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潮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荀子,名况,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今存《荀子》,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B. 韩愈,字介甫。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倡导古文运动。后人称为“韩吏部”“韩文公”。

    C. 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始得西山宴游记》是他所作的“永州八记”的首篇。

    D.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谪居黄州期间,写下了《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 2、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性格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生的特色,是个体生命区别于其他生命的一种标志。 ① 真正的人生是一种性格人生。世界上没有无性格的人, ② 没有性格相同的人, ③ 性格相近的人。 ④ 像树上的叶子,看似相同,其实不同。 ⑤ 性格的构成是人的气质、习惯、行为方式、语言态度方式、脾气秉性等特点的综合外在表现, ⑥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A.

    由于

    只有

    /

    因为

    所以

    B.

    由于

    甚至

    虽然

    C.

    所以

    只有

    D.

    所以

    甚至

    /

    A.A

    B.B

    C.C

    D.D

  • 3、找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今安在哉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4、选出对下段文字分析理解最正确的一项

    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故都的秋》)

    A. 作者用明白如话的语言,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上,寥寥数笔,勾勒出槐树的落蕊,把读者带进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之中。

    B. 作者运用白描式的语言,凭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把秋天槐树的特征,有动有静地表现出来,文字像轻轻飘浮的白云,感情热烈明快。

    C. 作者用简洁清丽的语言,从自己的主观感觉上,描写了槐树的落蕊。文字细腻清新,充满诗情画意,使读者忘却了悲秋的心理。

    D. 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感觉上描写了槐树的落蕊,“物”“我”之间完美的交融和统一,表达出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中“?”字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木直中绳,?以为轮

    A.假舆马者,非足也

    B.而学于师

    C.授之书而其句读者

    D.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雨巷

    董滇宁

    ①有人说,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是啊!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辩识来去,不妨就让这江南雨巷的烟雨旧梦浸润你已疲惫的心灵!

    ②轻轻地走入小巷。暮春的细雨在两旁的瓦楞上跳跃,忽而又顽皮地跳到青石板的路上,和他们在青石板上的伙伴们嬉闹着、喧哗着。踩在青石板的路上,这一刻,随着细雨,滑入历史的最深处……

    ③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呼吸着空气里的清新和岁月积淀下来的味道;江南的盛世在烟雨中落下了帷幕,惟有这雨后的江南小巷,褪尽铅华,延展着世人的想象。

    ④空气中浸透着静谧。幽远的小巷中,我的移动和杂着雨儿们的跳动,成全了小巷的生动。小巷的两边是安然矗立着的老屋子。一幢幢灰瓦白墙的老屋子,饱受了风雨的侵袭,彰显着一种沧桑积淀后的黯然。灰白色的墙面在斑驳间隐现时光的痕迹,青黑的瓦片耐不住寂寞,邀了几根闲草做伴。

    ⑤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铺内,几人横靠着帐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忙碌着的小二,手脚极为麻利地端茶递水之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的飞扬。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眨眼间,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槌,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像……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铁锁!

    ⑥雨停了。收起纸伞,听着檐下滴答的水声,由心底升腾起一种恍如隔世的落寞。风儿抚过脸颊,把雨的湿气驻留在我的眼窝。眼前的小巷变的迷蒙,心在此刻却显得犹为的澄净。

    ⑦一些墨绿的青苔粘在墙角,吮吸着雨露,淡漠了这多情的江南,绵绵的愁绪。抬眼望去,一只燕子飞掠而去。是否是从王谢堂下飞出的那只?可还能在这物是人非之外,辨识出你的故居吗?

    ⑧巷的尽头,是一座小石桥。扶栏上的雨滴落入水中,荡起一层层的涟漪。在繁华与颓废之间,吹箫女子的面庞有了几多的改变?碧波还聚而来的,不是那提着油纸伞的栗色长发,却是那伤心桥下的惊鸿艳影。

    ⑨沉浸在江南的幽幽梦幻里,抬头,眼前已是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街市。回望小巷,雨后的它显得更为平静与安宁。寥落的水泡,在小巷的那头冉冉升空;街市这头袭来一阵强流,一瞬的光景,五彩的霓虹映亮整个天字,嘈杂与躁动在这个世界中无限延伸!小巷深处隐隐透出的阑珊灯火,闪动着清亮的光芒,也足以照亮夜归人的路!一座小桥,

    两方天地,是两势对立下的无奈疏离,也是历史白描地书写下的自然并存!是也罢,不是也罢,小巷犹在,而雨——今年下,明年下,一千年以后,还会下。

    ⑩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⑤段,作者写雨巷两旁屋子里面的人,有的打着盹,有的忙碌着,刚写完人接着就写人去楼空。这样描写一方面以动写静,突出江南雨巷的寂静;另一方面又不至于给人以“闹”的印象,更能突出雨巷的自然、古老与宁静。

    B.本文和戴望舒的诗歌《雨巷》都有着浓郁的江南地域文化韵味,描绘了江南雨巷烟雨迷蒙的图景。

    C.作者以时空为序,给我们描绘了具有幽雅恬静、古老纯朴特点的江南雨巷,读后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D.文章第⑨段,作者用现实的嘈杂与躁动反衬江南小巷的平静与安宁,从而表现出作者别样的思绪:现实紧张浮躁,侵扰人心;而江南小巷抚慰受伤的心灵,使人超脱于现实,让人得到慰藉。

    2文中第③段说:“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综观全文,“莫名”实际上已“有名”,请概括说明这“悲”与“喜”的具体内容。

    3第⑤段中描写的井边“蓝衣少女”与戴望舒诗歌《雨巷》中描写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有什么不同作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又“____________”的“千乘之国”,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变勇敢并懂规矩。

    (2)《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了“____________”的结论。

    (3)《答司马谏议书》中,表明王安石对变法会招来怨诽早有预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姚鼐《登泰山记》中写日出时云彩的色彩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在城墙角落焦急等待女主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9、默写下列句子

    ①携来百侣曾游,____。 (《沁园春·长沙》)

    ②故不积跬步,______。 (《劝学》)

    ③位卑则足羞,______。 (《师说》)

    _____,泣孤舟之嫠妇。   (《赤壁赋》)

    _____,渺沧海之一粟。   (《赤壁赋》)

    _____,难壬人,不为拒谏。   (《答司马谏议书》)

    _____,天下归心。   (《短歌行》)

    ____,任重而道远。 (《<论语>十二章》)

    ____,所思在远道。   (《涉江采芙蓉》)

    ____,池鱼思故渊。   (《归园田居》)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烛之武给秦穆公分析越过晋国占领郑国不会给秦国带来好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情节,运用情景交融方式,表现荆轲慷慨悲凉义无反顾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 :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由琵琶声想到珠玉声,写出了乐声的浊重与清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诗作,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寒柳 (清)纳兰性德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注释]①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悼亡之作。②相关:关心。③湔(jiān)裙:溅湿了衣裙。这里用柳枝姑娘的典故:柳枝姑娘向男友表示三天后将涉水溅裙来相会。

    【1】上面横线上应该填写的词牌是( )。

    A.沁园春

    B.江城子

    C.临江仙

    D.如梦令

    【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花飞絮飘泊零落,又遭冰雪摧残,以物喻人,形象写出凄苦命运。

    B.“春山”往往比喻女子眉毛,这里指代女子,由咏柳引出怀念之人。

    C.两人无缘相会,而“梦断”之后连梦中的欢会也不可得,更添愁苦。

    D.“眉弯”即柳叶,这是拟人修辞,言西风有恨却无法吹去枝头柳叶。

    【3】鉴赏上阕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诛诸吕功,右丞相周勃以下益户、赐金各有差。绛侯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目送之。郎中安陵袁盎谏曰:“诸吕悖逆,大臣相与共诛之。是时丞相为太尉,本兵柄,适会其成功。今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弗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十二月,诏曰:“法者治之正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除收帑诸相坐律令!”诏振贷、穷困之人。又令:“八十已上,月赐米、肉、酒;九十已上,加赐帛、絮。赐物当禀鬻米者,长吏阅视,丞若尉致;不满九十,啬夫、令史致两千石遣都吏循行,不称者督之。”时有献千里马者。帝曰:“鸾旗在前,属车在后,吉行日五十里,师行三十里;朕乘千里马,独先安之?”于是还其马,与道里费,而下诏曰:“朕不受献也。其令四方毋求来献。”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中郎将袁盎骑,并车揽辔。上曰:“将军怯邪?”盎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圣主不乘危,不徼幸。今陛下骋六騑,驰下峻山,有如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奈高庙、太后何!”上乃止。贾谊说上曰:“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上感谊言,春,正月,丁亥,诏开藉田,上亲耕以率天下之民。九月,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太宗孝文皇帝上》)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法者/治之正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除收帑诸相坐律令

    B.法者/治之正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除收帑诸相坐律令

    C.法者/冶之正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除收帑诸相坐律令

    D.法者/治之正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除收帑诸相坐律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鳏、寡、孤、独,古人称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

    B.二千石,汉代对郡守的通称。汉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因而有此称。

    C.高庙,可指宗庙,又可指死后庙号为“高”的君主。文中取前一义,借指宗庙社稷。

    D.藉田,即“籍田”,是古代天子、诸侯借用民力耕种的田地。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亲自到此田耕作,以示对农业的重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皇帝重视有识之士,善于纳谏。袁盎劝谏皇帝要坚守君臣礼节,也曾拉着马缰绳对皇帝的冒险行为进行劝阻,皇帝都采纳了他的建议。

    B.孝文皇帝施行仁政,宽厚爱民。他下令赈济那些鳏寡孤独穷困之人;他体恤年老百姓,诏令二千石官员巡视督察所属各县,并对失职者加以责罚。

    C.孝文皇帝提倡节俭,反对侈糜。当时有人进献千里马,他退还了宝马并给送马人旅费,下诏说自己不接受贡献之物,让全国不要请求前来进献。

    D.孝文皇帝重视农业,躬耕垂范。贾谊提出重视积贮,让百姓回归农业、附着于本业的主张,皇帝被他的话打动,亲自耕作来给天下臣民做表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赐物当禀鬻米者,长吏阅视,丞若尉致;不满九十,啬夫、令史致。

    ⑵吉行日五十里,师行三十里。朕乘千里马,独先安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按要求完成作文。

    有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翻着面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他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