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合肥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补全词语。

    色色______ 生死______ ______鳌头 ______献佛

    无可______ 无情______ ______云霄 ______如水

    水深______ 绰绰______ ______如此 ______技穷

    诗情______ 走马______ ______载物 ______抽薪

    夏水______ 不容______ ______月圆 ______芙蓉

  • 2、在灿烂辉煌的语言宫殿里,“文化可谓光彩照人,几乎什么都与有关。例如:被人占了便宜叫____________;受苦叫____________;不肯就范于人叫不吃他那一套”;做事费力叫_______________;总结经验教训叫吃一堑,长一智

  • 3、按要求写词语。

    匆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头涔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伶伶俐俐: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得意扬扬: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4、写出下列多音字拼音,并组词。

    1.行: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削: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哑: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殷: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正: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看拼音,写词语。

    fěi cuì là yuè   shuǐ jiǎo   cǎi huì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bèi biān pào   zhǎn lǎn   sì yuàn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山青花欲燃这句中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作出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 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 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 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

    D. 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2对两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字实为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B. 《山行》用一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C. 《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D. 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

    3《江南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结合注释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神秀,阴阳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岱宗:泰山别名岱山,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齐鲁: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国名,这里泛指山东一带。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钟:聚集。阴阳:阴指山北,阳指 山南。割:分割。决眦:形容极力张大眼睛远望,眼眶像要裂开了。眦,眼角。会当:一定要。

    1结合注释翻译这首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入怎样的思想感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读句子,并完成练习。

    雾中的黄山,果然别有一种风情。雾一会儿浓,一会儿淡,一会儿nuó(   )动,一会儿pái huái(   ),变幻莫测。此时的黄山就像______________

    1用“____”画出这一段话的中心句。

    2补充段落中的比喻句。

    3在括号里填上字词

  • 10、(一)在( )的日子里,在(   )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   )被微风吹散了,如( ),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这一段文字选自   。(2分)

    (2)按照原文在括号里补充词语。(2分)

    (3)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徘徊  

    游丝  

    (4)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2分)

    (5)通过这段话,我可以感受到:

     

  • 11、阅读与理解

    一朵早醒的桃花

    残冬季节,世界颓败了,天地间亮丽的色彩全都熄灭。

    小院里那株矮小的桃树落尽了叶子,苍黑的裸枝守着它丑陋的疤痕,伛偻在荒秽的角落,卑怯而孤寂。

    我想念一朵小花。

    这是一朵早醒的桃花,它曾经开放在这株树的一根枝条上,灼灼的颜色将我照亮。至今它那轻柔的枝条还拂动我的记忆,使我舒畅难禁。

    那时天空正阴郁。这座被世界遗忘的小院,守着一隅冻土冬眠,白昼和夜晚同样的寂寥,没有色彩,没有生命的消息。

    而这朵花却骤然开放了,它独自立在枝头,大胆地舒展那娇小的花瓣,畅舒生命中全部的芳香和颜色,露出新鲜的浅笑,这死寂的世界顿时洋溢着生气。它张开纯真的眼睛,看这寥落的小院,看满院的秽土和残枝败叶,看那白寂的墙和苍灰的楼房,它的眼色越过萧索的棚栏,投向那冥漠的茫茫天宇。

    高邈的天空连同它覆盖下的万物冰冷地斜睨它,这朵早开的小花,它太小了,太轻、太微弱了。

    但它毫不羞怯地染红自己,红得那么深,那么浓艳,那么沉醉,无忌无讳地红,不掩不遮地红,在天边灰暗的背景上孤独地灿烂。

    它就在这一根丑陋的枝条上,独自营造着春天,充实它绚烂的年华,享受它美丽的生命。

    它控制不住生命的喜悦,笑出声来,声音是那么甜柔新鲜,昏梦的枝条和上下的根须都听到它这无所不在的声音。于是生命在粗糙的皮下波动、流淌,聚成苞蕾,又有一朵开了,又一朵……一簇簇一团团的花,占领了所有的枝条。这些追随者,摹仿它的颜色和姿态,拥有和分享着春天。

    于是引来一阵阵和暖的风,在它们的花瓣上亲昵地抚摸,把它们美艳的故事,四处张扬。于招来一滴滴露珠,依偎着它们的娇靥旋舞虹彩,于是引来一群群异乡的蜜蜂,围绕它们嘤嘤飞鸣,倾听那些甜密的销魂的诉说。

    观赏者们群集而至,他们从灰袍中伸出头来,赞美说:这些春的使者,生命的先觉者,领风骚的佳丽,真是三春第一红,百卉第一香啊!

    但那朵最早开放的小花此刻却隐没了,人们不认识它,不知它寄托在那个位置。那朵站得最高的花不是它,那朵开得最煊赫的花不是它,那颗曾经被它染红的露珠,那只曾经被它迷醉的蜜蜂,都不记得它。

    在这世界的一个季节里,它开放过一阵,最先孤独地红过、香过、美丽过,它自己也没留下记忆,就消逝了。

    为此,我悼念它,这朵早醒的小花。

    1在第四段至第九段中找出最能概括“早醒的桃花”形象的词语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早醒的桃花”的“早醒”有什么意义:请从三方面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空和白扬为什么“冰冷地斜睨”早醒的桃花?“毫不羞怯”表现了桃花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表面写早醒的桃花,实际上是要表达一种什么感情?(“早醒的桃花”象征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外阅读。

    乌鸦真是有那么聪明吗?

    乌鸦智商赛过大猩猩,善于猜测别人的意图。一项新的研究证明,乌鸦的感知能力可与灵长类动物相媲美,与黑猩猩、大猩猩相比,它们的智力也毫不逊色。这项研究报告是由英国剑桥大学动物行为与实验心理学系两位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发表在12月10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科学家证实,乌鸦站在蚁窝上,让愤怒的对手将蚁酸喷射到它们身上,沾上蚁酸的鸟,便可用这种天然杀虫剂,杀灭身上的寄生虫。

      居于市区、以腐肉为食的乌鸦,则惯于借助马路上来往行驶的车辆,替它们轧破坚果,待行人散去,捡回已经破碎的果实,美美地吃上一顿。

    他们做过有趣的实验,将乌鸦养在实验室的笼子里,里面有一个窄口瓶,瓶子里有一个带提环的小铁桶,内装好吃的食物。乌鸦无法直接吃到食物,不过在笼子里有两根粗细适中的铁丝,一根直的,另外一根则是一端有钩的。 让人惊叹的事情发生了,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乌鸦都学会用有钩的铁丝吊起铁桶,吃到里面的食物。更为有趣的是第5次实验,科学家只留下一根直铁丝,没有弯的铁丝。此时,乌鸦利用地板的支撑,用脚把铁丝弯成钩状,然后用嘴叼着铁丝将瓶子里的小铁桶给吊出来,快乐享用它的午餐。

    科学家认为,将乌鸦与邪恶联系起来,实在是冤枉了这类鸟儿。实际上这些鸟儿黑色的羽毛的确掩盖不住它们的聪明!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毫不逊色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破碎——   猜测——  

    【3】摘录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4】上面的短文主要通过三件事写出乌鸦的聪明之处,请在细心找一找,概括出来

     

     

     

    【5】读过本文,写一写你对乌鸦的新看法。

     

     

     

  • 13、阅读(21分)

    让生命的源泉长流不息

    “小小水滴,多可爱,一滴一滴,滴在石头上,滴出一个,小洞洞,滴到太阳下山坡……”欢快的歌声随着老师在电子琴上弹出的一串串动听的音符,在宁静的校园回荡。我们班“让生命的源泉长流不息”主题队会在在欢快飞翔的音符中开始了。

    “叮咚,叮咚……”录音机放出了用古筝演奏的行云流水般又迭荡起伏的音乐。几个女同学在教室中间踏着古筝的节奏翩翩起舞。透过古筝的声音和优美的舞蹈,我仿佛看见了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把大地妆扮成粉妆玉砌的世界;仿佛看见了高耸的冰山在暖暖的阳光下,化着一缕缕清泉,融入祖国大地迁回曲折,汇成江河,融入大海;仿佛看见了水平如镜的西湖,碧波荡漾的漓江,飞流直下的瀑布……这些美难道不是水给我们带来的吗?

      “刚才是主题班会的第一部分——美丽的水”,主持人的话打断了我的遐想,“接下来要展示的是第二部分——生命的水”。

    人称“博士后”的张×走上讲台。“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的75%是水,血浆中90%是水,眼睛的99%是水,骨骼也有20%的水,连牙齿中都有10%的水。可以说,水在人体中无处不在;水是生命的源泉。”语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热烈持久的掌声。这掌声一半是给张×的,另一半则是给生命的源泉——水的。

      讲台上的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主题班会的第三部分——“呻吟的水”。画面上只见工厂的工业废水,黄土高原的泥沙,城市的废弃污水油液、居民的垃圾浩浩荡荡地向江水涌去。画外音是水的呻吟:“我们从绿变黑,从甜变涩,从清变浊,从美丽变成丑陋。我们对人类忠心耿耿,人类为什么却如此对待我们呢……”

      主题班会结束前,班主任老师沉重地说:“同学们,珍惜水吧!珍惜水就是珍惜我们自己。同学们,为了大地的丰收,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保护和珍惜水资源,让生命的源泉长流不息!”

    (1)短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找出关键词语写下来。 (4分)

    (   )——(   )——(   )——(   )

    (2)划句子(4分)

    用“~~~~~”划出作者联想的句子。

    用“__________” 划出中心句。

    (3)填空(5分) 

    “刚才是主题班会的第一部分——美丽的水”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从绿变黑,从甜变涩,从清变浊,从美丽变成丑陋。”用了   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体的75%是水,血浆中90%是水,眼睛的99%是水,骨骼也有20%的水,连牙齿中都有10%的水。”用了__________说明方法。

    “这些美难道不是水给我们带来的吗?”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问(反问、设问、疑问)。

    文中水受到的污染主要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在,我们生活的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你有什么措施来保护我们的环境?(至少四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内阅读。

    波莉姨妈真是高兴到了极点,撒切尔太太也是如此。然而,等派到山洞里的信使把这个喜讯报告给她的丈夫时,快乐才会变得十全十美。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身边围满了热切的听众。他给他们讲着这次精彩的历险过程,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最后又描述了他怎样离开贝琪去探险,如何在风筝线能达到的情况下顺着那两条通道向前探路,又是怎么去探索第三条通道,直到风筝线不够用了为止。正当他转身往回走时,突然发现远处有一小块亮光,好像是太阳光,于是他放下风筝线朝它摸索着走了过去……

    1画线句子中,波莉阿姨和萨契尔太太的心情可以用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来形容。

    2选段中“这个喜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3汤姆是怎样找到第三条通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段内容说说汤姆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改写句子(4分)

    戴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拾起地上的碎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蝴蝶飞舞。(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卖火柴的小女孩难道不值得我们同情吗?(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的祖国伟大。(改写成感情强烈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1.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没剩些什么。(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播下的种子有什么理由不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都认为《宝葫芦的秘密》这部动画片最好看。(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川、田野和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没有一个人不喜欢这个美丽的地方。(改“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周日能去看画展,我必须周六写完作业。(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恐龙的灭绝,难道不是一个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 小树随风摇摆。,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重庆南滨路观赏夜景是件赏心悦目的事。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问外公:你也回祖国去吗?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穿过嘉陵江大桥,可以走到花卉园。

    改为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改写反问句。  

    1)这是中国的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外国租界里,谁也不敢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作文。

    一个印象最深刻的人

    要求:1.叙述清楚,有条理。

    2.能够抓住重点,事例典型、具体。

    3.5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