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时与臣游 游:游历
B. 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C.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感谢
D. 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遇:厚待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度:估计
B.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过:过错
C. 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好,交好
D. 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内:接纳
3、下列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沁园春》 | 长短句 | 古典诗词 |
B |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 《女神》 | 创造社 |
C | 《琵琶行》 | 中唐诗人 | 抒情诗 |
D | 《百合花》 | 当代文学 | 从大事件入手,反映时代本质 |
A.A
B.B
C.C
D.D
4、根据汉字六书知识把用同一造字方法的汉字归为一组,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①采 ②刃 ③羊 ④末 ⑤山 ⑥板 ⑦信 ⑧湖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⑧/⑦
C.①③/②④/⑤/⑥⑦⑧
D.①⑦/②③/④⑤/⑦⑧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
A.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B.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
C. 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
D. 为巡船所物色
6、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微”视角下的“大”能量
彭 榕
网络谣言是在网络这一特定的环境下,网络使用实体以特定方式传播的对网民感兴趣的事务、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解释。也有学者认为,网络谣言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由此可见,网络谣言是基于网民通过网络对某一事件表达立场、观点,并传递事件本身的信息(非全面也非客观),网络谣言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也并非完全与事实真相相悖,只是未经证实的一种舆论形态。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在微博上发布的信息并非都经过求证,也不排除个别人通过微博恶意传播虚假信息和言论,以制造舆论焦点的目的。
绝大部分微博博主都来自社会底层,与传播新闻媒体、主流门户网站的从业人员不同,他们很少带有预设立场和功利性,但也缺少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与理性思维,微博博主发布信息更多是率性而为,其优势与不足都是显而易见的。绝大多数微博博主身上的“民粹主义”倾向更加明显,且往往以弱者面孔出现。在平民话语权得到伸张的今天,“有话要说”的人越来越多,“屌丝”声讨“×二代”、官员腐败等能得到诸多网民的回应与关注,但往往很少有人去确认这些信息本身真实与否。这些现象都在客观上促进了谣言的产生和扩散。
基于信任人际群体的传播特征。微博传播信息基本遵循博主发布信息,粉丝接收信息,并进行下一轮次传播这一规律,微博传播信息一般情况下是基于信任的人际群体。而信息在信任的人际群体里传播时一般会呈现出传播者不过多考虑信息的真伪而直接进行下一轮次传播的现象。这种基于信任群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就为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插上了翅膀。
谣言酿成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谣言一旦产生,就会借助互联网这样开放的平台呈“爆炸式”的扩散,大量的网民和普通民众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接触到谣言信息。此时,有的民众会出于不同目的或相信或半信半疑,并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民众的实际行动又反过来印证着谣言,从而引发谣言在更大范围的传播。例如,在“抢盐风波”中,网络传播盐要涨价或吃碘盐可以预防核辐射的谣言,大批民众便涌到街头抢购,抢购行为也似乎印证了谣言的内容,从而引发了更大范围的抢购风潮。在谣言的传播过程中,一旦有公众将传闻付诸行动,必然会引发谣言更大范围的传播,难免酿成公共危机事件。
由于微博发布信息多属于个体行为,受信息发布者素质、知识视野、判断能力等因素影响,多加入了发布者个人的理解,往往不能全面地反映客观事实。此外,在微博发布信息的过程中,不可否认有个别博主不经过求证,就将道听途说的信息通过微博发布出去,甚至个别怀有不良用心的博主歪曲客观事实来发布微博信息。在此,需特别指出的是,微博实现了一对多的传播模式,影响力大的博主发布的信息更容易扩散并引发二次传播。当这些不能准确反映客观事实的信息对公众有足够的吸引力时,网络谣言将不可避免地产生。
(节选自《人民论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媒体发布的信息必须经过论证,符合事实。微博则明显不同,发布的信息无须经过论证,也有人借微博传播虚假信息与言论。
B. 网络谣言主要通过微博这个媒介传播没有事实根据、未经证实的信息,且这些信息反映的是广大网民感兴趣的事务、事件或问题。
C. 微博发布信息的轨迹:首先博主发布信息,其次粉丝接收信息,基于信任,稍加过滤筛选,他们就进行了下一轮次传播。
D. 微博传播的模式为一对多,网络谣言主要产生于一些影响力比较大的博主发布的不能准确反映客观事实的信息,并引发了再次传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围绕着谣言传播的原因及危害,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证结构十分清晰。
B. 第四段中,作者列举“抢盐风波”一事,是为了论证谣言有二次传播的“爆发力”。
C. 文章第二、三段从客观事实出发,从两个层面阐述了谣言得以快速传播的深层次原因。
D. 文章最后指出微博发布受发布者自身综合素质的影响,直接决定了发布内容的真伪,当发布的信息不能反映客观事实时,网络谣言必定发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民通过网络表达对某一事件表达的立场与观点,传递未经证实的信息即为网络谣言,其实这些谣言并非完全空穴来风与事实真相相悖。
B. 绝大部分微博博主之所以发布信息率性,是因为他们来自于社会底层,很少带有预设立场与功利性,缺少媒体人的专业素养与理性思维。
C. 网民传播谣言信息,一些民众出于不同目的相信和半信半疑,民众采取行动来印证着谣言,谣言在更大范围传播,从而酿成公共危机事件。
D. 微博发布信息大多数属于个体行为,一般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主要与信息发布者的素质、知识视野、判断能力等因素相关。
7、填写下列诗文的空白部分。
(1)在《离骚》一文中作者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 。
(2)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篇默写,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问苍茫大地, ?(《沁园春长沙》)
(2)“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3)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和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在宗庙祭祀、诸侯会盟这方面,他的志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庖丁解牛》中,庖丁解牛三年之后达到的境界是:____________。
(6)《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对音乐描写十分精彩,如____________一句再现了“急如雨”“如私语”两种旋律交错出现的场景,紧接着又用___________作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
(2)李白《蜀道难》中通过描写行人手摸星辰,仰头叹息来衬托蜀道之高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概括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的生活。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寒心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借用动物并用反衬的笔法暗示入蜀艰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咏怀古迹》中借用典故表达对王昭君命运的惋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马嵬》中通过与寻常百姓的对比讽刺唐玄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秋兴八首(其一)》中既写出环境的肃杀又暗示国家的动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2】“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流水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C.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D.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和,东晋穆帝司马聃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因此,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
B.癸丑,此处指癸丑年,属于干支纪年法。古人常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互相配合来纪年,简称“千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
C.修禊,古代传统民俗。季春时,官吏及百姓都到水边嬉游,是古已有之的消灾祈福仪式,后来演变成中国古代诗人雅聚的经典范式。
D.流觞曲水:觞,古代酒器;曲水,弯曲的水道。古代的风俗,夏历三月上旬的日,在水滨聚会宴饮,以祓除不祥。后泛指在水边宴集。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在叙事写景中融入了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思考,深深地烙上了主观感情的印记。
B.第二段以抒情议论为主,引出“死生”这一人生重大问题,抒发人生无常、情随事迁的伤痛之感。
C.作者在生死的看法上和当时颇为流行的“一死生”“齐彭殇”的思想极其相似。
D.本文语言朴实,清新疏朗,句法上骈散兼行而以短句为主,具有清俊流动的自然之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2)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9月8日,武汉大学举行本科生开学典礼。一名未被选中作为新生代表发言的学生自行上台希望展示自己准备好的演讲,工作人员及时对该生进行了劝离。当晚,武汉大学官方微博发布的声明中表示“敢于展现自我体现了武大青年可贵的勇气,但再强烈的个人意愿也不应随意打破公共秩序的边界。”此事引起不少网友的质疑:“机会不是这样争取的,还是要遵守规则”;“金子总会发光,急于表现自己反而让人讨厌”。也有网友表示可以理解,“该同学有勇气打破常规是难能可贵的,校方应该让他发言”。武大校刊也开辟专栏对此事进行讨论。
对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内容,以武大新生的身份,向武大校刊“争鸣”专栏投稿,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与认识,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