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庐冢”,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B.“华山之阳”,即华山的南面。古代有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谓之阳的说法。
C.古代农历的一些日期是根据月亮的情况来称呼的。既望,本文指过了十五之后的日子。
D.“萧君圭君玉”,君圭是名,君玉是字。古代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②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③问其深,虽好游者不能穷也。
④策扶老以流憩 ⑤此其志不在小 ⑥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⑦商人重利轻别离 ⑧侣鱼虾而友麋鹿 ⑨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⑩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A. ①④/②③⑥/⑤⑦/⑧⑨/⑩ B. ①④/②⑥/③⑤/⑦⑧⑩/⑨
C. ②④⑤/①③/⑥⑧/⑦⑩/⑨ D. ②⑤/③⑥⑦/①⑧/④⑨/⑩
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秦人不暇自哀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破灭之道也
D.苟以天下之大
5、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七月既望”中的“望”即农历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
B.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刘向辑录等历程。
C. 郁达夫,原名郁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在南洋从事抗日活动,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D. 《巴黎圣母院》集中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爱斯梅拉达的美貌与卡西莫多的丑陋,她的善良与弗罗洛的狠毒,她的钟情与弗比斯的轻薄,都形成了明显对比。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清风拂面
孙春平
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理发棚,简易得没法再简易。四根竹竿做桩,四片灰白布充墙。
小棚里有四个人,理发员是个高高瘦瘦的中年汉子,罩着白褂。他很健谈,手忙嘴不停,此时正跟理发的那位老者聊得欢。坐在靠边的凳上排队的便是我和另一位小伙子。棚子虽简陋,可理发员却想得周到,竹竿上挂了几本新杂志。我漫不经心地翻着一本《婚姻与家庭》。我旁边那位是个音乐爱好者,他东张张,西望望,嘴里却一刻不停地吹着口哨。
突然,口哨独奏戛然而止。我奇怪地从杂志上抬起眼睛,只见独奏者陡地站起身,竟在这比床铺大不了多少的棚子里踱起步来,踱到理发员身后,又蹲下身去扣鞋上的卡子。可那鞋卡并没有松,只见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票,然后站起身,把手插进裤袋……
那是一张50元的票子。棚子里好一阵没进别人,而我自己坐在这里没见地上有票子,况且站在棚子里不断活动的只有那理发员,显然,钱一定是他刚才掏东西时带出来的,而现在却进了别人的裤袋。
小伙子坐回座位,理发员回过头,淡淡地笑了笑,说:“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
“行啊,也不是在这里长住过日子。”小伙子胡乱应了一句,口哨又响起来。
我该怎么办?要不要马上把他“揪”出来,还是躲得远一点?
“喂,你们二位,谁先来呀?”老者已在对着挂在简易“墙”上的镜子“相面”了。理发员抖着围巾,转身问我们。
小伙子慌忙站起身,拔步却往外走:“哎,你理吧,我有点急事,得走。”他对我说。
走?便宜你!我一把拉住他:“喂,你有事就先理嘛,我不忙。”先稳住他,至于下一步,我还得好好想一想。
理发师傅笑着向我点点头,那有节奏的“嚓嚓”声很快伴着两个人的谈话又响起来:“要个啥发型啊?”
“你看着来吧。”
理发师傅转身抓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小伙子,工作啦,还是念书呢?”
“俺是临时工,正给热电厂撅屁股挖地沟呢。”
“甭愁,临时工也照样出息人。有句老话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当年诸葛亮未出隆中时,其实也是个待业青年,一直待到二十七岁,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汉朝还有个韩信,当待业青年时,受辱胯下都不在乎,后来为汉高祖打天下立下了大功。人生就怕没个志气,对不?”
我惊羡理发师傅的博识和引经据典的能力,我无心再看书,便也加入了谈话:“师傅,您没少读书呢。”
“倒是爱翻翻,下乡那几年,几本闲书都让我翻零碎了。唉,没赶上好时候,等熬回了城,都快三十了。”
“回城没分配工作呀?”
“分了,在纺织厂,干保全。在厂里的时候,一车间男工女工的头发,差不多都归我‘保全’。这几年,厂里放长假,咱总得找个挣饭吃的营生吧,就把业余变成专业啦。可厂里那些工友们还常大老远地跑来找我,剪完头10元20元的一扔就走人。我知道工友们的心意,可那钱咱能接吗,凡是到这儿来剪头的,不是蹬三轮就是守摊儿的。大家还想着我,还记得我的这点手艺,咱就知足啦。”
说话间,棚门口跑进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怀里抱着饭盒,进门就喊:“爸,快吃饭吧。我妈说,面条一放就打团了。”
我翻腕看表,哟,快两点了,忙说:“师傅,您还是先吃饭吧。”
“不忙,不忙,这小伙子有急事呢。”
“我等等,中。”小伙子“表态”了。
“你们年轻人的时间金贵。”师傅手中的剪刀仍在“嚓嚓”地响,又对站在旁边的姑娘吩咐:“把饭盒先放凳子上,拿着扇子给这位大哥扇扇,你看他出了多少汗。”真的,小伙子怎么出了那么多的汗,顺着脸颊和脖颈儿往下流。天是热,可也没热到这个程度啊。
姑娘撅撅嘴,执拗地端着饭盒:“我妈今天腿又痛得厉害,强撑着做了饭就又躺回床上去了。她说今儿午后要下雨,叫你早点收摊儿呢。”
“等你这位大哥剪完我就回去。”师傅又自言自语地说,“她妈在冷冻厂,那个厂也是活不起的样子了。本来领工资都难,偏又得了个风湿性关节炎,刮风下雨的,比天气预报都灵。”
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姑娘站在身旁,不情愿地正对着那位小伙子一下一下地扇。
此时,再看那小伙子,端坐椅上,双目紧闭,是在安然领受父女二人对他尽心尽意的服务,还是在内心对自己做着谴责?
小伙子理完发,站起身,红头涨脸地摸出2元钱,往师傅手里一塞,连声“谢谢”都没说,便匆匆跑出去了。我急了,跳起来要追出去,可胳膊却被师傅紧紧地拖住了。
“师傅,不能让他跑了!”
“他忙哩。”
“您不知道……”
“我知道,知道。”师傅笑呵呵地拍拍我肩头,硬拉我坐下。
“他——”我要喊出来了。
师傅对我笑着摇摇手,然后抬起一只脚,指给我看。原来在他脚下,正踩着小伙子刚才捡去的那张50元的票子。
“唉,人哪,谁没从年轻时过来,知道错了,就中啦!”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描写小理发棚简易得不能再简易,但理发师傅却在竹竿上挂了新杂志让顾客打发时间,可见他是个周到细致、为顾客着想的人。
B.理发师傅不愿意接受工友们理发时多给自己的钱,这不仅表现了理发师傅的自尊自爱,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小人物悲惨命运的同情。
C.“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天气的变化没有给小理发棚带来凉爽,这暗示了理发棚里气氛沉闷。
D.小说围绕“捡钱”事件,以小理发棚为场景,通过对理发师傅、小伙子人物形象的塑造,含蓄地表现了理发师傅的善意和小伙子的转变。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票……”动作细致传神,表现了小伙子的机警灵活。
B.“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暗示理发师傅已察觉小伙子捡钱的动作,设置巧妙。
C.小说叙写理发师傅女儿送饭情节,主要是为了突出妻子的善良,丰富了作品内容。
D.小说中的“我”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参与者、见证者,“我”的情绪波动让读者身临其境,使故事更富真实性。
【3】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伙子的心理变化过程。
【4】小说题目“清风拂面”有哪些含意?请简要分析。
7、补出下面的空缺处。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
(2)________,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3)但我不能放歌,______。
(4)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______,不仁;_____,不知;_________,不武。吾其还也。”
(5)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________。
(6)徐志摩,被认为是______诗派的“盟主”,著有______等诗集。
8、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直接赞扬“猛士”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
(2)《氓》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写到人生各有乐趣,而自己爱美习以为常,接着以“_____,______”两句表明要坚定人生志向,即使被肢解也绝不改变。
9、补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2)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她静默的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
(4)满载一船星辉, 。
(5) ,皆白衣冠以送之。
(6)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
10、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感叹,忧国忧民,心系天下,表现出诗人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__ ,____?”
(2)《劝学》中“______ ,_______”两句,以木材和金属变化来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改变和提升。
(3)韩愈《师说》中,指出老师职责的一句是“_______”。
(4)《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公爱屋及乌,表达对女子喜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5)写两个相思相爱的人却不能相聚相守而无奈、痛苦的句子是“_________ , 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曹操以周代读书人的服饰代指人才,抒写渴慕人才的心情。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让自己流连忘返的山间的春夏美景。
12、诗歌鉴赏。
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诗人怎样写出春夜的静谧的?
【2】赏析最后一句诗中的“新”和“绿”字。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元和元年,为集贤校理,月中,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是时河朔复乱合诸道兵出讨迁延无功贼取弓高绝粮道深州围益急。居易上言,使李光颜将,可径薄贼,开弓高粮路,合下博,解深州之围。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为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浚李泌六井,民赖其汲。文宗立,以秘书监召,封晋阳县男。太和初,二李党事兴,居易恶缘党人斥,乃移病还东都。后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进冯翊县侯。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遗命薄葬,毋请谥。居易被遇宪宗时,事无不言,多见听可,然为当路所忌,遂摈斥,所蕴不能施,乃放意文酒。既复用,又皆幼君,偃蹇益不合,居官辄病去,遂无立功名意。与弟行简、从祖弟敏中友爱。东都所居履道里,疏诏种树,构石楼香山,凿八节滩,自号醉吟先生,为之传。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当时士人争传。其始生七月能展书,九岁暗识声律。其笃于才章,盖天禀然。
【阅读链接】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滋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
——《寄江州白司马》(杨巨源)
(选自《新唐书•列传卷四十四》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河朔复乱/合诸道兵出讨/迁延无功/贼取弓高/绝粮道/深州围益急
B.是时/河朔复乱/合诸道兵出讨/迁延无功/贼取弓高/绝粮道深/州围益急
C.是时/河朔复乱/合诸道兵出/讨迁延无功/贼取弓高/绝粮道深/州围益急
D.是时/河朔复乱/合诸道兵出/讨迁延无功/贼取弓高/绝粮道/深州围益急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提拔之意。类似表示官职提升的词语还有很多,如升、拔、陟、出、晋等。
B.县男,唐朝一种爵位的名称。古代的爵位按顺序排列为“公”“侯”“伯”“子”“男”。
C.从祖弟,从,堂房亲属。同一曾祖但不同祖父的同辈人之间互称为从祖兄弟。
D.致仕,交还官职,即辞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才华横溢。他的诗歌被当时士人争相传诵。著名诗人顾况自恃才华,很少推崇他人,但见到居易的文章后,也对他赞许有加。
B.白居易直言不讳。李师道献私款为魏征的孙子赎故宅,白居易认为李师道是人臣,直言陛下“不宜掠美”,应成就李师道的美名。
C.白居易曾学佛、道思想,仕途受挫之后,他的政治热情稍减,出世之心益增,杨巨源劝告他不要意志消沉,消极避世,还要对仕途有信心。
D.白居易仕途抑郁。多次忠谏,但没有引起注意,于是恳求外放。大和初年又因不愿卷入二李党争,称病回到东都洛阳。再度受重用后,又都是年少的皇帝,任职后往往受贬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易被遇宪宗时,事无不言,多见听可,然为当路所忌,遂摈斥。
(2)其始生七月能展书,九岁暗识声律。其笃于才章,盖天禀然。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与书本,书本与人生。人与书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人的精神食粮可反映出他的内心世界。你有怎样的读书故事?你有将阅读体验转化为人生思想的经历吗?......
请根据以上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