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堰河多么渴望和她的乳儿、儿媳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②王阿姨一生默默地奉献在幼儿园,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儿童。
③四个人听了慰安妇的诉说后无不怒发冲冠,怒骂日本人的兽行。
④他虽然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的峥嵘岁月,但出狱后仍然恶习不改,继续作恶乡里。
⑤八路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雄赳赳,气昂昂地挺进大别山。
⑥有一些人打着行为艺术的旗号,公然在大街上坦胸露乳、披头散发,意气风发,其行为真让人不齿。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2、下面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C. 若属皆且为所虏
D.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若:假如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帮助
肆其西封 封:边界
唯君图之 唯:表示希望
B. 臣愿得谒之 谒:拜会、前往
终已不顾 顾:顾念、顾惜
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宽容、原谅
被八创 被:受
C. 秋毫不敢有所近 近:接触、沾染
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杀人如不能举 举:尽、完
D. 沛公则置车骑 置:放置、安置
沛公不胜杯杓 胜:禁得起、受得住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督过:责备
乃欲以生劫之 劫:劫持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汉刘向编定的《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历史,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和言论。
B.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
C.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完美地演绎了“三美”理论。
D.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等。
5、选出下面几个话语情境中表述准确的一项
A.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舍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陈太丘与友期》)
B. “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某电视节目评价汉献帝)
C. 萧峰对段正淳说:“大理段王爷,令千金在此,你好好的管教吧!”说着携起阿紫的手,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 (小说《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
D. 病人捧着一幅字画凑到大夫跟前:“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如此盛情,却之不恭,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以后要是再有困难,可以继续到府上来找我。”大夫脸上堆满了笑容。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智斗
【胡传魁、刁德一、刁小三上。四个伪军从山坡上走过。】
胡传魁:嘿,阿庆嫂!
阿庆嫂:(回身迎上)听说您当了司令啦,恭喜呀!
胡传魁:你好哇?
阿庆嫂:好啊,好啊,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
胡传魁:买卖兴隆,混得不错吧?
阿庆嫂:托您的福,还算混得下去。
胡传魁:哈哈哈……
阿庆嫂:胡司令,您这边请坐。
胡传魁:好好好,我给你介绍介绍,这是我的参谋长,姓刁,是本镇财主刁老太爷的公子,刁德一。
【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
阿庆嫂:(发觉刁德一是很阴险狡猾的敌人,就虚与周旋地)参谋长,我借贵方一块宝地,落脚谋生,参谋长树大根深,往后还求您多照应。
胡传魁:是啊,你还真得多照应着点。
刁德一:好说好说。
阿庆嫂:参谋长,您坐!
胡传魁:阿庆嫂,我上回大难不死,才有了今天,我可得好好地谢谢你呀!
阿庆嫂:那是您本身的造化。哟,您瞧我,净顾了说话了,让您二位这么干坐着,我去泡茶去,您坐,您坐!(进屋)。
刁德一:司令!这么熟识,是什么人哪?
胡传魁:你问的是她?(唱)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事一样。
【阿庆嫂提壶拿杯,细心地听着,发现敌人看见了自己,就若无其事地从屋里走出。】
胡传魁:(接唱)骗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了大难一场。(转向阿庆嫂)似这样救命之恩终身不忘,俺胡某讲义气终当报偿。
阿庆嫂:胡司令,这么点小事,您别净挂在嘴边上。那我也是急中生智,事过之后,您猜怎么着,我呀,还真有点后怕呀!(阿庆嫂一面倒茶,一面观察。)
阿庆嫂:参谋长,您吃茶!(忽然想起)哟,香烟忘了,我去拿烟去。(进屋)
刁德一:(看着阿庆嫂背影)司令!我是本地人,怎么没有见过这位老板娘啊?
胡传魁:人家夫妻“八·一三”以后才来这儿开茶馆,那时候你还在日本留学,你怎么会认识她哪?
刁德一:哎!这个女人真不简单哪!
胡传魁:怎么,你对她还有什么怀疑吗?
刁德一:不不不!司令的恩人嘛!
胡传魁:你这个人哪!
刁德一:嘿嘿嘿……
【阿庆嫂取香烟、火柴,提铜壶从屋内走出。】
阿庆嫂:参谋长,烟不好,请抽一支呀!(刁德一接过阿庆嫂送上的烟。阿庆嫂欲为点烟,刁德一谢绝,自己用打火机,点着。)
阿庆嫂:胡司令,抽一支!(胡传魁接烟。阿庆嫂给胡点烟。)
刁德一:(望着阿庆嫂背影,唱)这个女人不寻常!
阿庆嫂:(唱)习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唱)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唱)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刁德一:(略一想,打开烟盒请阿庆嫂抽烟)抽烟!(阿庆嫂摇手拒绝。)
胡传魁:人家不会,你这是干什么啊!
刁德一:(唱)她态度不卑又不亢。
阿庆嫂:(唱)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胡传魁:(唱)刁德一搞的什么鬼花样?
阿庆嫂:(唱)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刁德一:(唱)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
阿庆嫂:(唱)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阿庆嫂欲进屋。刁德一从她的身后叫住。)
刁德一:阿庆嫂!(唱)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竟敢在鬼子面前要花枪。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焉能够含己救人不慌张!
阿庆嫂:(唱)参谋长休要谬夸奖,含己救人不敢当,开茶馆,盼兴旺,江湖义气第一桩。司令常来又常往,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也是司令洪福广,方能遇难又呈祥。
刁德一:(唱)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阴凉,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详!
阿庆嫂:(唱)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
【阿庆嫂泼去刁德一杯中残茶,刁德一一惊。】
阿庆嫂:(接唱)有什么周详不周详!
胡传魁:哈哈哈……
刁德一:嘿嘿黑……阿庆嫂真不愧是个开茶馆的,说出话来滴水不漏。佩服!佩服!
(选自现代京剧《沙家浜》第四场,有删改)
【注】《沙家浜》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沙家浜秘密疗伤的新四军战士,面对日伪勾结、下乡“扫荡”的险恶环境,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坚持抗日的故事。阿庆嫂是春来茶馆的老板娘,中共地下工作者;刁德一是沙家浜镇地主刁老财的儿子,是与日寇勾结的“忠义救国军”参谋长,积极为日本人卖力,大肆搜捕新四军伤病员,后被新四军镇压;胡传魁是其司令,在剧里是花脸的角色,用花脸可以表现出他的江湖气,以及仗义、豪爽、缺少心机的特点。胡传魁是个“草包”,是一个反面人物,却有他的可爱之处。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胡传魁和阿庆嫂再次相逢后,阿庆嫂只寒暄了一句就问胡传魁“哪阵风把您给吹回来了”,意在询问胡传魁此次回到沙家浜的真实目的。
B.“我借贵方一块宝地”点明阿庆嫂是个外乡人,“参谋长树大根深”是阿庆嫂向刁德一表明自己知道他在本地是很有势力的。
C.刁德一的应答“好说,好说”既显示了他对阿庆嫂的热情,意思是“我会照应的”,同时也在观察阿庆嫂的表现。
D.胡传魁是个草根出身的司令,说话带有很重的江湖气。阿庆嫂讲话也很得体,把自己的恩惠轻轻带过,而且还特意半开玩笑地说“后怕”。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语句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唱词前八句是整句,音韵谐和,后三句是散句,显示了阿庆嫂的生意兴隆,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B.运用对偶、双关、借代、反问等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与客人的关系,既符合阿庆嫂身份又回答巧妙。
C.这段画线文字是阿庆嫂针对刁德一怀疑自己和新四军来往所作的回答,说明自己和新四军没有一点关系。
D.“人一走,茶就凉”软中带硬,“有什么周详不周详”一句话中有话,巧妙地把刁德一的刁难顶了回去。
【3】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处舞台说明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舞台说明:刁德一上下打量阿庆嫂。
【4】剧本为什么把本场戏命名为“智斗”?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一诗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形容乐曲的低沉渐至断绝像被冰冻凝结似的,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宋诗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惆怅。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2)《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以环境从侧面展现琵琶女音乐魅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里写梦幻中的天姥山天黑之后,野兽的吼叫使山林震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宋武帝刘裕在战场上的威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宋文帝刘义隆在战场上的狼狈之态,二者对比鲜明。
(3)荀子《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非生而知之,但在学习过程中能不断认真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这对提升自己的人生智慧是很有必要的。
(4)《琵琶行》中作者“以江月为文澜”,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借月侧面表现琵琶曲强大的感染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借月烘托出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凉。
(5)陶渊明《归园田居》中,妙用叠词,描写乡村寻常景象,展现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状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齐桓晋文之事》里孟子用“_______,_______”指出了教育民众的具体方法。
(3)《庖丁解牛》中庖丁一是靠感官去感觉牛,二是凭内在精神去接触牛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4)《烛之武退秦师》中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指出如果不做好充分准备,即使有“_____”的雄心,也难免“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至端州驿,见杜审言、沈佺期、阎朝隐、王无竞
题壁,慨然成咏①
宋之间
逐臣北地承严谴,谓到南中每相见。
岂意南中歧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
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
处处山川同瘴疠,自怜能得几人归?
【注】①公元705年,杜审言、沈佺期、阎朝隐、王无竞都是与宋之问同时在朝的诗人。他们都因获罪被贬往岭南各地。宋之问因病晚行,当途经端州驿时见他们在墙壁上的题诗,便感慨地写下这首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句用“逐臣”表明了自己的身份,用“承”字表明了敢于担当的勇气。
B. “谓到南中每相见”与颔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写出了现实与愿望的反差。
C. “分乡县”“音信稀”和“每相见”遥相照应,抒发了诗人内心悲凉的情感。
D. “自怜能得几人归?”用设问的方式,以深沉的长叹收结全篇,极富表现力。
E. 这首诗平易晓畅、明白如话,遣词造句十分贴切自然,读起来音韵和谐。
【2】有人说,本诗所写情感波澜起伏,跌宕生姿。请结合全诗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人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明镜所以照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 致:达到
B. 贱不肖而不能去也 贱:地位低下
C. 是故绝江海者托于船 绝:横渡
D. 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雠:同“仇”,仇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登高以望,太息而叹 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B. 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吾其还也
C. 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D. 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B. 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C. 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D. 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
B. 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
C. 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
D. 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2)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
14、按要求作文。
故都的秋让郁达夫魂牵梦萦,清华园的荷塘月色让朱自清暂获宁静,赤壁水月让苏轼精神突围……自然山水总是能给身心以疗愈,予精神以慰藉。
生活中是否有一方山水、一处风景走进了你的生命,启迪了你的心灵?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写一篇散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