课我就跑到操场上,看见的只是天空,那些云,显得多么虚弱。
至今很难解释那只鹰如何闯进我童年生活的,像一只青筋毕露的手,代表一种精神的力量,( )地把门推开,我觉得一股野性的风扑面而来,每当想起鹰这个字眼的时候。多年之后又在动物园里见过类似鹰的东西,我几乎认不出它来了。那就是鹰吗?作为鹰,必须以天空作为陪衬;而不是牢笼。我固执地保留着它的第一印象,我一生中见过的鹰将只有一只。
(1)将“傲视”“傲慢”“傲气”这三个词语依次填入文中的括号内。
(2)摘录一个写“我”见到“最初的鹰”时感受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摘录文中的一处点题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了“迁徙的雁阵”有何作用?
(5) “我简直以为眼前是一只黑颜色的风筝,没有生命,平贴在天空的表面。”一句中“贴”字为什么用得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一生中见过的鹰将只有一只”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一样,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这个文段选自《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
【2】“父亲”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花生作比较,说明花生具有________的品格。
【3】选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列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19世纪的美国大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从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不厌不倦。”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富兰克林出身贫寒,从小没上过多少学,12岁便进了印刷厂做印刷工人。他的读书方法是:
②一借。由于家境贫寒,当印刷工的报酬也很低,他便从自己认识的几个书店的学徒和一些藏书多的人那里借书读。借来之后,他赶快回到家,点起一盏小油灯来读。读得疲乏了,他就用冷水洗洗脸,坐下来继续阅读,直到读完为止。第二天,他准时把书还给朋友。朋友们称赞他是一位守信用的“读书迷”。
③二摘。富兰克林除借书读之外,对特别好的书,他也去买。买下的书,他在读的时候,总是勾勾画画、圈圈点点,把最精彩的字、词、句、段、名言警句摘抄下来。他读过电学、地学、植物学、数学、化学等许多书,光摘抄下来的读书笔记就有满满的好几筐呢!
④三背。富兰克林读书,有一个好习惯。对于好文章中的精彩句段,他总要背下来。
⑤四写。除了写读书笔记之外,富兰克林还常常练习写作。他写作的方式有二:一是仿写。读过一篇文章他仿写一篇。写完之后,他把自己写的文章与原文对照、比较,发现自己在写作上的问题之后,再进行修改。二是创作。在读了许多书之后,富兰克林结合自己对科学技术的乐趣、爱好,练习写自己的研究与发现,阐述自己的观点。
⑥富兰克林这样读书,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富兰克林的读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你的学习,你认为富兰克林的哪种读书方法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⑥段以问题结尾,有什么好处?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①段划“﹏﹏﹏”的句子讲了哪三层意思?对学习有哪些借鉴意义?
意思:(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鉴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作答。
牵手
①女儿很小的时候,带她出门,总是伸一根食指让她紧紧牵住。那时的女儿多小啊,脑袋刚刚齐到我的大腿,走路深一脚浅一脚趔趔超趄,小小的胖手攥住我的食指,不要命地抓着,那真是甩也甩不脱,割也割不掉。不知道那只小手哪来那么大的劲,我的一根食指对她来说还是庞然大物呢。
②稍大的时候领她上街,牵手已经不够了,牵手之后还要用她的胳膊勾住我的小臂,结结实实的,一步不落,仿佛生怕稍不留意我就会从她的身旁逃之夭夭。我觉得小臂被她勾拉得像要脱臼;甩动不灵也妨碍走路。我会冷不防地用劲,从她胳膊里怀抱里抽出自己的手。她“嗷”地一声扑上来,仍然是不屈不挠地抓住,而且比刚才更加用劲。后来我就怕带她上街,或者喝令她去牵爸爸的手。她牵爸爸的手也是一样全心全意,她爸爸让她牵着也会一脸陶醉和幸福。
③女儿现在已经十三四岁了。十三四岁的女儿人高马大,我们俩并排走路,我不穿高跟鞋比她矮一个头尖。人高马大的女儿出门依旧牵着我的手,但不是攥住我一根食指了,是把我的食指中指无名小指捏成一排,而后囊括进她的掌心。我说不行,你太大了,你看街上有没有这么大的女孩子还牵妈妈手的?她“嗯”一声说,我想牵。我试图甩脱她,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但她固执地不让我的手滑开。她的手劲多大啊!我的指骨在她掌心里酥麻酥麻,只要她再加一把劲我就会叫唤出声。可我内心也喜欢这种指骨酥麻的感觉。
④我真不知道女儿牵我的手要牵到什么时候,今生今世我们的手还会不会分开。我嘴里说着:不要,不要。我心里默念着:牵吧,牵吧。我的孩子!妈妈牵女儿的手天经地义,女儿牵妈妈的手地久天长。女儿把她的手交到我手里,她就把她的一切都交给我了:在她满十八岁之前,她无忧无虑,因为忧虑有妈妈担着,荆棘由妈妈去砍,给她一把毒药她会不眨眼地当糖吞下,领她走上悬崖她会一步不落紧紧跟着。谁让我是妈妈呢?她的手不交给妈妈还能够交给谁呢?妈妈生来就是要牵着孩子走路的。
⑤可是妈妈老了之后,你还能这样紧紧牵住妈妈的手吗,我的孩子?跟现在你把一切交给妈妈一样,那时候妈妈也该把一切都交给你了。从前你交给妈妈的是花朵儿一样的身体,诗一般梦一样的年华;以后妈妈却要回赠你一段枯萎皱缩的躯干,一个琐碎不堪的灵魂。到那时候,你会牵我的这只手吗,我的孩子,我的女儿?
【1】联系上文理解④自然段划横线的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
【2】用短语或者关键词概括写出文中的三处场景。选一处场景描写,说说在文中的作用。
场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
__________号场景在文中的作用__________
【3】读⑤自然段,两个问句意思相似,想想作者这样表达的效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4】用思维导图梳理全篇文章内容。
(1)用词语、短语概括自然段内容,填到思维导图上。
(2)文章④自然段坚定地回答了一个什么问题?⑤自然段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如果作者是你的妈妈,你会怎么回答她,为什么?并从文中找理由。
(3)根据思维导图的梳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16、课外阅读
羊吃草的启示
我家后面有一片绿草如茵的坡地,那就是我放羊的地方。
太阳隐去了羞得通红的大圆脸,偏南风吹来五彩缤纷的晚霞,这是夏天里最怡人的时刻。羊吃草,要数这时最欢了。瞧,它们那副聚精会神的样子,真好像世界上再没有事可使他们分心了。它们把小嘴贴在草上,鼻翼不停地动着,有毒的“土香草”被留下了;嫩芽一根接一根被扯断了送进嘴里。长长的羊嘴巴一歪一歪的,是那样永不倦怠地咀嚼着……几只羊吃过了草,在习习的晚风中躺下来“翻草”。胃里尚未消化的草根、草茎,这时又被送进口中,进行着第二次、第三次……咀嚼。
羊吃草,实在有趣。如果每个孩子都能从中吸取教益,那该多好啊!我们的学校,不正是这一片绿草如茵的坡地吗?同学们在校学习是否专心致志,珍惜大好时光呢?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分得清嫩芽和“土香草”吗?特别是羊吃草那种一丝不苟、不厌其烦、永不倦怠的精神,同学们有没有做到呢?新的知识学完了,对于那些不理解或消化不透的“草根”、“草茎”,同学们是否善于经常“翻草”、反复咀嚼,直到完全消化为止呢?
我不止一次观察过羊吃草,也不止一次地琢磨上面这些问题。要是我们在学习中像小羊吃草那样,那我们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
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________)
不嫌烦琐与麻烦,形容耐心。(________)
【2】“对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分得清嫩芽和‘土香草’吗?”这句话中“嫩芽”指________,“土香草”指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3】“要是我们在学习中像小羊吃草那样,那我们还有什么知识学不好呢?”这个句子是_______句,如果换一种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该怎么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文中句子解释羊吃草过后的“翻草”现象。用“ ”标出。
【5】读完这篇短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故乡的茶(节选)
朱晔
安徽的名茶有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祁门红茶、黟(yī)县黑茶、太平猴魁等,几乎覆盖了中国所有茶的品种。仅黄山毛峰系列,我的家乡安庆就有岳西翠兰和桐城小花两个著名品种。
六安瓜片和太平猴魁是安徽特有的两个茶叶品种。六安瓜片好,好在它是选取谷雨以后的叶片,在剪掉叶尖和叶梗之后,就成了形似瓜片一样的茶叶。这种没有叶尖和叶梗的茶叶,既保持了茶叶的清香,又没有老梗带来的茶汤的苦涩。从明朝开始,六安瓜片一直是宮廷贡茶。
太平猴魁,与其说它是茶,不如说它是茶中的工艺品。当一片片薄若蝉翼的茶叶放在你面前的时候,我不知道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第一次见到太平猴魁的时候,我觉得它是孙大圣送给人间的仙品:那薄如蝉翼的叶片,好像是羽化成仙时的法器;那浅绿色的茶水散发出一股悠远的药香,感觉就是不老的仙丹。我一直觉得制作太平猴魁的茶叶属于仙品,一直觉得能制作出太平猴魁的师傅,一定宛若仙人。
不说岳西翠兰了,那是深山里的宝贝,只有在那人迹罕至的深山里才能采到那宛如少女体香的嫩叶,那饱满的芽尖仿佛含苞待放的少女,那么的温润和甜美。还是说说桐城小花吧,这原本是深山里的野茶,就因为清朝时有个“桐城派”,它就成了朝廷的贡品。它不负众望,在透明的玻璃杯里,在溫水的冲挤下,那一支两叶真的宛若小花一样悬浮在水中,那是一个花的世界,那是一个芬芳的空间。
很多人不知道,茶其实还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假如没有文化,茶的味道就会减低很多。老家的茶,喝的不仅仅是一种味道,更是一种说不尽的老家情怀。
【注释】铜城派: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因其早期重要作家均为安微六安桐城人而得名。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覆盖:____________________
人迹罕至:_________________
【2】安徽名茶众多,被作为贡茶进贡给朝廷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茶中工艺品的是___________。
【3】在文中摘抄恰当的词语概括下列茶品的外形特点。
六安瓜片( )太平猴魁( )桐城小花( )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几乎”一词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对故乡的茶有着怎样的感情?请至少找出两个句子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说茶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你知道哪些茶文化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理解。
田忌赛马(节选)
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就要开始了。比赛双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观众们也兴致勃勃地猜测着比赛结果。就在这时,孙膑把田忌请到一边,悄悄地把办法告诉了他。
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
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微微一笑。
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田忌满意地笑了。
比赛结束了。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1】田忌是用怎样的办法取得胜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在每场比赛后描写田忌神态的语句。
【3】你认为孙膑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田忌赛马》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材料都是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热播后引发的相关言论,阅读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廖是一名“90后”大学生,在营销策划公司工作,拼文案、写策划成为她的家常便饭。“写文案的时候,想写得高大上一点,但是常常找不到理想的词,最后只好用通俗的语言代替,却削弱了我要的那种表达效果。”她说。据调查,此现象较为普遍。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材料二:
“键盘打字取代了手写。拼音输入法让字形模糊化,不需记忆字形就能打字交流,导致手生。目前高校“失写症'现象很严重,学生们用电子笔记、拷贝课件、手机拍照等方式取代了传统的手写笔记,考试时的潦草字迹和连篇错字,常令老师们叫苦不迭。” (摘自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统尚讲话)
材料三: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同期举办的网络活动“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吸引了上亿人参与。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唐正大认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作为一个契机能够鼓励国人更多地阅读一些古代典范书籍。他建议从《古文观止》读起,阅读一些在汉语发展史上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作家的作品,以丰富语言知识储备。
【1】依据材料,说说当下民众在汉字运用与书写上的现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说说出现如此现状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材料,探究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月亮已经上来,照得厅堂外面亮堂堂的。(改成比喻句)
21、给句子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1.牛郎不得不离开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
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一座小岛,远远望去,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用加点的字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军对战士们说:“我给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会有保障。(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勇敢的一面,请你选择学习或生活中的一、两件事儿,展示自己勇敢的一面。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挚。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