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广东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莎士比亚说:“富有升平喂养懦夫,坚苦是意志之母”。但生为现代人既不能 ,沦为物质的奴仆,也不能为了理想不顾生计,如何选择一个精神与物质都不贫乏的局面,不 ,能有栖身之所,维持生计,进一步追求精神的富足,这样的社会才能达到 的尺度。

    A. 浑浑噩噩  醉生梦死  安贫乐道   B. 无所事事  锦衣玉食  安贫乐道

    C. 无所事事  醉生梦死  安居乐业   D. 浑浑噩噩  锦衣玉食  安居乐业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近日,王源受邀出席第7届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青年论坛,呼吁人们关注普及优质教育及教育公平问题。

    B. 李守镇委员说,要变成制造强国,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打造更多“大国工匠”是当务之急的工作。

    C. 这次校园歌唱比赛办得十分成功,主办老师还特地邀请了三个其他学校的学生来参加,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D. 《心画》一书以广阔而宏大的历史视角清晰地呈现了中国文人画理论的演变、生发与成熟的发展历程。

  • 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对一个国家而言,开放如同   ,虽会经历一时阵痛,但将换来新生。这一规律不仅仅适用于中国。美国在20世纪不断走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一战、二战后的大多数时间里,坚持推动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才   了经济繁荣与技术飞跃,而选择   ,将国际贸易视为零和博弈,则往往带来经济萧条和收缩。

    A. 破茧化蝶  催生  以邻为壑

    B. 脱胎换骨  产生  独善其身

    C. 脱胎换骨  催生  以邻为壑

    D. 破茧化蝶  产生  独善其身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座城市夜景很迷人,华灯初上时,万家灯火,流光溢彩,观景台上影影绰绰,人们在争相拍照,看来这里的夜景吸引了不少游人。

    ②严谨的章法与雄悍的笔墨相为制驭,使潘天寿先生的作品郁勃着一股巨大的生命张力,而其技法的登峰造极和作品的壮美崇高,又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

    ③一名身着熊猫服的游客从围栏外观察园中的熊猫,熊猫单手抓盆喝水、吃苹果的萌态令他乐不可支,而在其他人看来,围栏内外这两只“熊猫”相得益彰

    ④回顾“森友学园”丑闻,由“地价门”到“捐款门”,安培政府本打算息事宁人,却没料想弄巧成拙,安培的谎言一个接一个地被日本国民揭穿。

    ⑤《傅雷家书》的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浓浓的爱和感天动地的亲情,而其真诚的告诫,殷切的期待,拳拳的叮咛,浩阔的思念,无不力透纸背

    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⑤   D. ①⑤

     

  •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莫泊桑和欧·亨利都是欧美国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分别是《警察与赞美诗》和《羊脂球》。

    B. “泰山之阳”是指泰山的南面,“急应河阳役”的“河阳”(地名)是在淮河的南面。

    C. 古时乘车,站在车内左边侍卫的人叫做“参乘”。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D. “伯、仲、叔、季”是古代兄弟间长幼顺序的称呼,“孟、仲、季”是古代表示四季每月先后的称谓。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假课改应付不了考查能力的高考

    李新玲

    今年北京地区高考分数每个批次均上涨几十分,一本录取比例由于指标缩减而略有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北京东城区考生的高考成绩和上线率均好于去年,一本上线率连续3年保持六成以上,本科上线率连续3年保持九成以上。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的课改专家发出感叹:“这归功于扎实的课改。面对考查能力的高考,假课改行不通!”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减轻学生负担,推行素质教育,是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的要求,也是社会公众对新课改寄予的期望。但是在很多地方,教师反映新课改后教学难度加大,学生课业负担加重。也出现过一些怪现象,比如一个地区或者学校推行素质教育或者教学改革,往往是有头没尾,或者是在高考这一关上败下阵来。在课改专家看来,这是因为教师没有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实质,是走偏了的“课改”。

    今年是北京市高中实行新课改的第6个年头,而义务教育的课改也正好走过了12年,完成了基础教育的一个完整批次,今年的考生都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进入了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所谓“假课改”是指有的学校虽然进行了课改,但课程形式、教学方法仍没有真正改变,老师还是课堂的主角,填鸭式满堂灌,大量作业重复训练。

    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常务副主任郑克强介绍,在东城区已经基本上找不到传统课堂,启发式、讨论式课堂比比皆是,不仅是高考的9大科目,音、体、美等学科也在探索自主课堂。

    有一所这几年高考成绩和社会声誉提高较快的学校,它创建了“五步自主高效课堂”,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在家完成“自学案”,之后在课堂上分为五步走:第一步课堂上组内交流讨论,第二步按小组进行答案讲解,第三步同学相互提问讲解,第四步教师进行进一步的讲解,第五步完成“检测案”。

    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改变在于,将传统的教师教学为主改为学生在家自学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相互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鼓励学生发言,还制定了分数奖励制度,每次发言加1分,每次上台展示加2分。分数由组长记录,放学之前交给班长,由班长进行每个小组的分数统计,评出优秀小组。

    研修中心对该校教师教案进行抽查发现,这所学校的教师每堂课讲课的时间都不会超过20分钟,其余是学生提问题或者师生共同讨论时间。这套教学改革方案的成效在高考中得到体现,在今年的高考中,这所学校近八成的学生总分超过600分,创历史新高,一本上线率连续3年突破99%。

    北京朝阳区教委近日也对辖区各校高考成绩进行了统计与分析,无论是一本上线率还是其他分数段比例,今年的均是历年来最高的,有8所学校本科上线率达到100%。他们发现,不管是这8所学校还是其他高考成绩有所提升的学校,它们都是课改有尝试、有作为、有成果的学校。

    在北京各区总结课改成效与高考关系的同时,山西一所一直坚持“超课改”的学校——山西运城市新绛中学也传来好消息。一本、二本上线率均比去年有所提升,这已经是这所学校连续4年一本二本上线率上升。起点就是2008年山西开始的高中课改,“问题解决式”学习是新绛中学课改的精华。

    从实行课改以来,这所学校的升学率一直在提升,前两年每年提升10%,2011年的高考二本上线率一下子提升了30%,2012年和今年,一直在延续上升的势头。

    新绛中学校长宁致义认为,这是坚持真正课改,坚持把新课改的目标“自主、探究、合作”落实到每节课,落实到每个教师和学生身上的结果。

    (选自2013年7月12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对所辖各高中高考成绩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今年辖区内所有的高中高考成绩都有所提升,升学率都有所提高,这些成绩说明了新课改的成果。

    B. “五步自主高效课堂”将学生预习、小组讨论、同学相互提问、老师课堂讲解等内容放在课堂上分为五步走,课堂变得更加民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

    C. 因为坚持课改,北京东城区各学校、山西运城的新绛中学都取得了连续三年一本、二本上线率上升的好成绩,特别是新绛中学,四年来升学率一直上升。

    D. 实行新课改的学校,为保证课改的深入进行,积极进行各种有益的探索,比如进行“问题解决式”学习方法、启发式和讨论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等。

    E. 在新课改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比如,通过小组活动和回答问题奖励分数制度等培养了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积极发言的兴趣等。

    2实行新课改之前的传统教学有哪些弊端?请简要概括。

    3文章主要写北京地区的新课改,为何要在结尾部分写山西新绛中学的课改?

    4北京市新课改取得成功的具体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章进行探究。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

    (2)悬泉瀑布,飞漱其间,________,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3)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

    (5)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6)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子曰:“志于道,_____,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8)__________,寒凝大地发春华。 (鲁迅《无题》)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多用比兴的手法,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品行高洁,其中“____________”两句就是诗人以用荷装饰的衣着来比喻自己的美德。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劝学》 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岳阳楼记》 中描写洞庭湖在恶劣天气状况下,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不但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使商大和旅客都不能通行。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指出,人要做到“知明而行无过”,就要“______”,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他们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他们能超越常人,往往是因为“______”。

    (2)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山村迎神祭祀的热闹情景,洋溢着浓厚古朴的乡村生活气息。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两句写通过写鸟之飞越,突出秦蜀之间山岭之高峻。

  •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_______,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2) 以咨诹善道,__________________,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出师表》)

    (3) __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4) 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 惑而不从师,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6) ________________,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 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8) _____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11、理解性默写。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在《蜀道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再一次有了地烘托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情状。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8)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湖上朱桥响画轮

    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碧琉璃滑净无尘”中作者使用夸张修辞手法,展现了湖面泛舟时轻快、畅适的心情,形象而有诗意。

    B.“当路游丝萦醉客”游丝本无情,欧阳修却说游丝“萦醉客”这既是游人赏春纵饮,也是游人被春景吸引之意。

    C.“日斜归去奈何春”里的“日斜归去”四字,说明西湖景色美好让人流连。“奈何春”表达了作者郁积于心的留连惆怅之情。

    D.作者把握了云天阳光、花鸟游丝所蕴含的美的特质,并注入自己喜不自禁的情感,创造出幽美的诗情画意。

    【2】“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中最传神的是哪两个字?为什么?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上曰:比见群臣屡上表贺祥瑞,夫家给人足而无瑞,不害为尧、舜;百姓愁怨而多瑞,不害为桀、纣。后魏之世,吏焚连理木,煮白雉而食之,岂足为至治乎!尝有白鹊构巢于寝殿槐上,合欢如腰鼓,左右称贺。上曰:我常笑隋炀帝好祥瑞。瑞在得贤,此何足贺!命毁其巢,纵鹊于野外。

    天少雨,中书舍人李百药上言:往年虽出宫人,窃闻太上皇宫及掖庭宫人,无用者尚多,岂惟虚费衣食,且阴气郁积,亦足致旱。上曰:妇人幽闭深宫,诚为可愍。洒扫之馀,亦何所用,宜皆出之,任求伉俪。于是遣尚书左丞戴胄简出之,前后所出三千馀人。

    己未,突厥寇边。朝臣或请修古长城,发民乘堡障,上曰:突厥灾异相仍,颉利不惧而修德,暴虐滋甚,骨肉相攻,亡在朝夕。朕方为公扫清沙漠,安用劳民远修障塞乎!

    壬申,以前司农卿窦静为夏州都督。静在司农,少卿赵元楷善聚敛静鄙之对官属大言曰隋炀帝奢侈重敛司农非公不可今天子节俭爱民公何所用哉元楷大惭

    (摘编自《资治通鉴·唐纪九·贞观二年》)

    材料二:

    河内人李好德得心疾,妄为妖言,诏按其事。大理丞张蕴古奏:好德被疾有征,法不当坐。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劾奏:蕴古贯在相州,好德之兄厚德为其刺史,情在阿纵,按事不实。上怒,命斩之于市,既而悔之,因诏:自今有死罪,虽令即决,仍三覆奏乃行刑。”

    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于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馀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馀皆平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上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

    (摘编自《资治通鉴·唐纪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少卿赵元楷善聚敛/静鄙之/对官属大言曰/隋炀帝奢侈重敛/司农非公不可/今天子节俭爱民/公何所用哉/元楷大惭/

    B.少卿赵元楷善聚敛/静鄙之对/官属大言曰/隋炀帝奢侈重敛司农/非公不可/今天子节俭爱民/公何所用哉/元楷大惭/

    C.少卿赵元楷善聚敛/静鄙之对/官属大言曰/隋炀帝奢侈重敛/司农非公不可/今天子节俭爱民/公何所用哉/元楷大惭/

    D.少卿赵元楷善聚敛/静鄙之/对官属大言曰/隋炀帝奢侈重敛司农/非公不可/今天子节俭爱民/公何所用哉/元楷大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表,表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臣子向皇帝陈述政务、提出请求和建议等。

    B.己未,己为天干,未为地支,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此处“己未”是纪年。

    C.古长城,秦始皇命令蒙恬所筑,西起临洮,东止辽东,绵延万里,也称“万里长城”。

    D.大理丞,即大理寺丞,唐时刑狱官,分管中央各部门、地方各州的司法案件的复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不相信朝臣所说的“祥瑞”,他认为尧、舜时没有祥瑞但百姓生活富足,桀、纣时天降祥瑞但百姓愁苦怨怼,真正的祥瑞是得到人才。

    B.李百药认为天干旱的原因是宫女过多,白白耗费衣物粮食,进而导致皇宫内阴气过重,并建议让宫女出宫另寻配偶。唐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C.对于一些朝臣提出的修复古长城的建议,唐太宗认为突厥的颉利可汗迟早要灭亡,他表示要扫清沙漠上的敌人,不用百姓去远方修筑城堡要塞。

    D.在李好德案中,权万纪认为张蕴古按察结果与事实不符,因为蕴古籍贯在相州,李好德的哥哥李厚德为相州刺史,蕴古为讨人情而纵容阿附李厚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遣尚书左丞戴胄简出之,前后所出三千馀人。

    (2)好德被疾有征,法不当坐。

    【5】唐太宗对刑狱的态度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加以梳理。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①很多小说都有精彩的环境描写,它们在烘托气氛、塑造人物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请从《红楼梦》《红岩》《老人与海》的典型环境中选择一处,加以描述并做简要点评。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晰。

    ②有人说,文学作品中的“长兄”形象常常是隐忍、保守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从孙少安(《平凡的世界》)、天保(《边城》)、大哥(《狂人日记》)中选择一位,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自圆其说,论据符合原著。

    ③同学三载,毕业在即,请给你的高中同学写一段临别赠言。要求:恰当引用下面的《论语》两则,语意连贯,感情真挚。

    曾子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子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真题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