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妖童媛女(yuàn) 造诣(yì) 商榷(què) 道义相勖(xù)
B. 一椽破屋(chuán) 弭谤(mí) 纤细(xiān) 管窥蠡测(lǐ)
C. 流水脉脉(mò) 肄业(yì) 茎叶(jìng) 揠苗助长(yà)
D. 卓有成效(zhuō) 戳子(chuō) 镣铐(1iào) 周公吐哺(bǔ)
2、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少年时代。
B. 六合指古代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天干地支(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 寅日)都要相适合。
C. 人定是戌时,相当于现代的21时到23时。
D. 青衿是周代读书 人的服装。衿,古式的衣领。
3、网课期间,小朱同学推送了一期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为主题的电子海报,寄托他对同学们的美好祝愿和思念之情。下列诗句与“春天”这一主题无关的是( )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B.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D.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我只是芸芸众生,但我仍固执地希望我的生命能开出光艳的花来,而不愿成为像蚂蚁一般的虫豸。
B.作家观察人物,对外表行动固然要注意,但更重要的是了解人物的内心。要像母亲一样,身临其境,将心比心,体贴入微。
C.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终于迎来了改革,“变脸”后首考如期举行。因为改动较大,众考生措手不及,纷纷铩羽而归。
D.与老师相比,他的创作固然是清艳雄奇,而他的译文译诗,也是青出于蓝,不可一世。
5、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挥斥方遒 激浊洋清 博闻强记 短小精悍
B.不寒而粟 步履蹒跚 草菅人命 廖廓江天
C.图穷匕见 戮力同心 秋豪无犯 劳苦功高
D.目眦尽裂 自矜功伐 陨身不恤 长歌当哭
6、明天(节选)
鲁迅
原来鲁镇是僻静地方,还有些古风:不上一更,大家便都关门睡觉。深更半夜没有睡的只有两家:一家是咸亨酒店,几个酒肉朋友围着柜台,吃喝得正高兴;一家便是间壁的单四嫂子,他自从前年守了寡,便须专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纺出绵纱来,养活他自己和他三岁的儿子,所以睡的也迟。
这时候,单四嫂子正抱着他的宝儿,坐在床沿上,纺车静静的立在地上。黑沉沉的灯光,照着宝儿的脸,绯红里带一点青。单四嫂子心里计算:神签也求过了,愿心也许过了,单方也吃过了,要是还不见效,怎么好?——那只有去诊何小仙了。但宝儿也许是日轻夜重,到了明天,太阳一出,热也会退,气喘也会平的:这实在是病人常有的事。
单四嫂子是一个粗笨女人,不明白这“但”字的可怕:许多坏事固然幸亏有了他才变好,许多好事却也因为有了他都弄糟。夏天夜短,老拱们呜呜的唱完了不多时,东方已经发白;不一会,窗缝里透进了银白色的曙光。
单四嫂子等候天明,却不像别人这样容易,觉得非常之慢,宝儿的一呼吸,几乎长过一年。现在居然明亮了;天的明亮,压倒了灯光,——看见宝儿的鼻翼,已经一放一收的扇动。
单四嫂子知道不妙,暗暗叫一声“阿呀!”心里计算:怎么好?只有去诊何小仙这一条路了。她虽然是粗笨女人,心里却有决断,便站起身,从木柜子里掏出每天节省下来的十三个小银元和一百八十铜钱,都装在衣袋里,锁上门,抱着宝儿直向何家奔过去。
天气还早,何家已经坐着四个病人了。她摸出四角银元,买了号签,第五个轮到宝儿。何小仙伸开两个指头按脉,指甲足有四寸多长,单四嫂子暗地纳罕,心里计算:宝儿该有活命了。但总免不了着急,忍不住要问,便局局促促的说:
“先生,——我家的宝儿什么病呀?”
“他中焦塞着。”
“不妨事么?他……”
“先去吃两帖。”
“他喘不过气来,鼻翅子都扇着呢。”
“这是火克金……”
何小仙说了半句话,便闭上眼睛;单四嫂子也不好意思再问。在何小仙对面坐着的一个三十多岁的人,此时已经开好一张药方,指着纸角上的几个字说道:
“这第一味保婴活命丸,须是贾家济世老店才有!”
单四嫂子接过药方,一面走,一面想。他虽是粗笨女人,却知道何家与济世老店与自己的家,正是一个三角点;自然是买了药回去便宜了。于是又径向济世老店奔过去。店伙也翘了长指甲慢慢的看方,慢慢的包药。单四嫂子抱了宝儿等着;宝儿忽然擎起小手来,用力拔他散乱着的一绺头发,这是从来没有的举动,单四嫂子怕得发怔。
……
宝儿吃下药,已经是午后了。单四嫂子留心看他神情,似乎仿佛平稳了不少;到得下午,忽然睁开眼叫一声“妈!”又仍然合上眼,像是睡去了。他睡了一刻,额上鼻尖都沁出一粒一粒的汗珠,单四嫂子轻轻一摸,胶水般粘着手;慌忙去摸胸口,便禁不住呜咽起来。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单四嫂子生前守了寡,为了生存,只能靠自己的一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她自己和他三岁的儿子,只能在深更半夜就开始张罗明天的生活。
B.宝儿生病,单四嫂子求签、许愿、吃单方,宝儿的病依旧不见好转。最后她只好把希望押在庸医小仙身上。但宝儿最终还是死了,她的最后一点希望也随之破灭。
C.作品通过寡妇单四嫂子痛失独子宝儿的描写,展示了一副中国妇女孤立无助的图景,同时也抨击了那个黑暗的社会和冰冷的世界
D.同情和怜悯弱者是人类的天性。鲁迅先生对中国封建社会最底层劳动妇女的关注和同情是站在另一个高度审视其命运后作出的“怒其不争”。
【2】小说开头说“鲁镇有些古风:不上一更,大家都关门睡觉了,夜半三更没睡的只有两家——咸亨酒店和单四嫂子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第二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刘裕生平,揭示他生活在蓬门陋巷,出身低微。
(2)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了庄子和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典故。
(3)《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在说明了养民措施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教育民众的具体方法。
8、名篇名句默写。
(1)李商隐《锦瑟》中的“___________”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都运用了“杜鹃”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的凄苦。
(2)李白在《蜀道难》中多处使用夸张、衬托手法描写蜀道的高峻与险拔,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摹写行人艰难行走时的动作、神情等细节描写从侧面展现了蜀道的高险。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句,写出了宋武帝刘裕吞灭强敌的气势,而“____________”句则写出了宋文帝刘义隆出师败还的结果。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书生意气,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在雨中哀怨,____________。(戴望舒《雨巷》)
(3)_______________ ,作别西天的云彩。(徐志摩《再别康桥》)
(4)《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5)《离骚》中写诗人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国古典诗词中常用“落日”来表情达意,如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通过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出箫声凄切幽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2)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表现诗人听到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产生共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短歌行》中,曹操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主人公看不见心上人时伤心的样子。
12、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点明人间“乞巧”的主题和特征。
B.这首词借鹊桥相会的传说,警示人们时空阻隔会让相爱的男女双方逐渐走向彼此淡漠。
C.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歌咏忠贞不渝的爱情。
D.词人借“牛郎、织女”的故事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这首词练达而凄美。
(2)关于银河,《古诗十九首》云:“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近在咫尺;秦观为何以“迢迢”二字写银河的辽阔呢?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金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明年正月,守仁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俘斩七千有奇。后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俘斩六千有奇。守仁所将皆文吏及偏裨小校,平数十年巨寇,远近惊为神。十四年,宁王宸濠反。守仁急趋吉安,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精锐悉出,守备虚。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守仁天姿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遂笃信不疑。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赞曰: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孳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B.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C.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D.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化,皇帝年号。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诗句,其中的“元嘉”也是此意。
B.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C.勤王:指的是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皇帝)。
D.朔: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每月月亮圆的那一天叫“望”,每月初一叫“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守仁出身名门,年少有为。父亲是成化十七年状元,王守仁十五岁时就出游居庸关、山海关,纵览山川;二十岁考中乡试,弘治十二年考中进士。
B.王守仁仕途坎坷,受人拥戴。因上奏章营救戴铣等人而触怒刘瑾,王守仁遭贬谪;任龙场驿丞时,王守仁改变旧的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当地民众爱戴。
C.王守仁有勇有谋,出奇制胜。正德年间,南中地带盗贼蜂拥而起,王守仁率兵驻扎上杭,佯装撤兵,然后出其不意直捣敌营,俘获斩杀敌军有七千多人。
D.王守仁天姿聪颖,有所建树,在被贬到龙场时,因没有书读,王守仁就推究已学的知识,悟出了格物致知的内涵,创立了“阳明学”,很多人跟随学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仁所将皆文吏及偏裨小校,平数十年巨寇,远近惊为神。
(2)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
【5】王守仁平定宁王叛乱为何会取得成功?请简要说明。
14、以“让步”为话题,写一篇 800 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