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高锰酸钾晶体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灼烧”时,可在玻璃坩埚中进行
B.“浸取”时,可用无水乙醇代替水
C.“转化”反应中,通入CO2的目的是提供还原剂
D.“浓缩结晶”的目的是分离提纯KMnO4
2、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3、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4、用图示装置及药品制备有关气体,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装置及药品 | ||||
实验目的 | 制H2S | 制氨气 | 制NO2 | 制氯气 |
A.A
B.B
C.C
D.D
5、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绿色消毒剂,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气体,易溶于水。常见的化学合成方法有氧化法和还原法。
(1)过硫酸盐氧化法:用原料亚氯酸钠(NaClO2)和过硫酸钠(Na2S2O8)直接反应,操作简单,同时可得到副产品Na2SO4。
①制备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基态硫原子价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B.原子半径:r(S)>r(Cl)>r(O)
C.第一电离能: I1(Cl)>I1(S)>I1(O) D.Na+的价电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1
(2)盐酸还原法:此法制得的二氧化氯消毒液中常含有ClO2和Cl2两种主要成分,为测定某二氧化氯消毒液中ClO2的浓度,进行如下实验:
量取5.00 mL二氧化氯消毒液于锥形瓶中,加蒸馏水稀释到25.00 mL,再向其中加入过量KI溶液,充分振荡;用0.10 mol/L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浅黄色后,加入指示剂,继续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5.50 mL;再向锥形瓶加入稀H2SO4调节溶液pH=3,再用0.10 mol/L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滴至浅黄色时加入指示剂,维续滴定至终点,第二次滴定消耗Na2S2O3溶液20.00 mL。
已知:2ClO2+ 2KI=2KClO2 +I2;KClO2+4KI+2H2SO4= KCl+2K2SO4+2I2+2H2O;2Na2S2O3+I2=Na2S4O6+2NaI
①Na2S2O3标准溶液应装在___________中,均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_。
②计算该二氧化氯消毒液中ClO2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③若实验中调节溶液pH时稀硫酸用量不足,将导致测得的ClO2浓度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6、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⑧种元素,填写下列空白。
主族
周期 | IA | IIA | IIIA | IVA | VA | VIA | VIIA | O |
2 |
|
|
| ① | ② | ③ |
|
|
3 | ④ |
| ⑤ |
|
| ⑥ | ⑦ | ⑧ |
(1)在这些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____(填元素符号),这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
(2)④与⑤两种元素相比较,原子半径较大的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在非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是______(填化学式)。在金属元素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化合物是_______(填化学式),具有两性的化合物是_______(填化学式)。
(3)③与⑥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_ 大于 __________(填化学式)。
(4)元素④和元素⑦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属于______化合物(填“离子”或者“共价”)。请用电子式表示该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⑦的氢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属于______化合物(填“离子”或者“共价”)。请用电子式表示该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钠投入水中:_______。
(2)过氧化钠作为潜水艇和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_______。
(3)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多余的尾气用碱液来吸收:_____。
8、常温时,几种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所示。
酸 | 亚硫酸 | 碳酸 | 次氯酸 |
电离平衡常数 | |||
(1)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通过改变外界条件可以使K值发生变化,则使K值增大需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
(2)根据表格数据,等浓度的NaClO和Na2SO3溶液,pH较大的是_______,相等的
、
、
的水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3)Na2CO3溶液呈_______性,原因是_______ (写出离子方程式),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
(4)向溶液中滴加
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9、某烃类化合物A的质谱图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4,红外光谱表明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核磁共振谱表明分子中只有一种类型的氢。该物质可发生如下转化,其中D1 、D2互为同分异构体,E1 、E2互为同分异构体。
(1)A的名称为: C的结构简式为: ; E2含有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为: ; 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为: 。
(3)与A的分子式相同的烯烃,除A外还有 种不同的结构;写出其中主链为4个碳,分子中有三种不同类型的氢原子,且与A同类的所有物质的结构简式: (均不考虑立体异构) 。
10、回答下列问题:
(1)锂和镁在元素周期表中有特殊“对角线”关系,它们的性质相似。下列有关锂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
A.Li2SO4难溶于水
B.Li与N2反应产物是Li3N
C.LiOH难溶于水
D.LiOH与Li2CO3受热都易分解
(2)与铝位于对角线位置的第二周期元素是Be,能区别Be(OH)2和Mg(OH)2的一种试剂是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3)门捷列夫在研究元素周期表时,科学地预言了11种尚未发现的元素,为它们在周期表中留下空位。例如,他预测在铝的下方有一个与铝类似的元素“类铝”,后来被法国化学家于1875年发现,命名为镓。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
(4)关于与镓同主族的第六周期元素性质的推测中不正确的是___。
A.单质是银白色较软的金属
B.其氢氧化物是两性氢氧化物
C.在化合物中显+3价
D.单质与盐酸的反应比铝剧烈
(5)写出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原子的单质在空气中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物的电子式___。
11、如图为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请根据原电池原理回答问题:
(1)若电极a为Zn、电极b为Ag、电解质溶液为硝酸银,该原电池工作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向_______极(填a或b)移动。
(2)若电极a为Fe、电极b为Ag、电解质溶液为浓硝酸,则Ag为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外电路中电子流动方向_______。(用Fe、Ag表示)
(3)用反应,设计一个原电池。负极材料_______选用电解液为_______
12、在标准状况下,仅由C、H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M的质量为
。
在
、
下完全燃烧生成
和
,放出
的热量,回答下列问题:
(1)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分子式为___________。
(2)表示M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每生成,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___。
(3)已知:。在上述条件下,
由
和一定量M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
和
,同时放出
的热量。
①混合气体中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
②将完全燃烧后所得的通入
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不考虑气体逸出)。
③已知:。则M完全燃烧生成
和
所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
13、下列装置中有机物样品在电炉中充分燃烧,通过测定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来确定有机物分子式。
(1)A装置是提供实验所需的O2,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C中CuO的作用是_______。
(2)若实验中所取样品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准确称取0.44 g样品,经充分反应后,D管质量增加0.36g,E管质量增加0.88 g,已知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该样品的化学式为___。
(3)若该有机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如下图所示,峰面积之比为1∶3,则其结构简式为_____;该有机物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
(4)若该有机物只有一种类型的氢原子,则结构简式为_____
14、按要求填空:
(1)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烷烃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结构有___________种,分别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2)下列物质熔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①CH4;②C3H8;③CH3CH(CH3)2 ;④CH3CH2CH2CH3;___________(填序号)
(3)4 g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222.5 kJ热量,写出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已知:①Fe(s)+O2(g)=FeO(s) ΔH1=—272.0 kJ·mol-1
②2Al(s)+O2(g)=Al2O3(s) ΔH2=—1675.7 kJ·mol-1
Al和FeO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15、从粉煤灰(含SiO2、CaO、MgO、GeO)中提取锗的一种实验流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浸出”时,NaClO3被GeO还原为NaCl,则GeO被浸出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浸渣的成分有MgF2、CaF2、SiO2和____(填化学式);反应器适宜的材质是____(填标号)。
A.不锈钢 B.陶瓷 C.聚四氟乙烯 D.铝合金
(2)“沉锗”得到的滤液中主要阳离子有H+、____。
(3)“焙烧”时,1molGe(C34H27O22)4完全转化为GeO2至少消耗____molO2。
(4)“水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16、氮的固定是几百年来科学家一直研究的课题,氮的固定是指将氮元素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的过程。下表列举了不同温度下大气固氮和工业固氮的部分化学平衡常数K值。
反应 | 大气固氮N2(g)+O2(g) | 工业固氮N2(g)+3H2(g) | ||||
温度/℃ | 25 | 2000 | 25 | 350 | 400 | 450 |
平衡常数K | 3.84×10-31 | 1.847 | 5×108 | 1.847 | 0.507 | 0.152 |
(1)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分析,大气固氮反应属于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人类不适合大规模模拟大气固氮的原因_______。反应需要在闪电或极高温条件下发生,说明该反应_______(填字母)
A.吸收的能量很多 B.所需的活化能很高
(2)工业固氮反应中,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测定N2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p1、p2)下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的图示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A”或“B”);比较p1、p2的大小关系:_______
(3)20世纪末,科学家研究采用高质子导电性的SCY陶瓷(能传递H+)为介质,实现高温常压下的电化学合成氨,大大提高了氮气和氢气的转化率。总反应式为:N2+3H2 2NH3,则在电解法合成氨的过程中,应将H2不断地通入_______极(填“阴”或“阳”);向另一电极通入N2,该电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
(4)近年,又有科学家提出在常温、常压、催化剂等条件下合成氨气的新思路,反应原理为:2N2(g)+6H2O(l) 4NH3(g)+3O2(g),则其反应热ΔH=_______(已知: N2(g)+3H2(g)
2NH3(g) ΔH= -92.4 kJ·mol-1;2H2(g)+O2(g) = 2H2O(l) ΔH=-571.6 kJ·mo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