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常识表达有错误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
B.“铭”和“说”都是古代一种文体。“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说”为古代一种议论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但都是为了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类似今天的杂文。
C.《老王》作者是当代翻译家、作家杨绛,《陋室铭》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是苏联诗人普希金,《伟大的悲剧》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
D.《创业史》是小说家柳青的代表作品,小说展示的1950年代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今日读来仍令人感动。
2、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不要小看这些阅读中的圈圈画画,它留下来的往往是阅读者随课文内容而展开的思维痕迹。
②必要时还需要在一个专用的练习本上写写画画。
③在进行预习阅读时,同学们要学会对课文中有关概念、定理和重点圈点画线、注眉批、分段落。
④特别是预习理科教材,阅读时准备好一支笔和一个练习本是很必要的。
A.③①②④ B.②①③④ C.④①③② D.③②④①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模拟/模样 角色/天涯海角 仙露琼浆/锋芒毕露
B.蒙胧/合拢 点缀/不辍劳作 忧心忡忡/困难重重
C.折损/折腾 负荷/荷枪实弹 排忧解难/浑身解数
D.陡峭/悄然 契约/锲而不舍 诲人不倦/风雨如晦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用笔道劲流畅,行文劲挺奔放,有一泻千里之势。
B.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C.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被压迫人民生活在一个和我们截然不同的世界里。
D.李明那段故事虽然鲜为人知,但却是可歌可泣的,他才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真正的诗意,不应只是优雅时光里读书弄茶的闲情逸致,更应是纵使身处________,依然不忘抬头看那柳梢的月、檐角的星。诗意不能带你渡过所有现实的难关,却能________智慧,________心灵,让平凡的生命,身在井隅,心向璀璨,追寻属于自己的不平凡。
A.困难 启发 抚慰 B.困境 启发 抚恤
C.困难 启迪 抚恤 D.困境 启迪 抚慰
6、下列语句中的“之”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无丝竹之乱耳
B.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 何陋之有
D.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阅十余岁,僧募重金重修。 阅,读书。 (纪昀《河中石兽》)
B.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调弄。 (刘禹锡《陋室铭》)
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植,竖立。 (周敦颐《爱莲说》)
D.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见,了解。 (《孙权劝学》)
8、阅读下列文段,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但手熟尔 尔安敢轻吾射
B.尝射于家圃 吾射不亦精乎
C.但微颔之 但手熟尔
D.公亦以此自矜 自钱孔入
【2】翻译下面句子。
(1)徐以杓酌油沥之。
(2)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3】下文有关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卖油翁》中陈尧咨射箭技艺“当世无双”,卖油翁看他射箭却是“睨之”“微颔之”,是因为卖油翁认为陈尧咨射技高超只是手熟罢了。
B.康肃公对卖油翁的态度由开始的“忿然”,到最后的“笑而遣之”,体现了他具有严于律己、和蔼可亲的性格特点。
C.文章第二段主要是对话描写,通过对话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D.文中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熟能生巧”的道理,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有骄傲自满的必要。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
(2)《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周敦颐《爱莲说》一文中表意与之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0、父亲守候我成长
①那年我14岁,自我感觉已经长大,可有些叛逆心理,凡事都爱跟父母对着干。尤其是父亲,我最烦他板着脸训我的模样。 他让我朝东,我就偏要向西。
②已经记不清为什么和父亲吵架了,只记得父亲气白了脸,顺手拿起一根棍子朝我打来,下手很重。我身上火辣辣的,心头也火辣辣的,一气之下便夺门而出,跑到附近的一个建筑工地躲了起来。
③不知过了多久,隐隐约约听见父亲在喊我的名字。我摸着手臂上的淤血,一声不吭。 我暗暗发誓,再也不要回家,再也不要看见父亲。 父亲的声音渐渐远去,他到别处寻我了。 我松了口气,却又有点失落。夜越来越深,树影摇晃,风声呼啸,似乎有可怕的东西在黑暗中窥视我。我心里不由得一阵阵发毛。挣扎了好一会儿,终于决定回家。
④走进巷口,远远地,我就看见家里的灯亮着。 已经半夜了,这盏孤灯在一片漆黑中显得分外明亮。我迟疑地推开半掩的家门,抬头一看,天哪,父亲就坐在门口的一张椅子上,正直勾勾地盯着我呢! 我知道逃跑已经来不及了, 索性也直勾勾地盯着父亲。 哼,要打就打吧!
⑤父亲站起身,走近我。他的神色憔悴,眼里满是血丝。我的心都快跳到嗓子眼了,感觉神经就像紧绷到极限的琴弦, 随时都会断裂。 我等待着即将来临的一顿痛打。 可是,过了好一会儿,父亲才举起手。他要打我了吗?我本能地缩紧了身子。父亲的手颤抖着,轻轻地落在了我的头上。 他就那么一言不发地抚摸着我, 然后叹了一口气,转身走了。我慢慢回过神来,突然觉得很惭愧。
⑥多少年过去了,我已经成家立业。 我的儿子一转眼也到了 11 岁。 不久前,他做错了事被我批评了几句,非但不认错还跟我顶撞。 我一下子火了,打了他一巴掌。 就在妻子拉扯我的当口,儿子跑出了家门。 妻子责怪我太粗鲁了,赶忙按照通讯录给儿子的同学打电话找人。 我虽然在口头上极力维护自己做父亲的威严, 要妻子不要找那个臭小子, 可心里一直七上八下的。 儿子不会出事吧? 千万不要出事啊!
⑦天黑了,还下起了雨。我再也坐不住了,拿了一把雨伞就出门寻找。去了几个儿子平时常去的地方,都没找到,只好漫无目的地在街上到处转,不时喊着儿子的名字。 我的心情越来越焦虑,并且懊悔我打了他。 儿子要是出了事,我一辈子不能原谅自己。 不知道过了多久,妻子打我的手机,说儿子回家了,淋得跟落汤鸡一样,已经让他去洗澡睡觉了,让我也赶紧回家。
⑧走在回家的路上,雨水和泪水渐渐模糊了我的视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 想起了多年以前,父亲也曾这样四处喊着我的名字,还有他那布满血丝的眼睛和憔悴的神情——原来,父亲也曾这样默默守候着我的成长,让我得以安然度过青春的叛逆期。
(选自《课外阅读》)
【1】选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2】结合上下文,赏析下列句子。
(1)我的心都快跳到嗓子眼了,感觉神经就像紧绷到极限的琴弦, 随时都会断裂。 (从修辞角度)
(2)亲的手颤抖着,轻轻地落在了我的头上。 他就那么一言不发地抚摸着我, 然后叹了一口气,转身走了。(从人物描写方法角度)
【3】请简要说说选文第③段中画线句的作用。
【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11、阅读毕淑敏《那个搭车的青年》一文,完成小题。
①那一年,我“五一”放假回家,搭了一辆地方上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离家百来里的戈壁。正是初春,道路泥泞。突然,在无边的沉寂当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②“你找死吗?你!你个兔崽子!”司机破口大骂。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棕绳的袋子。“我不是找死,我要搭车,我得回家。”“不搭!你没长眼睛吗?司机楼里已经有人了,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我没想坐司机楼子,我蹲大厢板就行。”司机还是说:“不搭!这样的天,你蹲大厢板会生生冻死!”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③那个人抱住车灯说:“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
④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鸣叫。司机说:“我有一个同事,是个很棒的师傅。一天,他的车突然消失了,很长时间没有踪影。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有个青年化装成一个可怜的人,拦了他的车,上车以后把他杀死,甩在沙漠上,自己把车开跑了。”
⑤我心里一沉,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的东西呢!”司机很冷静地说:“怎么样?我说的不错吧。”“然后会怎么样呢?”我带着哭音说。“你也别难过。我有个法子试一试。”只见司机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石像般凝立着,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我把所见跟司机讲了,他笑了,说:“这就对了,他偷了东西,原本是要跳车了,现在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
⑥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我痛苦地几乎大叫,就在这时,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身剧烈倾斜,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只见那个青年艰难地往轮胎缝里爬,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在口袋上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⑦“师傅,他……他还在偷,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是吗?”师傅这次反倒不慌不忙,嘴角甚至显出隐隐的笑意。“到了。”司机突然干巴巴地说。我们到一个兵站了,兵站里住着边防士兵,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村最近的公路,他家那儿是根本不通车的,至少还要往沙漠腹地走10公里……司机打亮了驾驶室里的大灯,说:“现在不会出什么事了。”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的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轱辘跌下来,跪坐在地上。不过才个把时辰的车程,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学”。
⑧我们微笑地看着他,不停地点头。他说:“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他抹了一把下颌,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他点点头,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
⑨“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我很严正地对他说。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我爬上大厢板,动作是从未有过的敏捷。我看到了我的提包,像一个胖胖的婴儿,安适地躺在幽黑的轮胎之中。我不放心地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
⑩突然触到棕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棕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如焊住一般结实。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1】“我” 的感情态度跟着情节的发展不断变化,依据内容,填写下表。
故事情节 | “我”的态度” |
初遇青年,因母亲病了求搭车 | ①___ |
②____ | 难过 |
青年把我的包紧紧地抱在怀里,摆弄拉锁提梁 | ③____ |
④___ | 愧疚 |
【2】选文第⑧段中有两处都写到了“点头”,但意味不同,请任选一处,仔细揣摩,谈谈你的理解。
①我们微笑地看着他,不停地点头。
②他点点头,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我选第_____处,我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司机拒绝青年乘车,主要是担心他蹲大箱板会生生冻死,表现了司机善良的一面。
B.司机为防止青年 “偷”东西,共采取了三项措施:加快车速,加大颠簸,停到兵站。
C.选文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在当下的社会,有很好的教育作用。
D.选文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且戛然而止,引人深思。以“我”的感受收束全文,突出了我在知道真相后心里的不安和愧疚,更引起读者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4】普通人身上常常闪耀着人性的光辉,选文和《老王》都是写普通人的故事。有人认为,杨绛和选文中的“我”,老王和青年人都有相似之处,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12、在本学期,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以线上的形式认识了:阿长、老王、父亲、卖油翁等“小人物”;也让我们在这场“疫情革命”中发现了生活中的“平凡人”,如:医生(包括村医)、护士、警察、小区门口值班人员……他们虽然是“小人物”,他们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我们向善、担当、务实、奉献、求美……
请以:生活中的“平凡人”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自定立意,符合文体;②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要写出真情实感;③认真书写,字迹美观,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不得套作和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