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长治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1931年,甘地在《青年印度》上发文称:“读者们都明白,《青年印度》和《新生活》都不因商业目的而存在。它们的唯一目标是,教育民众通过非暴力追求真理的方式去赢取‘完全自治’。”甘地的说法意在(     

    A.为政治变革营造舆论氛围

    B.创造民族独立运动的新形式

    C.压缩民族工商业发展空间

    D.提高中下层民众的文化素养

  • 2、民间有许多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如“节气不等人,春曰胜黄金”、“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过了芒种,不可强种”等。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农耕文明

    A.以天人感应理论为基础

    B.注重协调南北方社会生产节奏

    C.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是统治者重视发展科技的结果

  • 3、如图是20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在我国各行业中所占比例图。从中可以得出,中国

    A.应允许民间投资实业

    B.需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

    C.对外资的利用程度很高

    D.应将工业发展放在首位

  • 4、西属拉美独立战争给西班牙殖民者以毁灭性的打击。西班牙殖民帝国的瓦解,正是中世纪与近代之交的一个封建堡垒的彻底崩溃。这说明西属拉美独立战争

    A.奠定了拉美各国的政治格局

    B.促进了拉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C.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崩溃

    D.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

  • 5、上海响应国家号召,从1964年秋至1966年,共将411座工厂迁到贵州、四川和云南等省,“这些工厂一分为二,内迁部分设备和人员,在后方组建新厂,老厂任务仍要完成”,“上海职工以大局为重,奔赴内地山区”。以上现象所涉及的历史事件(     

    ①有助于改善工业的布局        ②源于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

    ③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④加大了东西部地区的差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6、《仓颉篇》是秦朝李斯编写的识字学书范本,汉代广为流传。在西汉后期,社会上出现了“《仓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的局面,朝廷甚至专门派人讲解传授。这是由于

    A.王朝更替造成文化中断

    B.隶书在社会上普遍使用

    C.文字教育普及程度有限

    D.书法艺术追求个性审美

  • 7、1796年时,英国120名下院议员是贵族或贵族子孙,占下院总人数的21%,还有数百人与贵族有亲戚关系,或者是在贵族的赞助下当选的,二者加在一起,超过全院人数的70%。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A.封建贵族垄断了政权

    B.君主立宪制亟待确立

    C.代议制民主有待完善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 8、唐代诗人张籍《凉州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qì),应驮白练到安西。”这首诗反映了

    A.唐朝陆上丝绸之路的商业繁荣

    B.唐朝时安西地区丝织业的发达

    C.白银成为唐时普遍流通的货币

    D.唐朝长安城商业贸易蓬勃发展

  • 9、20世纪30年代,中国只有上海工业可完全按国际劳工局的16大类分类法进行分类。在所统计的180余个三级行业分类中,只有上海一地拥有该行业的工厂,占全部工业行业三级细类的近40%,特别是电器等新兴工业行业。这折射出

    A.中国工业重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交流

    B.中国的社会性质不利于近代工业的发展

    C.上海工业发展根源于通商口岸的优势

    D.中国外贸中心开始从广州转移到上海

  • 10、清朝时期,广州的行商是一个地域色彩较浓厚的行业,但不少著名行商的资本是来自福建、浙江;四川井盐中,从事制盐的企业主大多是湖南、湖北、陕西和广东的客籍商人;在矿业中,云南铜矿在它的兴盛时期,厚积资本进行开采的,多为三江、两户、川广富商大贾。据此可推断出,清代(     

    A.政府专营政策有所放松

    B.商业资本流动的广泛性

    C.手工业分工现象较明显

    D.区域经济差异日益淡化

  • 11、1913年,美国汽车产业最大的独占企业之一福特公司原来每生产一辆汽车所需劳动时间为12小时8分钟。当引进T型车装配线后,时间缩短至2小时35分。后来继续扩大T型车装配线后,平均每辆车所需时间降低为一个半小时。这说明

    A.垄断有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

    B.行业垄断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C.自由竞争的企业法则遭抛弃

    D.商业垄断行为破坏了社会公平

  • 12、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溅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货(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

  • 13、某国际组织以保障国际和平与促进国际合作为宗旨。规定通过集体安全、裁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措施,以保障会员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并规定对违背者实行经济制裁。每个国家都有一票表决权。大会的决议,除特别规定者外,均需全体一致通过。下列对该国际组织的评述正确的是(     

    A.缔约国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B.确定“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C.成为英法控制国际事务的工具,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D.进一步确立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

  • 14、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马克思主义越来越显示出经久的生命力、强大的解释力和重大的影响力。20世纪初,有学者撰文介绍《马克思学说》,其中提到:“观察人类社会,那最根本最原始的物件就是经济。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只是共同出产,社会里一切变动的最终的原因,须在一时代的经济里寻找。"上述文字重在介绍

    A.唯物史观

    B.空想社会主义

    C.进化史观

    D.阶级分析方法

  • 15、某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家在其代表作中系统阐述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主张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其代表作是

    A.《国富论》

    B.《英国产业革命史论》

    C.《社会契约论》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 16、1962年9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把发展农业放在首位,正确处理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坚决地把工业部门的工作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这表明当时(     

    A.我党致力于国民经济的调整

    B.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取得突破

    C.工业反哺农业成为当务之急

    D.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建设道路

  • 17、如果以时间和语言区域划分,印度可分为吠陀文化、雅利安文化、达罗毗茶文化、阿萨姆文化等。如果按宗教派别区分有婆罗门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基督教文化、锡克教文化等。上述材料旨在说明印度文化具有(     

    A.宗教性

    B.统一性

    C.多样性

    D.世界性

  • 18、在罗马法中,“一切权利均因人而设”,即使是未出生的婴儿,也处于与新生儿完全同等的地位。正如著名的罗马法学家保罗所说:“当涉及胎儿的利益时,母体中的胎儿像活人一样被看待,尽管在它出生以前这对他人毫无裨益。”这表明罗马法

    A.注重保护妇女儿童的权益

    B.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蕴含了对平等的朴素追求

    D.充分保护平民的正当权益

  • 19、下图采自明邝璠《便民图纂·耕织图》,图旁的文字信息为:“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低不做荒。”上述图文信息反映出当时(     

    A.小农经济耕织结合的特征

    B.农民努力克服地形制约

    C.高产作物得到了推广种植

    D.江南地区耕作技术发达

  • 20、汉朝把调节粮价,解决粮食问题上升到了维护社会稳定和政权稳定的高度。为此,汉政府(       

    A.实行里甲制

    B.创设义田

    C.设立养济院

    D.建立常平仓

  • 21、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新消费主义使得各阶层开始购买它们从前从未有机会购买的、甚至比以前更大范围的商品。……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和生产效率提高

    B.社会需求与商业发展的结合更加的密切

    C.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 22、下表是明朝出身于两类家庭的进士在进士总数中的比例,据此可以推知明朝

     

    明初

    明末

    出身于“上三代无任实职官”家庭

    72.32

    60.73%%

    出身于“上三代无任从五品以上官”家庭

    92.13%

    83.71%

    A.科举制度日益走向僵化

    B.官宦子弟的科举优势丧失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较强

    D.家庭对政治的影响力降低

  • 23、1883—1907年,埃及棉花出口总值由800万英镑增加到3000万英镑。正因如此,1882—1914年埃及的经济被称为“农业经济专业化”时期。英国驻埃及领事克罗默说英国对埃及的政策首先是要求埃及向英国出口棉花,然后再从英国进口棉织品。这反映(     

    A.全球化生产分工的发展

    B.埃及农业经济的专业化

    C.经济殖民的进一步强化

    D.国际贸易持续不断发展

  • 24、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其基本媒介是

    A.威力巨大的炮舰

    B.物美价廉的工业品

    C.先进的通讯手段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高潮:北伐战争【知识点170】

    (1)兴起:1925年,国民政府在____成立,整编国民革命军,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____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2)经过: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歼灭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____。1927年初,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 26、背景:____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知识点109】

  • 27、评价【知识点144】

    (1)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____运动,动摇了____的统治地位。

    (2)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____的关心,为____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3)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____运动,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4)知识分子受到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___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5)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存在________倾向;前期没有同____相结合。

  • 28、粮食安全问题从古至今都是重要的课题。中国古代就有重农的传统,统治者为保障粮食生产提出了各种措施。请完成下表。

    保障粮食生产的措施

    历史事例

    减轻负担

    唐太宗实行轻徭薄赋

    政府鼓励

    (请勿在此处答题)

    土地政策

    (请勿在此处答题)

    保障农时

    (请勿在此处答题)

     

     

  • 29、兴起与发展【知识点134】

    (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____

    (2)1905年,____在日本东京成立,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____。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3)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其中____起义最为壮烈。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____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4)1911年5月,全国爆发____。清政府派湖北新军前往镇压四川____,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为武昌起义提供有利时机。

  • 30、意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____。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知识点162】

  • 31、功绩:基本上推翻了____的统治,沉重打击了____的侵略势力。【知识点172】

  • 32、物质生活的变化【知识点152】

    (1)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____”,并改变传统的婚姻制度。

    (2)辛亥革命前后,“____”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设计的____,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3)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 33、著名企业: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____、荣宗敬、____在江苏无锡创办保兴面粉厂、____在河北唐山创办启新洋灰公司等

  • 34、影响【知识点151】

    (1)政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使____力量壮大,为____革命的兴起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2)思想:推动____兴起,促进了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三)社会生活的变迁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一)中国古代的智慧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历史上的众多“智慧”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1)将下列“制度创新”与“重要时期”相对应(填写字母)。

    重要时期

     

    制度创新

    1)秦朝

     

    A:科举制度

    2)两汉

    B:金瓶挚签制

    3)隋唐

    C:郡县制度

    4)清朝

    D:刺史制度

     

    (2)中国古代在政治、思想、科技等方面都体现了民族智慧。按照这种分类,将下列重要史实填入相应的空格中(填写字母)。

    (A)“天子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方家以磁石摩针锋,则能指南”;(D)“儒表法里”;(E)“格物致知”;(F)“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G)“杯酒释兵权”。

    类别

    重要史实

    政治智慧

     

    思想贡献

     

    科技发明

     

     

     

  • 36、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日,举国上下都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

    简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 37、条约与外交

    国家间签订的条约是了解国际关系的重要窗口。试以“条约与外交”为主题,叙述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的一个百年外交地位的变化。

     

  • 38、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时间

    区域

    东汉后期

    唐朝前期

    黄河流域

    765

    669

    长江流域

    342

    611

    概述上表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

  • 39、【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负责进行战略轰炸的人断言,即使没有原子弹,日本在1945年底也就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出人意料地得到负责中国境内空中作战的陈纳德将军的支持。他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但是有两个不变和压倒一切的因素早已注定了日本的命运:首先是日本经济上的弱点——它的经济潜力只及美国的15%……但是美国人——这是第二个决定性因素——出色地动员和发挥了自己的力量。

    ——摘编自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概括关于日本战败的决定性因素的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你所列的观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