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 申之以孝悌之义。
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jù)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yuè)
B.揖(jī)让而升,下而饮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duó)
C.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dí)也,无莫也 耻躬之不逮(dài)也
D.暴(pù)虎冯河,死而无悔者 知(zhì)者不惑,仁者不忧
3、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莎士比亚是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
B.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唐宋八大家”中,有苏氏三父子,他们是父亲苏洵,儿子苏轼和苏辙。
C.《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建功立业、辞官还乡的故事。
D.我们学过的鲁迅的《故乡》《藤野先生》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A. 《指南录后序》的作者是文天祥,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作者已经为诗集《指南录》写了《自序》,故本篇称为“后序”。
B. 张溥,明代文学家,天启年间曾在家乡组织“应社”,崇祯年间组织“复社”,批评朝政。他的书斋名是七录斋。
C. 《拿来主义》的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918年他第一次以“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D. 望,是农历每月的十五日;既望,是农历每月的十六日。晦是农历每月的初一;朔,是农历每月月末的一天。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菜圃(pǔ) 笑靥(yàn) 蝇头微利(yíng)
B.镂空(lòu) 杜撰(zhuàn) 少不更事(gèng)
C.胚胎(pēi) 褶皱(zhě) 亘古不变(gèn)
D.形骸(hái) 譬如(bì) 敛声屏气(liǎn)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有理由相信,儿童时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特别高。但是随着受教育时间的增加,好奇心和想象力很有可能会递减。这是因为知识体系都是有框架、有假定的,好奇心而想象力往往会挑战这些假定,突破现有框架,这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正确,所以会遭到批评,而这在客观上就容易产生压制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效果。当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好成绩,教师教书的目标是传授标准答案,那么教育越投入,教师和学生越努力,好奇心和想象力就会被扼杀得越系统化、彻底化,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减少程度就越深。
如果创造力是知识与好奇心的乘积,那么随着受教育时间的增加,知识在增加,而好奇心却可能在减少,结果创造力就并非随受教育增多而单纯上升。这就形成了创新型人才培养上的一个悖论:更多教育一方面有助于增加知识而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又因减少好奇心和想象力而降低创造力。
我把上述想法进一步扩展,比好奇心和想象力更一般、更深层的因素,是心智模式或心态。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心智模式或心态中的一种。所以,我的更为一般性的假说是,创造力等于知识乘以心智模式。
我下面举四个人的例子,从不同角度论说具有创造性心智模式的人有何特征。
第一个是爱因斯坦和他的“简洁思维”。爱因斯坦的心智模式是相信世界可以被简洁的理论理解,并可以用简洁的公式表述。他说过,“如果你无法简单地解释,就说明你没有理解透彻。”在他看来,科学研究不是为了智力上的快感,也不是为了纯粹的功利,而是想以最适当的方式画出一幅简化的和易领悟的世界图像。所以,推动他的创造性的动力并非来自深思熟虑的意向或计划,而是来自激情。
第二个是乔布斯和他的“不同思维”。在面对计算机领域的霸主——IBM这样的大公司时,乔布斯的心智模式是我要与你不同。长期以来,IBM的座右铭是创始人沃森提出的“Think”(思考),这就是ThinkPad名称的来源。1997年,当乔布斯重返苹果时,公司正处于低谷。他花重金为苹果设计了一个划时代的广告,在展示包括爱因斯坦、爱迪生、毕加索等杰出人物之后,推出了广告词“Think different”,就是“不同思维”。
第三个是马斯克和他的“反直觉思维”。马斯克的心智模式受到物理学的影响。他从量子力学中受到启发,发现在量子层面的物理规律与我们在宏观层面的物理学直觉往往是相反的,却是正确的。他从中悟到,不能跟着在通常世界中形成的直觉走。马斯克还推崇用“物理学第一性原理”,也就是一种追究最原始假设的方式思考,而不是人们通常用的“类比”方式思考。他运用此逻辑打造可回收的火箭,这就是原始创新与边际创新的差别。
第四个是《从0到1》的作者彼得・蒂尔和他的“逆向思维”。蒂尔的心智模式是“逆向思维”,但并不是在多数人想法的前面加一个“负号”,而是要想别人没有思考过的维度,要思考别人还没有想到的领域。比如,当别人都在讨论技术问题时,他要提出商业模式问题;当别人都在商业模式上纠缠的时候,他的思维更多集中于技术创新。他的逆向思维不仅使他在2004年成为Facebook的第一个天使投资人,也使他在美国大选中成为硅谷唯一支持特朗普的风险投资人。
在我看来,上面描述的“简洁思维”“不同思维”“反直觉思维”“逆向思维”,都是具有创造力的心智模式。它们不完全相同,也不应该完全相同。我想强调的是,它们绝不仅仅是思维技能或技巧,而是一种心态,一种习惯。虽然心智模式在学校很难讲授,但是我相信学生自己可以在感悟中塑造。同好奇心和想象力类似,改变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需要我们的大学尽力创造条件,营造一种宽松、宽容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自己“悟”出来,让人才自己“冒”出来。创新取决于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取决于教育。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决定未来。科学探索,技术突破,商业创新,仅靠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好奇心和想象力,还需要一种开放的、多样的心智模式。所以教育,不仅是教,更是育。
(摘编自钱颖一《中国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为什么缺失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随着受教育的时间增加会递减,这是教育面临的挑战。
B.好奇心和想象力往往会挑战现有知识体系的假定和框架,有必要被压制。
C.比心态和想象力更一般、更深层的因素是心智模式,人的心智模式很重要。
D.虽然心智模式在学校是很难讲授的,但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改变心智模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针对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培养学生创造力、改变心智模式的重要性。
B.文章在论证马斯克的“反直觉思维”时,运用了举例论证,增强了说服力。
C.文章论说了“简洁思维”“逆向思维”等四种没有任何共同点的心智模式。
D.文章指出了当前教育重在传授知识的弊端,但并没有完全否认知识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识体系都是有框架、有假定的,知识不等于创造力。如何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创造力值得探讨。
B.爱因斯坦认为,科学研究不是为了纯粹的功利,推动创造性的动力并非来自深思熟虑的计划。
C.彼得・蒂尔的“逆向思维”是要想别人还没有思考过的维度,要思考别人还没有想到的领域。
D.教育,不仅是教,更是育。因为科学探索、技术突破和商业创新,还需要开放多样的心智模式。
7、默写。
(1)《琵琶行》中作者多次寄情于月,以月传情。“__________”衬托了送别时的感伤之情;“__________”渲染了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孤寂之情。
(2)在求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遵循《师说》中“______”指出的从师问道风尚,积极拜师学习,还要如《劝学》所言广博地学习以达到“______”的境界。
(3)古诗文中,面对亘古东逝的长江,人类很容易感受自身的渺小,“长江”这一意象便承载着时光易逝、世事无常的感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借助修辞来赞颂了周瑜、刘裕卓越的军事才能。
(5)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和“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从《诗经•氓》最后一章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看,男女主人公年少时关系非常融洽。
(2)屈原《离骚》中表达保持清白,死于直道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描述了屋前屋后绿树成荫、桃李芬芳的美好景色。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写女主人公追忆当年与男主人公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直接表达自己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心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通过夸张、侧面描写表现箫声凄切婉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⑵杜甫在《登高》诗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⑶李商隐《锦瑟》中,诗人从“追梦”中醒来,知道那梦已经远去,并且当时就不太分明,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怀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抒发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如“__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曹操在《短歌行》中表达了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如“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
(2)古诗文常常通过描写听众的反应来侧面表现音乐的效果。《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唯见江心秋月白”,《赤壁赋》中“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3)古人常以花草赠亲朋,借花草抒真情。《静女》中“自牧归荑,__________________”饱含喜爱之情,《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所思在远道”则令人无限感伤。
(4)在求学路上,我们要像《劝学》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即广泛学习,不断反省;亦要“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即求师问道,不问年龄。
(5)李清照的“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哀婉凄苦;辛弃疾的“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激越雄壮。二者风格不同,俱为佳作。
(6)____________________,仙之人兮列如麻。
(7)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____________。
(8)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10)_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12)两情若是久长时,____________________。
(13)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题山石榴花①
白居易
一丛千朵压阑干,剪碎红绡却作团。
风嫋舞腰香不尽,露销妆脸泪初干。
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
争及②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③人看。
【注释】①山石榴花即杜鹃花。这首《题山石榴花》大约作于江州司马任上。②争及:怎及。③尽:任凭。
【1】这首律诗共有( )个押韵的字。
A.3
B.4
C.5
D.6
【2】以下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杜鹃开放时花朵多,运用比拟的手法写花朵像剪碎的红绡一样呈团状。
B.颔联写杜鹃在微风吹动之下腰肢款摆,香气阵阵,露珠欲堕恰如美人妆泪初干。
C.颈联用蔷薇有刺不许人随意采弄,荷花亭亭玉立不可亵玩来和杜鹃花作比较。
D.尾联赞美了杜鹃花平易淡泊的品质,其实其中蕴含着作者更为复杂的情感。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砺,磁州人,初仕唐为掌书记,迁翰林学士,会石敬瑭起兵,唐主以砺为招讨判官,从赵德钧援张敬达于河东。及敬达败,砺入契丹。
后太宗见砺刚直,有文彩,擢翰林学士。砺临事必尽言,无所避,上益重之。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上顾通事高彦英曰:“朕尝戒汝善遇此人,何乃使失所而亡?砺去,可再得耶?”遂杖彦英而谢砺。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苟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上不听。
顷之,车驾北还,至栾城崩,时砺在恒州,萧翰与麻答以兵围其第。砺方卧病,出见之,翰数之曰:“汝何故于先帝言国人不可为节度使?我以国舅之亲,有征伐功,先帝留我守汴,以为宣武军节度使,汝独以为不可,又谮我与解里①好掠人财物子女。今必杀汝!”趣令锁之。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欲杀即杀,奚以锁为?”麻答以砺大臣,不可专杀,乃救止之。是夕,砺恚愤卒。
(《辽史•张砺传》)
注:①解里:人名,辽宗室,曾参加与反辽太祖的诸弟之乱,后被绞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赵德钧援张敬达于河东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B. 遂杖彦英而谢砺。 谢:感谢
C. 今大辽始得中国 中国: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区,后演变为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
D. 至栾城崩 崩:指古代帝王死。
【2】下列对原文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
B. 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
C. 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
D. 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砺在后唐任职时,颇受后唐主的重用,曾跟随赵德钧赴河东援助张敬达,后来张敬达兵败,张砺归顺了契丹。
B. 张砺遇事总是讲直话,辽太宗非常器重他。他曾要逃走,当辽太宗了解了事情的原因后,不但没有惩罚他,还向他道歉。
C. 张砺跟随辽太宗讨伐后晋时,曾上奏辽太宗要用中原人来治理中原,但辽太宗没有听从他的忠言。
D. 辽太宗去世后,张砺正在恒州,萧翰等将领乘机报复,杀害张砺。虽经麻答抢救,张砺仍然伤重致死。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尝戒汝善遇此人,何乃使失所而亡?砺去,可再得耶?
(2)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欲杀即杀,奚以锁为?”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薛勤教育陈蕃“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鸿门宴上,樊哙说:“大行不顾细谨(细枝末节)”;也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
读完以上材料,你有何联想、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切合身份,贴合话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