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句式和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苟以天下之大 B.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C.吾属今为之虏矣 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丰收的秋天远去,萧瑟的冬日降临了,曾经活跃在田野里的各种动物都已烟消云散,雪花满天飞舞着,为大地披上了一身银白色的服装。
②会议上,周小川对绿色全融的数据如数家珍,并表示目前大约有10%的货款是绿色货款。
③这些追求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一脉相承。植根于中国千百年历史文化传统,不需要刻意的说教,便可化为中国少年内心深处的文化自觉。
④南怀瑾先生虽屡遭磨难,却矢志不渝,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夜以继日。宵衣旰食,先后出版了三十多部专著。
⑤“金刚酥”称誉湖北,是馈赠亲友的佳品,就连回乡探亲的华侨也要多带几盒,这使得这一襄阳地方特色小吃大有洛阳纸贵的味道。
⑥随着我国人口流动与城市化进程加剧,“老漂族”这个群体将会越来越壮大,他们的晚年生活虽然有含饴弄孙之乐,却也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②④⑥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下文章按作者生活的年代先后顺序依次为:《琵琶行》《滕王阁序》《阿房宫赋》《赤壁赋》。
B.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它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类,写作手法主要有赋、比、兴。
C. 季,农历四季中月份在开头的,其他两个月依次为仲、孟。季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正月;孟冬,冬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腊月。
D. “谨库序之教”中的“痒”“序”都是学校;“因入京师,观太学”中的“太学”是当时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4、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忠而被谤 B.故内惑于郑袖
C.是以见放 D.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5、儒家“十三经”之中没有下列哪一部?( )
A.《仪礼》 B.《荀子》 C.《左传》 D.《尔雅》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龙须沟(节选)
第一幕
时间 北京解放前,一个初夏的上午,昨夜下过雨。
地点 龙须沟。这是北京天桥东边的一条有名的臭沟。
布景 龙须沟的一个典型小杂院,住着四户人家(大妈一家、四嫂一家、疯子一家、赵老一家)。脚下全是湿泥,墙根墙角全发了霉,生了绿苔。
赵老 我刚才说的对不对?作官的坏!作官的坏,老百姓就没法活下去!大小的买卖、工厂,全教他们接收的给弄趴下啦,就剩下他们自已肥头大耳朵地活着!
二春 要不穷人怎么越来越多呢!
大妈 二春,你少说话!
赵老 别的甭说,就拿咱们这儿这条臭沟说吧,日本人在这儿的时候,咱们捐过钱,为挖沟,沟挖了没有?
二春 没有!捐的钱也没影儿啦!
大妈 二春,你过来!(二春走回去)说话小心点!
赵老 日本人滚蛋了以后,上头说把沟堵死。好嘛,沟一堵死,下点雨,咱们这儿还不成了海?咱们就又捐了钱,说别堵啊,得挖。可是,沟挖了没有?程疯子常说什么“沟不臭,水又清,国泰民安享太平”。他说得对,他不疯!有了清官,才能有清水。我是泥水匠,我知道:城里头,大官儿在哪儿住,哪儿就修柏油大马路;谁作了官,谁就盖高楼大瓦房。咱们穷人哪,没人管!
四嫂 捐了钱还教人家白白的吃了去!
赵老 有那群作官的,咱们永远得住在臭沟旁边。咱们这儿除了官儿,就是恶霸。他们偷,他们抢,他们欺诈,谁也不敢惹他们。
大妈 别说了,我直打冷战!
赵老 别遇到我手里!我会跟他们拼!
大妈 新鞋不踩臭狗屎呀!您到茶馆酒肆去,可千万留点神,别乱说话!
……
四嫂 嗨,你找谁?
狗子 你姓什么?
四嫂 我姓丁。找谁?说话!别满院子胡馏鞑!
狗子 姓程的住哪屋?
狗子 (一转身看见疯子)那是姓程的不是?
四嫂 他是个疯子,你找他干什么?
大妈 是啊,他是个疯子。
狗子 (与大妈同时)少管闲事!(向疯子)小子,你过来!
四嫂 他疯疯癫癲的,你有话跟我说好啦。
狗子 (向四嫂)你再多嘴,我可揍扁了你!
疯子 (为了给四嫂解除威胁,自动地走过来)我姓程,您哪,有什么话您朝着我说吧!
狗子 小子,你听着,我现在要替黑旋风大太爷管教管教你。不管他妈的是你,是你的女人,还是你的街坊四邻,都应当记住:你们上晓市作生意,要有黑旋风大太爷的人拿你们的东西,就是赏你们脸。今天,我姓冯的,冯狗子,赏给你女人脸,拿两包烟卷,她就喊巡警,不知死的鬼!我不跟她打交道;我来管教管教你!
娘子 (挎着被狗子踢坏了的烟摊子,气愤,忍泪,低着头回来。刚到门口,看见狗子正发威)冯狗子!你可别赶尽杀绝呀!你硬抢硬夺,踢了我的摊子不算,还赶上门来欺负人!
[四嫂接过娘子的破摊子,娘子向狗子奔去。]
狗子 (放开疯子,慢慢一步一步紧逼娘子)踢了你的摊子是好的,惹急了咱,教你出不去大门!
……
赵老 欺负到程疯子头上来,我受不了!我早就想斗斗他们,龙须沟不能老是他们的天下!
大妈 娘子,给疯子擦擦血,换件衣裳!
疯子 (悲声地)王大妈,丁四嫂,说来说去都是我不好!(颓丧地坐下)想当初,我在城里头作艺,不肯低三下四地侍候有势力的人,教人家打了一顿,不能再在城里登台。我到天桥来下地,不肯给胳臂钱,又教恶霸打个半死,把我扔在天坛根。我缓醒过来,就没离开这龙须沟!
娘子 别紧自伤心啦!
二春 让他说说,心里好痛快点呀!
疯子 好人要是没力气啊,就成了受气包儿!我没力气,作小工子活,不行;我只是个半疯子!(要犯疯病)对,我走!走!打不过他们,我会躲!
第三幕
第二场
时间 一九五0年夏末。龙须沟的新沟落成,修了马路。
地点 同第一幕小杂院。
布景 杂院已经十分清洁,破墙修补好了,垃圾清除净尽了,花架子上爬满了红的紫的牵牛花。赵老的门前,水缸上,摆着鲜花。丁四的窗下也添了一口新缸。满院子被阳光照耀着。
[程疯子自外面唱着走来。]
疯子 我的水,甜又美,喝下去肚子不闹鬼。我的水,美又甜,一挑儿才卖您五十元。
娘子 瞧这个疯劲儿!大妈!您坐着,我进去换衣裳去啦。(下)
疯子 (进来,还唱)沏茶喝,甜又香,不象先前沏出茶来稠嘟嘟的象面汤。洗衣裳,跟洗脸,滑滑溜溜又省胰子又省碱。
四嫂 (取了活计出来,缝着衣服)疯哥,你不看着水,干吗回来啦?
疯子 大妈、四嫂,我回来研究那段数来宝,好到大会去唱!二嘎子替我看着水呢。他现在识文断字,比我办事还精明呢!
娘子 (在屋中)别说啦,快来编词儿吧!
疯子 赶趟,等我说完最要紧的一段儿。四嫂,我跟二嘎子又研究出来:咱们这儿,还得来个公园。二嗄子提议:把金鱼池改作公园,周围种上树,还有游泳池,修上几座亭子。够多么好啊!
……
二春 腰鼓队出来了!咱们走吧!
[仁嘎子手执小红旗子飞跑而来。]
二嘎 报!赵队长爷爷到!摆队相迎!
[赵老穿着新衣,胸前佩红绸条,昂然地进来。]
二春 瞧赵大爷哟!简直象总指挥!
赵老 (笑)小丫头片子!
二春 赵大爷,您可得预备好了哟,新闻记者一定会访问您!
赵老 还用你嘱咐,前三天我就预备好喽!
二春 好,我当记者:(摹拟)您对修沟有什么感想?
赵老 简单地说,这叫五福临门!
二春 哪五福呢?
赵老 我们的门前修了暗沟,院后要填平老明沟,一福。前前后后都修上大马路,二福。我们有了自来水,三福。将来,这里成了手工业区,大家有活儿作,有饭吃,四福。赶明儿个金鱼池改为公园,作完了活儿有个散逛散逛的地方,五福!
二春、四嫂、娘子、大妈 (与赵老同时)五福!
[远处军乐声,腰鼓声。]
警察 开会去喽!快到时候啦!
疯子 诸位别忙,先等等儿,我这儿编出来个新词儿,先给你们唱唱试试!
众人 赞成!唱,唱!
疯子 听着啊——给诸位,道大喜,人民政府了不起!了不起,修臭沟,上手儿先给咱们穷人修。请诸位,想周全,东单、西四、鼓楼前;还有那,先农坛,五坛八庙、颐和园;要讲修,都得修,为什么先管龙须沟?都只为,这儿脏,这儿臭,政府看着心里真难受!好政府,爱穷人,教咱们干干净净大翻身。修了沟,又修路,好教咱们挺着腰板儿迈大步;迈大步,笑嘻嘻,劳动人民努力又心齐。齐努力,多作工,国泰民安享太平!
众人 (跟疯子齐声喊)享太平!
[大家随着欢呼声音涌出小院,外边会场上的军乐声起,幕在《青年进行曲》声音中徐徐落下。]
(有删改)
【1】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狗子来找疯子的麻烦,四嫂和大妈都想办法阻止,赵老更是气愤不已,这表现了他们对疯子的关切,及邻里之间的和谐氛围。
B.龙须沟新沟落成后的布景写出了小杂院里清爽洁净、生机勃勃的特点,这一环境让人感受到新中国成立后带来的重生和希望。
C.二春摹拟新闻记者采访赵老对修沟的感想,赵老用“五福临门”来表达,有对政府改善民生的赞美,也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D.剧本通过写北京解放前小杂院里的人家辛酸苦难的经历,与建国后幸福快乐的生活,反映了龙须沟一带百姓命运的巨大改变。
【2】下列对剧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
A.剧中人物语言极具特色,如“受气包儿”“疯劲儿”等词语,在展现人物性格的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浓郁的北京味儿。
B.“气愤”“忍泪”“低着头”等舞台说明交代了娘子受到欺负后的动作、神态、心理,表现了她当时内心的痛苦和悲愤。
C.戏剧冲突是剧中矛盾的表现。剧中以赵老为代表的劳动人民和恶霸帮凶冯狗子之间的冲突将全剧推向高潮。
D.剧本成功地塑造了多样的人物,有保守谨慎的王大妈、敢想敢说的二春、嫉恶如仇的赵老和仗势欺人的冯狗子等。
【3】有人说:“龙须沟”是剧情与情感的载体。请结合剧本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理解。
【4】老舍先生在提到剧中人物程疯子时说:“他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你认为作者塑造程疯子这一形象的意图是什么?请依据文本加以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话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加珍惜,随意丢弃,生活极其奢侈的场景。
(2)《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二者兼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8、名句默写。
(1)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 _______”。
(3)诗人笔下的“秋”气象万千。它是王勃眼里“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寥廓多姿,是苏轼眼里“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的浩渺烟波。
(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5)桐城派作家非常重学问考据,《登泰山记》中泰山的地理形势,登山路径,东西南北方位距离等无不言之确凿。例如,作者写泰山南麓山路上:四十五里,_______,__________。
(6)《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与朱孝纯所走山路危险难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7)《登泰山记》中作者写登顶泰山后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用“___________, _____”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之美的特殊风韵。
(8)《登泰山记》中作者写日出过程中天边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9、名篇名句默写。
(1)《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借江水与月亮表达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行路难》中体现李白积极进取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抒写自己虽惆怅却又相当达观的襟怀,与他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一样给人鼓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摹当地风俗画卷,赞美古老乡土文化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作者“以江月为文澜”,如“__________”一句,借月侧面表现琵琶曲强大的感染力,“__________”一句,借月烘托出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凉。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___,何不改此度?(屈原《离骚》)
(3)_________,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4)___________,多于机上之工女。(杜牧《阿房宫赋》)
(5)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___________。(《礼记》)
(8)子曰:“自古皆有死,_____________。”(《论语》)
12、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过鸿沟
吕蒙正①
沟中流水已成尘,沟畔荒凉起暮云。
大抵关河须一统,可能天地更平分。
烟横绿野山空在,树倚高原日渐曛。
方凭征鞍思往事,数声风笛马前闻。
过鸿沟
王禹偁
侯公缓颊太公归,项籍何曾会战机②。
只见鸿沟分两处,不知垓下③有重围。
危桥带雨无人过,败叶随风傍马飞。
半日垂鞭念前事,露莎霜树映斜晖。
[注]①吕蒙正,北宋初年宰相。②“侯公”二句,事见《史记》:汉王二年,项羽“取汉王父母妻子于沛,置之军中以为质”。汉王四年,“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归汉王父母妻子”。缓颊,比喻替人说情,或婉言解劝。太公,刘邦的父亲。③垓下,刘邦重围项羽的地方。
【1】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诗的首联,描写日暮时分诗人在鸿沟所见景象,展现出一幅萧瑟、荒凉的图景;颔联承接首联,议论抒怀,点明主旨。
B.王诗的首联、颔联用典,引用项羽和刘邦的相关历史事件,含蓄表达了诗人想要把握良机,像刘邦一样建功立业的意旨。
C.吕诗以苍凉阔大的山川景色衬托高亢入云的抒怀感慨,显示诗人远大的胸襟,呈现出宋王朝开国之初的雄壮气魄。
D.两诗颈联都是写景,前者突出山野空旷、日色渐曛的寥廓苍茫之景;后者突出雨打危桥、风吹败叶的萧瑟凄凉之景。
【2】两诗尾联在表现手法上有相似之处,情感内涵上又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海,字海洋,定远人。尝入土豪赤塘王总管营,自拔来归,授百户。从败元将贾鲁兵,克泗、滁,进万户。从渡江,拔蛮子海牙水寨,破陈埜先兵,从取集庆、镇江。败元将谢国玺于宁国,选充先锋。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又从战龙江,克安庆,与汉人相持,八战,皆大捷,遂入江州。从徐达攻庐州,皆有功。
海骁勇,屡战屡伤,手足胸腹间金痍皆遍,而斗益力。士卒从之者无不激励自效。太祖壮之,授花枪上千户。
复从大军克荆、澧、衡、潭,擢宝庆卫指挥佥事,迁指挥使,命镇益阳。从平章杨璟征湖南、广西未下郡县。由祁阳进围永州,与守兵战于东乡桥,生得千、万户四人,以夜半先登拔之。抵靖江,战南门,生得万户二人。夜四鼓,自北门八角亭先登,功最,命为左副总兵。剿平左江上思蛮。调征蜀,克龙伏隘、天门山及温汤关,予世袭指挥使,仍镇益阳。武冈、靖州、五开诸苗蛮先后作乱,悉捕诛首乱而抚其余众,迁都督佥事。
十四年从征云南,由永宁趋乌撒,进克可渡河。与副将军沐英会师攻大理,敌悉众扼上、下关。定远侯王弼自洱水东趋上关,(郭)英帅大军趋下关,而遣海以夜四鼓取石门。间道渡河,绕点苍山后,攀大树缘崖而上,立旗帜。英士卒望见,皆踊跃大呼,敌众惊扰。英遂斩关入。海亦麾山上军驰下,前后夹攻,敌悉溃走。
十七年,论功封东川侯,禄二千五百石,予世券。逾三年,以左参将从征金山。又二年,以征南将军讨平澧州九溪诸蛮寇。师还,乞归乡里,厚赉金帛以行。二十四年七月,病疽卒,年六十三。
《明史·胡海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
B. 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
C. 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
D. 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百户,官名。明清为低级军官。明时此职务为卫所军中职务,掌军户一百。胡海从百户做起,做到万户,是升官。
B. 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 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祁阳附近有祁山,那么祁阳就在祁山的北面。
C.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等级从高到低,“侯爵”位低于“公爵”,文章当中胡海就曾被封为“东川侯”。
D. 乞归,就是请求辞职回乡的意思。宋朝陆游诗《答胡吉州启》云:“伏以累疏乞归,既拜赐骸之命。” 就是请求辞职回乡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胡海曾经加入土豪赤塘王总管的兵营,自从王总管被攻克以后就归顺了贾鲁,并且当了百户的官,跟从了后来打了败仗的贾鲁的军队。
B. 在攻打靖江的时候,他在南门战斗生擒了两个万户;晚上四更时分又从北门八角亭登城破敌。
C. 对于武冈等苗蛮作乱,胡海采用了区别对待的方法:叛乱的首领,全部捕杀了;其随从则采取了安抚政策。
D. 在敌人全都据守上、下关的时候,明军的分工是:王弼攻打上关,郭英带领胡海攻打下关。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海骁勇,屡战屡伤,手足胸腹间金痍皆遍,而斗益力。士卒从之者无不激励自效。
(2)而遣海以夜四鼓取石门。间道渡河,绕点苍山后,攀大树缘崖而上,立旗帜。
14、阅读下面的小诗,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者:亚历山大•蒲柏
整个自然都是艺术,不过你不领悟;
一切偶然都是规定,只是你没看清;
一切不协,是你不理解的和谐;
一切局部的祸,乃是全体的福;
高傲可鄙,因为它不近情理。
凡存在都合理,这就是清楚的道理。
亚历山大·蒲柏(1688~1744),是18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这首小诗是由一系列警句组成的。而这些警句是包含了一个大道理的。
请细读“一切不协,是你不理解的和谐;一切局部的祸,乃是全体的福”两句,并谈谈这两句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观点,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