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包头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暮春时节是潭柘寺“二乔玉兰”的盛花期,4月上旬,这两株玉兰的树冠上就布满了含英咀华的花蕾。

    B.这次新冠疫情使大量百姓毁家纾难,生命安全遭受巨大威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以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

    C.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的评委袁蕾嗟叹:几乎所有的影评人都在夸奖《天下无贼》,而实际上该剧“一环强扣一环”的戏剧结构,只是跟着好莱坞大片邯郸学步

    D.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了4.4环,中国选手邱健革故鼎新,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 2、下面对相关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语》中的文章不相连属,但言简意赅,含蓄凝练。《孟子》中的文章感情强烈,气势丰沛,善于雄辩。

    B. 杜甫的《登高》,前两联勾画出一幅秋肃天下的动人图景,“无边”“不尽”使诗的意境广阔深远,气象万千,也是诗入内心的激荡与感慨的形象表达。

    C. 白居易在《琵琶行》的结尾自伤身世,自觉和琵琶女颇多相似,而且二人一个善写诗,一个能读懂;一个会弹奏,一个能欣赏,所以有相见恨晚之感。

    D. 《林黛玉进贾府》通过林黛玉的视角,让读者认识了贾家的一系列重要人物,在写法上有详有略,有群像描写也有重点刻画,其中对贾宝玉的出场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 3、下列文言句中划线部分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

    年成属于干旱的时候,水流出的地方

    B.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这不就是曹孟德被周郎围困的地方吗?

    C.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

    D. 怪石骈列,或升或偃,或倾或跂,或锐或博,奇诡万态,俯仰百状。

    有的倾斜着,有的像踮着脚尖站着;有的很尖,有的很大

  •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疏,原本是“疏通”的意思。后来作为一种公文形式,成了古代官员向帝王进言,以便使下情上达的进谏奏文。如贾谊的《论积贮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等。

    B.书,即信函。如手书、家书等。古人的信函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如林觉民的《与妻书》、李斯的《谏逐客书》,也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C.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等。

    D.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 5、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填然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②大将军邓骘其才 ③左右欲相如  ④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⑤羝乃得归 ⑥单于其节  ⑦天下集响应   ⑧秦王恐其璧 ⑨反欲两主

    A.①⑦/②⑥/④⑤/⑧⑨③ B.①③⑤/②⑥/④⑦/⑧⑨

    C.①③/②⑥/④⑦⑤/⑧/⑨ D.①③⑤⑧/②/④⑦/⑨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卖鲜花的小男孩

    唐丽妮

    四月,桂林的夜,雨蒙蒙的。塔光和灯火倒映在水里碧水便变成了五彩的水。

    晚宴过后,我们几个较谈得来的文友,畅饮到子夜,方踱回酒店。陈大才子喝得微醺状态正好,歪斜几步,忽然吼起了民歌《斑坞调》:

    春天马格叫呀哈咳/春天斑鸠叫呀哈咳/斑鸠里格叫咧起/实在里格叫得好呀……

    我们正听得入迷,一群小女孩,抱着鲜花,一人拖住一位男作家:“叔叔给阿姨买枝花吧!叔叔给阿姨买枝花吧!”

    我和小执本来就走得慢一些,此时只好再慢一些,落下一段距离。我们挽着手,望着前面笑。我走着走着,忽地走不动了。回头一看,咦,一个小男孩,怀里也有一把鲜花,扯住我的裙子呢。

    “小朋友,你也卖花吗?可是,你看,阿姨们的花都是叔叔们送的呢,自己是不买的。”

    “才不是。奶奶还给爷爷买帽子呢。”男孩皱起眉头,表示不满。

    想想也对,但我还想逗逗这孩子。

    “你看,姐姐们多聪明,懂得追叔叔,叔叔都大方呢。你还不快快追,要掉队啦。”

    男孩眉头皱得更深了,还白了我一眼,小胖腮鼓起来说:“谁跟她们一伙了?好男不跟女斗,她们欺负人。”

    “女生力气没男生大,怎么欺负得了你们男生呢?”

    “她们成绩好,指甲又尖。”男孩说着挽起袖子,那上面有两道弯弯的指甲痕。

    我拉起他肉乎乎的小手臂,往那两道痕上轻轻吹气。

    “她们掐你,你就推开她们呀!”小执气愤地说。

    “我力气那么大,推,她们会跌倒的。我不欺负女生!”男孩再白我一眼,郑重地说:“我不欺负女生!可是她们赖皮,小蔓把她妈妈的钱捐给老师,还写自己的名字!无赖!”

    “哦,小朋友,你这是给玉树震区捐款吗?自己卖花捐?”我心一颤,不由得蹲下来。

    “我一枝花也卖不出去。”男孩往路口看了看,忽然沮丧起来说,“奶奶都来接我了。”

    我和小执顺着他的眼光望过去。果然,一个头发凌乱、瘦小佝背的老人推着小推车正慢慢地走过来,车上堆放有各式的塑料瓶。小执向老人迎了上去。

    “这花我全要了。”我跟男孩说,然后拉开包包拿钱。忽然背后伸出一只手,把男孩怀里的鲜花全拿走了,另一只手递过去一张红票子。原来,用民歌把孩子们引来的江西陈大才子,不知什么时候折回来了。

    “叔叔,再唱支歌吧!”男孩不急着找奶奶,却缠起人来,拖着陈大才子的手臂。

    “那你跟我回江西,我天天教你唱歌,还给你过好日子。好不好?”陈大才子把男孩揽过去。

    “不好。”男孩摇摇头。

    “为什么呢?”陈大才子用他特有的音调,把“呢”字尾音拉提起来。

    男孩歪着脑袋想了想,跑到奶奶身边说:“我要是走了,爷爷奶奶怎么办?”

    看他那可爱的样子,我们都笑了。

    跟祖孙俩分别后,小执告诉我们,男孩不是老人的亲孙子,是老人的邻居。男孩两岁时母亲因车祸去世,2008年汶川地震时,男孩的父亲刚好在那边出差,也不幸遇难。从此,老人就把男孩带在身边了。

    路灯下,一老一少静静推着小车,迎杉湖走去。五彩的湖水,玲珑的双塔,就在他们前面,闪着水雾雾的光。陈大才子蓦地豪情再起,高唱:

    你在那边叫呀哈咳/我在这边听呀哈咳/斑鸠里格叫咧起/叽哩咕噜叽哩咕噜……

    那边的小孩子听见了,猛地转身,招手蹦起来,脆声回应:

    你在那边叫呀哈咳/我在这边听呀哈咳/斑鸠里格叫咧起/叽哩咕噜叽哩咕噜……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的环境描写,交待了人物活动的时间,供了绚丽而又凄清的场景,暗示这会是一个悲剧性的故事。

    B.“我”开始没打算买小男孩的花,了解到小男孩卖花的目的之后打算全部买下,以“我”被感动侧面衬托小男孩。

    C.小执“向老人迎了上去”,看似闲笔,实则通过这一情节为后面写小执介绍小男孩的情况作铺垫,自然而又可信。

    D.小说通过一个家庭不幸但得到关爱的小男孩卖花捐款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彰显出人间有爱、爱在传递的主旨。

    2简要概括小说中小男孩有哪些可爱之处。

    3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唱民歌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名篇名句默写。

    (1)《蜀道难》中,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说即使“黄鹤”“猿猴”也难以越过蜀道崇山峻岭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

    (2)《登高》中诗人描写树叶飘落,长江东流的秋季景色的两句诗是:________

    (3)《劝学》一文中,荀子用“只要坚持,金石都可以雕刻”来要强调学习要有持之以恒精神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指挥若定、取得大捷的句子是:“羽扇纶巾,___________________。”

    (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中使用因想念家乡美食而思乡的典故的一句词是___________

    (6)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用“梧桐”意象营造秋天意境的一句词是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而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明 妃 曲 二 首(其一)(节选)

    王 安 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注)①毡城:古代匈奴等游牧民族所居毡帐集中地。多借称其王庭所在之处。②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失宠后被幽闭于长门宫,直至终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妃辞别汉宫启程时,内心无限伤悲,泪水打湿了姣美的面庞,鬓发亦黯然低垂。

    B. 第四句写明妃不改汉服,与杜甫诗中“环珮空归”句一样,突出表现她眷恋故国。

    C. 汉宫失意,明妃仍“着尽汉衣”,作者以“可怜”表达对其一片痴心的悲叹、怜惜。

    D. 万里相隔,日久年深,明妃心念塞南,却只能望断南飞雁,其行其情,凄恻动人。

    2本诗结尾二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联系诗句具体解说。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长庚,字西岩,福建同安人。乾隆五十二年,署福建海坛镇总兵,罄家财募乡勇,捕获巨盗。自乾隆年,匪艇始犯福建三澎,长庚击走之。嘉庆五年,擢福建水师提督,寻调浙江。未几,艇匪皆为漳盗蔡牵所并。牵,奸猾善用众,既得匪艇,遂猖獗。巡抚阮元与长庚议匪艇高大,战舰不能制,乃集捐十余万金付长庚,造大舰三十,名曰霆船。连败牵等于海上,军威大振。

    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间修船扬帆去浙师追击于三沙,毁其船六。牵畏霆船,贿闽商造大艇。渡横洋,连劫台湾米。

    诏逮治玉德,以阿林保代。既至福建,诸文武吏以未协剿,未断岸奸接济,惧得罪,咸谮长庚。阿林保密劾其逗留,章三上,诏密询巡抚清安泰。清安泰疏言:“长庚熟海岛形势、风云沙线,每战自持舵,老于操舟者不及。两年在军,过门不入。以捐造船械,倾其家资。所俘获尽以赏功,士争效死。实水师诸将之冠。”时同战诸镇,亦交章言长庚实非逗留。仁宗震怒,切责阿林保并饬造大梭船三十。长庚闻之,益感奋。后阿林保置酒款长庚,谓曰;“海外事无左证,公但斩一酋,以牵首报,我飞章告捷,以余贼归善后办理。公受上赏,我亦邀次动,孰与穷年冒风涛侥幸万一哉?”长庚谢曰:“吾何能为此?久视海船如庐舍,誓与贼同死,不与同生!”长庚缄所落齿寄其妻,志以身殉国。是年秋,击贼受伤。

    十二月,追牵至黑水洋。牵仅存三艇,皆百战之寇,以死拒。长庚自以火攻船挂其艇尾,欲跃登,忽炮中喉,移时而损。上震悼,褒恤,初拟俟寇平赐以伯爵,乃追封三等壮烈伯,谥忠毅,于原籍建专祠

    (节选自《清史稿》卷三百五十·列传一百三十七,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间修船扬帆去/

    B. 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间修船扬帆去/

    C. 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间修船扬帆去/

    D. 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间修船扬帆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 “乾隆”是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

    B. 古时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作次序,季是最小的,在时间上,“季”亦指最末的,如文中的“季年”。

    C. “巡抚”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得名,在中国清代是地方军政大员,主管一省军攻、民政,又称抚台、抚军。

    D. “专祠”指古代朝廷专门为有大功于民者敕封神号而立的祠庙,以身殉职或亲民之官,也可以在立功地建立专祠。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折,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长庚一心灭贼,毁家纾难。为了杀贼保国,他拿出家中财产招募乡勇,捕获大盗;后又倾尽家资捐款置办船只器械。

    B. 李长庚忠诚为国,信念坚定。官场的险恶没有动摇他杀贼报国的决心,即使受到上司阿林保的迫害与威胁,他也没有畏惧退缩。

    C. 李长庚大公无私,以诚待兵。他把在战斗中得的战利品全都拿来奖赏有功之士,因此手下将士们都愿以死报效。

    D. 李长庚英勇无畏,身先士卒,每次战斗他亲自掌舵驾船,带头冲锋陷阵;他还曾寄落齿给妻子表明为国捐躯之意。

    4把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文武吏以未协剿,未断岸奸接济,惧得罪,咸谮长庚。

    (2)“吾何能为此?久视海船如庐舍,誓与贼同死,不与同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孙悟空是个好员工》一书中,作家成君忆讲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寓言故事。

    唐太宗贞观年间,有一头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贞观三年,这匹马被玄奘选中,前往印度取经。17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便到磨房会见它的朋友驴子。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浩瀚无边的沙漠、高耸入云的山峰、炽热的火山、奇幻的波澜……神话般的境界,让驴子听了大为惊异。

    驴子感叹道:“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呀!那么遥远的路途,我连想都不敢想。”老马说:“其实,我们跨过的距离大体是相同的,当我向印度前进的时候,你也一刻没有停步。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按照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行,所以我们走进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被蒙住了眼睛,一直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也走不出狭隘的天地……”

    读完以上故事,请结合你的理解与材料意思,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书写工整,卷面整洁,观点明确,思路清晰,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