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白城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长太息掩涕兮     又申之以揽茞

    B.①怨灵修浩荡兮     鸷鸟不群兮

    C.①屈心抑志兮     忍尤攘诟

    D.①九死其犹未悔     体解吾犹未变兮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一项是(     

    A.项王身亦十余创            遭受

    时座上有健                  

    祸焉                            快速

    所谓天者难测                  确实、的确

    B.不省所                         依靠

    奉之                            更加

    暴秦之欲无                      满足

    《经首》之会               合乎

    C.请归取其                      妻子

    赢而不助五国也               和、及

    牧以谗诛                         等到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推究、推其根本

    D.五国既                         丧失

    孰谓汝去吾而殁乎            急、突然

    使建中远时羞之奠            全、都

    或未易                            估量、预料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现代公园的治理要求,已经远远超出地质、地理遗产保护的基本关注,其根本目标就是要保护自然资源、生态与生物物种进化过程的延续和流畅,保护文化历史的传承,并尽可能去发掘自然之美。

    然而,令人忧虑的是,中外不少公园管理者为了“促进”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在商业利润的驱动之下,使现代公园治理呈现出令人唏嘘的状态。

    美国生态学家利奥波德从失去大山综合资源构造体系保护下的狼不再具有生猛威力而徒剩哀号的经历中获得深切的启示,写下随笔《像山一样思考》。他以优美的文笔、深邃的人文关怀描写了人类的种种短视行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关系的破坏,导致内在生存危机。文章使用“共情”“感同身受”等手法说明了人与自然间的亲近关系;我们要像山一样去聆听万物的声音和诉求,人类不是主宰自然的主人,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伤害自然生态就会使回荡在山谷中的狼的哀号更加凄厉悲惨,从而导致我们的心灵无处妥善安置。

    利奥波德基于深切的理性思维,清晰地看到世界本身是一个各种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的有机体,确立了生态文明保护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对应理念。在《沙乡年鉴》中,他指出:“任何个体都是相互依赖的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个体本能为自己在整体中的地位而竞争,但个体的伦理观同时促使其与其他个体沟通合作。……大地伦理就是一个包括土壤、水、植物、动物或者共同土地在内的大社区系统。”在他看来,“大地”是能量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中循环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稳定和美丽的生物群落。人类是大地万物中一个元素,与大地万物紧密相连,人类不能与大地相分离的,大地的存在也离不开人类。

    大地伦理的目标使人们认识到“合理利用大地”,不仅仅关涉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伦理关怀”问题。“要从伦理上、审美上正确以及经济上便利的角度审视每一个问题。”最终要建立一种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

    据此,现代公园治理就应该真正关注到大地万物的自然需求,深刻思考人与自然世界的关系。这正如美国环境美学家伯林特所说的:“环境包含参与者在内,参与者是与环境相融合的一部分,并且环境由于积极的人的出现而受到影响。而且,由于人在环境中的出现,把问题的讨论仅仅局限于规划、设计和建造是不够的。因为整个感知和意义的领域将会被忽略,包括审美体验这样关键性的领域。”

    人们对生活环境的关注日益增长是好事,但必须看到,很多所谓的关注是站在“人”这个以自我为主体、为主宰的功利目的之上的,忽略了环境层面的审美,即缺失了环境伦理意识与环境道德,对于其所具有的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内涵没有更深入的思考和尊重。

    现代公园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人们对“诗意的生态环境”的美好向往与现代公园发展“生态内涵”和“人文关照”的缺位之间的矛盾。利奥波德的《像山一样思考》,拓展了现代公园的治理与发展的思路和途径,为现代公园治理与发展的主要矛盾的解决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创新性的实践方案。现代公园作为人的生态环境系统之一,与自然环境之间时刻发生着能量、物质、信息的交换,这种交换的途径表现在各生态元素的协同性与共生性。对于现代公园治理者、自然资源保护者和生态学家而言,“像山一样思考”应该成为现代公园治理的根本出发点,乃至终极目标。

    (摘编自李玲《“像山一样思考”的生态文明关注》2021年)

    材料二:

    塞罕坝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最北部,与北京直线距离仅200公里,森林资源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全国唯一的“再造秀美山川示范教育基地”,也是“国家4A级旅游区”,“中国最佳森林公园”,同时也是清代皇家“木兰秋狩”的举办地。

    但是,从公园生态资源看,塞罕坝森林公园虽然森林景观十分优美,但是与沙漠仅有一河之隔,表层土壤的厚度仅有十几毫米,生态系统脆弱;而且因这里是森林-草原的交错带,物种相对单一,森林、森林-草原景观显得相对单调,变化不够丰富和多样。从公园旅游资源看,由于淡旺季突出,造成一年的经济收入集中在几个月,因而不能激发开发者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旅游服务设施的改造,造成整体服务水平低,不能满足游客的服务需求。具体表现为:从业人员的素质,特别是礼仪、仪表等方面需要培训提高;购物环境需要改善,诚信公平意识需要提高;服务的基础设施差,舒适度不够;整体环境卫生需进一步整洁美化。同时,塞罕坝的积雪期长达7个月,但是,到目前为止,塞罕坝还没有冬季旅游项目,丰富的雪资源没有开发利用。从交通设施看,目前从北京驾车到塞罕坝至少需要6小时车程,坐火车也需要一天。

    为了更好建设和发展塞罕坝森林公园,公园应该考虑到塞罕坝地区森林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天然重合性,促使二者融合发展,利用森林资源开发更多的以观光为主的景观,以便促进观光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为了更好的服务游客,让游客享受更好的服务,需要将塞罕坝的现有资源进行整合改造。可以将宾馆改造成具备大型宾馆、特色民宿等不同特色的住宿形式,对服务人员加强培训上岗,让景区内的一些设施具有统一风格,改善景区景点的环境卫生。我们还可以依据塞罕坝现有的资源,不断开发塞罕坝地区的秋冬旅游。秋季以开发塞罕坝的秋景为主,可以吸引摄影爱好者;冬季以开发观雪、滑雪项目为主,以此延长塞罕坝的旅游季节。

    (摘编自敖楠程涛《发展历史、现状、问题及对策》2018年)

    【1】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笔《像山一样思考》,是利奥波德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写成的,语言优美,思想深刻,警示人类:须怀有生态忧患。

    B.大地伦理要求我们在面对环境问题时,须从伦理、审美、经济三个维度进行考量,其中,伦理维度为首要维度。

    C.塞罕坝森林公园虽资源丰富,但发展不尽如人意,这与物种相对单一、旅游项目开发不充分、存在宰客现象有关。

    D.不少对生活环境表达关注的人仍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主宰,本质上还是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他们对于生态内涵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尊重。

    【2】下列对材料一的论证特色的鉴赏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手法,有力地证明观点,如举出“很多所谓关注”事例的举例论证法以及引用利奥波德话语的引证法。

    B.文章引用美国环境美学家柏特林的话,旨在证明现代公园应当真正关注到大地万物的自然需求,深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C.文章两次采用“提出问题—分析向题—解决向题”的结构形式,含义表面上相似,实则形成递进关系,深化了作者的观点。

    D.文章的语言既准确严谨、逻辑性强,又不乏形象之处,毫不晦涩,有助于作者深入浅出地阐明道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请根据材料一的观点,评价材料二中的对策的优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两句,借用神话传说介绍了蜀道的来历。

    (2)在《离骚》中,诗人担心时光飞逝,用反问手法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并表示为此愿意“____________!”

    (3)周邦彦《苏幕遮》中借助梦境含蓄地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 5、(1)李煜的《虞美人》中,有两句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永的《望海潮》中写了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柳永的《雨霖铃》中采用白描手法和动作描写,将一对情人分别之际彼此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有“__________”的结局。

    (4))李清照的《醉花阴》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词人重阳节那天黄昏赏菊东篱、借酒浇愁的情景。

    (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以动态的人物动作写出了词人不能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激愤和“恨”。

    (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达词人对人生的感慨,并向江月倾诉自己的苦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梧桐树高大雄伟,而在古代诗词中,梧桐却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苏轼在《定风波》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却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参加宴会的主宾乘车前往滕王阁的情景。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失望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晋成公绥《〈乌赋〉序》中的典故写明人应尽孝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各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善万物之得时,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___________________,川泽纡其骇瞩。(王勃《滕王阁序》)

    (3)《陈情表》开头首先叙述自身遭遇的不幸和祖母疾病缠身的困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概括的写出了自己幼年时期的悲惨遭遇,奠定了文章悲凉的基调。(李密《陈情表》)

     

  •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格部分。

    (1)《蜀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高》一诗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促织  二 首

    (宋)洪咨夔

    其一

    一点光分草际萤,缲车未了纬车鸣。

    催科知要先期办,风露饥肠织到明。

    其二

    水碧衫裙透骨鲜,飘摇机杼夜凉边。

    隔林恐有人闻得,报县来拘土产钱。

    (注)①促织:蟋蟀。②缲车:剥茧抽丝车。③纬车:纺车。④催科:催租税。

    1第一首着力描写___________,第二首重点批判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作为一个整体,有哪些共通的艺术特色?请结合诗句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

    诏委以规画,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傔人在外,战马铁甲皆备。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钜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画缴进,上遂释然。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衙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B.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C.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D.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康,南京在六朝时期的名称。这里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建康”不同。

    B.奏疏,臣子进呈皇帝的奏折,其可报告工作、歌功颂德、议礼论学、陈政要、言兵事等。

    C.江右,古代指长江下游以西的地区。古时在地理上以西为右,与现在“左西右东”不一样。

    D.长短句,文中指词,别称曲子词、诗余。大部分词分成两段,称为“双调”,有的分为三段、四段,称为“三叠”“四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关注民生。他在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期间,给皇帝上疏,希望皇帝告诫州县以仁爱百姓为本,惩处违法贪赃者。

    B.辛弃疾忠心国事。他奉命筹建飞虎军时,藏起御前金字牌,最终建成飞虎营栅,再陈奏事情本末,画图进献,解除了皇上疑虑。

    C.辛弃疾注重大局。任江西安抚使时,成功赈灾;信州谢源明不顾幕僚的反对向辛弃疾求助,辛弃疾将十分之三的米船给了信州。

    D.辛弃疾很有文才。他曾经和朱熹一起在武夷山游玩,创作了《九曲棹歌》;擅长写词,风格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2)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以“人类将毁于科技”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驳论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