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诗句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B.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C.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在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D.古之人不余欺也
3、下列有关课内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白居易与元稹起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的《秦中吟》《新乐府》是讽喻诗的代表,《琵琶行》和《钱塘湖春行》为“歌行体”古体诗。
②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老人与海》《丧钟为谁而鸣》等。“勇气”是海明威作品的中心主题。
③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④鲁迅的三部小说集分别是《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其中《祝福》《明天》出自《彷徨》,《狂人日记》《阿Q正传》出自《呐喊》。
⑤杜甫为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被誉为“诗史”,又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
⑧古典章回体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是我国清代作家曹雪芹,该书的两条主线是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和宝、黛的爱情悲剧。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⑤⑥ D.②③④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美两国应该采取建设性方式,解决双方关切的经贸。
B.乡村的振兴不仅包括经济的发展,还应包括农民素养的提高。
C.夏季江河水位上涨,为了避免溺水,同学们切忌不要私自下河游泳。
D.预计到2020年,国家电网公司将会成为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公共充电网络。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暴秦之欲无厌 厌:同“餍”,满足
B.思厥先祖父 厥:其,他们的
C.洎牧以谗诛 洎:及,等到
D.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殆:危险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央视节目《朗读者》制片人、主持人董卿返回母校华东师范大学,与《朗读者》节目总导演田梅、执行总导演邵玉峰、导演荣毅参加由华东师大传播学院承办的第十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的活动之“人文精神能否照亮中国电视变革之路——朗读者现象研讨会”。
在研讨会上,华东师大党委书记、哲学教授童世骏说:“从第一期《朗读者》开始,《朗读者》现象核心大概就是朗读者和观众们的一起倾听。《朗读者》最吸引人们的是那种与情交融,但并不是被情淹没的理,”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教授单世联则表示,“朗读者”的读书场景是非常完美的,几乎无可挑剔,不过这种高雅有时会对别人产生排斥感,有时会对自己产生优越感,两者都不利。
华东师大对外汉语学院教授、影视评论家毛尖直言,《朗读者》这一节目无限地用镜头通打眼泪,“太潮湿了”。在她看来,《朗读者》如果要追求一种更现代的美学,从美学上说,应该有一种更克制的追求。
(摘编自《董卿现身母校,与专家学者聊“朗读者现象”》)
材料二:
事实上,很多电视台也都有读书节目,只是偏重于介绍图书和作者、时代背景等,传递内容局限于知识,并没有延伸到情怀方面,也就容易走高冷化,受众面相对狭小。而《朗读者》比较贴地气,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的兴起,并受到广大好评,不仅是人文的复苏,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轻声朗读起来。
(摘编自江德斌《<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材料三:
谈起综艺节目,人们首先想到跑男、歌手、亲子、小鲜肉,还有真人秀,鲜少有人会想到文化。其实,近年来也曾出现过优秀的文化类节目。央视推出的《百家讲堂》就火了很长一段时间,节目以文化题材为主,还捧红了于丹、易中天、纪连海等一批专家。2013年,河南卫视推出了《汉字英雄》获得极高的收视率和关注度。此后,各大卫视陆续推出了以弘扬和传承文化的节目,但似乎文化类节目引起的热潮只是三分钟热度,过后就渐渐被淡忘了。
如今,文化类节目再次赢得满堂红,大放异彩,并不代表文化已成为综艺主流,正如董卿说的“文化类的节目真的很难做,我并不认为中国文化类节目真的迎来了一个春天,还需要整个社会大环境有所改善。”,并且反观如今的综艺节目形式,文化类节目的春天之路,依旧任重而道远。
(摘编自张雄艺术网《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文化类节目依然任重道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材料一中,各高校的专家学者在谈到“朗读者现象”时,都指出了《朗读者》这一节目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希望引起注意。
B.根据材料二可知,很多电视台的读书节目之所以受众面相对狭小,是因为它们只是偏重介绍图书、作者、时代背景等,内容局限于知识。
C.从材料三中可知,近年来也曾出现过优秀的文化类节目,但似乎文化类节目引起的热潮只是三分钟热度,过后就渐渐被淡忘了。
D.如今,像《朗读者》这样的文化类节目虽再次大放异彩,但并不代表文化已成为综艺主流,要想受到大众普遍而持久的欢迎,依旧任重而道远。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材料一中,华东师大对外汉语学院教授、影视评论家毛尖认为:《朗读者》节目太煽情,要追求一种更现代的美学,学会更克制地追求。
B.根据材料二可知,由于《朗读者》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因此它能够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C.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观众希望在繁琐的生活里能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
D.央视推出的《百家讲坛》,捧红了于丹、易中天、纪连海等一批专家,这说明像《朗读者》这样的文化类节目一定会长久地受大家欢迎。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央视节目《朗读者》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__________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1】下列有关《马嵬》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提到唐玄宗命方术之士寻找杨妃魂魄。在这个故事中,寄托了诗人对李杨爱情的惋惜和对其来生重续前缘的期许。
B.“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概括,与“六军同驻马”构成了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就不会有“此日”的离散。
C.尾联诗人发出冷峻的诘问,“如何”二字启发读者深思李、杨悲剧的根源,使人联想到李隆基晚年因荒淫好色、怠于政事而自食其果,可谓“讽意至深”。
D.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颇有杜甫“顿挫”之风。
【2】《马嵬(其二)》一诗中运用的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举一例加以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广字伯始,南郡华容人也。广少孤贫,亲执家苦。长大,随辈入郡为散吏。太守法雄之子真,从家来省其父。真颇知人。会岁终应举,雄敕真助其求才。雄因大会诸吏,真自于牖间密占察之,乃指广以白雄,遂察孝廉。既到京师,试以章奏,安帝以广为天下第一。旬月拜尚书郎,五迁尚书仆射。
顺帝欲立皇后而贵人有宠者四人莫知所建议欲探筹①以神定选广与尚书郭虔史敞上疏谏帝从之以梁贵人良家子定立为皇后。时,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限年四十以上,儒者试经学,文吏试章奏。广复与敞、虔上书驳之,帝不从。时,陈留郡缺职,尚书史敞等荐广。曰:“窃见尚书仆射胡广,谦虚温雅,博物洽闻,不矜其能,不伐其劳。陈留近郡,今太守任缺。广才略深茂,堪能拨烦,愿以参选。”
广典机事十年,出为济阴太守,以举吏不实免。汉安元年,迁司徒。延熹二年,大将军梁冀诛,广与司徒韩演、司空孙朗坐不卫宫,皆减死一等,夺爵土,免为庶人。九年,复拜司徒。灵帝立,与太傅陈蕃参录尚书事,复封故国。以病自乞。会蕃被诛,代为太傅,总录如故。时年已八十,而心力克壮。继母在堂,朝夕瞻省,傍无几杖,言不称老。及母卒,居丧尽哀,率礼无愆。
自在公台三十余年,历事六帝,礼任甚优,每逊位辞病,及免退田里,未尝满岁,辄复升。其所辟命,皆天下名士。年八十二,熹平元年薨。谥文恭侯,拜家一人为郎中。故吏自公﹑卿﹑大夫﹑博士﹑议郎以下数百人,皆缞绖殡位,自终及葬。汉兴以来,人臣之盛,未尝有也。熹平六年,灵帝思感旧德,乃图画广及太尉黄琼于省内,诏议郎蔡邕为其颂云。
(选自《后汉书·胡广列传》)
[注]①探筹:用抽签方式决定。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顺帝欲立皇后/而贵人有宠者/四人莫知所建/议欲探筹/以神定选/广与尚书郭虔史敞上疏谏/帝从之/以梁贵人良家子/定立为皇后/
B.顺帝欲立皇后/而贵人有宠者四人/莫知所建/议欲探筹/以神定选/广与尚书郭虔史敞上疏谏/帝从之以梁贵人/良家子定立为皇后/
C.顺帝欲立皇后/而贵人有宠者四人/莫知所建/议欲探筹/以神定选/广与尚书郭虔/史敞上疏谏/帝从之/以梁贵人良家子/定立为皇后/
D.顺帝欲立皇后/而贵人有宠者/四人莫知所建/议欲探筹/以神定选/广与尚书郭虔/史敞上疏谏/帝从之以梁贵人/良家子定立为皇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孝廉不是官职,是汉朝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上级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
C.庶人,文中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古代也可用“黎首”“黔首”来泛指百姓。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育的皇子公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广历经清苦,受到太守举荐。胡广少年丧父家中贫穷,后到郡里做散吏,太守法雄推举了胡广,于是胡广被推选为孝廉。
B.胡广极力劝谏,改变朝中决议。顺帝想立皇后,朝议决定用抽签方式来决定,胡广与尚书郭虔、史敞上书劝谏,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C.胡广护卫不力,被贬成为庶人。延熹二年,大将军梁冀被诛杀,胡广因不保卫宫廷而获罪,免去死罪减罪一等,削除爵位土地,免为庶人。
D.胡广历经六帝,死后哀荣备至。胡广在公台任职三十余年,共侍奉六位皇帝,胡广死后,数百官员都穿丧服守在灵枢旁,直至下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到京师,试以章奏,安帝以广为天下第一。
(2)广才略深茂,堪能拨烦,愿以参选。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只驴子面对左右两边同样的两堆草,不知道先吃哪一堆,最后饿死了。
读了上述一则著名的寓言后,你有怎样的人生联想或人生思考呢?请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