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腊月最后一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
B.(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
C.(斋戒)一指古人在祭祀前沐浴更衣、整洁身心,以示虔诚,二指八关斋戒,佛教用语。在中国,斋戒主要用于祭祀、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场合,以示虔诚庄敬。斋戒包含了斋和戒两个方面。“斋”来源于“齐”,主要是“整齐”,如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戒主要是指戒游乐,比如不与妻妾同寝,减少娱乐活动。后以此指称相似的宗教礼仪。在佛教中,清除心的不净叫做“戒”,禁止身的过非叫做“斋”,斋戒就是守戒以杜绝一切嗜欲的意思。在《古兰经》中的阿拉伯用语是“扫姆”,原意是坚忍和克制。穆斯林所遵循的伊斯兰斋戒制度,从日出前开始直到日落后,停止饮食,并且克制情欲。
D.(史书编写方式)分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三种。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如《史记》。编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裁,如《左传》。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窈陷(ǎo) 草窠(kē) 榫头(shǔn) 少不更事(gēng )
B.陈抟(tuán) 荸荠(bì) 呜咽(yè) 张牙舞爪(zhuǎ)
C.炮烙(páo) 攮进(nǎng) 攥住(zuàn) 商贾人家(gǔ)
D.敕造(chì) 砧板(zhān) 琴弦(xián) 扪参历井(mén)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天下云集响应 ②外连衡而斗诸侯 ③却匈奴七百余里 ④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 ⑦囊括四海 ⑧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A.①②③⑧/④/⑤⑥⑦ 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
C.①⑦⑧/②③④⑤/⑥ D.①⑦/②③⑥⑧/④/⑤
4、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 )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非我也,岁也 B.未之有也
C.申之以孝悌之义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家》中,对封建制度嫉恶如仇,关心国家的前途,积极投身于社会活动,但他又有“幼稚”的一面,过高地估计了个人反抗的作用的高家孙辈是( )
A.觉新 B.觉民 C.觉慧 D.瑞珏
6、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玉米
刘国芳
老头是市长的父亲,但在花园小区,没有一个人知道老头是市长的父亲。花园小区的住户,都是有身份或者说有钱的人,只有老头和他们格格不入。老头穿一身青布褂子,两只裤脚一只高一只低,脚上穿一双解放鞋。老头住进来好几天了,保安仍不认识他。有时候见老头从外面进来,保安总要大声说:“你进来做什么?”
老头说:“我住这里。”
保安说:“你住这里?”
老头说:“A区B栋303。”
保安不相信老头住这里,但老头说的那么具体,保安只好挥挥手,让老头进去。小区里很多人看见老头进去,他们的脸色很不好看,等老头走远了,都说:“我们这儿怎么会住进这样一个乡下老头呢?”
老头不管别人说什么,进进出出自在得很。有时候,他会笑一笑,看着小区里的住户或者说看着那些邻居打招呼。但老头自作多情,那些邻居面无表情,根本不理睬他。老头也不恼,只笑着跟自己说:“这城里人脸上怎么都像打了石膏一样?”
这后来的一天,老头闲不住了,老头自告奋勇在小区里扫地。小区本来请了清洁工,但那人懒,一天只在早上扫一次,其余时间便见不到他的人。那时候正是秋天,满地落叶,老头就拿一把扫把,提一只撮箕,扫地上的落叶。小区的人见老人满小区扫地,忽然就明白了,他们说:“原来这老头是扫地的。”
小区有一个角落,大概有两三亩大。这儿也栽了草,但因为偏僻,没人精心管理,草长得稀稀拉拉。有一天,老头在这儿侍弄起来。开始,小区的人不知老头做什么,以为老头在栽草。过了几天,看见老头把地全翻了,才知道老头要栽东西。保安当然不会坐视不管。保安有一天拿着警棍走过来了,他们凶着老头说:“你在这儿做什么?”
老头说:“看这块地闲着,想种些庄稼。”
保安就“咦”一声,大声凶着说:“你以为这儿是你乡下呀?”
老头说:“这地闲着不是浪费吗,种些庄稼多好。”
几个保安不再跟老头啰唆了,推走他,一直往小区外面推。保安仍没把这个老头当小区里的人,所以往外推他。老头看着要把自己推出小区了,便大声凶着保安说:“你推我去哪儿嘛?老子住这里呢。”
保安这才住手。
老头后来继续挖着那块地,保安也时常过来干涉,但并不奏效。老头倔得很,把他赶走了,他过了一会又来了。小区的人后来都知道老头要在那儿种庄稼,他们看着老头,总摇头,还说:“典型的一个农民,走哪儿都忘不了种地。”老头随人家怎么说,把地挖好了,竟种上了玉米。老头应该是种田的好手,几个月过去,那块地的玉米竟青青翠翠好看得很。小区的人大多没见过玉米,有时候,他们会走过来,很有兴趣地欣赏着。
这天深夜,有一个贼翻墙进来,然后潜进一户人家想偷东西。正要偷时,被发现了。贼跳窗跑了出去,然后往玉米地里跑。刚好保安往玉米地边走过,保安当即把蹿进玉米地的贼捉住了。这个小偷一看就是个乡下人,保安打了他两警棍,然后让人去喊老头来。看见老头来了后,保安说:“这个小偷一看就是一个乡下人,他是不是和你一起的?”
老头很生气,老头说:“他和你是一起的差不多。”
保安说:“我现在才知道你为什么要在这儿栽玉米,原来是为了你们偷东西好藏身。”
另一个保安甚至用警棍指着老头说:“你们肯定是一伙的,一伙乡下人合伙在城里偷东西。”
老头暴怒起来,老头说:“你他妈的才是贼!”一个保安举着警棍打过来,还说:“看你一副贼相,还嘴硬。”
这句话极大地伤害了老头,老头半晌说不出话来。后来老头说话了,老头说:“我是贼相,好,我让你们知道我是不是贼相。”老头说着,从身上拿出手机来。十分小巧的手机,很精致。老头迅速拨了个号,然后说:“你过来一下。”
毫无疑问,老头给他当市长的儿子打了一个电话。
大概十几分钟后,市长就坐着车来了,市长一见老头就喊道:“爸,出什么事了?”门口围满了人,有人认得市长,这人叫了起来:“这不是李市长吗?”
一伙人鸦雀无声。
不一会,物业经理和开发商都来了。开发商一个劲地道歉,还跟老头说:“我们立即把那几个保安辞了。”
老头说:“那倒不必,我只是想让他们知道,我不是一副贼相。”
这事过后,老头还是原来那个老头,老头每天拿着扫把撮箕出来扫地。见了人,仍然笑一笑。小区的人现在都知道老头是市长的父亲,见老头笑,也忙不迭地回一个笑。
老头的玉米地还在,老头真是侍弄庄稼的能手。那片地,后来真结出了一个又一个玉米。把这些玉米收了后,老头竟一户一户地去敲人家的门。门开了,老头递过去几个玉米,然后说:“我栽的玉米,你们尝尝吧。”
小区所有的人都高兴地接过老头送来的玉米,在老头走开后,有人说道:“难怪老头的儿子会当市长,原来老头人这么好。”
(选自2014年第16期《小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老头面对保安的污蔑,迫不得已只能把当市长的儿子叫来,这是对自身尊严的维护,采取的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做法。
B. 小说善于在对比中彰显人性,通过对比,不仅将人物的趋炎附势、以貌取人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暗含对这些人以貌取人、善于见风使舵的讽刺与批评。
C. 小区的住户对笑着主动打招呼的老头,起初“那些邻居面无表情,根本不理睬他”,后来“见老头笑,也忙不迭地回一个笑”,可见只要以诚相待,必能温暖人心。
D. 小说娓娓道来,在舒缓平稳的故事叙述中展现人性百态,制造矛盾冲突,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强烈不满。
【2】小说中老头的性格鲜明,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故事简单,但意蕴丰富,作者以犀利冷峻的文笔解剖人性,拷问人生,请从小说主题的角度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现诗人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诗句是:“民生各有所乐兮,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表明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观察天地万物,则万物时刻都在变动的句子是“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 。
(3)《林黛玉进贾府》中表现贾宝玉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满和反抗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愚顽怕读文章。”
(4)《林黛玉进贾府》中对贾宝玉相貌的描写,说他“___________________,色如春晓之花”。
(5)《林黛玉进贾府》中对林黛玉相貌的描写,说她“___________________,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辛著作知西京永宁
梅尧臣
跃马西畿令,家茔在洛阳。
衣沾寒食雨,花发故宫墙。
冷淡鸠鸣屋,宽闲水满塘。
送君悲渐老,空忆钓伊鲂[注]。
[注]伊鲂,伊河的鲂鱼,比喻美味佳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交代人物和事件,友人辛著作即将去西京(今洛阳)赴任,诗人赋诗送别。
B.首联写友人接到命令便要立即策马驰骋奔赴西京永宁,与诗人马上就要分别了。
C.颈联诗人用鸠的清冷鸣叫反衬环境寂静,借宽阔水满的池塘勾勒出空旷的图景。
D.尾联点题,直接写出送别友人后的悲愁之感,其中“老”字尽显诗人思绪悠悠不尽。
【2】颔联的写景抒情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特点。
9、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
②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③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偿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④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太祖尝与语,奇之(____)
(2)读之竟日(____)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朕固不为迁官(____)
A.本来 B.坚固
C.确实 D.坚持、坚决
(2)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____)
A.心灵肮脏默默无闻
B.心灵肮脏因循守旧
C.心胸狭窄默默无闻
D.心胸狭窄因循守旧
【3】第③段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B.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C.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D.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4】把第④段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5】第③段“太祖乃悟”,是推断太祖悟出了什么?
【6】第④段赵普“力荐太祖嫌臣”,反映了赵普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特点。
10、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清明节前夕,邻居发现留守老人李奶奶死了。李奶奶的六个子女、七个孙子女从全国各地奔丧而回(还有3个未回来)。在清明节那天,他们将李奶奶风光大葬。现在,只有李奶奶生前所居的破旧石屋默默地矗立在风雨中。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