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淮北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面对《锦瑟》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五十弦”并非实指,作者只是借锦瑟的弦之多来遣词达意而已。

    B.颔联写诗人自己曾有过像庄周梦蝶那样美好的追求,可如今只能把自己的爱心像望帝那样托付给杜鹃。

    C.颈联“蓝田日暖”和“沧海月明”对仗,造成强烈的对比。诗人认为阴阳冷暖、美玉明珠,虽然境界不同,但怅恨是一样的。

    D.《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最负盛名,诗题“锦瑟”是用起句的头两个字,全篇是一首咏物诗。

  • 2、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A.以其无礼于晋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既而得其尸于井

    D.月出于东山之上

  • 3、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针对“抢饭”问题,学生会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后,撰写了《学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B. 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C. 我的一首小诗在《星星诗刊》上发表了,现抄寄给你,请雅正。

    D. 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 4、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饿(piǎo) 畏(xī) 舟辑 巡不前(qūn)

    B.猿(náo) 句(dòu) 骐骥 心广体(pàng)

    C.序(yáng) 隶(méng) 弩马 金石可(lòu)

    D.须(yú) 经(zhuàn) 鞭笞 亡矢遗(zú)

  • 5、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译文:等到燕太子丹用派荆轲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

    B.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

    译文:哎,像我这样的人,是没有地方可以找到我的死地的。

    C.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译文:秦王有像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人都背叛了他。

    D.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译文:而且我曾经听说过小看仲尼的学问、轻视伯夷的节义的人,开始我不相信;如今我亲眼见到您的广阔无边,我要不是来到您的门前就危险了。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城里放羊

    沈俊峰

    我也吃惊,怎么在城里放起羊来了。

    我住的地儿是五环外,门前有一条古老的河。我喜欢绕河散步,从河这边散到河那边,再散回到河这边。

    河那边有一座园子,我爱去那园子。一大片林子,高耸挺拔的,低矮粗壮的,皆蓬勃茂盛。尤其是那一小片松树,弯曲虬劲,枝干粗壮,虽不高大,却透着灵气,透着青春的光彩。紧紧聚拢的松针,根根向上,像是把日月精华都修炼成了内心的强大。这样的松,一看便知是从南方北漂来的,正像我这个南方来的游子。

    步入那片松林,我会独坐或静站一会,听松毛拔节或落下.那些细微的声响,心有灵犀才听得灵动,像冬夜的落雪。离开的时候,再贪婪地深吸几口那熟悉的松脂的淡香,真是一种奇妙的享受。

    进城这么多年了,还忘不了城外的陈年旧事,且沉淀成了一首只有自己才懂的深情的歌。当年一心向城,为什么被城浸泡了这么多年,反而怀念起了当初?假如至今尚没进城,是否仍然会站在 高冈唱着深情的恋歌?呵呵,我这一颗心,究竟该如何安放才能心安意满呢?难道城与乡是我宿命的鱼和熊掌吗?

    我就是在那个圆子碰到羊的。迎面来了一群羊,真的是羊。

    羊从我身边安详地走过。羊和这繁华的都市联系在一起。

    我有点懵,一时间竟无法将这些羊和这繁华的都市联系在一起。

    园子的一角,有一片低接的房屋,像简易房,常见党园林工人穿着黄马甲、扛着铁税之类的工具出入,也有一些小汽车来往停靠在那里,房屈间腺的空地上,有零里几片来地,种了菜,还有几棵玉米。羊就是从那片房屋深处走出来的。

    我莫名兴奋起来。

    我坐在河沿呆呆地看羊。一只肥硕的母羊领头,跟着一只壮硕的公羊,几只小些的随着往前走,俨然一个小群体。羊兴致勃勃下到河滩上,边走边啃肥嫩的荒草。我突然就有了一个欣喜的念头,放羊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但是当初我并没有感到幸福。有那么几年,家里养了两只山羊,雪白雪白的。后来,下了一只羊羔,最多的时候好像有四五只。我先是兴奋,割草喂它们,但那种兴奋劲儿渐渐地消失了,甚至成了精神的负担。为什么其他同学可以尽情地玩,我却要放羊?我成了可怜的另类。独一无二没有让我自豪,却让我痛苦,甚至自卑。那是一种心灵的折磨。我无法释然,无法违拗,幼小的心灵在痛苦中挣扎。后来,我想出了一个高招,将羊放上门前一座绿植覆盖的小山,让它们每天都像是在大自然中吃着丰盛的自助餐,然后酒足饭饱地下来。山羊温驯懂事,通“情”达“理”,按部就班,从来没有试图逃跑过。有时候,我将它们拴在山脚下,便不管不问。它们一边看着行人,一边悠然自得地反刍,山羊胡子抖一抖的。

    它们的乖巧和温驯给了我莫大的安慰。其实,即使没有那种心灵的纠结,我也是不会忘记那段经历的,哪个孩子不喜欢温善的动物呢?我想说的是,世间事,无法忘记的多是痛的经历,于我而言,羊的记忆更深刻一些罢了。

    自从看到那群羊,再散步,我都会在河沿上坐一会,看羊或等待它们出来。时过境迁,当年放羊的痛已经烟消云散,成了五彩的温暖。羊们悠闲,也慌张,争先恐后往前跑,争那一口青草。羊肚已经发黄,也没人洗。呵,看羊成了我的固定节目,就像是我在放羊似的。放羊非要拿着一根鞭子吗?①心和目光不是最温柔的鞭子吗?不经意间,那些雪白的羊会在我的脑际亮亮一闪,让我亮堂一阵子。

    很奇怪,在高楼大厦的空隙,我总是能够寻找到逝去的柔软和温情。这是我待在城里的理由和支撑吗?我喜欢城,却总是想着飞离。我享受着城的繁华,却总是情不自禁地灵魂背叛。这是城的魅力和风情,也是我的痛苦和幸福。对城,我崇拜,却也是爱恨交加。这便是一颗俗世尘心的纠结和痛苦吧?

    城是一个让人容易忆旧的地方。忆旧,并非就是想回到过去。一个人的“从前”应该是“现在”的按摩器,是“现在"的肥沃土壤,为“现在”生长出前行的力和勇。

    有人说,沉溺于过去的烟雨是懦夫,勇敢的人只会往前。但是,我还是喜欢在城里放羊,放羊让我心安和开阔。其实,就是真的给我群羊,我肯定也放不了,因为我的双脚早已习惯了坚硬的钢筋水泥混凝土。我呆呆地看着那群羊,我无法将那群羊从脑海中抹去,就像一个跳跃的音符,一枚金黄的落叶。而且,我竟然在某一天有了吃惊的发现,②从我进城的那一天起,我就一直在放羊了。放羊时,天空总是那么高远。

    初冬的阳光,温暖地照着.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写看到羊之前先写了在小松林里的奇妙感受,为下文对放羊的描写和感悟做了铺垫。

    B.作者发现城里有人放羊,先是吃惊,有些懵,然后莫名兴奋欣喜起来,感到放羊是件幸福的事儿。

    C.文章插叙了一段自己小时候放羊的经历,体会到了羊的乖巧和温驯后,作者自此不再痛苦和自卑。

    D.文章使用了比喻、拟人,细节描写等多种手法,生动地描写了羊的神态和自己对放羊的独特感受。

    2结合上下文,分析图中横线句①的表达效果和句②的含义。

    ①心和目光不是最温柔的鞭子吗?

    ②从我进城的那一天起,我就一直在放羊了。

    3作者说:“我这颗心,究竟该如何安放才能心安意满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安放自己的一颗心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相近。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描绘历史英雄人物征战沙场、所向披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4年9月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再次引用庄子《逍遥游》中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暑旱苦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中“屠”字运用精妙,“屠”是杀的意思,有力表现了作者对酷热的极度怨恨。

    B.第三句中一个“惧”字,写出百姓对眼前的酷热、未来的灾荒及腐朽社会的忧虑之情。

    C.“之高”“之远”的清凉世界尽管遥不可及,却对饱尝酷热的作者产生了无穷的吸引力。

    D.在诗的最后一句中,王令称,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去享受那清凉世界,他宁愿不去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骞,建元中为。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父俱出陇西。经匈奴,匈奴得之,单于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不失。居匈奴中,益宽,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曰:“若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导译,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太子为王。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留岁余,还,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汊拜骞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堂邑父故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明年,骞为卫尉,与李将军俱出右北平击匈奴,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是后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骞既失侯,因言曰:“臣居匈奴中,闻乌孙王号昆莫,匈奴西边小国也。蛮夷俗贪汉财物,今诚以此时而厚币赂乌孙,招以益东,居故浑邪之地,与汉结昆弟,其势宜听,听则是断匈奴右臂也。既连鸟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使,使遗之他旁国。骞因分遣副使使诸旁国。乌孙发导译送骞还,骞与乌孙遣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骞还到,拜为大行,列于九卿。岁余,卒。其后岁余,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

    (摘编自《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B.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C.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D.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官名,汉代专指皇帝的侍从官。汉朝制度,凡职位在二千石以上的官吏可以保举子弟一人做郎官.

    B.建元,开国后第一次建立年号。年号是皇帝纪年的名号,由秦始皇首创,“建元”就是汉武帝开国后采用的第一个年号。

    C.节,又称“符节”“节杖”。古代大臣出使时皇帝授予他们符节,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如冯唐便能“持节云中”。

    D.外臣,古代诸侯国的士大夫对别国君主的自称;也可指藩属、属国,文中即是指归附汉朝的少数民族部落或政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骞忠于汉朝,坚贞不屈。他主动响应汉朝招募,在出使联络月氏途中被匈奴扣留十多年,匈奴为他娶妻生子,但他始终不忘故国,-直持有汉朝的符节。

    B.张骞机智勇敢,完成使命。趁看管放松之机,他逃出甸奴后到达大宛,又在大宛、康居的帮助下辗转来到月氏,把汉朝的意图告知月氏,可惜月氏已无意报仇。

    C.张骞历尽艰险,坚韧顽强。他穿过匈奴控制区去联络月氏,往返途中两次被匈奴扣留,危急穷困时靠亲自射猎禽兽为食,出发时百余人,最终只有两人回到汉朝。

    D.张骞富有远见,颇受信任。他向汉武帝提出联络乌孙、大夏等国牵制匈奴削弱其实力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后,汉朝派张骞多带副使广泛联络西域各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

    (2)骞与乌孙遣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易中天教授在《闲话中国人》中说,人生有三“得”,即:学习时沉得住气,成功后弯得下腰,失败时抬得起头。这三“得”也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准则和必备的素质。

    对上述“三得”,你有何思考?请选择其中的“一得”,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