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万宁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边关于古代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术数是中国古代神秘文化的主干内容,基础阴阳五行、河图洛书、太玄甲子数等。

    B.公主是对中国古代皇女、王女、宗女的称谓;公主出嫁称为出降,迎娶公主称为尚。

    C.王,多义词。既指古代--国之君的称号,也可指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

    D.“介”指古代战士戴的帽子,“胄”用来防身的武器,即铠甲。介胄分别指头盔和铠甲。

  • 2、下列语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④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⑤大王来何操?

    ⑥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⑦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⑧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A. ①⑤⑧/②/③⑥/④⑦

    B. ①⑤/②⑧/③⑥/④⑦

    C. ①⑤/②/③⑥/④⑦/⑧

    D. ①⑤⑧/②/③/④⑥⑦

  • 3、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沛公安在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大王来何操 D.夫晋,何厌之有

  •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诗余等。因为词牌的限制,故写词又称填词。

    B.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属于长调。

    C.“沁园春”是词牌,它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这首词的题目,它揭示了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D.毛泽东的词虽然反映的是现代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但因为采用的是古体诗的形式,因此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

  • 5、依次将诗句填入《永遇乐•刘公岛》一词画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永遇乐

    刘公岛

    秋日犹温,碧空如洗,沧海无限。   。抚今追昔,刘公去矣,欸乃渔歌声断;最伤心,雷惊甲午,国殇旧痕看遍。

    当时海战,舰沉人殉,谁不泪弹双眼!   。东洋霸道,清廷衰朽,往事回眸哀怨。聚民心,复兴可望,再无浩叹。

    ①数度春来   ②翠岛云飞   ③辜负寻根燕

    ④壮丽江山见   ⑤祖先故宅   ⑥清湾浪涌

    A.①⑤③ ②⑥④ B.②⑥④ ①⑤③

    C.②①③ ⑤⑥④ D.①②④ ⑥⑤③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刘宗周《<论语>学案》中说:‘学’字是孔门第一义。认为对学而时习之的理解是理解本章乃至整个孔子儒学思想的基础。那么,如何理解呢?

    至少在东汉之前,对通行的解释是。皇侃认为:学,觉也,悟也。这个理解不无道理。但皇侃进一步解释:言用先王之道,导人情性,使自觉悟。强调以先王之道来对人的性情进行引导:这一过程不是自觉悟,而是学习外在的知识,服从外在的训导。这种以为前提的明显是不彻底的,要达到自觉悟,还需要从自身切近处入手,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来获取对人生、对世界的基本认识。子夏说君子学以致其道,在儒家那里,天道和人道是一致的,而天道远,人道迩,因此,在学习中,对日常人事的体验是达到自觉的相对容易的途径。

    的另一种较为常见的解释是,有效法之义。的基本方法是诵读记载先贤言行的著作,即读书学谓读书是宋明理学著述中常见的观点,不过将只是理解为效法先贤,甚至进一步引申为读书,并将其作为的全部意义,则显得偏狭。因此,有许多学者对以读圣贤书为学的做法提出了批评,激烈的如李贽、颜元自不待说,连一些理学的服膺者也不赞同将学与读书等同起来,明代的郝敬说:或问:学是诵读否?曰:不废诵读,不倚诵读。可谓是一种较为中肯的见解。

    的过程是说(悦)的。中国自古就有十年寒窗苦”“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说法,愉悦何来呢?通过前文对字的分析可知,孔子所谓,并非后世科举等功利的目的驱动之下的皓首穷经之,而是将作为完善自身人格、不断实现人生超越的途径。如果将功名利禄当作的目的,并以外在最终结果的获得为幸福,那么作为达到这一幸福结果的代价的的过程,往往是苦的。而如果超越外在的功利目的,将作为自身完善的必由之路,那么一分,便能够自得一分。从目标上说,学无止境:从过程上说,每一点一滴的进步都是结果。快乐便会伴随着对自身每一个细微进步的体会油然而生,至于别人知与不知,都不会影响自己的情绪。

    (取材于赵清文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学”的理解关系到对整个孔子儒学思想的理解。

    B.皇侃推崇先王之道,主张以此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

    C.天道和人道是一致的,不过人道比天道更易于把握。

    D.明代的郝敬不赞成诵读圣贤书,他的观点比较合理。

    【2】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学习苦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过程的苦乐与学习的目的有关。

    B.通过科举获得的功名利禄往往是苦的。

    C.通过学习完善自我的过程令人愉悦。

    D.自我进步的快乐与别人是否知道无关。

    材料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常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学问是要大家随时练习它,不也高兴吗?(南怀瑾《<论语>别裁》)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杨伯峻《<论语>译注》)这些理解从字面上看是确切的,但再细加思考,则似嫌简单,并不仅仅指需要温习、练习的学问,而也并不只是温习、练习的意思。

    要理解孔子之学,必须了解的内涵。孔子认为学习内容相当广泛。孔子从小就曾从事多种工作,驾得一手好车,弹得一手好琴,还管理过仓库、畜牧,孔子对入门弟子的教育即是从技能开始,内容是六艺(御、射、书、数、礼、乐)。孔子一生对《诗》《书》《礼》《乐》《春秋》《易》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整理和研究,并以它们为教材。孔子很重视思想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育,提出了这一儒学核心思想。孔子还十分关心社会政治现实,指导学生如何从政。

    息息相关,有实习、实践的意思。孔子十分重视实践,以是否见于行动,来确定其是否为好学,技能需要练习,而思想伦理与政治理念则非实习、实践不可。孔子教导学生: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强调的就是实践、躬行。把理解为温习,是从书本知识的教学方面把理解为练习,是从知识、技能的可操作性上解释:把理解为实习、实践,乃是从孔子教育观、政治思想观着眼,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道德实践和社会实践,是孔子之,这一理解,应该较为契合孔子学说。

    学之习之,知之行之,这一学习理论也开了中国教育史知行论之先河。目前,教育注重书本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对贴近社会生活的道德礼义的规范和实践不够重视,孔子的这一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先学做人,再学文章,强调学而习、知后行,是孔子教学的成功之处,提示我们在政治思想教育中必须联系生活实际,切忌空谈。

    (取材于朱依群的相关文章)

    【3】根据材料三,下列关于“学”“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学”“习”解释为“学问”“练习”完全错误。

    B.孔子本人多才多艺,学能致用,是“学”的典范。

    C.孔子的教育观、政治思想观重视道德和社会实践。

    D.教育要重视“学”“习”联系,“知”“行”结合。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所蕴含的关于“学习”的教育思想有哪些?请根据上面两则材料进行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李白引用的关于“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咏怀古迹》其三)

    (3)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琵琶行》)

  •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的“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

    (2)《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苏轼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

    (4)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传道受业解惑”,而择师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杜甫《登高》中有一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前人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这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9)《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运用比兴于法,表现女子青春年华,容颜润泽,暗示女主人公和“氓”之间浓情蜜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现诗人怨恨君王过分荒唐,始终不能明了自己心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之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1)《雨霖铃》中与“烟迢迢,水迢迢,准拟江边驻画桡,舟人频报潮。”(刘克庄《长相思》)表意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先后消灭了南燕、后燕、后秦等国,并收复洛阳、长安等地,也是一个跟京口有关的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4)李清照的《声声慢》词中说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内名句默写。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____,失向来之烟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作者被贬黄州时所写,词人政治上遭受挫折。因而在文中流露出沉重、苦闷的情绪,但词的最后一句却表现了他的超脱与旷达。

    B.词的上阕重在写景,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紧缩在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身上:下阕词人集中腕力从正面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并抒发感慨。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绘形、绘声、绘色,从不同角度描写赤壁的壮丽景色,仿佛把读者带回到金戈铁马的古战场。

    D.本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境界宏大,写尽了赤壁的雄奇和周瑜的风采,表现了词作的豪放风格。

    2三国时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如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真可谓“一时多少豪杰”!在众多英雄中,作者为什么选择周瑜作为咏诵的对象?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春,正月,武王至洛阳;庚子,。王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故能芟刈群雄,几平海内。是时太子在邺,军中骚动。群僚欲秘不发丧,谏议大夫贾逵以为事不可秘,乃发丧。或言宜诸城守,悉用谯、沛人。魏郡太守广陵徐宣厉声曰:今者远近一统,人怀效节,何必专任谯、沛以沮宿卫者之心!乃止。青州兵擅击鼓相引去众人以为宜禁止之不从者讨之贾逵曰不可为作长檄令所在给其禀食鄢陵侯彰从长安来赴,问逵先王玺绶所在,逵正色曰:国有储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也。凶问至邺,太子号哭不已。中庶子司马孚谏曰:君王晏驾,天下恃殿下为命。当上为宗庙,下为万国,奈何效匹夫孝也!太子良久乃止,曰:卿言是也。时群臣初闻王薨,相聚哭,无复行列。孚厉声于朝曰:今君王违世,天下震动,当早拜嗣君,以镇万国,而但哭邪!乃罢群臣,备禁卫,治丧事。孚,懿之弟也。群臣以为太子即位,当须诏命。尚书陈矫曰:王薨于外,天下惶惧。太子宜割哀即位,以系远近之望。且又子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危也。即具官备礼,一日皆办。明旦,以王后令,策太子即王位,大赦。汉帝寻遣御史大夫华歆奉策诏,授太子丞相印、绶,魏王玺、绶,兼冀州牧。于是尊王后曰王太后。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青州兵擅击鼓相引/去众人/以为宜禁止之/不从者讨之/贾逵曰/不可/为作长檄/令所在给其禀食/

    B.青州兵擅击鼓相引去/众人以为宜禁止之/不从者讨之/贾逵曰/不可为/作长檄令/所在给其禀食/

    C.青州兵擅击鼓相引去/众人以为宜禁止之/不从者讨之/贾逵曰/不可/为作长檄/令所在给其禀食/

    D.青州兵擅击鼓相引/去众人/以为宜禁止之/不从者讨之/贾逵曰/不可为/作长檄/令所在给其禀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薨,是古人对诸侯死的讳称。古时称天子死为“崩”,大夫死为“卒”,士死为“不禄”。

    B.“不拘微贱”与“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两句中的“拘”字含义相同。

    C.“且又爱子在侧”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两句中的“爱”字含义相同。

    D.社稷,土神和谷神。古代君主祭祀社稷以祈求国家太平,五谷丰登,后以社稷代指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王曹操善于了解人才且知人善任,能够根据他们的才能委任官职加以任命并能够发挥他们的作用。

    B.武王曹操赏罚分明,犒赏功臣不吝千金,而有人犯法需要加以惩处的不论如何求情也不会得到赦免。

    C.武王曹操去世后,群臣要保密不办理丧事,谏议大夫贾逵认为这种事情不能保密,丧事才如期举行。

    D.曹丕即位侯后,遵照王后的策命大赦天下,汉帝派遣御史大夫带着诏书授予他丞相官职和魏王封号。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

    (2)乃罢群臣,备禁卫,治丧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落日的余晖最美,有人说初生的婴儿最美。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

    请以“最美”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温馨提示:1.文体是记叙文。2.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