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划线的词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填然鼓之
B.是故无贵无贱
C.以弱天下之民
D.谨庠序之教
2、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太学,古代设在地方的全国最高学府。
B.《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C.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D.豪右,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3、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顺序是( )
①现在到了春节,很多人都提不起精神。
②人们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借着新年到来,吃几顿饱饭、穿几件新衣。
③当过年变成一种纯粹的行为模式,不再有那么丰富的物质内涵的时候,过年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过年了。
④过年是为了什么呢
⑤也难怪,如今科学的发展给人类的物质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丰实。
⑥当然是寻求幸福,而幸福的体验直接源于心灵
A. ④⑥①⑤②③
B. ①②④⑤⑥③
C. ⑤①④③⑥②
D. ③②⑤④①⑥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述) 金就砺则利 (砺:磨刀石)
B.秦贪,负其强(负:倚仗) 舍相如广成传(传:馆舍)
C.虞常果引张胜(引:招供) 衡少善属文(属:连缀)
D.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 吝惜) 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
5、下列“斯”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感斯人言。 B.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錾磨师傅
耿立
这是一个平原里的人都熟悉的石匠,一年总有几回从村庄走过。他走过来,把褡裢从肩 头一甩,锤子錾子互相碰响。父亲与石匠就在驴子前的空地上,各自提下裤裆,蹲下,互相递上纸烟,霞光的斑斓里有了剪影般的影子,映在磨道边的屋墙上。辣辣的烟雾弥漫着,很浓。
天到半下午,太阳的光减了力量,在阴凉里就有点冷。錾子和锤子单调的闷音叮叮当当响。石匠师傅全然不在意我的存在,哼起歌子来;
“怀揣着雪刃刀,怀揣着雪刃刀,行一步,啊呀哭,哭号陶,急走羊肠去路遥,天,天哪!且喜得明星下照,一霎时云迷雾罩。”
在师傅的眼窝里,我看出了水珠,汪汪的,本是干涸的松皱的眼袋忽地明亮。
我问唱的什么?他放下锤子。“《夜奔》。”
“《夜奔》是什么?”
“就是夜里走路到梁山。逼得夜里走路。”
梁山,在我们平原的边缘上。但为何成为“夜奔”,我还是不明白。师傅说,大了,有了识见,就会明白。
我问师傅见过山吗?他笑了,说他就从很远的深山里,在农闲的时候到平原来,凭着手艺 叮叮当当地挣钱。在我的眼晴里,师傅是见过世面的人,很神秘,那一錾一錾的有节奏的声 音,也像是魔力和韵调。
平原外的一切是什么模样?师傅问我想跟他走吗。
“想!”
“为什么呢?”
“天天吃煎饼。”
师傅放下錾,把鐘子放到磨盘上,“孩子,你还小。”他摸着我的头顶说。
“大山不好吗?”
这一问,好像捅到了师傅的苦处。他摇摇头,“你还小,哪里都有作难的时候啊,大了,等你见到山,经历了,就明白了。”我感到师傅的话极深奥,就想他许是不愿意带我去看山。
我有点想哭,就缠着他,让他等着我,等我长大了,到山里去找他,师傅乐了。
父亲看我如此的样子,就说拜石匠做师傅,将来能拿动锤子錾子,可以背着褡裢的年纪,就跟着师傅到平原外走动。于是,我恭恭敬敬地叩了头。父亲打了酒,杀了一只鸡,配上从地 里摘下的还有黄花的黄瓜。
第二天师傅走了,我和父亲送他到村外的土路。一个光光的脑壳,一个褡裢,一把錾子叮当着远了。
这以后的日子,师傅在霜降的时候,都会来我们的村子。每次师傅来的时候,总不会空手,带一些平原不常见的物件,煎饼、山核桃、榛子……他从褡裢里掏出那些东西的时候,总会说“我的小徒弟”。我发现师傅十分地珍爱师徒关系,在学屋里,我曾比较老师和师傅,觉得老 师不会给我带来平原外的神奇,而师傅说,等我大一点,他就会给我打一把錾子和锤子,和他到平原外走一走。
也许,师傅给我的是平原外的牵桂。有一年,到了霜降,师傅没来,到了寒露,师傅还没来,村子里的几家磨都钝了,变得喑哑。贴近年关的时候,我在村外看到了一个背褡裢的人,他告诉我师傅死了,在一家的磨道里,拿着錾子,忽然一放锤子,一口气没上来,走了。
我听了,伤心地哭了起来,平原外牵念我的人走了,我对平原外的牵念也减了许多。也许师傅有许多的苦楚,我想到他第一次不自制地在一个平原深处的孩子面前唱起《夜奔》。后 来,我在空余时,喜欢起篆刻。我有一个愿望,哪天就刻一方肖像印章,内容是林冲在雪夜,斜背着长枪,枪端处,挑着的是酒葫芦,也是天黑得紧,雪也下得紧……
(选自《人民日报》,有刪改)
【1】下列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第一人称,以錾磨为线索,记述了“我”和錾磨师傅的交往过程,展现了一位普通的山民形象,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B. 文末写“我”想到师傅唱的《夜奔》,和上文照应,表现了“我”对师傅的怀念,暗示师傅像 《夜奔》里的英雄人物一样了不起。
C. 文章注重细节描写,在写师傅唱《夜奔》时“本是干涸的松皱的眼袋忽地明亮”,表明《夜奔》里的唱词和人物命运深深触动了他。
D. 师傅来自大山深处,不知有无妻室儿女,所以“我”感到师傅“很神秘”,甚至连那一錾一錾的有节奏的声音,也像魔力和韵调。
【2】文中画线处錾磨师傅共两次说到等"我”大了就会“明白”,他所说的就会“明白”究竟指什么?试作说明。
【3】錾磨师傅是怎样一个人?请简要分析。
7、名句名篇默写
(1)《登高》中写用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锦瑟》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的是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
(3)《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提出了“用人纳谏”的策略__________,________,为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①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②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鶵③竟未休。
(注) ①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避乱至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②回:挽回、扭转。③鹓:鹓是古代传说中与凤凰同类的鸟。《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极具李商隐诗歌“使典用事以抒情言志”的特色,使用了多个典故,沉郁顿挫,表达了丰富而深厚的思想感情。
B.首联点题,上句以夸张之笔极写安定城楼高拔且连续绵延的气势,下句则描绘了一幅绿树与洲渚接连一片的阔大之景,乃登楼之所见。
C.颔联用典,既有人生失意之悲,更通过“王粲春来更远游”一句表达自己振作精神、重整旗鼓之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D.尾联用庄子寓言之典,把朝廷的禄位比作腐臭的老鼠,用鹓,也就是以凤凰自比,这是诗人立身处世的极其鲜明、有力的表白。
【2】通读全诗,试简述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①,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之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侯、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注)①栎阳逮:因案件牵连被栎阳县捕去。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竟:从头至尾
B.以故,事得已 故:缘故
C.梁以此奇籍 奇:认为特别
D.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将:将领
【2】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封于项 长于臣
B.梁以此奇籍不及召下兵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独籍知之耳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籍小的时候,学写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B.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竟然敢说将来可以取代他,可见项籍少怀壮志,抱负不凡,所以项梁认为他不寻常。
C.项籍年轻时虽然对读书识字没多大兴趣,但他身材高大,才能、勇气、胆识超出常人,周围的人都怕他。
D.陈涉起义后,项籍立即起事,砍下郡守的头,杀掉上百个郡府的侍从、护卫,收取属县的壮丁,用兵力降服了地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2)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10、根据要求作文
题目:春,我读懂了你
要求:结合身边的人、事或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不少于800字的复杂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