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该时期是
年份 | 农业 | 工业 | |
轻工业(%) | 重工业(%) | ||
第一年 | 26.6 | 32.1 | 41.3 |
第二年 | 27.2 | 34.3 | 38.5 |
第三年 | 28.8 | 36.7 | 34.5 |
A.1949—1951年
B.1953—1955年
C.1958—1960年
D.1979—1981年
2、唐朝中期,商人在户籍管理上已经成为良人,开始脱离贱籍;两宋时期,商人和其他城市居民一样被编入坊郭户的户籍,商人开始取得了国家“编户齐民”的资格。这反映出
A.经济发展冲击社会秩序
B.重农抑商政策走向瓦解
C.政府对坊市管理日益严密
D.商税成为政府重要财源
3、1910年,吞并朝鲜半岛的国家是
A.英国
B.日本
C.法国
D.美国
4、唐初,尚书省行使最高行政权,对中央诸司和地方府州发出政令,指挥其具体执行。安史之乱后,本掌握监察尚书省及其下属部门事务的御史台将上述部分事务转由自身负责。这体现了
A.三省六部制遭到破坏
B.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
C.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
D.御史台成为行政机构
5、英国史学家梅因指出“(罗马法)仪式和允约本身有同样重要性,甚至比允约更为重要”。如果一个固定形式被遗漏或误用,法律行为便告失效。相反,如果所有程序和仪式均以正确进行完毕,即具有法律效力,至于法律行为是否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法律并不关注。这表明罗马法
A.具有明显的习惯法痕迹
B.不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缺乏判决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D.存在过分注重形式的缺陷
6、在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含义,彼此相辅相成: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下列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实施社会福利,保障了社会平等
B.国家福利可理解为保障就业和收入
C.“保护人的转移支付”是为了削减贫困
D.福利制度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7、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最主要的成果是
A.打击了国内的封建势力
B.挫败了美国的干涉
C.推翻了独裁统治
D.制定了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8、在罗马扩张的过程中,“地方习俗互相抵触的不同地区的人们之间,例如西班牙商人和埃及商人之间是有纠纷的,罗马法官不得不以某种方式加以排解。于是,罗马法逐渐形成这样的观点:习俗未必正确,还有一种藉以做出公平决定的更高的、普遍的法则……(这)是从人的本性和理性产生出来的,因而是为所有人所了解和接受的。”上述材料反映出( )
A.罗马成文法的起源
B.公民法逐渐取代万民法
C.万民法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
D.以习惯法排解外邦人之间的纠纷
9、1790年代的一篇文章里举例谈到:一位每天挣30便士(伦敦劳动阶层的标准收入)的40岁花匠,每天可以买一个小麦面包、半磅肉、几盎司芝士、1品脱啤酒、一些茶和糖。还可以买一些之前被认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如海外运来的茶、咖啡、糖、巧克力、烟草和辣椒等。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导致工人工资水平低
B.英国工人阶级的非理性消费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D.英国是世界工厂和贸易中心
10、从中国近代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中你能得到的信息有
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国人希望能够重整海军,扬我国威的愿望 ②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③群众性的爱用国货运动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④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③
11、1928年,为阻止国民政府“北伐”,日本制造了“济南惨案”,造成众多中国军民伤亡,中国民众随即举行全国反日大会,提出“打倒日本在华经济势力,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保护关税,以发展中国实业”等要求。这表明当时中国( )
A.民族矛盾已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B.全民族团结抗日御侮局面初步形成
C.抗日反帝斗争与发展经济并重
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得到响应
12、1837—1901年是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期,也是英国的鼎盛时期,被称之为“维多利亚时代”,在英国所有的国王中,她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没做。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奉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
B.内阁权力的不断扩张
C.政党之间权力斗争的激烈
D.立宪政体的日趋完善
13、古代有人向当朝统治者提出“……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的建议,此人最有可能是
A.孟子
B.李斯
C.董仲舒
D.李贽
14、古人主要采取中医、拜神、逃离等方式来避瘟疫,直到1934年,政府开展的“新生活运动”才让“清洁、卫生、人畜分离、粪便入厕”等观念深入到乡村。这说明
A.古人没有科学的防疫观念
B.防疫离不开科学观念的普及
C.卫生措施防治瘟疫最有效
D.政府是防治疫情的主要力量
15、下表是1904~1910年晚清政府颁行的经济法律法规统计表(部分)。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
类别 | 法律法规内容 | 数量(部) | 时间(年) |
综合性法规 | 商律、注册 | 7 | 1904~1906 |
行业性法规 | 铁路 | 10 | 1903~1908 |
劝导奖励实业章程 | 奖励公司章程 | 8 | 1905~1910 |
A.法律实施保障了经济的繁荣
B.经济实现了近代化
C.政府重视经济的法治化管理
D.法律体系不断健全
16、史载,春秋战国时期出产铁矿石的山有3609个。在山东省淄博市发现的春秋时期的冶铁遗址,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在湖北省大冶市铜绿山发现的战国时期的采矿遗址,有井巷支架,还有运输、通风、排水等设施。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A.铁器主要用于农业生产
B.矿冶业获得较大发展
C.区域技术交流日益频繁
D.政府垄断经营矿冶业
1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相吻合
A.老庄哲学
B.陆王心学
C.程朱理学
D.孔孟之学
18、他的名字紧紧与“第一次建立在人权和正义原则基础上的”法国大革命连接在一起;“他是法国大革命的导师”;“他是真理和自由的倡导者,恶劣习俗的讨伐者,人道主义的保卫者和人民神圣权利的复兴者。”在近代西方思想家中能享有如此评价的是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康德
19、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医疗体操。练习者利用肢体、攀悬、跳跃并结合人体呼吸运动,有些甚至模仿动物做出姿态各异的动作用来医疗和保健身体。医疗体操的出现( )
A.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念
B.见证了中华先民对卫生保健的重视
C.证明了中医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D.有效地避免了大型疫病的广泛传播
20、1910年,上海某刊载:“一车辟易人百千,双轮足值价万钱。汽声呜呜向前进,按机四顾心雄然。未过泥城尘似烟,忽来马路灰扑天…行路难,行路难,逢窄路,真可骇。”据此判断,材料中的这种交通工具是
A.由英国人最早发明
B.上海新推出的公共交通工具
C.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标志
D.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运输工具
21、从历史发展趋势看,10-11世纪西欧各地兴起的众多城市
A.增强了领主力量
B.助长了教会的扩张
C.壮大了割据势力
D.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22、有位法学家认为,即使在战争的剧烈震荡和风暴的时候,人类也必须遵循和服从它所拥有的自然法规范。他为战争创造了一部法典,为和平确立了一个纲领,后世给予他极高的荣誉,将其称为“国际法之父”。他创造的这部“法典”是( )
A.《十二铜表法》
B.《战争与和平法》
C.《拿破仑法典》
D.《查士丁尼法典》
23、周恩来指出:“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度,就会在名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材料反映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为了
A.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B.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C.民族文化双向交流
D.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24、早在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就曾提出了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设想:在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同时,成立一个国际性贸易组织,从而使它们成为二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货币一金融一贸易”三位一体的机构。 由此可知,该设想
A.表明美国在该经济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B.反映了世贸组织是该经济体系的核心
C.说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形成
D.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制度化
25、《九国公约》的实质是________。
26、________的胜利(填战役名称)标志着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27、小农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①________的进步和发展,________的使用和逐渐普及;②________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________,具有________;③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________④历代统治者采取________,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28、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________》,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确立了的________政治体制,还规定实行________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成为近代中国________进程的一座丰碑。
29、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确立了________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会议制定了《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0、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下列选项对上述两件大事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②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并未因俄国退出而削弱
③实质上都起到了加速战争结束的作用④美国和苏俄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
3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取得的民主革命的最终胜利。
32、1949年9月,毛泽东发表《________》,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________学说。十年探索时期,毛泽东发表《________》,毛泽东强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必须严格区分并正确处理矛盾和矛盾;《________》,提出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特别是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3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从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日、俄势均力敌的多极格局。
34、一战期间,代表中国参战的政府是________。
35、14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成长,人文主义思想得到逐步发展。请回答:
(1)举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学三杰”中的一位代表人物。
(2)列举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至少写出二点)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启蒙运动影响的认识。
36、情境
材料
(1)图左中的磨刀者是谁?该图片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2)图左反映了抗战胜利后怎样的政治形势?
(3)图右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其结果如何?
37、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海峡两岸分隔已届70年。台湾问题的产生和演变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命运休戚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后期台湾被迫离开祖国怀抱源于什么条约的签订?请指出1945年台湾光复的主要原因。
(2)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指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为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什么构想?
(3)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概括其内容。两岸“三通”完全实现于哪一年?
(4)综上所述,请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程中的重要意义。
38、改革开放新时期,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作了巨大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回答:
(1)改革开放新时期祖国统一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引领祖国统一的指导方针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
(3)祖国统一进程中取得了哪些成就?
3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为题。
以下为王家范、张耕华、陈江编著的《大学中国史》的相关目录:
第九章 君主集权的帝国体制:
第一节 明朝的建立
………
第二节 明朝中后期的政局
………
第三节 一波三折的中外交流
………
………
——《大学中国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省略部分增加两条或两方面内容,并说明增加理由,需观点正确,理由充分,符合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