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提示写成语。
1.“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呀!”可见钱学森回国时的心情是________。
2.“钱学森无论到哪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可见在美军将领眼中,钱学森是________。
2、看拼音,写词语。
暂别书桌,走出zhái yuàn( ),揉了揉快要hún zhuó( )的双眼,与朋友们驱车追寻诗和远方……推开车窗,映入yǎn lián( )的是yí bì qiān lǐ( )的大草原,蓝天白云下是无边的lǜ tǎn( )……
3、读拼音,写汉字。
(1)因为得了fèi(____)炎,他必须去医院治liáo(____)。
(2)因为经jì(____)不景气,很多fǎnɡ(____)织厂无可nài(____)何地停业了。
4、日积月累。
1.开轩面_________,把酒话______。
2.胜日寻芳________,________一时新。
3.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_______。
4.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6._________________,怜子如何不丈夫。
5、词语搭配
_______的月光 _______的乐曲 _______的小路
_______的烛光 _______的脸 _______的雪花
6、品读课文——《有的人》( 节选)。
[甲]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乙]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1】下列对[甲]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先生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B.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C.第一个“有的人”指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第二个“有的人”指- -生为人民、甘愿给人民当牛马的人。
D.概括了两种人生的不同价值,说明了人总逃脱不了死的结局。
【2】(1)读了[乙]选段的后两行,我想到了两句诗:___________
(2)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________》。
【3】体会“骑在人民头上”“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中“骑”和“俯”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
【4】“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鲁迅先生为革命事业__________的精神。
7、阅读下面的文字
倦 夜
杜 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倦”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学类文本。
文艺演出
①陆鹤是一个十足的小秃子,油麻地的孩子都叫他为秃鹤。由于小小年纪就秃了顶,让他总免不了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当学校的文艺演出需要一个秃子角色而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时,秃鹤挺身而出。
②他要把戏演得更好。他把这个角色要用的服装与道具全都带回家中。晚上,他把自己打扮成那个伪军连长,到院子里,借着月光,反反复复地练着:“小姑娘,快快长,长大了,跟连长,有得吃,有得穿,还有花不完的现大洋……”
③他将大盖帽提在手里,露着光头,就当纸月在场,驴拉磨似地旋转着,数着板。那个连长出现时,是在夏日。秃鹤就是按夏日来打扮自己的。但眼下却是隆冬季节,寒气侵入肌骨。秃鹤不在意这个天气,就这么不停地走,不停地做动作,额头竟然出汗了。
④到灯光明亮的大舞台演出那天,秃鹤已胸有成竹。《屠桥》从演出一开始,就得到了台下的掌声,接下来,掌声不断。当秃鹤将大盖帽甩给他的勤务兵,秃头在灯光下锃(zèng)光瓦亮时,评委们就已经感觉到桑乔校长又要夺得一个好名次了。
⑤秃鹤演得一丝不苟。他脚蹬大皮靴,一只脚踩在凳子上,从桌上操起一把茶壶,喝得水直往脖子里乱流,然后脑袋一歪,眼珠子瞪得鼓鼓的:“我杨大秃瓢,走马到屠桥……”
⑥在与纸月周旋时 一个凶恶 一个善良 一个丑陋 一个美丽 对比得十分强烈 可以说,秃鹤把那个角色演绝了。
⑦演出结束后,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只管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而当他们忽然想到秃鹤时,秃鹤早已不见了。
⑧问谁,谁也不知道秃鹤的去向。
⑨“大家立即分头去找。”桑乔校长说。
⑩桑桑第一个找到了秃鹤。那时,秃鹤正坐在小镇的水码头的最低的石阶上,望着被月光照得波光粼粼的河水。桑桑一直走到他跟前,在他身边蹲下:“我是来找你的,大家都在找你。”
⑪桑桑听到了秃鹤的啜泣声。
⑫油麻地小学的许多师生都找来了。他们沿着石阶走了下来,对秃鹤说:“我们回家吧。”桑乔校长拍了拍他的肩:“走,回家了。”
⑬秃鹤用嘴咬住指头,想不让自己哭出声来,但哭声还是克制不住地从喉咙里奔涌而出,几乎变成了号啕大哭。
⑭纸月哭了,许多孩子也都哭了。
⑮纯静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选自《草房子》,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周旋:________________
②胸有成竹: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在与纸月周旋时( )一个凶恶( )一个善良( )一个丑陋( )一个美丽( )对比得十分强烈( )可以说,秃鹤把那个角色演绝了。
(4)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①秃鹤是油麻地小学学生,演出的季节是冬天,他演出的对手纸月。_____
②“秃鹤不在意这个天气,就这么不停地走,不停地做动作,额头竟然出汗了。”加点的词语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秃鹤勤奋认真。_____
③文中画线句子是对秃鹤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描写。_____
④演出结束后,大家没有立即找秃鹤庆祝,只管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秃鹤觉得不受重视,哭了。_____
(5)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运用了环境描写,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短文,秃鹤的演出成功给你什么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认牙
①治牙的华大夫,医术可谓顶天了。您朝他一张嘴,不用说哪个牙疼、哪个牙酸、哪个牙活动,他往里瞅一眼全知道。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他哪来的这么大的能耐,费猜!
②华大夫人善、正派、规矩,可有个毛病,便是记性差,记不住人,见过就忘,忘得干干净净。您昨天刚去他的诊所瞧虫子牙,今儿在街头碰上,一打招呼,他不认得您了,您恼不恼?要说他眼神差,他从不戴镜子,可为嘛记性这么差?也是费猜!
③后来,华大夫出了一件事,把这两个费猜的问题全解开了。
④一天下晌,巡捕房来了两位便衣侦探,进门就问,今儿上午有没有一个黑脸汉子到诊所来?长相是络腮胡子,肿眼泡儿,挨着右嘴角一颗大黑痣。华大夫摇摇头说:“记不得了。”
⑤侦探问:“您一上午看几号?”
⑥华大夫回答:“半天只看六号。”
⑦侦探说:“这就奇了!总共一上午才六个人,怎么会记不住?再说这人的长相,就是在大街上扫一眼,保管也会记一年。告明白你吧,这人上个月在估衣街持枪抢了一家首饰店,是通缉的要犯,您不说,难道跟他有瓜葛?”
⑧华大夫平时没脾气,一听这话登时火起,“啪!”一拍桌子,拔牙的钳子在桌面上蹦得老高。他说:“我华家三代行医,治病救人,从不做违背良心的事。记不得就是记不得!我也明白告诉你们,那祸害人的家伙要给我瞧见,甭你们来找我,我找你们去!”
⑨两位侦探见牙医动怒,迟疑片刻,扭身走了。
⑩天冷了的一天,华大夫真的急慌慌跑到巡捕房来。跑得太急,大褂都裂了。他说那抢首饰店的家伙正在开封道上的“一壶春酒楼”喝酒呢!巡捕闻知马上赶去,居然把这黑脸巨匪捉拿归案了。
⑪侦探说:“华大夫,您怎么认出他来的?”
⑫华大夫说:“当时我也在‘一壶春’吃饭,看见这家伙正跟人喝酒。我先认出他嘴角那颗黑痣,这长相是你们告诉我的,可我还不敢断定就是他,天下不会只有一个嘴角长痣的,万万不能弄错!但等到他咧嘴一笑,露出那颗虎牙,这牙我给他看过,记得,没错!我便赶紧报信来了!”
⑬侦探说:“我还是不明白,怎么一看牙就认出来了呢?”
⑭华大夫哈哈大笑,说:“我是治牙的呀,我不认识人,可认识牙呀!”
⑮侦探听罢,惊奇不已。
【1】文章第①段和第②段都有“费猜”一词,分别指华大夫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这样写起到了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仔细阅读文章,根据提示,将下列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3】文中第⑧段是对华大夫的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华大夫_____________的形象。文中第⑩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描写,表现出人物内心______________的心理活动。
【4】你从华大夫身上学到了什么?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主要写的是华大夫,能否把题目改成“华大夫”?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①王若飞同志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解放前,他因为从事革命工作,被敌人逮捕了。在监狱里,他经常对难友们说:“敌人要摧残我们,我们一定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我们是革命者,决不能向恶劣的环境屈服,要坚持斗争。”
②若飞同志的身体不好,为了坚持对敌斗争,他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条件锻炼身体。
③若飞同志在狱中的锻炼方法之一,是日光浴。他利用每天短暂的放风时间,到院子里晒太阳。后来,他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炎,敌人被迫允许他每天晒一两个小时。他就利用这个机会,躺在院子里让太阳晒全身,把皮肤晒得紫红紫红的。
④冰水擦身,是王若飞同志锻炼身体的另一种方法。那时,反动派百般折磨政治犯。别说洗澡,就连喝的水也不供给。但王若飞的言行感动了出身贫苦的老看守员,他偷偷地给王若飞买了几只大碗,若飞同志每天用它盛冷水,用手巾蘸着擦身,擦到全身发红为止。
⑤王若飞同志在狱中还有另外一种锻炼方法,叫做“室内体操”。体操包括伸腿、弯腰、屈臂等动作,不管三九天,还是三伏天,他都坚持锻炼。
⑥一次,一个难友问王若飞:“我有一件事不明白,你骂国民党,骂蒋介石,天不怕,地不怕,连死也不怕,真是好汉。可是,你坐在牢里,还天天做操,又好像很爱护自己的身体,你究竟是怎么回事?”王若飞同志说:“我不怕死是因为敌人要损害我们的真理,我们必须拼命去保卫我们的真理;我爱护身体,是因为有了健壮的身体,才能更有力地保卫真理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
⑦他的道理讲得很透,难友们豁然开朗,精神振作,也都开始锻炼身体,投入更艰苦的斗争中去。
【1】短文可以分为三大段,请选出一个正确的分法,把序号填在( )里。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2】文中的第②自然段与第③、④、⑤三个自然段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3】“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这里的“真理”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回答王若飞在狱中有哪些锻炼身体的方法?他为什么坚持锻炼身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短文主要内容,选择合适的题目写在文首横线上。
①王若飞 ②为了真理 ③监狱里的锻炼 ④王若飞和他的难友们
12、有目的地阅读下面文章,并回答问题。
(文本一)
刚刚过去的劳动节,家长们带着孩子们出去游玩,但又有多少家长在劳动节上好了“劳动”这一课呢?
放学途中,书包在长辈的肩上,孩子们却两手空空;午餐时,小学一年级的很多孩子不会剥虾,导致无从下口;更有甚者,大学生不会自己洗衣服,每周带一大包脏衣服回家。
对于劳动,家长们各有说法。
家长1:儿子从2岁多,开始自己用微波炉热牛奶。4岁多,站在小板凳上煎鸡蛋。现在6岁,可以自己煮西红柿鸡蛋面。
家长2:儿子10岁了还不太会系鞋带。每次看他系得那么费劲,我都很着急。干脆所有的鞋子都买成带粘扣的,男孩就是没有女孩那么细心,生活能力差点儿就差点儿吧。
家长3:作为80后,因为有超能干的妈妈,所以我的个人生活能力很差。我倒是挺想教会孩子一些生活技能,问题是我自己也不太会做。对此我也很无奈。
家长4:我觉得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只要学习成绩好,长大了自然有出息。至于劳动教育,对孩子没什么意义。
家长5: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可以增长孩子的见识,提高生活技能等,并且促进孩子的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并形成“劳动最光荣”的劳动审美观,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文本二)
2019年9月到12月期间,××省在八所小学对450名师生就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省小学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调查统计表
调查项目 | 统计数据 | ||
学生对开设劳动课的看法 | 很有必要 | 没用,瞎耽误工夫 | 无所谓或讨厌 |
13% | 16% | 71% | |
学校劳动教育课的开设情况 | 开设了 | 未开设 | 不清楚 |
33% | 33% | 33% | |
劳动教育课程是否作为考核科目 | 是 | 否 | 不清楚 |
3% | 79% | 18% |
【1】当前不少小学生劳动能力较差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文本中“家长4”关于劳动教育看法以及文本一、二内容,给家长、学校写几句倡议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书包是我们每个人都必备的学习用品,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它与我们形影不离,假如要以“书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想一想,可以从哪些角度确立中心?仿照例子,试将你想到的题目填写在下图中。
______________ 我的书包 ______________
13、 折射温暖
①我去天山旅游,那里地处偏远,人们生活节奏缓慢,太阳升得老高才起床张罗生意。我第二天一大早要上山抓景,就准备买些方便面当早餐,也要准备照相机电池。
②我到宾馆下面的小街购买,女店主听我说要电池和方便面,淡淡地说:“这里没有,往下走彩云商店有。”
③我来到彩云商店,那是一家只有六七平方来的鸽子笼店,招牌、货柜都很旧了,一个年过六旬的老太太窝在里面,活动空间很小。这里倒是有我要的方便面和电池,可是老太太的货品简单稀少、杂乱陈旧,让人没有购买的欲望。
④我转身离开,去不远处的超市。那家超市有货架二十几排,小具规模,货物琳琅满目,环境也不错,但里面居然没有最常见的方便面和电池。
⑤我再次来到彩云商店,老太太起身拿货非常艰难,她拄着拐棍,手都颤颤巍巍的。
⑥我折回来,从女店主嘴里知道了真相,她说:“方便面和电池这条街只有彩云商店有,这是我们约定好的,有几种货品大家都不卖,只留给彩云商店。
⑦原来,彩云商店老太太的老伴早逝,她靠吃低保过活,日子过得迫,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邻居们想帮她,但老太太牌气倔,不愿意欠人家的。邻居们能为她做的,就是达成一致,留一些生意让她独享。
⑧女店主打了个比方:“老人家生活困苦,心情总是背离阳光。我们扳不过她的身子,便当镜子,把阳光折射给她。”
⑨我回头望望这条狭窄的小巷,只觉得太阳光照下来,每个角落都好明亮。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张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独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写女店主对待方便面及电池生意时“淡淡”的态度,说明女店主( )
A.不在手小润头卖
B.本能地操防陌生人
C.故作秒持另寻曲机
D.舍已利人助老太太
【3】第③段描写彩商店的环境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段中所及的“真相”是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背离阳光”指___________,而“把阳光折射给她”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
【6】为什么“我”觉得小巷每个角路的阳光都好明亮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练习。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凝视——(________) 凌乱——(________)
【2】选文第一段写的是( )
A. “我”从梦中醒来,“好的故事”破灭了。
B. 水中的倒影被一块大石头打破了。
【3】作者说“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是想表达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昏沉的夜”,实际是暗喻_____________,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期盼,夜总会过去,阳光终究会照亮大地。
15、邱少云牺牲自己。邱少云绝不暴露目标。(加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面句子改写为转述句。
1.爸爸说:“我正为这件事操心。我担心你会渐渐忘记中国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官指着我问父亲:“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玛琪问托米:“你在哪儿找到这本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男孩马上跑到猫跟前:“请你告诉我,在哪里能找到小狐仙?”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列句子改为“把”字句。
①地球是无私的,他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女孩被奶奶抱起来,搂在怀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一个小蜜蜂展开柔嫩的翅膀,在阳光里快乐地飞舞。(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詹天佑修筑铁路。(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河大合唱》真让中华儿女骄傲,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惨痛的相持阶段。(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儿是一个很聪明的小孩子。(改为否定句,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对我说:“我很赞同你的观点,你按自己的想法去实验。”(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否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三好学生的标准之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照要求写句子。
1.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改为一句话,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以“我不再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我不再懒惰、我不再伤心、我不再娇气、我不再自卑、我不再是小孩子等);②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挚;③不少于450字;④书写要规范、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