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B.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C. 一道强烈的闪电像利剑一样劈开树干。
D. 波浪有节奏地拍打着船舷,溅起千百朵璀璨的水花,恰似撒下一把晶莹的珍珠。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那些满带真情实意,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B. 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C. 喜欢在洁白的墙上笔走龙蛇、信手涂画,大概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积习和癖好,不知此风起于何时,始作俑者为谁。
D. 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宾馆领导决定,所有工作人员,对待宾客都要相敬如宾,实行微笑服务。
3、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D.其皆出于此乎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4、下列句子中“相”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B.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D.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5、对下列诗句使用的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运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主人公的容颜憔悴和无情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运用了赋的手法,写桑葚是甜,但斑鸠吃多了会昏醉。
C.“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主人公今昔心境的不同。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运用比兴,意思是水有岸,泽有边,男子却变化无常,我的痛苦没有尽头。
6、阅读下面了,完成下列小题。
陈道明:让世界无奈于我
沈青黎
陈道明一直被视为演员中的“异数”——在这个媒体热衷于制造话题的年代,他鲜有话题,也不迎合他人制造话题;而作为国内身价最高的男演员,他时常以演艺圈边缘人的姿态自居,对自己的身份若即若离。而究其原因,是因为“演员”这个身份是命运强加给他的,他一直“很被动,总是被推着往前走”,也正因为如此,他不像许多同行那样执着于自己的身份,始终怀有“出离心”,懂得用内省的方式看自己。
陈道明有着公认的好演技,却经常以戏子自居,他珍惜上天赐予自己的安身立命方式,拍戏时迟到早退、不做功课、现场摆谱等情况从来不会出现在他身上。
陈道明是从慢时代里走过来的,沉默冷峻如他,他常常会在接受采访时情不自禁地提及早年的拍戏经历:那时候,一部小电影拍上四五个月,是常有的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演员变成了一个高负荷高回报的职业,拍戏也变成了一件非常浮躁的事。很多剧组一开工,大家脑子里想的都是怎么提高效率,演员们也越来越关心合约完成后有多少钱打入自己的账号。起初他屡屡强调:我是文艺圈的人,不是娱乐圈的人,但旧时的文艺圈逐渐分崩离析,让他无所依凭,内心的纠葛也越来越多,面对这种冲突,陈道明只好选择了精神上的遁世:他不再看电视,也不读报不看小说,而是寄情于书画和钢琴,并努力钻研古籍,将自己修炼成了最具文化修养的艺人。
1990年拍完《围城》之后,陈道明一直保持着一部戏歇两年的节奏,不想演的片子,给再高的价钱他也不演,但一旦接下一部,就会踏踏实实待到杀青,相比那些四处赶工的年轻演员,他反倒成了全剧组最清闲的人。他拍戏还有个癖好,那就是不带工作椅,有时一站就是一天。看到这么大牌的艺术家都站着,整个剧组只好全体陪站,陈道明也因此落下了“难搞”、“不好合作”的名声,但他对此不以为意,只是淡淡地解释说:“我并非不好合作,只是觉得你首先要尊重职业,这个职业才会尊重你。我无奈于这个世界,只好让这个世界也无奈于我。”
陈道明的名字取自《道德经》,暗合“道常无名”之意,但陈道明认为自己不算个得道之人,“按照老子的境界,得道的人身上应该有一种包容万物的平和,无为而无不为,而我还残存一些金刚怒目之气,对于大多数事情我可以避开、忍让,但是对于我参与的事,我就得把自己认为不对的那部分都统一好。”
陈道明在许多事情上特别有原则,比如他要拍戏,那么从进入剧组到拍摄结束前,他会一直穿着戏服,在他看来,每件衣服都应该有自己的神韵,必须要想个办法,让没有感情的戏服“附着”在自己身上,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楚汉传奇》拍了六个月,陈道明就把里面的几套戏服穿了六个月,拍完戏回家,他依然穿着刘邦的衫裤,期间从未穿过别的衣服。拍完戏把衫子一脱,他才变回了他自己。
圈内的人都知道,陈道明演戏对片酬并不计较,但假如对方开出的片酬过高,他反倒要再三斟酌,更加留心剧本的质量。因为“如果本子质量太差,制作成本也低,你给我这么多钱,那其他演员会请些什么人?这戏的质量能好到哪里去?如果剧本足够好,对方开出的价码又很高,我会跟他们谈,不要给我那么多钱,你们把钱拿去多请些好演员,大家齐心协力做一个好戏,至于我没那么重要。”
只要剧本合适,时间和心情配合,陈道明接戏并非不爽快,至于后期的宣传,他乐意配合,但绝不迎合。有人说他太傲,他也照单全收,认为“傲不是一件容易事,谦虚倒是容易——只要弯下腰就行了,傲却要挺直腰板,总得有什么撑住腰吧……”
陈道明常说自己是个对人生的设计感差也不想有设计的人,而节制和疏离是他与世界交流的方式。至于这种交流带来的副产品,比如褒贬,比如毁誉,他都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别人怎么看怎么说都可以,就像天冷里就加件衣服,暖了就脱一件,这么多年我早已经适应了,容易受刺激的是那些没有准备的人。”
(选自《读者》,有删改)
相关链接
有人说:“他,是演艺界永远的一股‘清流’。”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陈道明以一种固执的缓慢,生活在自己的步调里。
近四五年,在不多的接受采访的时候,陈道明已不局限于指正身边所见的不满,他开始公开批评国内品质低劣的影视剧作品,包括圈内急功近利的风气。
——丁尘馨 马海燕《陈道明:倔强为人》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道明回忆起那个慢的年代,大伙慢工出细活,都以排好戏为最终目标,根本不会考虑获奖、提名、赚钱等功利性的目的。
B. “总得有什么撑住腰吧……”,陈道明用高于常人的实力,一丝不苟的态度和高洁出尘的情操来支撑自己的傲气。
C. 文章第一段,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对陈道明的具体介绍,“异数”指出陈道明的特殊之处,吸引读者的兴趣。
D. 演完角色,陈道明就迅速变回自己,说明他对戏子这个职业没有太大的好感,只有回归才能找到自我。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陈道明一直被视为演员中的“异数”,他鲜有话题,也不制造话题,因此他认为自己是演艺圈的边缘人,甚至不承认自己演员的身份。
B. 文章通过对陈道明言行及经历的叙写,表现他率真、敬业、淡泊等与众不同的个性,是“演艺界永远的一股‘清流’”。
C. 大环境的改变让陈道明很不适应,他的内心无所依凭,只好选择精神上的消极遁世,寄情书画、钢琴和古籍,将自己修炼成最具文化修养的艺人。
D. 社会商业大潮滚滚而来,艺人们努力迎合,甚至不惜丢掉底线。陈道明认为这点还不及旧时的戏子,他宁愿以受人轻视的戏子自居,做个有操守的戏子。
E. 陈道明用节制和疏离的态度对待这个世界,从不设计自己的人生,对由此带来的褒贬毁誉泰然处之,因为他已经为此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陈道明说:“我无奈于这个世界,只好让这个世界也无奈于我。”请结合材料概括,这种“无奈”体现在哪些方面。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是“__________ ”。
(2)《归园田居》(其一) 中写诗人离开官场后遵循自己的理想,开始着手行动起来,进入舒展人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两句描写梦中的声音,震动林泉,使人心惊胆战。
(4)落叶有动态美,“落木”给人肃杀辽远之静。古诗中常用“落木”而不用落叶,意境更为开阔。如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5)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
8、补充下面句子空缺部分。
(1)鲁迅名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_______,_______,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2)林清玄曾说,“每次从不可知的旅途归航,_______,_______。”在长长的暗夜中,无论怎样害怕彷徨,只要抬头看一眼远处的灯火,总是能觉得安宁,从中获得一丝慰藉。
9、名句默写。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自己能治理好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即使这个国家夹在大国之间,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岳阳楼》中表现洞庭湖分割吴楚,包纳天地的浩瀚恢宏气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随水流逝,眼前唯有衰飒的自然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明亮的月光和灿烂的银河,营造清亮明洁的境界以喻指自己“表里俱澄澈”。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一生长年漂泊,老年病苦孤愁,他的《登高》诗中有两句对其漂泊孤苦的一生作了生动的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比喻贤士们还没有归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凭吊英雄人物,以酒祭月,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刮脂油,亏老先生下手!”这首明民歌辛辣地讽刺了官僚豪绅巧取豪夺的丑态。其大意若借用《阿房宫赋》中的话说,那就是:官僚豪绅搜刮民脂民膏,已经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
(4)《阿房宫赋》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揭示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故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斯在《谏逐客书》中从正面论述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事业时,以泰山作类比后,又用“河海不择细流,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述为君之道。
(6)《谏逐客书》中李斯认为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显他的德行,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故能明其德”。
12、古代诗歌阅读
野人送朱樱
杜 甫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①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沾门下省②,早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③。
[注]①写:这里指将樱桃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②赐沾:即沾赐,受到赏赐之意。门下省,杜甫当年任左拾遗,属门下省。③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西蜀樱桃也自红”的意思是西蜀的樱桃也自然地垂下鲜红的果实,其中的“也”字暗示出作者所经历的时空变化。
B. “数回细写愁仍破”是说尽管作者十分细心倾倒樱桃,但仍恐碰破,樱桃如此娇嫩的弱点,给诗人增添了一丝哀愁。
C. “万颗匀圆讶许同”一句中“万”字写出了樱桃数量之多;“讶许同”是说这么多樱桃大小如此相同,让人惊叹。
D. 此诗以“朱樱”为描写对象,采用以昔衬今的手法,前四句描写西蜀樱桃,体物精微,摹写工细。后四句写由野人送朱樱而引起对当年皇帝赐樱的美好回忆,衬托了作者在西蜀异乡收到“野人”相赠樱桃时的感激之情。
E. 本诗以西蜀村民送朱樱为由,表达了作者寄寓蜀地时较为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全诗用语总体平易,寓意耐人寻味。
【2】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此日尝新任转蓬”一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吕仆射论浙西灾伤书(注)
苏轼
轼顿首上书门下仆射相公阁下。轼近上章,论浙西淫雨飓风之灾。伏蒙恩旨,使与监司诸人议所以为来岁之备者。谨已条上二事。轼才术浅短,御灾无策,但知叫号朝廷,乞宽减额米,截赐上供。言狂计拙,死罪!死罪!
然三吴风俗,自古浮薄,而钱塘为甚。虽室宇华好,被服粲然,而家无宿舂之储者,盖十室而九。自经熙宁饥疫之灾,与新法聚敛之害,平时富民残破略尽,商贾不行,市井萧然。今年,钱塘卖常平米十八万石,得米者皆叩头诵佛云:“官家将十八万石米,于乌鸢狐狸口中,夺出数十万人,此恩不可忘也。”窃惟仁圣在上,辅以贤哲,一闻此言,理无不行。但恐世俗谄薄成风,揣所乐闻与所忌讳,不以仁人君子期左右,争言无灾,或言有灾而不甚,积众口之验,以惑聪明,此轼之所私忧过虑也。八月之末,秀州数千人诉风灾,吏以为法有诉水旱而无诉风灾,拒闭不纳。老幼相腾践死者十一人,方按其事。由此言之,吏不喜言灾者,盖十人而九,不可不察也。
轼既条上二事,且以关白漕、宪两司,官吏皆来见轼,曰:“此固当今之至计也,然恐朝廷疑公为漕司地,奈何?”轼曰:“吾为数十万人性命言也,岂恤此小小悔吝哉?”去年秋冬,诸郡闭粜,商贾不行。轼既劾奏通之,又举行灾伤法,约束本路,不得收五谷力胜钱。三郡米大至,施及浙东。而漕司官吏,缘此愠怒,几不见容。文符往来,僚吏恐悚,以轼之私意,其不为漕司地也审矣。力胜之免,去岁已有成法,然今岁未敢举行者,实恐再忤漕司,怨咎愈深。伏望相公一言,检举成法,自朝廷行下,使五谷通流,公私皆济,上以明君相之恩,下以安孤危之迹,不胜幸甚!
轼窃度事势,若不且用愚计,来岁恐有流殍盗贼之忧。或以其狂浅过计,事难施用,即乞别除一小郡,仍选才术有馀可以坐消灾诊者,使任一路之责。幸甚!幸甚!干冒台重,伏纸栗战。不宣。
(节选自《苏东坡全集》)
(注)仆射:官名,唐宋为宰相。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使与监司诸人议所以为来岁之备者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平时富民残破略尽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C.岂恤此小小悔吝哉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D.轼窃度事势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浙风俗自古浮奢,多数百姓家没有储备粮食,受浙西风雨灾害和变法影响,百姓生活难以为继。
B.官场谄媚成风,官吏们热衷揣测皇上好恶,隐瞒灾情,众口一词,迷惑皇上,苏轼对此十分忧虑。
C.苏轼劾奏朝廷畅通市场,允许郡县间粮食买卖,又推行灾伤法,禁收五谷力胜钱,令漕司不满。
D.苏轼自知治灾不力,担忧导致来年灾荒加重,恳请朝廷另选有才之士取代自己,自己愿调任别郡。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吏不喜言灾者,盖十人而九,不可不察也。
(2)而漕司官吏,缘此愠怒,几不见容。
【4】请简要概述本文的写作意图。
1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成长就是一次旅行。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也有沁人心脾的书香
请以“温暖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书写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