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然而众人广坐,群众的力量却是不能忽视的。
B. 为了考上研究生,他半年以来目不窥园,废寝忘食,把家庭妻子都搁在了一边。
C.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令那些过去对中国有成见的人也不得不刮目相看。
D. 这位卓越的科学家,终身致力于基因研究,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都没有放弃,真可谓马革裹尸啊!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科技的发展,使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日渐成为人们生活必备的工具。
B.世界环境日前夕,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C.央视热播的《经典咏流传》节目,广泛地引起了文艺界、学术界的讨论。
D.有没有远大的志向和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
3、下列文学常识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司马光——《资治通鉴》 B.《阿长与》——鲁迅——《野草》
C.《最后一课》——都德——法国 D.《卖油翁》——欧阳修——北宋
4、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疫情防控的战斗中,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英勇奋战,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B.我们不要把精力全放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而要从大局出发,大处着眼,统筹规划。
C.叶圣陶先生为人谦逊、待人宽厚,对他人的批评意见总是不以为然,从不与人计较。
D.西昌森林火灾发生后,扑火队员们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扑救,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5、下列场合中,文明警示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A.“即使饥肠辘辘,也须风度翩翩。”(食堂里)
B.“我想有个家!”(垃圾箱旁)
C.“外地回来不报告,整个小区找你闹!”(防疫期间的小区)
D.“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花园旁)
6、小玉酷爱古诗创作,曾发表一首题为《踏雪觅春》的七言律诗。如果按每字5元计算(含诗题),小玉应得稿费多少钱? ( )
A.160 B.220 C.280元 D.300元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是英国作家J·K·罗琳创作的魔幻小说,记叙了哈利和朋友被迫流亡在外一起寻找并销毁魂器,最终与黑魔王伏地魔展开惊心动魄较量的故事,其中探讨了爱和拯救、忠诚和背叛、善恶共生等话题。
B.美国小说家阿西莫夫的《基地》讲述了在银河帝国逐渐走向衰亡期间,心灵史学家谢顿预见未来银河将会经历一段长达三万年,充满无知、野蛮和战争的黑暗时期,于是集合帝国中最优秀的科学家,来到银河边缘的一个荒凉行星建立“基地”,使之成为未来世代人类的希望灯塔的科幻史诗故事。
C.《木兰诗》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着墨较多的是激烈紧张的战争场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D.《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是清代文学家纪昀。文章告诉我们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遇事不能主观臆断,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节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伊犁城中无井,皆出汲于河。一佐领①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特汲须修绠②耳。知古称雍州土厚水深,灼然③不谬④。徐舍人蒸远曾预斯役,尝为余言,此佐领可云格物⑤。蒸远能举其名,惜忘之矣。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八)
(注释)①[佐领]地方官员。②[修绠(gěng)]长长的绳子。③[灼然]明白清楚的样子。④[谬]荒谬,错误。⑤[格物]推究事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故草木不生/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B.但知其一/但微颔之(《卖油翁》)
C.如是再啮/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D.蒸远能举其名/有仙则名(《陋室铭》)
【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然则天下之事
A.其反激之力(《河中石兽》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C.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D.一老河兵闻之(《河中石兽》)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2)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
【4】(甲)文中老河兵正确判断出石兽的位置,(乙)文中佐领准确找到水。阅读两文,说出他们能够解决问题的共同原因。
9、古诗词考查
(1)__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2)《竹里馆》中表达诗人隐居却并不孤单的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春夜洛城闻笛》中最能抒发诗人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康肃笑而遣之。
(5)小弟闻姊来,____________________。
(6)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______?
(7)士别三日,___________________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0、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无根的兰花
①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一个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
②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来的。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在如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呀!
③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么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它们的背影应该是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弱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
④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
⑤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悟到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
⑥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我曾记得,8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
⑦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借;以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
⑧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
⑨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十几年后,祖国已破,却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忘”。
【1】文中提到“北平”“祖国已破”两个词语,由此判断此文的写作背景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
【2】③段画线的“这些”和“这里”分别指代什么?
【3】③段中写到“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作者为什么要流泪?
【4】⑤段“蚕未离开那片桑叶”有什么深刻含义?
【5】⑦段中描写的“萍”和“絮”的漂泊有什么不同?分别比喻什么?
【6】⑨段划线句表达了作者什的感情?
11、紫藤萝瀑布
宗璞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⑧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⑩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⑪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本文以什么为写作线索?又是如何安排情节的?
【2】第⑧段和第⑨段之间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
【3】“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一句中有哪些词用得精妙,请找出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4】你从文章第⑩段画线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中获得什么样的感悟?
12、题目:谢谢你,陪伴我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