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包头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有关作家作品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长沙》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题目,“长沙”是词牌名,而曹操的《短歌行》中的“行”则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B.《论语》全书共20章,首创“语录体”,它和《大学》《中庸》《荀子》并称“四书”。

    C.《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致云雀》的作者分别是中国作家郭沫若、闻一多和英国诗人雪莱。

    D.散文《百合花》的作者茹志鹃,用详实的笔墨写了自己在抗日战争年代亲眼目睹一名革命军人牺牲的事情,而《喜看稻菽千重浪》则是一则报道科学家袁隆平事迹的通讯。

  • 2、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为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吾从而/师之

  • 3、下列各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 ②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B.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见犯乃死,重负国

    C. ①何以汝为见 ②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D. ①拜送书于庭 ②使不辱于诸侯

     

  • 4、下列各句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②妆成每被秋娘妒

    ③渺渺兮予怀

    ④何为其然也

    ⑤客有吹洞箫者

    ⑥客何为者

    ⑦月出于东山之上

    ⑧而今安在哉

    ⑨甚矣,汝之不惠

    A.①/②③⑦⑨/④⑥⑧/⑤

    B.①/②/③⑨/④⑥⑧/⑤/⑦

    C.①②⑦/③⑨/④⑥⑧/⑤

    D.①/②③⑨/④⑥⑧/⑤/⑦

  •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班长主持唐诗朗诵会时说:“我们欢迎语文老师抛砖引玉,朗诵一首唐诗,给我们做个示范。”

    B. 一位家长对老师表示感谢时说:“感谢李老师三年来对令郎的教导,令郎能考上名牌大学,是您辛勤付出的结果。”

    C. 保险推销员小李对顾客说:“王大爷,请您记下我们的服务电话,方便您以后垂询。”

    D. 一位作者说:“王编辑,现将我修改过的稿子发送给您审核,如还有问题,我一定尽力斧正。”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我醒来时,已经大天亮了。有人敲我的门,一边敲一边叫。

    什么事?我大声问。

    有船出事了,就在跟前儿!

    ④我从床上跳起来,问,什么船出事了?

    一条二桅帆船,从西班牙来的,再不就是从葡萄园来的,船上装着水果和酒。海滩上的人都认为它随时都会撞得粉碎。

    ⑥这个惊慌的声音顺着楼梯嚷上去;我要多快就多快,胡乱把衣服穿上,跑上了大街。

    ⑦好些人已经跑在我前面,他们都朝着一个方向跑,朝着海滩跑。我也朝着那儿跑,赶过了好些人,很快就来到狂乱凶暴的大海面前。

    ⑧顶到那时候,风势可能稍稍弱了一点儿,海却由于又有整整一夜的骚乱翻腾,比我昨天最后看见的,更使人不胜恐怖。只见海上所表现的每一种景象,都呈现了腾涌起涨的声势;浪头一个高过一个,一个压下一个,犹如千军万马,一眼望不到头,漫天匝地,滚滚向岸而来,真正可怕到极点。

    ⑨在风涛喧豗、难以听到其他声音的情况下,一个半身赤膊的船夫,紧靠着我站着,用光着的胳膊,往左边指去。这样,哎呀,我的天啊,我才看到了那条船,就在我们前面不远!

    ⑩一支桅杆从离甲板六七英尺高的地方折断了,耷拉在船帮上,和乱糟糟的帆、索缠在一起。一个大浪,打在翻滚的破船上面,把甲板上的一切,一扫而光,把人、桅杆、酒桶、木板、船舷,一堆一堆像玩具似的东西,统统冲到沸腾的激浪之中去了。

    听见有人解释说,一个小时以前,救生船就已经配置了船员,但却任什么也做不了;又没有人肯豁出命去,带着绳子,凫过水去,叫破船和岸上取得联络。因此就再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了。正在这时候,我注意到,人群中又激动地骚乱起来。我于是看到人们往两旁一分,海穆拨开众人,从人丛中一直来到前面。

    我跑到海穆跟前,用双手抱着他,往后拽他,我央求刚才和我谈话的那些人,不要听他,不要存心让人送命,不要让他离开海滩一步!

    岸上又发出一片呼喊;我们往那条破船看去,只见那块残酷的破帆,一阵一阵狠扑猛打,把靠下边那个人也打到海里去了,而唯一留在桅杆上的那个人,像是在空中乱飞乱舞。

    那条破船,即便在我这毫无经验的人眼里,也都可以看出来,正在崩裂分散。我看到,它正拦腰裂成两半,而孤零零地抱在桅杆上那个人那一条命,已经危于千钧一发。但是他仍然紧紧抱着桅杆不放。他戴着一顶样式特别的红帽子——不像水手戴的那种,他挥动他那顶帽子,我觉得我简直要疯,为那种动作,让我想起来,那个人原来是我过去一度亲密的朋友。

    海穆孑然而立,目光注视大海,身后是屏声敛气的寂静,眼前是震耳欲聋的风浪。于是,来了一个巨大的回头浪,他向后拉着缠在他身上的绳子。那几个人看了一样,跟在回头浪后面,一头扎到海里,跟着就和浪搏斗起来:他随着浪,一会儿升到浪的顶峰,一会儿沉到浪的谷底,一会儿埋在浪沫的中间,于是又让浪向岸带回。他们就急忙把他拖到岸上。

    他受了伤。我从我站的地方,看见他脸上有血,但是他却一点也没把那个放在心上。他好像匆匆地对那几个人作了些指点,让他们把他放得更松一些——我从他挥动胳膊的动作上看,也许是那样——于是又像刚才一样,投到海里去了。

    这时他朝着破船冲去,随着浪一会儿升到浪的顶峰,一会儿沉到浪的谷底,一会儿埋在峥嵘的白色浪沫下面看不见了;一会儿被送向岸边,一会儿又被送向船边,一直艰苦而又勇猛地搏斗。这一段距离,本来不算什么,但是狂风和怒涛却使这种搏斗成为生死斗争。后来,他终于挨近破船了。他离船近极了,只要他再使劲泅一下,就能抓到船了,——但是就在那一刹那,一个像半面小山的绿色大浪,从破船外面,冲着岸卷过来,他仿佛竭尽全力猛一蹿,蹿到了浪里,而那条船也不见了!

    当我跑向他们收绳的地点时,我看见他们把他拖了上来,但他已经没有知觉了。他那颗侠义高尚的心,永远停止搏动了。

    (节选自《大卫·科波菲尔》)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选的这一段重点表现了海穆在风大浪高十分危险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下海去救遇险的帆船上紧紧抱着桅杆的绝望的旅客的故事。

    B.从“我从床上跳起来,问‘什么船出事了?’”这一细节来看,我对于“有船出事了”这一消息很关注,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C.我为了看出事的船跑到大街上,“好些人已经跑在我前面”,说明这些人比我还关心出事的船,这也从侧面说明这不是一条普通的商船。

    D.小说作者用“他那颗侠义高尚的心,永远停止搏动了”一句,既交代了海穆确实已经死了,也高度赞扬了为救人而献出生命者的精神境界。

    【2】本文写海穆去救人时,在环境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3】文中画线的句子,与下面另一版本的译文相比较,有哪些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另一版本译文:它那时所呈现的每一形态,都具有膨胀的意味;浪头一个一个地腾起,一个高似一个,一个压低一个,以无尽的数量滚滚而来,那势派是极端惊人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两句在《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描写词人旧地重游,引发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2)《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青年学子意气奔放,正当强劲有力之时。

    (3)在《雨巷》中, 抒情主人公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寂寥的雨巷里,他希望遇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戴望舒《雨巷》)

    (4)《再别康桥》中诗人借用对柳影的描写,表达了这种情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5)做人不仅要有智谋而且还要有仁义,就如同《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文公所说:“________,不仁;________,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表现了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其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观察天地万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在《虞美人》中,表达物是人非之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之情。

    (3)古代,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中,能够与家人书信交流是一件幸福的事。“书”作为思乡之情的象征,也频繁出现在古人的诗词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屮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用方枘和圆凿不相合来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2)曹操在《短歌行》中“__________”两句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点明了 “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

    (3)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古人之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的原因是“______”。

  • 10、在横线处写出作品的原句。

    ①身既死兮神以灵,_____________。(屈原《国殇》)

    ②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③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______________!(关汉卿《窦娥冤》)

    _____________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⑥李白在被排挤出长安、其“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破灭后,在诗歌中写下了表现自己蔑视权贵、张扬个性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之志体现儒家礼乐理想,成语“沂水春风”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变而来。

    (2)岳阳楼“怀甫亭”挂着一副缅怀杜甫的对联,其中“世上疮痍空有泪”一句,直接体现《登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作感受。

    (3)意象常能寓示季节、时间,读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能由意象得知此词写于秋日傍晚。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王昌龄隐居

    常 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注】①王昌龄及第时约三十七岁。此前,他曾隐居石门山,即本诗所说“清溪”所在。常建任职于盱眙(xū yí),辞官归隐途中,就近到石门山一游,并在王昌龄隐居处住了一夜。②药院:种芍药的庭院。③江淹有诗云:“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首联中的溪水、白云是隐者居处的象征,“清”“孤”侧面写出了此地的清幽。

    B.颔联对句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月光以深情,主人虽然不在,明月仍来陪伴他的客人。

    C.尾联中的“鸾鹤群”化用江淹的“此山具弯鹤,往来尽仙灵”的诗句,表明了诗人的心志。

    D.诗人通过“茅亭”“花影”“药院”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清幽雅致、超脱不俗的隐居图。

    【2】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建陵侯卫绾者,代大陵人也。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醇谨无他。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及文帝崩,景帝立,岁余不噍呵绾,绾日以谨力。

    景帝幸上林,诏绾参乘,还而问曰:“君知所以得参乘乎?”绾曰:“臣从车士幸得以功次为中郎将,不自知也。”上问曰:“吾为太子时召君,君不肯来,何也?”对曰:“死罪,实病!”上赐之剑。绾曰:“先帝赐臣剑凡六,剑不敢奉诏。”上曰:“剑,人之所施易,独至今乎?”绾曰:“具在。”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有功,常让他将。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吴楚反,诏绾为将,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拜为中尉。三岁,以军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绾为建陵侯。

    其明年,上废太子,诛栗卿之属。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久之迁为御史太夫。五岁,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然自初官以至丞相,终无可言。天子以为敦厚,可相少主,尊宠之,赏赐甚多

    为丞相三岁,景帝崩,武帝立。建元年中,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元光四年,卒,谥号哀侯。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建陵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节选自《史记•万石张叔列传》,有删改)

    [注]①戏车:在车上表演与车有关的游戏,犹如今天杂技中的车技。②噍呵:申斥。噍,同“谯”。③栗卿:太子的舅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邳都治捕粟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久之/迁为御史大夫

    B.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邳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久之/迁为御史大夫

    C.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邳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久之迁为御史大夫

    D.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使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久之/迁为御史大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功次是功绩的大小、官阶升迁的先后顺序的意思,这里指功绩多,累次升迁。

    B.长者是指年纪大、辈分高、德高望重的人。

    C.迁是官职变动、升迁的意思,与擢、拜、进、升意思相同。

    D.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或褒或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卫绾为人谨慎小心,文帝时,太子召请文帝的近臣宴饮,卫绾称病未去。这种谨言慎行也是他能够成为三朝元老的重要原因之一。

    B.卫绾品行方正,廉洁忠诚,景帝曾邀卫绾同乘,并赐给他一把宝剑,卫绾以家中还有先帝赏赐的六把宝剑,且从未佩戴,不敢贪功为由,婉拒了景帝的赏赐。

    C.卫绾性格敦厚,担任丞相一职后,也只按照分内例行之事上奏,从人仕到官至丞相,无所建树,但忠于职守,也没有什么过错。

    D.卫绾一生清明,但也有恃权无度之时,武帝即位后,卫绾因曾在景帝卧病时滥杀无辜而被免去了官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以为敦厚,可相少主,尊宠之,赏赐甚多。

    (2)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5“廉”除廉洁之意,还有品行方正之意,在第二段中,除“回绝景帝授剑”一事,还有什么事使景帝认为卫绾“廉”?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根据以下材料,以“在路上”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的人一生漂泊,有的人终生不离故土;有的人志在四方,有的人少小离家老大回……人生的轨迹可能会不同,但是每个人的心灵都会远游,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