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苏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少长集(都) 畅叙情(深远高雅)

    感慨之(连接) 之于怀(比喻)

    B.群贤毕至(全) 山峻岭(高)

    于尽(至、及) 坐其次(排列)

    C.茂林竹(修整) 人之相(交往)

    修短随(变化) 其一也(意态,情趣)

    D.清流激(急流的水) 得于己(一时)

    之所欣(一向,向来) 叙时人(一个一个地)

  • 2、高二年级同学走进北京大观园,作为志愿者带领游客参观,解说《红楼梦》中有关大观园的情节内容。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姥姥进大观园,与贾府众人吃酒行令,她在园里的一番滑稽搞笑的“表演”,给高门深院的贾府带来了欢声笑语。

    B. 大观园中的第一个诗社是初秋时节由探春发起的菊花社。探春一封结社花笺邀来宝玉,并得到众人的积极响应。

    C. 为给宝玉庆祝生日,群芳夜聚怡红院。这是大观园儿女们一次众人欢聚的夜宴,酒宴上不分主仆尊卑,热闹非凡。

    D. 大观园里发现了绣春囊,王夫人深感不安。为杜绝“后患”,王夫人依邢夫人陪房王善保家之计,下令抄检大观园。

  • 3、下列选项句子中“素”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白色的生绢

    B.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

    C.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素食,和荤相对

    D.素善留侯张良   向来,一向

  • 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吾妻归宁   归宁: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

    B.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癸丑:这里以干支纪年,永和九年为癸丑年。

    C. 太史文起文公 太史:官名,负责修史等事。

    D.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六艺:六经,指礼、乐、射、御、书、数。

  •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 “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C. 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D.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纪录片因其生动直观,真实客观等特性,一直被视作文化折扣率最低、情感投射度最高的文化“硬通货”,是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最佳载体之一。如何创新中国对外传播话语,更好展示中国形象,在刚过去的几个月里,有了最新的实践成果。

    在“纪录+”的产业趋势下,更加多元的节目元素被纳入中国故事的话语架构中。全球首档跨国联合制作职业体验纪实真人秀《功夫学徒》用纪实的节目形态,搭建符合年轻人欣赏习惯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在双向对话的叙事视野下,用异国青年的职业体验、文化碰撞展现年轻中国的形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故事的内涵外延已极大地丰富扩充,不仅仅局限在展示中国自身,而是在中国与世界联系不断深化的时代潮流下,将目光投向“一带一路”等人文汇集之地,创新借鉴其他节目形态,扩展记录边界,展现当代中国的生动故事。

    (选自2019年12月18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作为中国故事最好的载体,纪录片如何突破文化的边界,让世界“读懂中国”?

    “每当在重要的历史节点和时刻,创作和推出有时代担当精神的主旋律纪录片,再现历史沧桑,传承民族精神,表达国家话语,传递中国声音,这是我们纪录片的历史责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科教频道代表、著名纪录片导演闫东通过讲述《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拍摄历程,来分享他讲好中国故事的视角。《我们走在大路上》以中国风格、国际视野,通过沉浸式的纪实影像和镌刻新中国时代烙印的人物故事,直击观众的心灵。它讲述了约120个共和国红色经典故事。“这几年的创作经历让我最大的感悟是,主旋律纪录片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的纪录片,而是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这是中国纪录片人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中国纪录片能够大踏步走向国际舞台的底气。”闫东说道。

    同时,我们还要寻找有“全球普适性”的故事。纪录片如何突破文化的边界,进行世界化传播?徳国纪实娱乐公司的总监帕特里克·霍若表示,无论什么样的国际合作都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则,就是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故事。“故事是我们共有的语言,故事很容易在文化与文化之间传递。”帕特里克·霍若指出。这个故事必须是与众不同的、非常典型的、有全球吸引力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会有国际号召力和吸引力,有共有全球性,而且在全球不同语境和文化背景下都有相关性。

    (选自2019年12月12日《羊城晚报》)

    材料三

    中国的国产纪录片已经连续两年蝉联世界纪录电影票房冠军。一是2017年的《二十二》,约为1.7亿元人民币;另一个是2018年的《厉害了我的国》,票房约为4.8亿。

    如今,中国纪录片有三大主题称雄,分别是改革开放、历史文化与美食。《舌尖上的中国》诞生的2012年为品牌元年,由此开启了美食纪录片热潮。文化纪录片引发大众关注,《如果国宝会说话》以轻盈的姿势讲述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宝,贴近时代;《历史那些事》则以另类视角重新诠释历史,既有热赞,也有争议。在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张同道教授看来,中国纪录片发展是政策、平台与市场合力的结果。

    国产纪录片的发展令人振奋,但同时也要看到,年轻一代的纪录片观看方式已然改变,网生代正在或将要成为主流受众,互联网思维将影响纪录片的未来。短视频最近两年的爆增长令人瞩目。纪录片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个性,已经受到了很大挑战,如何建设纪录片良性文化生态成为业内人士的新课题。史重要的是,纪录片常常被看作国家的相册,纪录片代表中国声音走出去的力度越来越大,将承担更重要的角色,期待纪录片人承担起越来越多的责任和使命。

    (选自2019年11月20日《解放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纪录片是--种文化折扣率最低、情感投射度最高的文化形式,具有生动直观、真实客观等特性。

    B.主旋律纪录片就是讲述红色经典故事的、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的纪录片。

    C.中国国产纪录片《二十二》和《厉害了我的国》分别获得2017年和2018年世界电影票房冠军。

    D.当前,纪录片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个性已经受到短视频很大挑战,纪录片的文化生态也已经恶化。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功夫学徒》虽然是全球首档跨国联合制作的纪实真人秀,但已经将多元的节目元素纳入中国故事的话语架构中,展现了年轻中国的形象。

    B.《我们走在大路上》讲述了约120个共和国红色经典故事,通过沉浸式的纪实影像和镌刻新中国时代烙印的人物故事,直击观众的心灵。

    C.文化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以另类视角和轻盈的姿势讲述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宝,贴近时代,引发了大众关注。

    D.纪录片常常被看作国家的相册,是中国声音的代表,将承担更重要的角色,所以纪录片人应该承担起越来越多的责任和使命。

    3中国纪录片应如何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规多用于离别诗中,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和《蜀道难》中的“________”都用了此意象。

    (2)韩愈在《师说》中以孔子为例,指出了古代的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用“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老师和学生各有专长,可以互相学习的原因。

    (3)《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设问句式和借景抒情的手法,以在谪居地所闻动物呼号声来表情达意。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一句用数字描述了阿房宫建筑面积之大,接着用“_____________”极言阿房宫楼阁之高。

    (2)《赤壁赋》中,“客”被苏轼说服后同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文章开头的“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相呼应。

    (3)“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针手法,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廉颇蔺相如列传》中,“_____________”两句揭示了蔺相如避让廉颇的根本原因,也表现了蔺相如的爱国之情。

    (2)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通过一个过渡句把全词连起来,以“______”对上片景物描写进行概括,又以“______”引出下文对周瑜的赞颂。

    (3)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与孙权有关的风流遗迹“______”,表达江山寂寞、不胜今昔之感;又借百姓在“______”祭祀的场景,体现词人对南宋统治者的正告。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浩瀚无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伶官传序》中,作者分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鲜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不可贪图安逸享乐以及人常常被细微之事困扰的道理。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曹刿论战》中曹刿反驳鲁庄公凭借“不独自占有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的条件作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句子是:___________

    ③《赤壁赋》中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尤为高超的手法描绘箫声这一音乐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佩带芳草和玉佩,使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更加显著。

    (2)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了六位经过磨炼终担大任的人,其中讲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讲傅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一句直接点明阿房宫占地广阔,而“____________”则指出阿房宫是依着山势走向修建的。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远【注】

    杜甫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

    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

    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注】这首诗是诗人乾元二年(759)所作,当时正值安史之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构造了一幅遍地兵甲、时局动荡的离别背景图,笔力雄健。

    B.三、四句写亲朋痛哭流涕,诗人跨上鞍马告别孤城,细致地描绘了离别场面,感人至深。

    C.五、六句既描写了远行所见的自然环境,也描写了当时凄风苦雨的社会环境。

    D.诗歌写了启程分别、途中所见、自己回忆等情景,将过去与现在结合,脉络清晰。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许谦,字益之,其先京兆人。谦生数岁而孤,甫能言,世母陶氏口授《孝经》、《论语》,入耳辄不忘。稍长,肆力于学,立程以自课,取四部书分昼夜读之,虽疾恙不废。于书无不读,穷探圣微,虽残文羡语,皆不敢忽。有不可通,则不敢强;于先儒之说,有所未安,亦不苟同也。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食货、刑法、字学、音韵、医经、术数之说,亦靡不该贯;释老之言亦洞究其蕴尝谓学者孰不曰辟异端苟不深探其隐而识其所以然能辨其同异别其是非也几希又尝句读《九经》、《仪礼》及《春秋三传》,错简衍文,悉别以铅黄朱墨,意有所明,则表而见之。其后吴师道购得吕祖谦点校《仪礼》,视谦所定,不同者十有三条而已。谦不喜矜露,所为诗文,非扶翼经义,张维世教,则未尝轻笔之书也。延祐初,谦居东阳八华山,学者翕然从之。寻开门讲学,远近皆不惮百舍来受业焉。其教人也,至诚谆悉,内外殚尽。及门之士,著录者千余人,随其材分,咸有所得。然独不以科举之文授人。谦笃于孝友,有绝人之行。其处世不胶于古,不流于俗。不出里闾者四十年,四方之士,耻不及门。缙绅之过其乡邦者,必即其家存焉。或访以政事,闻者无不厌服。大德中,是岁蝗灾,窃深忧之。谦貌加瘠,或问曰:“岂食不足邪?”谦曰:“今公私匮竭,道殣相望,吾能独饱邪!”其处心盖如此。廉访使刘庭直,中州雅望,于谦深加推服,表荐于朝;中外名臣列其行义者,前后章数十上;而郡复以遗逸应诏;乡闱大比,请司其文衡。皆莫能致之。至其晚节,独以身任正学之重,远近学者,以其身之安否,为斯道之隆替焉。至元三年卒,年六十八。尝以白云山人自号,世称为白云先生。朝廷赐谥文懿。

    (节选自《元史·许谦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释老之言亦洞究其蕴/尝谓/学者孰不曰辟异端/苟不深探其隐/而识其所以然/能辨其同异/别其是非也几希/

    B.释老之言亦洞究其蕴/尝谓/学者孰不曰/辟异端苟不深探其隐/而识其所以然/能辨其同异/别其是非也几希/

    C.释老之言亦洞究其蕴/尝谓/学者孰不曰辟异端/苟不深探其隐/而识其所以/然能辨其同异/别其是非也几希/

    D.释老之言亦洞究其蕴/尝谓/学者孰不曰/辟异端苟不深探其隐/而识其所以/然能辨其同异/别其是非也几希/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三传》指解说《春秋》的三部著作,即《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B.衍文,即“衍字”,指古籍因抄写、刻版、排版等错误而多出来的文字。

    C.百舍,指代距离之远,古时三十里为一舍,如“退避三舍”即退避九十里。

    D.乡闱,指乡试,因一般在春天举行,故又称“春闱”。乡试第一名为“解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谦家世不幸,但能够刻苦自励。他幼时即为孤儿,由伯母陶氏口授学习《孝经》《论语》。渐大后,致力于学,博览群书,不盲从先儒,终成博学之人。

    B.许谦涉猎广博,但不喜自我夸矜。他曾为《九经》等作品断句,而且区分了错简和衍文,校订《仪礼》体现了他很高的水平,但他不喜欢张扬,不轻易撰写诗文。

    C.许谦恪尽职守,但不教应举之文。他对学生诚心细致,倾其所知,能够因材施教,使人人皆有所得;但由于他不教学生应试科举,以致四方之士耻不及门。

    D.许谦不求仕进,但没有忘怀世事。他先后多次被人举荐,但都没有前去。大德年间,遭受蝗灾,公私匮竭,道有饿殍,他深感忧虑,以致体貌更加消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谦笃于孝友,有绝人之行。其处世不胶于古,不流于俗。

    (2)廉访使刘庭直,中州雅望,于谦深加推服,表荐于朝。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冠肺炎疫情还在世界各地蔓延。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事情较之疫情之前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疫情改变了这个世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眼光、视野、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而且这种改变还在不停地延续着。我们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始终没有改变:中国人民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的勇气没有变,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精神没有变,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品质没有变,推己及人、命运与共的美德没有变……是的,有些东西可以变,也必须变;而有些东西不会变,也不能变。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参加学校举行的以“疫情下的变与不变”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写出你的经历,或表达你的观察与思考,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