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新星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对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余光绪己亥四月泛舟至岳坟下   ②举匏樽相属

    ③不知东方既白 ④山四面环

    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名城(毁坏)   余(赞许)其能行古道 委身(托身)为贾人(商人)妇

    B. 学(劝说)   履至尊而制六合(天地四方) 只是当时已然(迷惘,茫然)

    C. (感物抒怀)  吾尝(踮起脚尖)而望矣   以手抚(胸)(闷坐)长叹

    D. 秦论(错误)   (密)罟不入洿池   .(水边小洲)清沙白鸟飞(回旋)

  • 3、列加点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假舟楫者,非能

    A.食埃土,下饮黄泉

    B.而后乃今将图

    C.即其新,不究其

    D.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而不王者,未有也 何陋

    B.来四万八千岁 问君何能

    C.嗟尔远道之人胡为来哉 吾独穷困此时也

    D.积土成山,风雨兴   斯天下之民至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经济能否渡过危机,不仅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得及时得当,而且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一问题考验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

    B. 近年来,进口的农产品品种和数量都在增加,但国内大宗农产品供给短缺现象依然存在,主要是因为国际价格低于国内价格造成的。

    C. 江西丰城发电厂冷却塔坍塌,事故发生后,该省的主要领导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救援工作,召开现场会议和具体部署。

    D.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募捐逐渐兴起,这种新兴的募捐方式非常便捷高效,但其存在的漏洞也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映射是一种独特的小说艺术,它决定于作家对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整体认识。曹雪芹是一位最注意完整地把握和表现生活的作家,他从不孤立地写一个人、一件事,而总是着眼于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从生活的内在联系中去把握和表现生活。映射就是指作家透过生活的表层,从内在关联中揭示出发人深思的底蕴。他写一个人、一件事,其意义并不只是孤立地表现这个人、这件事本身,而是映射到其他人、其他事上面,在互相关联中从整体上显现出多方面的深刻丰富的含义。

    第三十三回,写宝玉挨打之前,正在紧急之际,宝玉盼望有一个人去报信,以免皮肉之苦。这时恰好来了一个聋老婆子。宝玉急切地对她说:“快进去告诉,老爷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要紧,要紧!”可因这老婆子耳聋,把“要紧”听成了“跳井”,便以为是说金钏儿跳井的事,立即回答说:“跳井让他跳去,二爷怕什么?”又说:“有什么不了的事?老早的完了,太太赏了衣服,又赏了银子。”金钏儿的死,在贾府里只算得一件小事,可是曹雪芹写来却颇具匠心。写金钏儿受辱在第三十回,写她悲愤跳井自杀在第三十二回末,此后又在好几处描写相关人物时多次提及这件事。这里,作者特意写这么一个聋老婆子的出现和她说的这番话,就是着眼于生活内在的相互关联,映射出多方面的意义。当然,安排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物上场,首先是出于情节发展上的需要,即为下文写王夫人和贾母的出场,写这场轩然大波的收束作铺垫;其次,是在人物描写上的多层映射。

    这个聋老婆子,作为贾府中的一个老仆妇,同是奴隶,其身份地位同金钏儿是一样的,却对金钏儿被逼惨死表现得极其冷漠。这就自然映射到贾政身上,体现贾政的虚伪。贾政在刚听说金钏儿跳井自杀时,曾说:“好端端的,谁去跳井?我家从无这样事情,我家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聋老婆子那番话和所表现出的冷漠态度,就暗示读者,在贾府这类事件必然是经常发生,这才使聋老婆子这样的仆人也不以为奇,以至于麻木不仁了。这是第一层。

    第二层是映射到薛宝钗和王夫人的身上。薛宝钗听到金钏儿跳井惨死的消息,只冷冰冰地说了一句:“这也奇了。”赶忙到王夫人处“道安慰”去了。接着就写两人一段对话。王夫人有意掩盖她污辱和逼死金钏儿的真相,推脱自己的罪过。而薛宝钗却这样安慰王夫人:“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这些冷冰冰的话,令读者感到透骨的心寒。

    第三层,是所有这些又都一齐映射到贾宝玉的身上,使他对金钏儿之死独异的感情和态度,突出地显现了出来。贾宝玉被打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他对金钏儿的惨死悲痛到“五内摧伤”,以致“茫然不知何往”。而在遭到一场几至丧命的毒打之后,还对林黛玉说:“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这些人”当中,就包括了金钏儿。艺术上经过这样几层映射,便突现出贾宝玉的心地、感情,是多么善良,多么纯朴!

    映射艺术体现了作家对生活认识和把握的深度和广度,只有对生活有深切的体验而眼光敏锐的作家,才能看到生活的内在联系并在作品中自觉地揭示这种联系。映射能引起读者的联想,触发他们的艺术想像,多角度、多侧面地去体会、品味作品的意蕴。《红楼梦》是运用映射艺术运用得最好的作品,因此,阅读《红楼梦》就需要瞻前顾后,善于联想,在联想中发现和体会作家的艺术匠心。

    (选自周先慎《琐碎中有无限烟波》,有删改)

    【1】下列对于“映射”的相关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映射”体现了作家对生活认识和把握的深度和广度,它能否成功运用,关键在于作家能否整体认识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B.“映射”是一种独特的小说艺术,它能使生活中本没有关联的人物、事件产生关联,进而从整体上显现多方面的深刻丰富的含义。

    C.在运用了“映射”艺术技巧的小说中,作者所写的一个人、一件事往往不是孤立的,如贾宝玉挨打这件事就和金钏儿跳井相关联。

    D.“映射”体现了不同的人和事之间的联系,它能引起读者的联想,使读者由此及彼,多角度、多侧面地去体会、品味作品的意蕴。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贾府中,聋老婆子虽然身份地位同金钏儿一样,都是被压迫者,但对金钏儿被逼惨死却极其冷漠,认为贾宝玉对金钏儿之死如此关切是小题大做。

    B.曹雪芹安排聋老婆子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物上场,既是因为情节发展方面的需要,又是因为要通过她映射贾政、薛宝钗、王夫人和贾宝玉的性格。

    C.从聋老婆子的语言和态度,读者可联想到金钏儿之死这类事在贾府一定经常发生,也可知贾政之言“我家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之假。

    D.对金钏儿之死独异的感情和态度是贾宝玉遭受毒打的原因之一;遭毒打之后,贾宝玉还说情愿为金钏儿这些人而死。由此可见贾宝玉的善良和纯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聋老婆子把贾宝玉的“要紧”听成了“跳井”,这是匠心独运之处。作者由“要紧”而“跳井”,起到了映射作用。

    B.读者阅读《红楼梦》要瞻前顾后,善于联想,在联想中发现和体会作家的艺术匠心,因为《红楼梦》是运用映射艺术最为杰出的作品。

    C.曹雪芹对生活体验深切,眼光敏锐,看到了生活的内在联系并在《红楼梦》中自觉揭示了这种联系,这使《红楼梦》具有独特魅力。

    D.《红楼梦》对日常生活的描写看似琐碎但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如写金钏儿“跳井”就映射出同一阶层人物麻木不仁,令人心惊。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________________,但是由于形式草率,最终“_______________”。

    (2)《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在说明了“养民”措施后,“_________”两句指出了教育民众的具体方法。

    (3)《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4)《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苏轼以酒祭奠江月寄托其旷达之情对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荀子在《劝学》中以“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为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强调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秉性。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灞上秋居①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②。

    (注释)① 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郊,为作者寓居之地。②致身:献身于国君。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的首联描写了秋风秋雨傍晚时分才停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的画面,渲染了凄清、阴冷的氛围。

    B. 颔联中的“独”字最能抒发诗人孤苦无依的情感。在他乡落叶季节,孤独的诗人独自处在寒意包围之中,面对的只有一盏孤灯,倍感凄凉。

    C. 颈联中“空园白露滴”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孤壁野僧邻”则是运用烘托,以只有“野僧”这样一个邻居,衬托作者孤身一人的情景。

    D. 这首诗写景,虚实相生,不假浮词雕饰;写情,重在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因此,尽管题材并不新鲜,却仍有相当强的艺术感染力

    2结合全诗,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普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C.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B.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C.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D.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3)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偶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这是一首很有意蕴的诗。从这首诗中,人读出了美好的事物就在身边,不能没有发现的眼睛;有人读出了若没有追寻的过程,也许永远学不会珍惜;还有人读出了任何一种成功都并非偶然,除了努力还需要时间的积累;而在人的天性上又往往对自己拥有的视而不见,却努力去追求得不到的,总以为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够不着的才是最亮的。于是,许多人雄心万丈,不辞离乡背井,也要去追寻那遥挂在天际的梦。

    请结合材料写出自己的感悟,标题自拟,立意自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