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近字组词。
染(________) 泽(________) 陨(________) 指(________)
柴(________) 择(________) 损(________) 脂(________)
2、课内外积累填空。
(1)诗中有景:春日之美,“____,____”春风吹拂、百花盛开的绚丽之美;夏日之美,“_____,_____”的急雨之美;秋日之美,美在与友人尽享秋色,“待到重阳日,______”;夜色之美,辛弃疾笔下半夜“明月”“清风”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_____,_____”;乡村之美,美在自然风光,美在丰收的喜悦,孟浩然去拜访老朋友,见到了“_____,_______”的田园风光。
(2)诗中有情:两岸飞花,满堤榆树,一片轻帆,顺风百里,“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诗人陈与义远行途中轻松畅快,心旷神怡的心情;李白在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之下送别友人,诗句“_______,_______”正是他于朋友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真实写照;在变与不变的对比中,“______,_____”流露出贺知章对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文天祥为国家安宁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尽在诗句“______,_____”中。
(3)音乐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古有伯牙“方鼓琴____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少选之间而______,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我们往往用成语“_______”来表达。____为盲姑娘即兴创作《月光曲》时,月光正照在她那____的脸上,照着她_______。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____________。面对这美妙绝伦的乐曲,我们可以借用杜甫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来极度地赞美它。
3、把“幽”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填入句子中。
1.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______。
2.每到傍晚,我总爱到翠湖公园_____的小路上散步。
3.爸爸是一个________的人,常常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
4.夜深了,大家都睡了,只有他还借着_____的灯光复习。
4、听力题(先读一下题目要求,再认真听老师读两遍短文,然后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春联最讲究_________________。上下联不仅_________________相等,而且词类_________________。细心揣摩体会,能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
2.选择填空,只填序号。
春联中有的描绘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 ”;有的展现了美丽的春光,如“___________________ ”;有的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如“___________________ ”;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如“___________________ ”。
A.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B.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C.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D.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因为人们_______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______,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_________给人类生存带来了__________。
2.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的英雄气概。
3.鲁迅原名_________,他以________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______”。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______、_____和_____,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6、古诗理解。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作者是宋代文学家______,本诗的诗歌体裁是____________
【2】诗人描绘了一场______雨,天气变化是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翻”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片乌云快速翻滚蔓延的动态
B.第二句“乱”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片急雨打入船中的状态。
C.第三句“卷”字生动形象地写出风力度之大,将大雨吹得无影无踪
D.全诗写雨不在雨,全为一个“醉”字,人因酒而醉,诗因醉而做。
7、赏析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 ),花木成畦手( )。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补充括号里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句中“长扫”的意思是:___________,“手”的意思是:__________,“排闼”的意思是:_________。
【3】后两行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写出其他古诗里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
8、古诗文阅读。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本诗的作者是( )朝的 ( )
【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任( ) 尔 ( )
【3】下面与《竹石》写法相似的一首诗是( )
A.《寒食》
B.《送元二使安西》
C.《石灰吟》
D.《十五夜望月》
【4】诗中首句“咬定”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班门弄斧
鲁班是我国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尤其善于使用斧头砍削木器,所以人们认为在他的门前舞弄斧头是不自量力的行为。明代诗人梅之涣讥讽在李白墓前题诗的人,写过这样一首诗:“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1】文章中( )讥讽人们在李白墓前题诗。
A.鲁班
B.梅之涣
C.王之涣
【2】为什么人们认为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是不自量力的行为?( )
A.鲁班善于使用斧头砍削木器。
B.鲁班舞弄斧子的技术无人能敌。
C.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无法吸引鲁班。
【3】下列词语中的“弄”与“班门弄斧”中“弄”的意思相同的是( )
A.弄假成真
B.抱子弄孙
C.舞文弄墨
10、细细品读文本,从百家饭中感受长辈的爱。抓住细节描写,细细品读,思考后回答问题。 百家饭
我小时候很顽皮,人家爱叫我“小猴”。有一次爬树,快爬到高高的树顶了,脚下一闪,幸亏后背的衣服挂在枯枝上,才没掉下来。大人们见我倒挂在半空中,吓得赶紧到树下用手接我。而我偏不往下掉,于是几个大人上树把我救了下来。大人们吓得脸都变色了,我却一点儿事也没有,回到地上,照样又去玩儿了。
有一次,我跟小同伴们追着玩儿。许多孩子在我后面穷追不舍,我没命地狂奔,一不小心冲进了一个未加盖的粪坑。幸好这粪坑刚清理不久,我才幸免一场灭顶之灾,但下半身已是臭气熏天了。我妈妈用一块肥皂整整给我洗了八次才罢手。
按农家的习惯说法,孩子掉到粪池里得除灾驱邪,办法是吃“百家饭”。几十名孩子被大人们发动起来,分头到村子里挨家挨户地乞讨煮百家饭的粮食。乡亲们知道是讨百家饭,不管家境如何,多少都要给一点儿,什么白米、红米、赤豆、绿豆、糯米、蚕豆……反正只要是粮食,什么都行。乞讨的人家越多越好,其数不限于一百家,不到一百家或超出一百家都没关系。
孩子们去乞讨,大人们便动手在我家门口的空地上搭起了一个露天的大锅台。这锅台很简单,三块大石头中间搁口大锅。等孩子们全回来了,把所有乞讨来的粮食淘洗干净,放在大锅里,切上肉丁、火腿丝,还放上盐。配料够讲究的,目的是要让大家把饭全吃光。孩子们像过节一样高兴,早就拿着碗筷,猴急地等在锅旁了。平时要是有谁用筷子敲饭碗,大人是要训斥的,这时大人们却鼓励孩子们敲,使劲地敲,好吓跑妖魔鬼怪。
不时地从饭锅里透出一阵阵扑鼻的香味。好不容易才盼到饭熟,大锅盖一开,那真叫好看,绿豆是绿莹莹的,赤豆是赤红色的,白米是白白胖胖的,红米是红彤彤的……因为有肉丁、火腿丝,饭是油光光、香喷喷的,引得人直流口水。
来吃百家饭的人是越多越好,一律围着锅台站在露天里。人人都放开肚皮吃,直到吃得锅底朝天为止。孩子们不等锅底朝天,小肚皮早吃得滚圆滚圆,裤带一松再松,裤腰滑到了大腿根。
奶奶和妈妈见吃光了饭,脸上放射出喜悦的红光,大概是庆幸我消灾消难了。尽管我只遇到一次吃百家饭,留给我的记忆却相当深刻。我估摸,百家饭不容易吃到,是因为掉进粪坑的人毕竟太少了。
【1】什么是“百家饭”?在农村的习俗中,“百家饭”有什么作用?请根据文章内容作出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1自然段写小时候倒挂在枯枝上的事儿,跟“百家饭”一点儿关系也没有,为什么要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幸好这粪坑刚清理不久,我才幸免一场灭顶之灾”,对“灭顶之灾”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我”被同伴们穷追不舍,会被他们捉到而失败。
B.“我”被淹没于粪坑,甚至死去。
C.“我”因为顽皮而掉进粪坑被爸爸妈妈责骂。
D.“我”的全身会沾上粪,臭气熏天。
【4】“孩子们像过节一样高兴,早就拿着碗筷,猴急地等在锅旁了”,“我”掉进粪坑孩子们却像过节一样高兴,这样写是不是让人觉得孩子们太没心没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孩子们不等锅底朝天,小肚皮早吃得滚圆滚圆,裤带一松再松,裤腰滑到了大腿根”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掉进粪坑是件丑事,吃“百家饭”是为了消灾消难,可全篇文章给读者的印象都是快乐的,坏事似乎成了美事,下面表述最贴切一项的是( )
A.那时顽皮,不知道丑,也不怕丑。
B.表现对童年时幼稚可笑、充满快乐、无忧无虑生活的怀念。
C.自己出了丑没有关系,为的是大家开心,“我”就开心。
D.“百家饭”好吃,很多人一起吃的热闹场面,让人开心。
11、快乐阅读,我能行:
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 乖巧、驯良, 很讨人喜欢. 它四肢灵活, 行动敏捷. 玲珑的小面孔上, 镶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 一身灰褐色的毛, 光滑得好像擦过油. 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 显得格外漂亮.
【1】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_》。
【2】把这段话分为两层,写出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是从哪几方面具体描述小松鼠的美丽可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姥姥的纸船
姥姥是个文盲,但她是个心灵手巧的女人,会织毛衣,做鞋子,腌咸菜,折纸玩具。她折的纸玩具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我最喜欢的就是各式各样的小船。
折纸船需要正方形的纸,姥姥会用裁下的边角剪一个长方形的小纸条,装在船舷两侧,给裸露的船舱蒙上一个拱形的蓬,再折一个带着斗笠的艄公,雄赳赳气昂昂的站在船头。这时候,我会迫不及待的嚷着要去开船。姥姥不慌不忙的拿出夏天洗澡的大澡盆来到院子里,汲满清澈的井水,放下那条纸船。
由于纸船被水浸泡后,很快就会腐烂,沉没。姥姥就想办法从食品店弄来了包装用的蜡纸。那是种两面涂有蜡质的纸张,有防水作用,可以延长纸船的寿命。
一张长四尺,宽三尺的蜡纸,被姥姥的巧手折成了大小不一的各式纸船,从古朴的乌篷船,小舢板,到雄伟的大军舰,排成一长溜,颇为壮观。我忙不迭的把这些纸船逐一放进盆中。然而,澡盆有限的空间已经容纳不下这支浩浩荡荡的船队。姥姥便从水里捞起纸船顺着台阶走到河边,从容的放下那些纸船。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姥姥的纸船一直伴随着我。那里承载着姥姥的爱和温暖,也承载着我的梦和希望。它深深的铭刻在我的记忆里。直到有一天,姥姥再也折不动纸船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心灵手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姥姥折的纸船有哪些种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画出姥姥折纸船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画“ ”的句子你感悟到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试
再过三天,小保姆的试用期就到了。女主人对她的总体印象还不错,不过,女主人还想对她进行一项测试,最终决定是否留用她。
清早,小保姆在房门口捡到一元钱。她想准是女主人掉的,就随手把它放在客厅中的茶几上,她根本没有意识到这当中的特殊意味:这钱藏着一个心计。
第二天清晨,小保姆又在房门口捡到一张钞票,是五元钱。她好生奇怪,女主人为何连续两天丢钱?她是个精细的妇人,怎会丢三落四?咦,会不会是在试探,在怀疑我的诚实?小保姆想到这儿,翘起了嘴巴,很生气:怎么能这样小看人?然而,她认为女主人是个体面的人,怎么会玩这种幼稚的小把戏呢?不会的,可是,不是女主人,还会有谁把钱放在这儿?她迫切想知道究竟,于是眉头微微地皱起,旋即用脚把钱拨进了茶几脚下……
晚上睡前,小保姆趴在卧室窗前看客厅中的动静。不出所料,女主人果然悄悄来到客厅中,把手伸到茶几脚……这一镜头令小保姆看呆了。她狠狠地咬了一下嘴唇,似乎在暗暗下定一个什么决心。
第三天清早,小保姆又在房门口看到了一张钞票,是十元钱。她的嘴角立即泛起了一丝冷笑,便把钱捡了起来……
当晚,女主人找小保姆谈话:“你在试用期的工作表现是不错的,这应该充分肯定。可是……唉!诚实是顶要紧的。你如果能够记住这一点,痛改前非,我还是想留下你的!”“您是不是说我捡了十元钱?”“是啊,难道你不觉得自己有错吗?”“不,我已经将十元钱还给您了!”“咦,你何时何地还我钱了?”“早上七点,公共楼梯!”女主人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还想开口反驳,但“楼梯”两个字却让她像触电一样。她顿时面红语塞,羞愧难当。
原来女主人每天早上七点钟都要到楼下去锻炼,小保姆就把捡到的十元钱悄悄地放在楼梯上。女主人下楼时,看见了十元钱,眼睛一亮,左右张望,看没人在场,便赶忙捡起钞票,匆匆揣入了怀中,根本没有想到有谁也在悄悄地测试她………
【1】短文围绕“试”写了以下这些事。
(1)女主人想通过对小保姆的测试,决定是否留用她。
(2)__________
(3)__________
(4)__________
(5)__________
【2】通过测试,试出了女主人和小保姆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
【3】整个测试过程是按______顺序写的。其中第3自然段主要是对小保姆的________描写,作者连用________个问句写出了小保姆内心的_____、_____、_____……第4自然段中,小保姆暗暗下定的决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与理解。
百草之王——人参
人参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产于中国东北地区,为“关东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之首,亦见于朝鲜半岛,称“朝鲜参”“高丽参”。野生的称野山参,栽培的称园参;按加工方法不同,又分为生晒参、红参等。
人参的株高约40~50厘米,有纺锤形或圆锥形的肉质根,有细密的皱纹,色淡黄,常斜生,多须根。主根顶端有根状茎,根状茎很短,多不明显,俗称“芦”或“芦头”。轮生掌状复叶。初夏开黄绿色小花,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果实呈扁圆形,大小如豆粒,秋天成为鲜红色的浆果,内有两粒种子。
由于人参纺锤形的肉质主根及分枝根似人形,加之其多肥厚,如胖娃娃一般,所以人们常叫它“人参娃娃”。人参也是非常有灵性的植物,民间甚至流传说人参能够像动物一样行走呢!
人参是我国传统的珍贵药用植物,人参在古代有许多别名和雅号,如神草、王精、地精、土精、黄精、血参、人衔、人微等。在中国的医药史上,使用人参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战国时代,良医扁鹊对人参的药性和疗效就有所了解;秦汉时代的《神农本草经》,把人参列为药中上品;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全书113方,用人参的就有21方;在明代,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中也有大量关于人参的记载。在中药学上,人参有大补元气、治疗久病虚脱、大出血、大吐泻等危重病症以及健脾益肺、生津安神等功效。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人参具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呢?原来人参含有多种皂苷、人参酸、多种氨基酸、糖类、维生素类、植物甾醇和挥发油等,具有抗衰老、抗肿瘤,加强大脑、心脏、脉管的活力和造血功能,能够刺激内分泌机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并可使网状内皮系统功能亢进等。中医还用“独参汤”挽救垂危病人,民间传为“救命汤”。正由于此,人参被称为“中药之王”“百草之王”,世界闻名。
在我国,有关人参的历史传说很多,文学作品和民间故事中都有大量描写。《红楼梦》中王夫人翻箱倒柜找人参,是人们所熟悉的故事。而在人参的故乡东北,有关人参神话般的有趣故事更多。在这些故事里,人参作为正义和善良的化身,有时是一个身穿红肚兜的聪明伶俐的小男孩,有时是一个头簪红花、身着绿袄的美丽姑娘,有时又是个童颜鹤发的慈祥老人,有时又是射出一缕豪光的北斗星。这些故事不知流传了多少年,依然是引人入胜。尽管这些传说不一,但都反映了人们对人参的了解、喜爱和珍视。
【1】对第2自然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句话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果实为例子,写出了人参的特点。
B.这句话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人参的果实与豆粒作比较,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人参果实的大小。
C.这句话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果实中种子的数量。
D.这句话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从多角度说明了人参的特点。
【2】第6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连续列举了四个例子,这样做的目的是( )
A.说明人参变化莫测,具有人的品性。
B.说明关于人参的神话故事很多。
C.说明人们对人参的了解、喜爱和珍视。
D.说明人参常常作为正义和善良的化身。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重点介绍了人参的药用价值,突出了人参是“百草之王”。
B.本文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具体生动地介绍了人参的特点。
C.本文引用了许多人物形象,写出人参的神奇,是一篇有趣的神话故事。
D.本文列举了医药著作中关于人参的记载,体现了说明文的科学性。
【4】第3自然段中,“人参也是非常有灵性的植物,民间甚至流传说人参能够像动物一样行走呢”一句中,能否把“流传”一词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参为什么被称为“百草之王”?请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正月过后,闰土必须回家去。(改为双重否定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鲁迅先生幽默风趣。鲁迅先生知识渊博。(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四团的战士必须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泸定桥。(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旧社会,没有谁能改变小女孩凄惨的命运。(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这句话改写成提示语在中间的句子,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鸟怎么会是恐龙变的呢?(改为陈述句)
(2)一位瘦削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缩句)
(3)“我们不能无谓地死。多活一个,革命就多一份力量。”杨靖宇深情地说。(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4)濛濛的细雨润湿了眼前的景物。(改为“被”字句)
21、习作。
题目:我不再
提示:又一个学期匆匆而过,你又长大了许多,和过去相比是不是更自信了,是不是更懂得关心他……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以“我不再 ”为题写下来。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如不再粗心,不再娇气,不再懒惰……)。
②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③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④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