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D.越长城之限
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B.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C.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D.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兰芝初还时,府君见丁宁。
3、依次填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盐业部门对于“跨区域用盐”的禁止,说得_____,实质上不过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垄断利益。
②对已经沿用30年的《地名管理条例》中不适用的条款及时修改完善,有了严格的制度并能得以严格执行,才可避免_____。
③在新的历史时期,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只有_____,随时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冷静的忧患意识,才能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A. 堂而皇之 重蹈覆辙 未雨绸缪
B. 冠冕堂皇 重蹈覆辙 居安思危
C. 堂而皇之 前车之鉴 居安思危
D. 冠冕堂皇 前车之鉴 未雨绸缪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人穷则反本
B.犹可说也
C.隰则有泮
D.兄弟不知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和《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B.“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的“黄昏”是指十二时辰中的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人定”是指十二时辰的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
C.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六书”一说,即认为汉字构成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方法。
D.“六经”是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一般的书法理论往往从审美特性这个角度出发来总结书法的成就,这种探索自然是有意义的。但是,当我们过多地把目光集中在书法之“美”或书法所激起的“审美体验”上时,却往往忽视了书法和写字之间的朴素联系。
我们觉得书法是艺术的,而写字却是实用的,可是说到底,书法家不过是无穷无尽的写字者中的一员。书法家卓然独立,只是因为他把某个字体写到了极致,从而使它具有典范的意义。书法家从来都不能无中生有。在书法家的书法产生之前很久,汉字已经在集体书写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形态,发展出了一套高度有序的偏旁、笔划体系,这套体系即使脱离了汉语,也一样具有汉字的魅力。
符号学美学关心汉字和书法的有序性。书法系统的有序性无疑就是以汉字系统的高度有序性为基础的,无论是无名氏还是书法家,为了书写汉语和汉字,都不得不首先遵从汉字的规则。承认书法之美依赖于汉字符号系统的有序性,并不会削弱我们对书法艺术家独创性的评价。在西方传统美学的影响下,我们把创作者的迷狂状态看得过于神秘了。许多人觉得,不管是在作者那里,还是在读者那里,都有一种全然不同于日常经验的“审美经验”在起作用。然而,笼而统之用“审美经验”来说事,非但不能增加艺术性,反而会败坏具体而微的艺术感觉。相形之下,用“高峰堕石”、“夏云舒卷”等来形容书法的古人,反倒要离事情本身更为接近。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作为书法基本造型“材料”的汉字,既不是象形的图画,也不是抽象的图案,而是一套具有极强抽象性和系统性的符号。书法家并不关心如何在理论上把握文字的符号性,他们关心的是这些符号性的文字如何从感性上得以生动的显现。就跟玫瑰花的能指不会被它的所指(爱情)耗尽一样,在以写字为美的文化生活形式中,文字的能指也不会被它的所指耗尽——人们在读懂字义的同时,也停留在字的表面,琢磨如何把字写得更好。
然而,在当今这个时代,汉字越来越成为一种单纯为语言服务的记号。数码化的汉字固然也保留了各式各样的字体,甚至各式各样的书法式样,但是今日之大众并不打算去临摹它们,而是 更愿意像拣字工人那样消耗它们。书法家是精益求精的写字人,和拣字工人不同,他从不把汉字看作现成的可以消耗的材料,而是看作不确定的、需要不断反复才能形成的东西。当电脑键盘摧毁了书法赖以生长的广阔的民间土壤时,书写汉语的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已经终结了。一方面,汉字变得越来越像纯粹的记号;另一方面,书法变得越来越像脱离语言的图像。这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
(摘编自陈岸瑛《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字与书法》)
【1】下列有关“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审美特性这个角度来说,书法的成就在于它的“美”或由它所激起的“审美体验”;但我们不宜过多地把目光集中于此。
B.书法和写字之间有着朴素的联系,书法从根本上讲也是写字,当书法家把某个字体写到极致,从而使它具有典范的意义时,“写字”就变成了“书法”。
C.书法的美必须遵从汉字的规则,依赖于汉字符号系统的有序性,而不能由书法家凭空创造。
D.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其具体而微的艺术感觉只适合用“高峰堕石”“夏云舒卷”等具体优美的比喻来形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汉字系统的高度有序性是指汉字在集体书写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高度有序的偏旁、笔划体系,这一体系即使脱离了汉语,也仍然具有汉字的魅力。
B.汉字既不是象形的图画,也不是抽象的图案,而是一套具有极强抽象性和系统性的符号,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字与书法就是以这一观点为基础的。
C.书法家把汉字看作不确定的、需要不断反复才能形成的东西,对写字精益求精,这与捡字工人把汉字看作现成的可以消耗的材料不同。
D.随着电脑的普及,书法赖以生长的民间土壤已被摧毁,虽然数码化的汉字保留了各式各样的字体和书法式 样,但书写汉语的终结已经无法挽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玫瑰花的能指是作为植物的玫瑰花,其所指是爱情;文字的能指是它作为符号的形态,所指是符号背后的含义。书法家更为关心的是文字的能指而非所指。
B.书法以艺术为目的,书法家正是凭借全然不同于日常经验的“审美经验”来创作书法作品的,读者也正是以这样的“审美经验”来欣赏作品的。
C.作为书法基本造型的“材料”,汉字具有超越汉语的独特魅力,因此我们即使看不懂一幅书法作品的内容,也有可能被它生动显现出来的形态美而感染。
D.汉字变得越来越像纯粹的记号,书法变得越来越像脱离语言的图像,这两种现象本质上是一样的,都背离了以写字为美的文化生活形式。
7、补写出下列名篇中名句的空缺部分。
(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 《阿房宫赋》
(2)远吞山光,_______,幽阒辽夐,不可具状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3)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序》
(4)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虞美人 ·李煜 》
(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 《声声慢 李清照》
(6)孤村落日残霞,______________。 《天净沙·秋 白朴》
(7)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 《念奴娇 赤壁怀古》
(8)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 《念奴娇 赤壁怀古》
(9)是处红衰翠减,___________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八声甘州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上下阕的过渡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人物的缅怀。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先后消灭了南燕、后燕、后秦等国,并收复洛阳、长安等地,也是一个跟京口有关的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写“愁”的诗句很多,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的“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声声慢》中李清照却不说愁之无尽,而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说自己愁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如何包括得尽,化多为少,欲说还休,表面上嘎然而止,实际上愁情已倾泻无遗。
(5)杜甫的《登高》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前文对秋天萧瑟景物的描写转为对羁旅之愁和孤病之态的描摹。
(6)曹操《短歌行》中,把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月并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归园田居(其一)》以物喻人、表达对家园故土留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借助对听者和江中月影的描写来侧面表现琵琶音乐动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3)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5)苏轼在《赤壁赋》一文中写客人表达自己人生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水调歌头》一词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他在中秋月圆之时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
(7)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诫后人,如果不吸取秦亡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统治者掠取珍宝时丝毫不剩,耗费起来毫不在意的情形。
(2)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孔子点评了几位弟子的志向,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他对公西华才能的高度肯定。
(3)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下了登楼引起的个人的身世之感。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描写炊烟渐起、山村景色朦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义隆的典故,指出如果不做好充分准备,即使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雄心,也难免落得“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下场。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戍卒伤春
于渍
连年戍边塞,过却芳菲节。
东风气力尽,不减阴山雪。
萧条柳一株,南枝①叶微发。
为带故乡情,依依藉攀折。
晚风吹碛②沙,夜泪啼乡月。
凌烟阁③上人,未必皆忠烈。
【注】①南枝,朝南的树枝。②碛沙,水中沙堆。③凌烟阁,封建王朝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叙写士卒们连年戍守边塞,又一年春天即将过去,照应了题目中的“伤春”。
B.三、四句写春风吹不散阴山之雪,强调了阴山的寒冷,意在渲染边塞戍卒的心境。
C.五、六句描写春风不度,柳树萧条,但向阳的南枝刚刚开始发芽,让人精神振奋。
D.九、十句描述边塞夜晚的情景,疾风骤吹,月照碛沙,写出了边塞具有的环境特点。
【2】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
13、课外文言文阅读
邵道人传
李梦阳
邵道人者,蜀人也。至庆阳,年七十余矣。道人不欲言,凡所颐指色授,故莫究所自来,然见之者率知其异人也。道人馆于钟楼街周家,筑土,被衲,无昼夜露坐。郡中诸子弟少年争来事道人。道人凡所颐指色授之,诸子弟少年无不当道人意者。
道人喜看病,病者家请往,乃令病者张目,又令其嘘。即可活,道人则目诸弟子,而诸弟子则置饭病者前,道人出其袖中铁尺横饭上,诵大悲咒,已,起尺摩病者曰:“瘥矣!”脱不活,道人则趋而出。病者家以死日请,道人则出其指示,日数如其指数。然道人不取钱,每岁自正月始,活一人,取其布尺里衲,里完,弗取也。病者家脱有见饭饭道人,以碗列诸案。无问多少,道人食之,若加饭,更以碗列之,不食也。若见饭是草恶食,道人即喜食之。曰:“更为造美食?”道人则不食。其见饭或杂荤物,道人曰:“第择去荤物。”终不欲人更造也。
道人善饮水,乡野人闻之,争来请,愿观道人饮水,道人微笑颔然之。弟子前置水,道人目弟子,令乡野人自置水,亦以碗列诸案,无问多少,道人饮之。若冬月水冰,则闻道人齿间瀺瀺声,顷之,肩踊面红,汗簌簌下若雨也。
道人与予世父同时,世父患胫疡久不愈。以问道人,道人曰:“此祟也,若往聘于某氏乎?谓其女陋也,将更聘之,女惭而缢死,此其祟也。”世父大惊,伏地顿首曰:“奈何?”道人曰:“今遇我,三日解矣。”三日疡果瘥。
居十余年忽谓诸弟子曰吾将归欤诸弟子曰先生福庆之人庆之人无敢慢先生者何遽言归耶道人不应。一日,道人令设几三层,而坐其上。诸弟子始悟其归谓死也,环守之。夜有登几而伺其息者,道人犹挥肱坠焉。夜半,霹雳隐隐起屋脊,若戈士甲马战斗之声。诸弟子震慑伏地,天明起视,则道人死矣。
赞曰:子不语怪。若道人者,何如人哉?二氏①惑世乱政,而道人口悛悛不欲道辞。急人所难,弊而后已。呜呼,是所谓逃于墨者,非耶?
(选自明代李梦阳《空同集》)
【注释】二氏:此指佛教、道教两家。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道人微笑颔然之 颔:点头
B. 诸子弟少年无不当道人意者 当:适合,符合
C. 急人所难,弊而后已 弊:通“毙”,死亡
D. 诸弟子始悟其归谓死也 始:起初
【2】下列对文中划线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居十余年忽谓诸弟子曰/吾将归欤/诸弟子曰先生福庆之人/庆之人无敢慢先生者/何遽言归耶/道人不应
B. 居十余年/忽谓诸弟子曰/吾将归欤/诸弟子曰/先生福庆之人/庆之人无敢慢先生者/何遽言归耶/道人不应
C. 居十余年/忽谓诸弟子曰吾将归欤/诸弟子曰/先生福庆之人庆之人/无敢慢先生者/何遽言归耶道人/不应
D. 居十余年/忽谓诸弟子曰吾将归欤/诸弟子曰先生/福庆之人/庆之人无敢慢先生者/何遽言归耶道人/不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邵道人无论白天昼夜都坐在露天处,他平常不愿说话,郡中的少年争相来侍奉他,他就用面部表情表达自己的想法。
B. 邵道人擅长喝水,乡里人争相来观看。道人让乡里人用碗盛好水摆放在桌案上,无论有多少碗水,他都会一饮而尽。
C. 邵道人喜欢替人看病,而且从不收钱,只需病家每年从正月开始,每月拿出一尺布作衣服里子,布够了,便不再拿取。
D. 邵道人临死前的那天晚上,屋脊上发出了金戈铁马般的声响,弟子们都很害怕,第二天天亮,才发现邵道人已经死去。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莫究所自来,然见之者率知其异人也。
(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3)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4)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雷锋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3月是“学习雷锋”活动月,我校怀仁中学团委为了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更加深入地开展学雷锋活动,将举办“寻找身边的雷锋”主题征文活动。请你用文字讲述身边的“雷锋”的故事。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