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秘诀 旁鹜 强聒不舍 自惭形秽
B.骈进 端祥 走投无路 相得益彰
C.鲜妍 亵渎 郑重其事 轻而易举
D.拮据 宽宥 默守成规 可望不可及
2、阅读下面两首词,请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甲)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A.《水调歌头》中词作小序以月起兴,交待写作缘由,围绕中秋圆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欢饮”奠定了愉悦的感情基调。
B.《水调歌头》一词中加点的“婵娟”在词中本义是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C.《定风坡》一词末尾加点字“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词人所遇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D.两词都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3、下列选项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褴褛 嬉闹 郑重奇事 言不及意
B.聒噪 煞白 无缘无故 根深蒂固
C.拮据 箫索 相得益章 持之以恒
D.罔然 宽宥 前扑后继 富丽堂皇
4、下列各项中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号青莲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代表词人,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B.《醉翁亭记》“非丝非竹”中的“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
C.鲁迅,我国文学家。代表作有《呐喊》《朝花夕拾》等。《故乡》选自《呐喊》。
D.雨果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悲惨世界》等。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洪武①初,欲于南京狮子山顶建阅江楼,楼未造,太祖②先今儒臣作记。即日文成,上览之曰:“乏人矣!昔唐太宗繁工役,好战斗,宫人徐充容③犹上疏言:‘地广非久安之道,人劳乃易乱之源,东戍辽海,西役昆丘。诚不可也。’今所答皆顺其欲,则唐妇人过今儒者。”又曰:“昔与君同游者,皆‘和而不同④’,今与我同游者,皆‘同而不和'。”楼竟不作,乃试作记者耳。
(二)
太祖⑤尝弹雀于后,有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为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以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于怀,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既惧又说,赐金帛慰劳之。
【注释】①洪武:朱元璋的年号。②太祖:明太祖朱元瑋。③徐充容:唐太宗的妃嫔,其匕疏事在贞观二十二年。④和而不同:和,和睦。同,苟同,包庇。⑤太祖:指宋太祖。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两项是 ( )
A. 上览之曰:“乏人矣”(使……困乏) B. 则唐妇人过今儒者(超过)
C. 自当有史官书之(写,记载) D. 上既惧又说(劝说,解释)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
A. 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
B. 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
C. 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
D. 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楼竟不作,乃试作记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人徐俯拾齿置于怀,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历史上的明太祖和宋太祖都是明君,请结合两则选文中的人物言行分别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请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对尾联做简要分析。
7、在“十一小长假”中,初三语文组老师带领语文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开展“寻名胜、探古迹、品诗文”活动,以下是活动的具体内容,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1】下面是文化景观研究小组搜集整理的材料,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南囿①秋风。京城南十几里便是“南苑”,俗称“南海子”,是北京最大的湿地。早间,这里水草丰茂,林泉环绕,白云轻飘,环境优美,是辽、金、元、明、清五朝皇家狩猎场和明、清两朝皇家苑囿。从元朝开始,皇家就在这里修建“团河行宫”,驯养了许多麋鹿仙鹤,密林之中红墙黄瓦,如同世外桃①。一到深秋,凉风瑟瑟,黄绿之中尽显刚劲野趣。
大兴区采育镇的东南方向有座一两丈高的土台,百姓称之为“聚燕台”。每年秋天,燕子成群结队在土台之上聚齐,鸣叫喧闹两三天后再到南国避寒。燕子们聚齐的日子,正是京城“立秋”之后第五个戌日,也是农村庙会赶集的集日,当地叫做“秋社”,所以后人便称秋社之时燕子齐聚土台为燕京小八景之一——“燕社②秋”。
注:①yòu,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园林形式。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燕京(yān) 聚燕台(yān) 狩猎(shòu) 刚劲(jìn)
B.燕京(yàn) 聚燕台(yān) 狩猎(shǒu) 刚劲(jìng)
C.燕京(yān) 聚燕台(yàn) 狩猎(shòu) 刚劲(jìng)
D.燕京(yàn) 聚燕台(yàn) 狩猎(shǒu) 刚劲(jìn)
(2)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汉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①源 ②知
B.①园 ②知
C.①园 ②鸣
D.①源 ②鸣
【2】寻踪千年古刹潭柘寺,探寻北京文化渊源。下面是同学找到的一段关于潭柘寺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问题。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这是一句人们①的民谚。据史料记载,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也许有人会问:“北京最早的城市是燕国的蓟城,距今至少三千多年,比潭柘寺早了一千多年,不是应该先有北京城吗【甲】其实,那时候的蓟城,只是一个诸侯国小城。北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都市,应该是在元朝。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建成元大都,使它初步具有了中国政治中心城市的规模,也奠定了现在北京城的基本格局。而此时已经晚于晋代800余年了。
明朝初期,明成祖朱棣命姚广孝负责迁都事宜。据说姚广孝②潭柘寺设计建造了紫禁城(今“故宫”)。潭柘寺在鼎盛时期有房999间半,而故宫则有房9999间半。不仅如此,故宫一宫一殿的布局也如同潭柘寺一样【乙】以一条中轴线纵贯当中,左右两侧基本对称,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学原则,使整个建筑群显得规矩严整,层次清晰。北京城与潭柘寺的渊源之深可见一③。
(1)对画线字笔画及“③”处应填字形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贯”字的第3笔是:一 可见一般
B.“贯”字的第3笔是:一 可见一斑
C.“贯”字的第3笔是:| 可见一斑
D.“贯”字的第3笔是:| 可见一般
(2)结合语境,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耳濡目染 ②仿照
B.①耳熟能详 ②仿照
C.①耳熟能详 ②按照
D.①耳濡目染 ②按照
(3)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甲】”? 【乙】,
B.【甲】”? 【乙】:
C.【甲】?” 【乙】,
D.【甲】?” 【乙】:
【3】赴苏州游学后,兴趣小组成员拟制作纪念册,搜集整理了一段发言稿,请你阅读这段发言稿,完成问题。
古运河,宛如一根银线把长江、太湖风景区,缀连成一串闪光的珠链。泛舟于这段古运河上,既可领会江南秀美的风光,又可感受人们匆忙的生活情景,真是其乐无穷!
进入苏州,那“人家尽枕河”的情景更令人神往。沿河户户前门临水,后门濒河。透过花墙,时时可瞥见院中主妇或在梳头,或在晾衣,或在做饭;老人临窗逗着小孙子;姑娘们赤脚伸在河里,搓洗着花花绿绿的衣服。这般情景真是如诗如画,姑苏人的生活是多么温馨啊!
(1)画线句子有两处表达欠妥,请你结合上下文加以修改。
(2)游学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在纪念册上留言,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游学感受,以下是四位同学的留言,语句中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白墙灰瓦、小桥流水的江南风景,宛如一幅幅淡雅的水墨画。
B.江南的春风柔柔的暖暖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我。
C.江南的雨如牛毛如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D.大运河如一把秀美的江南折扇,承载着丰富厚重的璀璨文化。
8、古诗文默写。(共8分)
(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2)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布鞋院士”李小文衣着朴素,平日里穿布鞋、坎肩、衬衫,拎小布兜,他只醉心于学术研究的快乐,正如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所言“ , ”。
(4)青春,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朝气蓬勃的少年不会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不会沉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伤感,热血沸腾的身躯里涌动的是“ , ”(王安石《登飞来峰》)的豪迈,是“ , ”
(李白《行路难》)的自信。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一片叶子落下来
①春天已经过去,夏天也这样走了。叶子弗雷迪长大了。他长得又宽又壮,五个叶尖结实挺拔。
②春天的时候,他还是个初生的嫩芽,从一棵大树树顶的大枝上冒出头来。弗雷迪的身旁有成百上千的叶子,都跟他一模一样——看起来是这样。不过,他很快就发现没有两片叶子是真的一样的,尽管大家都长在同一棵树上。
③弗雷迪的左边是阿弗烈,右边的叶子是班,他的头顶上是那个可爱的女孩子克莱。他们一起长大,学会了在春风吹拂时跳跳舞,在夏天懒洋洋地晒晒太阳,偶然来一阵清凉的雨就洗个干干净净的澡。
④弗雷迪最好的朋友是丹尼尔。他是这根树枝上最大的叶子,好像在别的叶子都还没来的时候就先长出来了。弗雷迪还觉得丹尼尔是最聪明的。
⑤丹尼尔告诉大家说,他们都是大树的一部分,说他们生长在公园里,说大树有强壮的根深深埋在地底下。早上飞来枝头上唱歌的小鸟、天上的星星月亮和太阳,还有季节的变化,不管什么东西,丹尼尔都有一套道理解释。
⑥弗雷迪觉得当叶子真好。他喜欢他的树枝、他轻盈的叶子朋友、他高高挂在天上的家、把他推来推去的风、晒得他暖洋洋的太阳,还有在他身上洒下温柔洁白身影的月亮。
⑦夏天特别好。他喜欢漫长炎热的白天,而温暖的黑夜最适合做梦。那年夏天,公园里来了许多人。他们都来到弗雷迪的树下,坐在那里乘凉。
⑧丹尼尔告诉他,给人遮荫是叶子的目的之一。“什么叫目的?”弗雷迪问。“就是存在的理由嘛!”丹尼尔回答。“让别人感到舒服,这是个存在的理由。
⑨为老人遮荫,让他们不必躲在炎热的屋子里,也是个存在的理由。让小孩子们有个凉快的地方可以玩耍,用我们的叶子为树下野餐的人扇风,这些,都是存在的目的啊!”
⑩弗雷迪最喜欢老人了。他们总是静静坐在清凉的草地上,几乎动也不动。他们喃喃低语,追忆过去的时光。小孩子也很好玩,虽然他们有时会在树皮上挖洞,或是刻下自己的名字。不过,看到小孩子跑得那么快,那么爱笑,还是很过瘾。
⑪但是弗雷迪的夏天很快就过完了。就在十月的一个夜里,夏天突然消失。弗雷迪从来没有这么冷过,所有的叶子都冷得发抖。
⑫一层薄薄的白色东西披在他们身上,太阳出来就马上融化,变成晶莹的露水,搞得大家全身湿漉漉的。又是丹尼尔告诉他们:他们刚经历生平第一次降霜。表示秋天到了,冬天也不远了。
⑬转瞬之间,整棵树,甚至整个公园,全染上了浓艳的色彩,几乎找不到绿色的叶子。阿弗烈变成深黄色,班成了鲜艳的橙色,克莱儿是火红色,丹尼尔是深紫,弗雷迪自己则是半红半蓝还夹杂着金黄。多么美丽啊!弗雷迪和他的朋友把整棵树变成如彩虹一般。
⑭“我们都在同一棵树上,为什么颜色却各不相同呢?”弗雷迪问道。“我们一个一个都不一样啊!我们的经历不一样,面对太阳的方向不一样,投下的影子不一样,颜色当然也会不一样。”丹尼尔用他那“本来就是这样”的一贯口吻回答,还告诉弗雷迪,这个美妙的季节叫做秋天。
⑮有一天,发生了奇怪的事。以前,微风会让他们起舞,但是这一天,风儿却扯着叶梗推推拉拉,几乎象是生气了似的。结果,有些叶子从树枝上被扯掉了,卷到空中,刮来刮去,最后轻轻掉落在地面上。
⑯所有叶子都害怕了起来。“怎么回事?”他们喃喃地你问我,我问你。“秋天就是这样。”丹尼尔告诉他们,“时候到了,叶子该搬家了。有些人把这叫做死。”“我们都会死么?”弗雷迪问。“是的。”
⑰丹尼尔说。“任何东西都会死。无论是大是小是强是弱。我们先做完该做的事。我们体验太阳和月亮、经历风和雨。我们学会跳舞、学会欢笑。然后我们就要死了。”
⑱“我不要死!”弗雷迪斩钉截铁地说。“你会死吗,丹尼尔?”“恩。”丹尼尔回答,“时候到了,我就死了。”“那是什么时候?”弗雷迪问。“没有人知道会在哪一天。”丹尼尔回答。
⑲弗雷迪发现其他叶子不断在掉落。他想:“一定是他们的时候到了。”他看到有些叶子在掉落前和风挣扎撕打,有些叶子只是把手一放,静静地掉落。很快地,整棵树几乎都空了。
⑳“我好怕死。”弗雷迪向丹尼尔说,“我不知道下面有什么。”
㉑“面对不知道的东西,你会害怕,这很自然。”丹尼尔安慰着他,“但是,春天变夏天的时候,你并不害怕。夏天变秋天的时候,你也不害怕。这些都是自然的变化。为什么要怕死亡的季节呢?”
㉒“我们的树也会死么?”弗雷迪问。
㉓“总有一天树也会死的。不过还有比树更强的,那就是生命。生命永远都在,我们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㉔“我们死了会到哪儿去呢?”
㉕“没有人知道,这是个大秘密!”
㉖“春天的时候,我们会回来吗?”
㉗“我们可能不会再回来了,但是生命会回来。”
㉘“那么这一切有什么意思呢?”弗雷迪继续问。
㉙“如果我们反正是要掉落、死亡,那为什么还要来这里呢?”
㉚丹尼尔用他那“本来就是这样”的一贯口吻回答,“是为了太阳和月亮,是为了大家一起的快乐时光,是为了树荫、老人和小孩子,是为了秋天的色彩,是为了四季,这些还不够吗?”
㉛那天下午,在黄昏的金色阳光中,丹尼尔放手了。他毫无挣扎地走了。掉落的时候,他似乎还安详地微笑着。“暂时再见了,弗雷迪。”他说。然后就剩弗雷迪一个了,他是那根树枝仅存的一片叶子。
㉜第二天清早,下了头一场雪。雪非常柔软、洁白,但是冷得不得了。那天几乎没有一点阳光,白天也特别短。弗雷迪发现自己的颜色褪了,变得干枯易碎。
㉝一直都好冷,雪压在身上感觉好沉重。凌晨,一阵风把弗雷迪带离了他的树枝。一点也不痛,他感觉到自己静静地温和地柔软地飘下。
㉞往下掉的时候,他第一次看到了整棵树,多么强壮、多么牢靠的树啊!他很确定这棵树还会活很久,他也知道自己曾经是它生命的一部分,感到很骄傲。
㉟弗雷迪落在雪堆上。雪堆很柔软,甚至还很温暖。在这个新位置上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舒适。他闭上眼睛,睡着了。他不知道,冬天过了春天会来,也不知道雪会融化成水。他不知道,自己看来干枯无用的身体,会和雪水一起,让树更强壮。尤其,他不知道,在大树和土地里沉睡的,是明年春天新叶的生机。
(献给——所有曾经历生离死别的孩子,与不知该如何解释生死的大人李奥·巴斯卡力)
【1】阅读文章,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叶子弗雷迪的一生”
叶子弗雷迪的一生 | |
春 | ① |
夏 | 给人们遮荫乘凉 |
秋 | ② |
冬 | ③ |
【2】同学们在阅读第13段划线句时出现了分歧:
同学甲:这一句句式单调,又没有详略,读起来还很哕嗦,完全可以删去。
同学乙:作者不厌其烦,一一罗列弗雷迪和他各个伙伴的名字、色彩,不但有目的,而且还写得很巧妙哦!
你更赞同谁的观点?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看法。
【3】反复,是童话里最常见也是最经典的一种手法。请找出反复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并简析其作用。
【4】“生命”、“死亡”是神圣和沉重的话题,根据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请你谈谈对生命与死亡的认识。
【链接】
2020年4月8日,武汉76天的封闭即将解除。全国已累计确诊新冠肺炎81865例,致3335人死亡;全国345支医疗队,4.26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在奋战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中,有3000多人受感染,十多人牺牲。
10、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泉
①我老家的门前,有棵老槐树,在一个风雨夜里,被雷击折了。家里来信说:它死得很惨,是拦腰断的,又都裂开四块,什么也不能做,劈成木柴烧了,我听了,很是伤感。
②打我记事起,这棵老槐就在门前站着,似乎一直没见长,便是那么的粗,那么的高。我们做孩子的,是日日夜夜恋着它,在那里荡秋千,抓石子,踢毽子,快活得要死。冬天,大地上光秃秃的,老槐也变得赤裸裸的,鸟儿却来报答了它,落得满枝满梢。这时,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鸣叫的音符,寂寞的冬天里,老槐就是一首歌。我们就听着冬天的歌,喜欢得跑出屋来,在严寒里大呼大叫。
③我不能不去看它了,一回到村口,就急切切地找那老槐,果然不见了它。进了院门,我立即就看见了那老槐,劈成粉碎片,乱七八糟地散堆在那里,白花花的刺眼,心里不禁抽泣起来,我大声责问家里人,说它那么高的身架,那么大的气魄,骤然之间,怎么就在这天地空间里消灭了呢?如今,我幼年过去了,以老槐慰藉的回忆再也不能做了,留给我的,就是那一棵刺眼痛心的树桩了吗?!我再也硬不起心肠看这一场沧桑的残酷,蕴藏着一腔对老槐的柔情,全然化作泪水流下来了。
④夜里,我无论如何都睡不着,走了出来,又不知身要走到何处,就呆呆地坐在了树桩上,树桩筐筛般大,磨盘样圆,在月下泛着白光,可怜它没有被刨了根去。那桩四周的皮层里,又抽出了一圈儿细细的小小的嫩枝,极端地长上来,高的已经盈尺,矮的也有半寸了。
⑤小儿从屋里出来,摇摇摆摆的,终伏在我的腿上,看着我的眼,说:“爸爸,树没有了。”“没有了。”“爸爸也想槐树吗?”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怜了,我的小儿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在这槐树下爬大,可他的幸福、快乐霎时消失了。
⑥小儿突然说:“爸爸,我好像又听到那树叶在响,是水一样的声音呢。”水一样的声音?这是我曾听过的,可是如今,水在哪儿呢?“爸爸,水还在呢!”小儿又惊叫起来,“你瞧,这树桩不是一口泉吗?”我转过身来,向那树桩看去,啊!真是一口泉呢!那白白的木质,分明是月光下的水影,一圈儿一圈儿的年轮,不正是泉水绽出的涟漪吗?我的小儿,多么可爱的小儿,他竟发现了泉,我要感谢他,他真有发现了新大陆的哥伦布一样的伟大!
⑦“泉!生命的泉!”我激动起来了,紧紧握住了我的小儿,想这大千世界,竟有这么多出奇,原来一树便是一条竖起的河,雷电可以击折河身,却毁不了它的泉眼,它日日夜夜生动,永不枯竭。那纵横蔓延在地下的每一根每一行,该是那一条一道的水源了吧!
⑧我有些不能自已了,月光下,那嫩嫩的枝条上,绿绿的小叶绽了开来,绿的鲜鲜的,深深的:这绿的结晶,生命的精灵,莫非就是从泉里溅起的一道道水柱吗?那锯齿一般的叶峰上的露珠,莫非是水溅起时的泡沫吗?哦,一个泡沫里都有了一个小小的月亮,灿灿地,在这夜里摇曳开光辉了,“爸爸,这嫩枝儿能长大吗?”“能的。”我肯定地说,
⑨说完了,我们就再没有言语,静止地坐在树桩的来边,谛听着在空中溅起的生命的水声。
(1)请认真阅读选文,在表格A、B、C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事件 | 作者感情 |
听到老槐树死的消息 | A |
B | 痛心 |
小儿发现了树桩是一口“泉” | C |
(2)请结合语境,从修辞角度对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3)文章开头说“很是伤感”,第④段又说一腔柔情“全然化作泪水流下来了”,作者伤感流泪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4)读到选文第⑤段“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怜了”一句,有人认为孩子可怜的原因是“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你认为这种看法正确吗?
(5)你怎样理解第⑦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11、《遇见树》 苏沧桑
①我相信,江南的每一个婴儿,第一次睁开眼睛时,一定会看到树,至少,也闻到过树。树就在屋外,从老屋的每一个缝隙里,渗进来暗绿色的呼吸,提前让一个婴儿感受泥土的味道,雨水的味道,星辰的味道,早晨和黄昏不同的味道--万物生命之初的清纯味道。
②一棵棕榈树,成为记忆里第一棵具象的树。它孤零零地站在祖母家老屋后一个很大的菜园子里。菜地匍匐着矮矮密密的一丛丛碧绿肥厚,只有一棵棕榈树,鹤立鸡群。剑一样的树叶,总在午后晴朗的太阳风里奋力挥舞,而一阵雨后便垂头丧气,像一个永远对当下心不在焉而执着眺望远处的诗人。关键是,它结满了硕大的海珍珠般的累累果实,金黄色的,极其紧实。可是,果实不能吃,白长了。我问树:你结的果子不能吃,为什么还要结果子?树当然没有回答。
③于是我猜想,世界上有些东西,其实是没用的,比如棕榈树的果实。那么,它活着有什么意思呢?如果世界上没有树,也没关系的吧。那么,如果世界上没有我,也没关系的吧?
④于是,我想,我和一棵树一棵草,其实是一样的。怎么长大,怎么活,怎么玩,也都是一样的,自己心里舒服就行了吧。这样一想,顿时如释重负。那时我不知道,世界上有“无忧无虑”、“闲云野鹤”这些词,说的就是当时我像一棵树一棵草那么没心没肺的状态。
⑤几年后,与一棵树的遇见和别离,生命的味道开始变得不一样。一棵与我同龄的桂花树,在一个下着大雨的春日午后,被连根挖起,从乡下运到了我家,栽在刚刚造好的院子里。
⑥一个孤僻的女孩和一棵孤独的树,开始精神上的相依为命。树干、叶子,都特别干净,花香很淡,我喜欢。坐在树下读书写字,有好的句子就念给它听,有想说的话,就在心里说给它听。风吹过来,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世界离我们十万八千里。常常,我会呆呆站在树下好半天。有一次,做错什么事被母亲责怪,我在树下站了很久。夜深了,树像一个人,被黑暗笼罩,我被它笼罩。雪从它身上纷纷落下来,我听见一个声音说:“你长大了,你应该……”
⑦生命里出现了“应该”这个词--你应该这样,你不应该那样……十八岁,当我离开它去杭州读书,发现整个杭州城都是桂花,仿佛我走了三百六十公里,桂花树跟了我三百六十公里!
⑧隔着三百六十公里,我问树:我想和你一样,和所有的植物一样,不离开土地,不张扬,不索取,不争夺,一生都保持植物般的优雅,可以吗?树没有回答。
⑨很多年后,又来了一棵树。
⑩是一棵幸福树。搬新办公室时,朋友送的。它被两个花店的工人很费力地搬到十七楼。它长在一个很大的花缸里。花缸是粉紫色的,柔弱得似乎难以承受这么高一棵树。
⑪我“应该”了几十年,终于达到了人生的某种“高度”:干活的地方,睡觉的地方,都离地百尺。像城市里无数人一样,离地越来越远。但我没想到树也搬到了楼上。
⑫办公室朝北,整天没有一丝阳光。有一天,我被一缕阳光晃了眼,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发现,是阳光被对面大楼的玻璃反射过来。这可怜的一丝阳光,细微得如蝴蝶的吻,在树叶上缓缓移动,叶子幸福得微微颤抖。树会怎么想呢?它的一生,估计要和我一起,永远禁锢在此,灯光,自来水,是它的阳光雨露,就像,方便面、快餐,经常是我的午餐。多么可怜。
⑬奇怪的是,以灯光为生的幸福树,居然枝繁叶茂得不可思议。时时有缎子般的新叶,从树冠处一丛丛地钻出来。有时,出差回来,见它蔫蔫的,浇点水,又舒展了。它怎么这么逆来顺受呢?怎么这么像我呢?
⑭终于,叶子的方向出卖了树的心。过一段时间,所有的枝叶都朝着窗口倾斜过去,像无数只伸向救命粥的手。绸缎一般的嫩叶,像婴儿的嘴唇,贪婪地找寻着乳汁的方向。树什么都没有说,却什么都说了--我渴望!我渴望阳光泥土的味道,雨水的味道,星辰的味道,早晨和黄昏的味道,蝴蝶和鸟的味道!
⑮这棵树,永远也不会有鸟来筑巢。
⑯十七楼的窗外,一阵乌云路过,雨水随后滴落,落不到树上。一阵风从窗口路过,试图摇动窗内的树枝,树一动不动。
⑰风想,树不是这样子的,这是一棵假树。
⑱风会不会想,树边上那个女人,也是一个假人?
(选自2013年8月10日《人民日报》)
【1】请结合全文,完成下表。
自 然 | 人 生 |
老屋外的树 | 婴儿:让“我”感受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菜园子里的棕榈树 | 童年:让“我”知道世界上有些东西是没用的,生活只要自己舒服就行 |
________ | 几年后:让我懂得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 很多年后:让我渴望重建生命之初与自然的联系 |
【2】下列三个句子写的都是不同的树在阳光风雨中的姿态,请选择其中一句加以赏析。
①剑一样的树叶,总在午后晴朗的太阳风里奋力挥舞,而一阵雨后便垂头丧气,像一个永远对当下心不在焉而执着眺望远处的诗人。
②风吹过来,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世界离我们十万八千里。
③这可怜的一丝阳光,细微得如蝴蝶的吻,在树叶上缓缓移动,叶子幸福得微微颤抖。
【3】文章最后说“这是一棵假树”,你认为这棵树是不是“假树”,为什么?
【4】文中的“我”在成长的过程中,从“无用而自由”到“有用却禁锢”,你认为这中间的奋斗有价值吗?请阐述你的观点。
12、题目一:从杜小康的视角,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改写课文《孤独之旅》,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