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填空:
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_。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死亦为鬼雄。 ___________________,添得黄鹂四五声。
2、查字典填空。
1.“鼎”是(______)结构,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音节(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第六笔的笔画名称是(______)。
2.“精”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经提炼或挑选的;②完美,最好;③细;④机灵,心细;⑤精通;⑥精神,精力。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博而不精(______) 精益求精(______)
精明能干(______) 精神萎靡(______)
3.“鸿”字应查(_____)部,再查(______)画,在字典里的解释是:①鸿雁;②指书信;③大;④姓。“鸿毛”中的“鸿”应取第(____)种解释。
3、名句默写。
1.生活中总会遇到困难和坎坷,但只要你不气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一定会达到一个美好的境界,这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是个实干家,他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告诉我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3.小学毕业时,我对朋友说了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来鼓励他,激励他去奋斗,去拼搏。(用高适《别董大》中的诗句填空)
4.看到有的同学学习不努力,我会用古人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劝他。《长歌行》
5.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竹石》
6.种树者必培其根,____________。(《传习录》)
4、趣味题。
从前,有个财主养了猪,又开了酒店,他请人写了一副对联: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横批是:人多病少财富。财主一念十分高兴。而有人却嘲笑着念对联,还称赞写得妙。财主听见后才知这幅对联是作弄他,为什么呢?请你把财主夸好,人们赞妙两幅带标点的对联写出来。
财主夸好:________________
人们赞妙:________________
5、请你根据课文内容把下面空着的意思补充完整。
让我们先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照北京的老规矩腊八这天家家都要___________,哩哩啦啦二十三要___________;二十四要___________;二十九要___________;三十晚上___________;初一、初二___________;正月十五___________。
你能写出几个我国的民俗节日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品读诗句,完成后面的练习。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由“千磨万击”想到了成语___________。
【2】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3】诗句赞美竹子_______的精神品格。
A.无私奉献 B.坚韧顽强 C.硬骨头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节选)
何其芳
我的歌呵,
你飞吧,
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
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或者一片阳光。
【1】题目中“歌唱”的意思是( )。
A.唱歌
B.赞美
【2】诗人为什么希望“我的歌”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
A.我的歌很好听。
B.我歌唱的是早晨。
C.为了使“少男少女们”得到鼓舞。
【3】下面对诗歌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想象不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
B.第一节作者把“快乐或好的思想”想象成声音、微风、阳光。“微风”给人一种心旷神怡之感,“阳光”给人一种春和日丽的欣慰之感。
C.这首诗通过对少男少女们热情歌唱,勉励广大的青少年们,积极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中去,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奋发向上,永葆青春活力。
【4】读完这首诗后,你觉得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少男少女?试着写出两个,并说说他们之间的相似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理解。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还。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1】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开字看似平淡,其实很妙,请赏析开字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用___、___两字写出了江水的浩大声势,用___、___两字写出了江流回旋激荡之态。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不能忘掉祖国
1908年,宋庆龄15岁,就进了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她是个文静而沉思的女孩子。她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就更加勤奋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收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在讨论会上,一住美国学生站起未发言。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接了摇头。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起身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选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总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1】请按文段内容填空。
________的土地 ________的历史 ________的斗争
【2】仔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为什么宋庆龄说“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家为什么对宋庆龄的发言“交口称赞”?
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藏在拐杖里的爱
父亲是一个粗线条的人,脾气有些暴躁;母亲则是一个细致入微的人,性格又很固执。这祥的两个人在一起,总有吵不完的架。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父亲在一起意外事故中摔伤了腿。
事故并不是很严重,但父亲却有一段时间不能行动自如,必须拄着拐杖走路。我看见他在一瞬间消沉下去,苍老了许多,脾气也收敛了一些。而母亲也变了,从没看见她照顾一个人如此细心:每天给父亲端茶送水,陪父亲聊天;天气晴朗的时候,还会搀扶着拄拐杖的父亲到屋外散散步。母亲用她温柔执著的耐心一点点化解了父亲心中的失意。对于父母前所未有的和平状态,我看在眼里感到颇为惊讶。心想,或许因为父亲是 整个家庭的支柱,他不能倒下的原因吧。
医生曾说,一个月之后父亲就可以离开拐杖的支撑了。可是一个多月过去,父亲的腿似乎仍不见好转,离开拐杖他就无法走路。母亲着急了,怕是伤口恶化,非要带父亲去医院检查。父亲这才悠悠地说:“拄拐杖的这一个多月,我好像又回到了年轻时与你相处的岁月。真希望每天在你的搀扶下在黄昏的夕阳中散步,跟你平静地说说话。其实腿早好了,只是害怕丢掉拐杖就失去了你的搀扶。”我看见母亲的眼圈红了,我的心也湿润了。原以为吵了几十年的夫妻之间哪还有爱情可言,它原来就深深地藏在父亲的拐杖里。
第二天,母亲精心地收藏好那支弥补了裂痕的拐杖,在温馨美好的夕阳中,又和父亲走在了屋外那条小路上。父亲步伐稳健,面带笑容,而母亲的手,正搀在父亲的臂弯里。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固执:__________________
失意: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从没看见她照顾一个人如此细心”中“如此细心”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说那是“弥补了裂痕的拐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拐杖”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文章,然后回答各题。
擦皮鞋的朋友
他是个擦皮鞋的男孩子,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他。在解放路繁华的大街上,常有他流动的背影和快乐的歌声。
那天中午,我出去吃饭,又见到了他,他照例坐在人行道旁,埋着头,正在替人擦皮鞋。在初春的阳光下,他显得单薄而瘦小。
我在他身边停下来,他抬头看见是我,立刻笑了。“你怎么会来呢?”他问。
“哦,我去‘肯德基’吃饭,路过这里……”,我不假思索地说。他点点头,手脚麻利地收拾好他的小摊子,然后拍拍身上的灰尘,说:“走吧,我们一起去——‘肯德基’。”
我很难堪,然而他向前走时的快乐阻止了我想拦住他的冲动。“肯德基”就在不远的地方,只走几步就到了。他推门进去,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那明显发育丕良的瘦小躯王,裹在破旧且沾满了油污的衣服里:-:头乱发盖在他同样沾满了油污的额上;他穿着一双落满了灰尘早已走样的破皮鞋,就这样站在明亮干净的餐厅里,是如此的格格不入。然而他却笑着,仿佛无视这些目光的存在。他踌躇了--会儿,转头问我:“怎么点呢?我从没来过这儿。”
我醒悟过来,越过他走向柜台,却被他拦住了。“我请你,真的,我请得起。”他挺了挺他并不强壮的胸膛,脸上露出一种庄重的神情,然后走向柜台。他研究了那张价目表,向那个吃惊但仍然微笑的小姐说:“请给我两份套餐。”他彬彬有礼,如同一个绅士。
我呆呆地站在那里看他从怀里掏出钱,那些皱皱的小票,被他细心地整理过,整整齐齐的。他一张--张地数着,在众多诧异的目光里,郑重地把钱放在柜台上。我知道他擦皮鞋的价钱,知道他平常的午餐是两个包子加一杯清水,也知道他在那家小旅馆里住--夜是两元钱,我还知道他过年时只给自己买了半只烧鸡……
我敢说那天中午我们是整个餐厅里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时髦女孩与--个擦皮鞋的男孩坐在一起啃着鸡块,也许我自己见到也会吃惊。然而他的安详感染了我,在各种目光和窃窃私语里,我终于也安详起来。
在快吃完的时候,他忽然说:“以后,别跟人说你有一个擦皮鞋的朋友。”我吃了一惊,问他为什么。他低着头,拨弄着色拉,良久才说:“人家会笑话你的。”我的泪一下子涌上来了。而他,慢慢地抬起头,看着窗外。泪眼朦胧中,我看见他的眼角那一抹宁静的笑。
此后,在很多个日子里,我都会想起那个瘦小的身影,想起他站在那些目光交错而成的网里的宁静的微笑。每当这时,我都情不自禁地说起:“我有个好朋友,是擦皮鞋的……”
【1】请概括写出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我”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根据文意和提示填空。
难堪——_________——吃惊——_________——感动——_________
【3】文章中画“ ”的句子是什么描写?从中你体会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挺了挺他并不强壮的胸膛,脸上露出一种庄重的神情,然后走向柜台。”你从这句话中看出擦皮鞋的朋友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文章,你有哪些感悟?请想一想,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地下的家(《彼得·潘》节选)
[苏格兰]詹姆斯·巴里
第二天,彼得做的头一件事是给温迪、约翰和迈克尔量身材,好给他们几个找合适的空心树。树要是合适,下去时,你只消吸一口气,就能不快不慢地往下滑;上来时,你只消交替着呼吸,就能蠕动着爬上来。
不过,身材和树洞大小得合适才行,所以彼得量你的身材,就像给你量一身衣裳一样仔细。唯一不同的地方是,衣裳是按照你的身材剪裁的;而树呢,必须用你的身体去适应。一旦合适了,就得格外小心,保持这种合适的状态。后来,温迪高兴地发现,正因为这,全家人才维持着良好的身体状况。
温迪和迈克尔第一次试就合适了,但是,约翰须要更换一两棵树。
练了几天以后,他们就能像井里的水桶一样上下自如了。他们渐渐地都热烈地爱上了这个地下的家,特别是温迪。这个家像所有的家一样,有一间大厅;大厅的地面,要是你想钓鱼,就可以挖一个坑;地上还长着五颜六色的蘑菇,可以当凳子坐。有一棵永无树死乞白赖要在房中央长出来,可是,每天早晨,孩子们把它齐地面锯掉。到吃茶点的时候,它已经长到两英尺高,他们在树干上支上一块门板,正好当作一张大桌子;茶点一吃完,他们又把树干锯掉,于是,屋子里又有宽敞的地方来做游戏了。屋里有一个极大的壁炉,几乎占满了整个屋子的各个部分,你愿意在哪儿生火都行。温迪在炉前拴上许多用植物纤维搓成的绳子,她把洗净的衣裳晾在上面。床铺白天就靠墙斜立着,到六点半钟时才放下来,这时候,床铺几乎占去了半间屋子。除迈克尔外,所有的孩子都睡在这张床上,一个挨一个躺着,像罐头里的沙丁鱼一样。翻身有严格的规定,由一个人发号令,大家一齐翻身。迈克尔本也可以睡在床上,但是温迪要有一个男婴,他最小,女人的心意你们是知道的;末了,迈克尔就给放在一只篮子里,挂了起来。
这个家是很简陋的,和小熊在地下安的家也差不离。只是墙上有一个小壁龛,不过一个鸟笼那么大,那是叮叮铃的闺房。一幅小小的围幔可以把她同外面隔开。叮叮铃是很拘谨的,不论穿衣或是脱衣,她都要把围幔拉上。随便哪个女人,不管她多么大,都没有享受过这样一间精致的卧室与起居室合一的闺房。她的床——她总是管它叫卧榻,真正是麦布女王式的,有三叶草形的床脚。床罩随着不同季节的果树花更换。她的镜子是穿长筒靴的猫用的那种镜子,在仙子商贩的货架上,如今只剩下三面还没有打碎的。洗脸盆是馅饼壳式的,可以翻过来;抽屉柜是货真价实的迷人六世时代的,地毯是马杰里和罗宾极盛时代(早期)的产品。一盏用亮片装饰的大吊灯,只不过挂在那儿摆摆样子;当然,她用自己的光就可以照亮她的住处。叮叮铃很瞧不起家中的其余部分,这也是难免的;她的住处尽管漂亮,却显得有点自命不凡,看上去,像一只老是向上翘着的鼻子。
【1】若不认识“龛”字,可以用______查字法来查字典,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画。通过查字典,我知道“龛”的读音是______,意思是______。
【2】“叮叮铃是很拘谨的”,她的“拘谨”表现在哪里?在文中用“﹏﹏﹏”画出有关语句。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测“拘谨”的意思是________。
【3】温迪一家通过_______通往地下的家,这个家是_______的、________的、_______的。
【4】你喜欢这个“地下的家”吗?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位专做老红木家具生意的古董商,无意中在僻静的穷山村里,发现了一个非常珍贵的老式红木旧柜子,惊喜过后,古董商开始动了心思。
他先是与柜子的主人闲扯聊天,好不容易地扯到了柜子上,随后开价600元人民币表示准备购买。
山里人哪见过这么多的钱?瞪大了眼睛,左右打量了半天,把他看得心里直发毛,最后山里人终于同意了,古董商“怦、怦”跳的一颗心才算稳稳地放回到了原处。
可他马上又后悔得不行,原来当看到山里人这么爽快地答应下来,他觉得自己吃亏了:根本不应该出600块,也许400就足够了。但是又不能反悔,生怕对方看出破绽,于是不死心地围着房前屋后,细细琢磨。
真巧,居然又让他找到了一把脏兮兮的红木椅子,他对主人说:“这个柜子实在太破了,拿回去也修不好,只能当柴火烧。”山里人喃喃道:“要不,你就别要了?”
古董商“大度”地一挥手:“说出的话,哪能随便咽回去?这样吧,你干脆把那把椅子也送给我得了!”山里人听他这样说,当然感激地连忙点头。
古董商笑道:“我明天早上来取这些柴火。”
第二天,当古董商带着车来装柜手和椅子时,看到门前有一堆柴火,山里人走出来:“你大老远的来一趟不容易,我已替你把柴火劈好了。”
“后来呢?”我问古董商。古董商平静地从书架上取出一根木头。
我立刻明白了,笑问:“你还是拉回来了?600决钱一堆烂木头?”
古董商摇摇头:“不止600,是1000元,我另外加了400元劈柴劳务费。”
半晌,他又说:“其实这400元应该算是学费,因为从此我知道了过分贪婪将意味着什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咽回去(____) 半晌(____) 过分(____)
【2】第1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3】山里人最后同意古董商的600元人民币的开价后,“古董商“怦、怦”跳的一颗心才算稳稳地放回到了原处”。想一想,古董商的心为什么“怦怦”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到山里人这么爽快地答应下来,古董商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董商平静地从书架上取出一根木头。这里的“木头”指什么?从“平静”二字你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董商当天临走时说:“我明天早上来取这些柴火。古董商想要表达的是____________,山里人却是这样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
【7】“其实这400元应该算是学费,因为从此我知道了过分贪婪将意味着什么。”古董商的这番话反映了( )
A.他为自己得不偿失的举动后悔不已,十分伤心。
B.他觉得对不起山里人,所以对自己进行了惩罚。
C.过分的贪婪往往会一无所获,他一定要记住这个教训。
D.山里人将贵重的红木柜子和椅子当柴火劈了,这让他十分恼火。
【8】用下面的句子作为开头写一段话。不少于200字。
我走进了校园,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他呵,
是一滴水,
却能够反映整个太阳的光辉!
他呵,
是刚展翅的鸟,
却能够一心向着党飞!
他呵,
是才点亮的灯,
只不过每一分光都没浪费!
他呵,
是刚敲响的鼓,
却能把每一声化成雷!
【1】诗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诗歌表现了__________。
15、秋天,树叶从枝头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型练习。(4分)
(1)托德刻薄地说:“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2)修改病句: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高了。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沿着这条小路走,能到图书馆。
改成反问句: 。
2.海上日出很壮观。
改成感叹句: 。
3.草原的景色很美。
改成比喻句: 。
18、按要求写句子
(1)应该发挥广大干警的充分的作用。(修改病句)
(2)孔明说:“周瑜让我三日之内把箭造完,一点都不难。”(改为直接引语为间接引语。)
(3) 别人 退路 着 堵塞 断 自己 的 意味 生路。 (连词成句)
(4) 狼气急败坏地堵上那个小洞。(改为把字句)
19、按要求写句子。
(1) 爸爸拿出餐具放在桌上。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中心广场上热闹非凡。(用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敌人将长长的导火线一直延伸到外面一个院子里。(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写句子。
(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实我有的是时间,工作麻烦一点儿又何必介意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理对我说:“我今晚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身边围满了热烈的听众。(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尝试”也就是试一试,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然而,不管怎样,它都会使你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请回忆你在生活中曾经历的一次尝试,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要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条理。
2.题目自拟,文章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