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绍兴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与杜甫齐名,贺知章曾经说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相传白居易读罢《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人”。

    B.《琵琶行》是白居易被贬江州时创作的一首长篇抒情诗。

    C.《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贾谊,西汉人。“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

    D.“舍相如广成传”中“广成传”是宾馆名,传,驿站的车马。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畏途巉岩不可攀。巉岩:高而险的山岩

    B. 一去紫台连朔漠。朔漠:北方的沙漠

    C. 六百一十六。凡:共计。言:说话

    D. 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 3、在下列各组句子中,选出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

    A.,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为天下笑,何也

    B.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陈涉之位,非尊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C.于其身也,耻师焉

    河内凶,移其民于河东

    D.所谓华山洞者,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 

    今其智反不能及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于物也(凭借)   会盟而谋秦(使动用法,使……削弱)

    B.之以桑(名词用作动词,栽种)   振长而御宇内(马鞭子)

    C.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凭借)   不卢家有莫愁(比得上)

    D.又闻此重唧唧(动词,说话)   百步而后止(有时)

  •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 则思虚心以纳下   则尽其天年

    D.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1)成语是民间的历史记忆。尽管三言两语,可内容丰富,是浓缩的历史精华片断。三请诸葛亮”“三顾茅庐记述的是三国时代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的历史故事,这些历史故事通过民众阅读《三国演义》等小说渐次世俗化,经过民众添油加醋式的加工清理,点化成了不一定与历史真实完全相符的历史记忆。又比如说到曹操,曹操就到,你去查正史《三国志》,没有这种说法。你去查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也没有这种说法。它的出典何在?这就是民众凭借历史记忆进行的再创作,它最初一定是流行于民众口耳的口头文学,后来才被小说家写进《孽海花》第二十九回中的。无巧不成书”“说到曹操,曹操就到等大量的成语都出自这样的民间历史记忆。

    2)成语中寄寓着民众的憎爱情感。现在我们常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个成语,表达对那些爱做小动作、自作聪明、实则蠢笨的家伙的复视和愤恨情结。这个成语中的路人就是指百姓。有些人好要小花招,可是,这些小花招连路人都骗不了,瞒不过,你还想怎样?不要看路人地位低微,但他们有智慧,能识破自以为聪明的人的司马昭之心

    3)成语是大众的借鉴标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很多成语,就是一面镜子,足以引以为镜。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说的就是殷要以夏的覆亡为镜,周要以殷亡为镜。成语让更多的人拿起历史这面镜子,照一照古往,也照一照今来;照一照自我,也照照他人和社会。

    4)成语中既然有历史记忆、憎爱情感、借鉴标尺,那么,如果我们把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成语编排和串连起来,那岂不就是一部鲜活而富于民众气息的中国通史吗?我们读着、写着、想着,产生了一种感悟:民众口口相传的中国成语中,竟然蕴含着一部中国通史。于是,多年前,我们就开始酝酿撰写《成语里的中国通史》。

    5)在《成语里的中国通史》一书的具体编写过程中,我们并没有打破王朝体系。王朝体系是一种客观存在,可以说,它是历史的一种时空框架,把王朝体系打破了,历史的时空概念就模糊了,整部历史就会乱成一锅粥。我们是用王朝体系去框架成语,从而使成语更富有时空感。在写作过程中我们注重成语的语源发掘及该成语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的介绍。比如,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这一成语,那是武王克殷经过深思熟虑提出来的,打了那么多年的仗,当时的确需要和平。注重成语的历史真实性。每引述一句成语,或考之于典籍,或引之于神话,或征之于考古材料,决不随意虚构,这是历史的严肃性要求我们的。我们还将同一历史阶段的同类成语加以归并,从而告诉读者这个王朝的特色或特质。比如周代有这样一些成语: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礼尚往来”“礼贤下士”“礼让为国”“礼不下庶人等。把这些成语编排在同一章节中,目的是还原周代这样一种历史现场:周代是我国历史上最注重会以礼治国的时期。我们希望每个历史时期都用成语绘画出有特色的历史拼图来。

    (摘编自郭志坤、陈雪良《一部别具一格的中国通史》,光明日报2019112日第09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说到曹操,曹操就到”不出自《三国志》,而出自《三国演义》《孽海花》。

    B.成语作为民间的历史记忆,是一种不一定与历史真实完全相符的历史记忆。

    C.《成语里的中国通史》引用成语,都要借助典籍进行科学考证,决无随意虚构。

    D.通过相关成语“礼尚往来”“礼贤下土”等可见中国古代“以礼治国”的传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讨论“说到曹操,曹操就到”何处出典,意在阐释成语是民间的历史记忆。

    B.文章先阐释成语特殊价值,目的是凸显成语中有带民众气息的历史信息。

    C.文章引“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一名言,足以证明成语是大众的借鉴标尺。

    D.文章用背景分析方法,建立成语与历史的关系,从而突出书评对象的成书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成语是民间的历史记忆,那是因为成语是民众凭借历史记忆进行的再创作。

    B.王朝体系是历史的时空框架,但《成语里的中国通史》)却没有完全受其局限。

    C.很多成语就是一面镜子,这与成语中富有的历史信息有密切的关系。

    D.在作者看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能典型说明成语中有民众憎爱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经过对比,发出自嘲和感叹后,面对江月和现实,不免流露人生消极情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三句勾勒了刘裕英雄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霖铃》下片中,作者叹息从古到今的离别之哀,“______________”,点明这首词的主旨。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南乡子·送述古①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①述古:陈襄字,苏轼好友,福建闻候人。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词中,词人将山塔、秋雨拟人化,以此表达其在临别之际的内心感受,将读者带入离别的伤感情境之中。

    B.词的上片回叙分手后回望离别之地临平镇和临平山,抒写了对往事无限美好的回忆和对友人的依恋之情。

    C.下片开始描写词人在归途中思念友人的情态。“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写的是友人离去,词人归来,因思念友人而辗转难眠。

    D.“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运用双关,令读者更加直接和真切地感受到词人的思念之苦,从而为他们的分离深感惋惜。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霍去病,大将军青姊少儿子也。以皇后姊子,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大将军予壮士,为票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上曰:“票姚校尉去病再冠军,封冠军侯。”去病三岁,为骠骑将军。其夏,去病与公孙敖俱出北地,异道。张骞、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广将四千骑先至,骞将万骑后。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骞至,匈奴引兵去。骞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而去病深入北地,捕首虏甚多。敖失道。上以不与会,当斩,赎为庶人。诸宿将所将士马兵亦不如去病。去病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然而诸宿将常留落不耦。由此去病日以亲贵,比大将军。明年春,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各五万骑度漠击单于,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去病,李广、赵食其等属大将军。青之与单于会也,广、食其军别从东道,或失道。大将军逐单于不得,引还,乃逢。青欲使使归报,令长史簿责广,广自杀。食其赎为庶人。其时,去病出代、右北平二千余里,所斩捕功已多于青。乃令二人皆大司马。自是后,青日衰而去病日益贵。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蹋鞠也。事多此类。去病。上悼之,发玄甲,陈自长安至茂陵。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

    (节选自《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第二十五》)

    (注)①留落不耦:留,滞留,延迟;耦,合,适应;谓际遇不好,难取功名。②赍:赠送食物。③穿域蹋鞠:开辟场地踢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B.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C.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D.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中国古代爵位名,属于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第二等。春秋时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功劳大的,被分封的土地就多,爵位就高。

    B.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秦以后,除奴婢外,无官﹑爵及秩品者均泛称庶人。史籍中常见夺官的官吏及削籍的宗室被免为“庶人”的记载。

    C.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一二品大员和宠妃死也叫“薨”。

    D.谥,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朝廷追加的称号。谥号根据其生前事迹带有褒贬的评价性质。如桓景侯、康熙就属于褒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霍去病少年得志,早岁就立功封侯。因为他是卫皇后姐姐之子,十八岁就成为侍中。后跟随卫青出征,多次立下军功,先后被封为票姚校尉、冠军侯、骠骑将军。

    B.霍去病英勇善战,出兵神速。在对匈奴作战中,霍去病敢于死战,深入敌阵。而李广后到,公孙敖行动迟缓贻误战机,张骞由于迷路,都没有完成会师,因此受到了惩罚。

    C.霍去病恃宠奢靡,不关心士兵。他率军出征时,他即使把剩余的精米肥肉统统丢弃,也不体恤忍饥挨饿的士兵;塞外作战,士卒乏粮,他却自顾玩乐。

    D.霍去病有勇气,敢担当。汉武帝曾想教霍去病学习古代兵法,他却以应更关注实战谋略之由而一口回绝,这使武帝更加重视宠爱他。

    4翻译:

    (1)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

    (2)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古人云,“古之学者为己”“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人学问无遗力”……在科技飞速发展、信息多元化的新时代,有人认为,传统的学习智慧对我们仍大有裨益,应该继续传承;也有人认为,应该更新学习理念,变革学习方式……

      身处新时代的你有怎样的学习观?请写一篇文章展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