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攀枝花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举酒客 属:寄,劝

    B. 风 冯:乘 御:驾

    C. 歌而和之 倚:靠,依

    D. 虚者如彼 盈:满

  • 2、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元军邀约宋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大家认为我们一行人是可以解除祸患。

    B.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这样的话,你的下属都将成为俘虏!

    C.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于是趁他厉声呵斥的时候,就呼叫着互相追赶。

    D.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怎么能够使英雄豪杰们拜倒哭泣,在他们的墓道上紧握手腕,抒发他们作为有志之士的悲慨呢?

  •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很多人。

    C.是故无贵无贱,长无少…… 无:无论,不分。

    D.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哪,岂。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俄罗斯不愿与美国发生新冷战,两国外交达成某种妥协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的。

    B.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把农业放到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谋划。

    C. 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迫在眉睫。它不仅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

    D. 市广电局宣布:未来三个月将在市区居民小区全面落实和推动市有线电视数字化会议精神,居民小区电视信号由模拟制转换为数字制。

  • 5、下列句子属于动作描写的是(

    A.“什么?又怎么了?”他大声地说,接着自言自语:“倒霉,今天!”

    B.从此在他小小的脑海里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心愿:一定要去远方。

    C.班长摇头晃脑地念,大家也跟着一起摇头晃脑。

    D.他微蹙了一下眉头,声音愈来愈激昂。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①经济与道德并非风马牛不相及,两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在经济领域出现的食品问题、医药问题、工程问题等都说明,发展经济不能忽视道德的作用,一旦道德出现问题,经济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形成灾难性的后果。

    ②古今中外的学者对经济的理解和把握可谓是观点纷呈,但是,不管从哪个角度理解经济,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认同,经济不只是投入、产出、效益等纯物质和物质活动的现象和概念,人的主观因素客观上是不可忽视的经济要素。事实上,经济是人的经济,是人际关系之经济,经济活动一定内含着作为经济人的应该和人际利益交往活动的应该,离开了人、人际关系之应该的认识和把握,就难以真正认识经济。

    ③马克思在撰写鸿篇巨制《资本论》的过程中,通过对资本主义条位下的商品内在特质和矛盾的分析,揭示出了商品内部的两个对立的经济主体,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及其不可调和的矛盾,进而由此展开对资本主义矛盾运动的探索和揭示,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和资本主义必然会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科学论断。这是经典的阶级分析法,也是阶级道德分析方法。这就是说,唯有弄清楚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的阶级、阶级关系乃至阶级利益关系中的应该与不应该,才有可能更深入地剖析资本主义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这说明,经济现象均可以进行道德评价,有经济必有道德问题存在着,要真正认识和把握一定社会的经济和经济现象,道德视角不可或缺。

    ④经济发展速度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大凡有先进的生产力,一定有快速发展的经济。然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又取决于劳动工具的不断改进与发展。

    ⑤马克思说过,机器是“死的生产力”,只有通过作为“主观生产力”的人去激活作为“死的生产力”的机器,社会生产力才得以形成。而道德是“主观生产力”的基础和核心内容。这是因为,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劳动者,而劳动者的道德觉悟直接影响他们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态度,最终直接决定劳动成果和生产力水平。至于生产力中的劳动工具要素和劳动对象要素,在其体现生产力水平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道德。劳动工具的认识、改造、利用和发展,离不开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和适时地对劳动工具的改造和更新,抱残守缺、不愿创新的劳动主体是无法主动更新劳动工具并不断提升劳动工具水平的。同样,就劳动对象来说,并不是劳动对象的资源越丰富就意味着生产力水平越高。是否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下对劳动对象进行生态性开发和利用,即是否在作用劳动对象时既考虑到当代人的利益又考虑到后代人的利益,不仅直接影响当下的生产力水平,而且影响生产力水平的未来持续提高问题。一味地考虑当前或当代人的利益,忽视甚至破坏了后代人的利益,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在破坏生产力水平、影响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说,道德也是生产力。

    (摘编自“光明网”2018年11月26日15版,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我国出现的食品问题、医药问题、工程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道德问题。

    B.经济是人的经济,是人际关系的经济,认识和把握人、人际关系之应该,就可以真正认识经济。

    C.古今中外的学者虽然对经济的理解和把握观点不一,但都不承认经济要素包含人的主观因素。

    D.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劳动者,劳动成果和生产力水平最终决定劳动者的道德觉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引用马克思的言论强调机器、人、生产力的关系,进而证明道德力量对经济的作用。

    B.文章结合举例论证和道理分析,阐述了道德与经济的密切关系。

    C.文章采用总分结构,主体按照“道德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内含道德”的顺序展开论述。

    D.文章从劳动工具要素和劳动对象要素两方面说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离不开道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济不只是投入、产出、效益等纯物质和物质活动的现象和概念,人的主观因素是经济不可或缺的要素。

    B.抱残守缺、不愿创新的劳动主体因无法主动更新劳动工具,不能提升劳动工具水平而可能成为“死的生产力”。

    C.要真正认识和把握一定社会的经济和经济现象,道德视角不可或缺

    D.对劳动对象进行开发和利用,这是破坏生产力水平、影响生产力发展的行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下面的语句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______________。”

    (2)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______________ ”的错误态度。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列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昭君怨恨什么?借昭君的怨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明人胡震亨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这里不适合也不协调。对此你有何看法,请作简要阐述。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宛人卓茂,宽仁恭爱,恬荡乐道,雅实不为华貌,行己在于清浊之间,自束发至白首,与人未尝有争竞,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哀、平间为密令,视民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民亲爱,不忍欺之。民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民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民曰:“窃闻贤明之君,使民不畏吏,吏不取民。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茂曰:“汝为敝民矣!凡人所以群居不乱,异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礼义,知相敬事也。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吏固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民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民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治事自若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及王莽居,以病免归。上即位,先访求茂,茂时年七十馀。甲申,诏曰:“夫名冠天下,当受天下重赏。今以茂为太傅,封褒德侯。”

    臣光曰:“孔子称‘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是以舜举皋陶,汤举伊尹,而不仁者远,有德故也。光武即位之初,群雄竞逐,四海鼎沸,彼摧坚陷敌之人,权略诡塞之士,方见重于世,而独能取忠厚之臣,旌循良之吏,拔于草莱之中,实诸群公之首,宜其光复旧物,享祚久长,盖由知所先务而得其本原故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四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民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治事自若

    B.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民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治事自若

    C.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民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治事自若

    D.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民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治事自若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束发,古代男孩子一般在15岁束发,表示该学各种技艺了,如《项脊轩志》中“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B.迁,文中指升职。古代表示官员官职变化常用“迁”,“左迁”表示降职,如《琵琶行(并序)》中“余左迁九江郡司马”。

    C.摄,文中是辅助、帮助的意思。古代有国君年幼,让勋贵辅助治理国家的例子,这就是大家所说的摄政。

    D.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始于西周,为国君的辅佐大臣或者帝王老师,东汉以后,历代都有设置,多为虚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卓茂为人宽厚谦恭。他从15岁束发一直到老年。都不与他人争短长,所以,乡人和朋友们都很敬重,仰慕他。

    B.卓茂为官,爱民如子。他在哀、平年间做密县县令,推行仁政善政教化,当地百姓下属官吏和百姓都热爱亲近他。

    C.卓茂爱惜保护下级。曾有蜀地的百姓告发他的下属收受贿赂。卓茂问清原委,用大义人情教训刁民保护了下级。

    D.司马光借卓茂的事迹,赞颂了汉哀帝、汉平帝,善于启用厚道之人,用以教化百姓,所以才能仁政大行长治久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吏固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

    (2)宜其光复旧物,享祚久长,盖由知所先务而得其本原故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何为舒适圈?惯常的定义,是指在一个无形的圈子里有熟悉的环境,与认识的人相处,做自己想做的事,在惯常运作下,过轻松自在的生活。不少人认为,年轻人长久待在舒服的环境中,会因为生活安逸而不思进取;而经历挑战和痛苦,反而会让其变得成熟。也有人认为,每个人的舒适圈是不一样的,闲散者觉得喝茶发呆很舒适,拼搏者则觉得工作加班很过瘾,孤僻的人觉得独处是天堂,擅交际者则觉得狂欢是乐园……还有人认为,年轻人选择舒适圈并无过错,身处舒适圈有安全感,能更好发挥自身潜能,不断成长;而贸然跳出舒适圈,则有一定风险。更有人觉得,对于舒适圈的判定,自我认知和他人认知、表面现象与背后本质也许大相径庭。

    如果你所在的班级组织以“如何看待舒适圈”为主题班会讨论活动,邀请你发言,请针对以上观点,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发言稿。要求:自拟标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