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嶙峋 调谢 蹒跚 和言悦色
B.喧嚣 雕镂 燥热 因地治宜
C.宛然 斟酌 田畴 坦荡如砥
D.繁殖 虬枝 禁锢 无动于哀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公孙衍(yǎn) 丈夫之冠(guān)
B. 妾妇之道(qiè) 畎亩(quǎn)
C. 傅说(yuè) 法家拂士(fú)
D. 曾益(céng) 忧患(huàn)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
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B.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C.人/恒过,然后/能改
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A. 《海燕》是一篇散文诗,作者是俄国作家高尔基,全文以暴风雨的渐次逼近为线索,把海燕放在暴风雨“来临之前”——“逼近之时”——“即将来临”三个场面中进行刻画。
B. 《孔乙己》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文章以一位酒店小伙计的口吻,不动声色地讲述着孔乙己的凄惨遭遇,以众人对他的同情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
C.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一篇运用自然科学道理解释说明沙漠里几种奇怪现象的说明文,文章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诠释了“魔鬼的海”和“鸣沙”的原理。
D. 《多一些宽容》是郭安凤的一篇谈人的修养的议论文,课文主要采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按照怎么样——为什么的思路展开论述。
5、阅读《关雎》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诗中统领全篇,奠定了感情基调,展现了男子对文静善良美好的姑娘的爱慕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笔之”中“流”“采”“笔”运用之妙。
6、名句及常识填空。
(1)求剑若此, 。
(2)念天地之悠悠, 。
(3)梅须逊雪三分白, 。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 ,是 代著名文学家,号 。词中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 , , ”;道尽千载离人心愿表明诗人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是“ , ”。
(5)“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7、名著阅读。
(1)《昆虫记》的作者是________,该书被誉为“_______”。
(2)《昆虫记》一书,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揭示出来。如_______在捕捉食物编织“罗网”方面独具才能;_______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3)《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________.它介绍了红色中国和红军长征的事迹,作者当时穿越层层封锁,深入中国的革命根据地______进行采访。
(4)下列关于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_______)(_______)
A. 在“大渡河英雄”这一节中,林彪在彝族的总首领面前同他一起饮了新杀的一只鸡的血,他们两人按照部落传统方式,歃血为盟,结为兄弟。
B. 有一个农村少年是在四川参加红军的,斯诺问他为什么参加。他告诉斯诺说,红军到他村子来时,全体农民都欢迎他们,只有地主逃跑了,因此他参加了穷人的军队。
C. 斯诺在红军剧团看第二个节目是《丰收舞》,由剧社的十几个女孩子优美地演出。她们光着脚,穿着农民的衣裤和花背心,头上系着绸头巾,跳起舞来动作整齐优美。
D.“我于一八八六年生在四川仪陇县一个叫马鞍场的村子里。我家是穷苦的佃农。为着一家二十口的生活,我们租了二十亩田。” 这里的“我”是徐海东。
E.斯诺到西安府不久,就去拜访陕西省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将军。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倾听春雨
①“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细品诗句,很是陶醉于诗人听雨的惬意和浪漫,我心甚是向往。不料,今夜心烦意乱,毫无困意,碰巧窗外下起了一场春雨,于是也来学古人的雅兴——听雨。
②听雨,用耳朵聆听,要想听出几分诗情来,首先得将心清理干净,给听来的雨留下一块安顿之地。抛下世俗杂念,宁静、淡远起来,只等雨入得心来。沉寂的夜里,世界一下空了,只有我和雨同在。
③起初,响起零星的雨声,悄悄的、怯怯的。之所以选在这寂寞无声的夜落下来,只因春雨是一年之中的初雨,初即新,是新的都有几分羞涩,几分试探,如新娘,用夜做了盖头。零星的几点雨,是带头雨,将军雨,紧跟其后的雨,从山的那头齐齐奔涌而来倾泻而至。这雨组成一堵有声的可穿越的墙,逐渐缩小范围,近了,近了,将整座房子淹没了。夜,本来就隐去了万物,各自有了独立性,而这时的雨声,也彻底将三尺之外的世界隔离了,腾出一个独我的空间,这时是最适合想事的。无雨的夜晚,显得单调,有雨的夜晚则是闹中取静,是真正的静。随着哗哗的雨声入心,能涤荡心尘,使之清亮干净。同时,雨也能将世间的不平和肮脏洗刷得洁净明亮。
④这雨声不是古人笔下的“雨打芭蕉”,而是打在了窗外青翠的松枝上、水仙花细小的花瓣上、黑润的泥土上、透明的玻璃上。似一位姑娘轻盈的步调,这是春姑娘风天宫里来,察视春天里花儿草儿的工作来了,因为这些生灵是春的使者,它们答应将春天装点成花红柳绿的模样。听,沙沙沙沙,春姑娘的脚步越来越急促,她要趁着夜色将春的美酒洒满人间,因为仙子是不能让尘世中的人目睹她的芳容的。雨下得越来越紧,雨声杂中有序,仿佛聚集了一群姑娘在忙绿着,她们的动作匆忙而又娴熟。
⑤黑夜中的万物本是没有形状的,是隐匿的,但雨声能将它们找出来。你听,那柔曼的是池塘,那清脆的是石缝,那轰响的是铁皮屋,那沉闷的是泥土,一同合奏出一曲动人的乐章。千家百院的水汇在一起,在大街小道上汇成了急流,淙淙声不绝于耳。
⑥忽地,雨声飘远了,寂静的一片,春姑娘一定是去了村东头的杨柳岸了。她在那里给待绿的柳树点上了无数嫩黄的芽苞,只待春风柔柔的一吹就绽开了;或是去了村西头的麦田,洒下一片甘露,泥土变得湿漉肥沃起来,禾苗酣畅的吸吮着;或是去了远处的山头,那里有更多春的萌动,需要春雨牛奶般的滋润。
⑦雨水洗过的夜,温润清新。行行青瓦间的积水,从屋檐上点点跌落,在那咬耳,在那窃窃私语。雨水自天上来,突降凡尘,为各自的去向居所,或沾沾自喜,或忧怜悲叹。夜深了,这些声音渐息,它们或许是说累了,也许是想到了随遇而安,都睡去了。它们明天得早起,该润土的润土,该催芽的催芽,该养花的养花。
⑧“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一阙《虞美人·听雨》道出了多少人心中的感慨,是啊,悲欢离合总无情,一场雨,谁也无法预料会下多久,也许几分钟就没了,也许一整夜,只有把握有雨的时刻,将她细细聆听,才不负一场春雨情。就像谁也无法预测人的生老病死会在何时结束,所以得珍惜当下的日子,才不负一场生命情。
⑨次日,雨过天晴,阳光破窗而入,放眼望去,山也朗润,水也清和。昨夜的心烦意乱,早已随雨夜的逝去而归为平静。
【1】细读全文,体会标题“倾听春雨”的作用?
【2】第①段引用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有何妙处?
【3】作者听到的春雨是如何变化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③段中画线的句子。
【5】从全文看作者从倾听春雨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生活中,某些熟悉的人有时会变得陌生起来,表现出特别的一面,让我们充满感动与惊喜,又或是感到失望和诧异。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与体验,以“原来,他(她)是这么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
(3)文体自定,不少于550字。
(4)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
(5)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6)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