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安庆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母王夫人等吃螃蟹的时候,凤姐忙里忙外没有吃尽兴,就派平儿来取几只大的回去吃。李纨等人一向喜欢平儿模样好,又能干,就留平儿多呆一会儿,大家又由夸说平儿进而夸赞了鸳鸯、袭人,还有太太屋里的彩霞。

    B.薛宝钗待人处事,有时会显出很深的城府。有年芒种,姐妹们在园内玩耍,薛宝钗一路扑蝶来到滴翠亭,无意间听到小红给芸儿私传信物。她就故意说是在找林黛玉,“金蝉脱壳”,使小红不怀疑她。

    C.由于贾母王夫人等要给湘云还席,大家又齐聚大观园。刘姥姥也有幸参与了这些活动。首先是在秋爽斋,刘姥姥被凤姐插了一头菊花,接着在潇湘馆布满苍苔的小路上滑了一跤,幸无大碍。

    D.宝玉挨打,袭人向王夫人汇报宝玉情况,趁机进言“怎么变个法儿,以后竟还叫二爷搬出园外来住”。王夫人听后,对袭人越发感爱不尽,甚至把她的月例提高到与赵、周两位姨娘同样的水平。

  • 2、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生jiàn    朱 tuó 烟ǎi 结zhèng 少不事gēng

    B. 造chì 福qí   蹂lìn   陷yǎo   畏不前sǐ

    C. gǔ   享xīn 炮luó   度chǔn 人才济济 jì

    D. 光 sháo   吞shì fù 牲lǐ 敛声气bǐng

  • 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狗彘食人食不知检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惠文、武,昭襄蒙业,因遗策

    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               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D.深谋远虑,行军用兵               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木直绳 合乎

    B. 砺则利 靠近

    C. 非利足也,而千里 招致

    D. 而闻者清楚

  • 5、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一种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与霸道相对。

    B.古代对君子的称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劝学》中的“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一种是《师说》中“君子不齿”的“君子”,指地位高的人。

    C.句读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D.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传,流传下来的文化经典。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在国家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后,中国的消费金融市场发展得到了高速增长,规模逐年扩大,学生人群也开始在消费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校园贷遂成为消费金融市场里面的新兴发展市场。自2010年到2015年,全国高校总数基本保持平稳,在3600家左右,而在校学生数量则呈现逐年缓慢增长趋势,在2015年达到2628万,如果按每个学生每年消费5000元估算,校园贷可以达到1300亿的消费市场。

    大学生是一个自身缺乏稳定收入来源,又无独立经济能力,而消费需求旺盛的群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信用消费、提前消费的消费意识下,分期贷款消费帮助一部分学生解决了高额一次付清和入不敷出的消费难题。

    (摘编自《校园贷现状简要分析报告》)

    材料二:

    (摘自《互联网消费金融常见模式》)

    材料三:

    “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近日,教育部和相关人士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回应校园贷问题,明令禁止“校园网货”,鼓励正规商业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引发社会关注。

    前不久,陕西21岁大学生小朱因无法偿还校园贷而跳江自杀,成为这一灰色金融形式酿成的又一悲剧。而每一起因校园贷引发的不幸背后,都事关学子的前程和家庭的命运。“零门槛”“无抵押”“高额度”等宣传遍布陷阱,让大学生一经借贷便深陷其中。这种病态模式和恶劣影响,早已超出金融领域,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各家校园网贷平台野蛮扩张,乱象愈演愈烈。一些平台对代理中介或借款方管理不力,相关部门的监管缺失,校园贷沦为“校园害”。这乱象的背后,既有社会层面的问题,也有容易被忽略的教育命题。正如有人所言,我们的大学生还缺少财商教育。金融常识这堂课应该在大学生中普及,尤其是网上借货流行、电子支付普及的今天。目前,教育部已要求各高校重视金融知识教育,加强对不良校园货的警示教育,无疑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就此而言,大学生在学习金融常识的同时,也需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当收入满足不了消费、能力撑不起欲望,该怎么办?面对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是否非要进行超出自身能力的高消费?这就需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驾驭和自我克制。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如果不善于自我管理,就会最终迷失自我。

    (摘编自人民日报《别让校园贷成为“校园害”》)

    村料四:

    高考结束后,又将有一大批新人将走进大学校园,办一张信用卡,会是他们中很多人的选择。而在监管机构严整“网络贷款机构校园贷”的当下,银行在阔别大学生借贷市场数年后再度回到校园。多家银行争相推出学生信用卡,发力学生市场。近年来,大学生数量逐年增长,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共有在校大学生2695.8万人,大学生消费市场总规模超过6000亿元。伴随着大学生群体消费需求的增长,在经历了不合规的“校园贷”退出之后,银行“正规军”走进大学生的生活。

    中行的“中银E贷·校园贷”在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试点推出。在华中师范大学就读的大三学生王磊(化名)说,目前尚未看到中国银行进校园推广,“不仅是我,至少我身边的同学都没听说。”他说,目前对中行的校团贷产品还不了解,如果额度较高、利率较低又很安全,他会使用。“此前我的手机、电脑都是通过分期的方式购买的。”

    建行广东省分行的“金蜜峰校团快贷”率先于广东高校试点。不过,多位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的在校学生对记者表示,目前还不了解这款产品,也没见到建行进校园推广,身边还没人使用这款产品。

    (摘编自钱江晚报《各大银行再度发力学生信用卡市场》)

    1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通过分析大学生分期消费金融模式可知,大学生分期平台实际上充当的是大学生消费者和投资者之间的中介,为两者建立联系。

    B.大学生分期平台将借款需求以未来应收账款的形式转让给互联网理财平台,由该平台提供具体的理财产品,供投资者进行投资。

    C.大学生分期平台将从互联网理财平台处获得的资金用于为大学生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然后由商品、服务提供商给大学生消费者发出商品或提供服务。

    D.大学生消费者在收货或者享受服务之后,通过一次还款或者分期付款的方式将本金以及利息通过各类中介平台返还给投资者,使投资人获得收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关注了大学生人数逐年增长以及大学生群体消费需求旺盛,校园作为消费金融发展的新兴市场逐步完善等现象。

    B.在信用消费、提前消费的消费意识下,自身缺乏稳定收入来源又无独立经济能力的大学生可能会选择分期贷款消费的方式。

    C.正规商业银行走进校园办理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因管理比“校园网贷”更加规范而得到了大学生们的普遍认可。

    D.材料三与材料四都涉及了网络贷款机构校园贷存在的重大问题,以及非法校园网贷因危害学子被监管部门叫停的内容。

    3解决非法校园贷的问题有哪些途径?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并加以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描写女主人公和氓青梅竹马的美好时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离骚》中作者运用反问表达不同志趣的人不能相安共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表达即使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寥寥数语,描绘出了“羽扇纶巾”的周瑜胸有成竹、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列小题。

    归舟

    揭傒斯

    汀洲春草遍,风雨独归时。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

    鸦啼木郎庙,人祭水神祠。波浪争掀舞,艰难久自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中诗人乘坐大船在中流乘风破浪而下,感觉两岸青山快速后移;诗中景物化静为动,使静态的青山具有了动态美。

    B.颈联写舟中所见所闻,在快速行驶的舟中,诗人观察细致入微,详细描写了岸上格外醒目的两个建筑。

    C.尾联中的“艰难”既指乘船行路之难,也暗含着人生道路的不易,充分写出了诗人归途中的人生感悟。

    D.这首诗前六句在诗人笔下处处是景,句句写景;在对景物的描写中蕴含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2】整首诗围绕“归”字展开,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九成,字子韶,其先开封人,徙居钱塘。游京师,从杨时学。绍兴二年,上将策进士,诏考官,直言者置高等。九成对策略曰:“祸乱之作,天所以开圣人也。愿陛下以刚大为心,无以忧惊自沮。臣观金人有必亡之势,中国有必兴之理。夫好战必亡,失其故俗必亡,人心不服必亡,金皆有焉。刘豫背叛君亲,委身夷狄,黠雏经营,有同儿戏,何足虑哉。前世中兴之主,大抵以刚德为尚。去谗节欲,远佞防奸,皆中兴本也。今闾巷之人皆知有父兄妻子之乐,陛下贵为天子,可不思所以还二圣之车乎?”擢置首选。杨时九成书曰:“廷对自中兴以来未之有,非刚大之气,不为得丧回屈,不能为也。”

    赵鼎荐于朝,遂太常博士召。既至,改著作佐郎,迁著作郎。未几,召宗正少卿、权礼部侍郎兼侍讲,兼权刑部侍郎。法寺以大辟成案上,九成阅始末得其情,因请覆实,囚果诬服者。朝论欲以平反为赏,九成曰:“职在详刑,可邀赏乎?”辞之。

    金人议和,九成谓赵鼎曰:“金实兵,而张虚声以撼中国。”言十事,彼诚能从吾所言,则与之和,使权在朝廷。秦桧诱之曰:“且成桧此事。”九成曰:“九成胡为异议,特不可轻易以苟安耳。”桧曰:“立朝须优游委曲。”九成曰:“未有枉己而能直人。”上问以和议,九成曰:“敌情多诈,不可不察。”

    因在经筵言西汉灾异事,桧甚恶之,谪守邵州。既至,仓库虚乏,僚属请督酒租宿负、苗绢未输者,九成曰:“纵未能惠民,其敢困民耶?”是岁,赋入更先他时。中丞何铸言其矫伪欺俗,倾附赵鼎,落职。

    丁父忧,既免丧,秦桧取旨,上曰:“自古朋党畏人主知之,此人独无所畏,可与宫观。”先是,径山僧宗杲善谈禅理,从游者众,九成时往来其间。桧恐其议己,令司谏詹大方论其与宗杲谤讪朝政,谪居南安军。在南安十四年,每执书明,倚立庭砖,岁久双趺隐然。广帅致籝金,九成曰:“吾何敢苟取。”悉归之。桧死,起知温州。户部遣吏督军粮,民苦之,九成移书痛陈其弊,户部持之,九成即丐祠归。数月,病卒。宝庆初,特赠太师,封崇国公,谥文忠。

    (取材于《宋史·张九成传》)

    (注)①大辟:死刑。②趺:这里指脚印。③籝金:泛指财富。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时九成书曰   遗:给

    B.宗正少卿   除:任命,授职

    C.金实兵   厌:满足

    D.每执书明   就:到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祸乱之作,天所以开圣人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皆中兴本也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帛缕

    C.太常博士召

    不赂者赂者丧

    D.言十事

    罚所及则思无怒而滥刑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因请覆实,囚果诬服者

    于是要求重新核实,囚犯果然是被诬陷服罪的

    B.职在详刑,可邀赏乎

    我的职责就是审慎地断狱、用刑,能要求奖赏吗

    C.特不可轻易以苟安耳

    特别不能轻率行事而苟且偷安。

    D.纵未能惠民,其敢困民耶

    纵然不能使人民得到好处,怎敢困扰人民呢

    4下列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朝廷策试进士,张九成慷慨陈词,直言不讳,透析宋金形势,因得考官赏识,选为廷试第一。

    B.金人求和,秦桧劝诱张九成支持和议,张九成严辞拒绝,并在朝堂上劝谏皇上要明察敌情。

    C.被贬邵州期间,张九成发现仓库空虚,便督促缴纳各种赋税,使得当年政府税收早于往年。

    D.在谪居南安的十四年里,张九成静心读书,常常通宵达旦,并且依然保持着清廉自爱的本性。

    5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未有枉己而能直人。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古至今,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美有不同的形态,分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人们对美也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美是的光辉,是一种善;也有人认为美是清水出芙蓉;还有人认为美是情人眼里的西施;也有人认为美就是生活,美无处不在。有人说,84岁的钟南山是美的,他用自己的坚守和智慧,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健康;有人说,勤劳的环卫工人是美的,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给人们带来清洁和美丽……

    究竟什么才是美,你对美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不限文体,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