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河池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快速)弹数曲   颜色(衰老)   击(节拍)碎   低眉(随便)手

    B.寻声(悄悄)问     欲语(迟疑)  添酒回灯(拿回灯)   (悲惨)将别

    C.声声(悲,伤)   漂(沦落)憔悴 小弦切切(声音轻细且急促)

    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自安

    D.(退回)坐   轻(顺手下拨) 红(一种丝织品)   (常)被秋娘妒

  • 2、下列选项中有关课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离骚》节选,作品表现了诗人崇仰真理、矢志报国的高尚品格,同时表现出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同楚国黑暗政治之间的矛盾。

    B.《无衣》每章开头都有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怒与愤慨,表达了自己没有衣服穿还要作战的痛苦。

    C.李白在《蜀道难》中,从蚕丛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现实主义色彩。

    D.晏殊《蝶恋花》以秋天为背景,意境深远,笔力豪放飘逸,广远中有蕴涵,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

  • 3、《红楼梦》第三十九到第四十二回,写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她给贾府上下带来了极大的欢乐,对这段情节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姥姥是一个淳朴的农村老妪,为生活所迫来贾府求助,虽然得到了资助,但却被有钱有闲者戏弄着。

    B.贾府上下因贾母的欢心,对刘姥姥也都非常尊重,不计较她的粗鄙,人们的笑都是善意的。

    C.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相比一进大观园更从容,给贾府带来了别样的生机,也彰显了她的辛酸、机智与淳朴。

    D.富贵者的笑声,正是刘姥姥内心的隐泣,她是一个制造了笑声的悲剧人物。

  • 4、下列加点的字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càn)头 wěi   (náo)   不前(

    B.zhēng yǎn)然   jiàn)或 撒手人(huán)

    C.qiān)细   sǔn) (jiàn) duó)长絜大

    D.(máng)   niù   (nú) (jù)后恭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庖丁文惠君解牛   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B.,每至于族   因其固

    C.神遇而不以目视  无厚入有间

    D.刀刃若新发于硎   善刀藏之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浩然的疏离

    ①“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夜来去。”

    ②《夜归鹿门歌》是孟浩然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特色,用闻一多先生话来说就是:淡到看不见诗。起笔平平写去,从黄昏□□的渡口,到月下□□的松径,似乎不过是时间的推移与空间的转换;前后平仄两组韵脚把诗切割为两个部分,照应了时空转化;作为过渡的“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一句,平淡的叙述中,同样让人感到“切割”的意味:诗人仿佛正把自己从喧闹的尘世中剥离出来,投身于另一个寂静而不免于荒凉的世界。

    ③在孟浩然的诗集里,这种与世间疏离的感觉随处可见。孟浩然诗歌的取材,比诸其余盛唐诸大家,未免狭隘,除了他精擅的山水诗之外,差不多就是一首一首的送别诗了。读者可能会注意到,这些诗里,一如“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的意境,“君”如何如何,“我”如何如何,这样的比照,时常跳出。这虽是送别诗套数,在所存无几的孟浩然诗作中,用得未免也频密了点:

    吾观鹪鹩赋,君负王佐才。 ——《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

    君登青云去,予望青山归。 ——《送友人之京》

    我行穷水国,君使入京华。——《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除夜乐城逢张少府》

    ④这些诗句里,青云与青山,水国与京华,“君”与“我”的剥离,似乎不仅在眼前的旅途,而且在于他们的人生目标根本背道而驰。若把“君”看作入世者,那个“我”自然成了避世者;前者准备“兼善天下”,后者准备“独善其身”。“我”对“君”的心态也颇可玩味。《鹪鹩赋》乃是张华所作,赋前序云:“鹪鹩,小鸟也,生于蒿莱之间,长于藩篱之下,……色浅体陋,不为人用,形微处卑,物莫之害,繁滋族类,乘居匹游,翩翩然有以自乐也。”以“鹪鹩赋”对“王佐才”,既有谦抑之态,又有自得之情;以“乘槎客”对“失路人”,自得之情更是宛然。

    ⑤闻一多说:“我们似乎为奖励人性中的矛盾,以保证生活的丰富,几千年来,一直让儒道两派思想维持着均势,于是读书人便永远在一种心灵的僵局中折磨自己,巢、由与伊、皋,江湖与魏阙,永远矛盾着,冲突着,于是生活便永远不谐调,而文艺也便永远不缺少题材。”他认为孟浩然一生没有功名,这项矛盾在他身上并不太显著。他举“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为例,赞扬孟浩然止于羡鱼而并不结网,是难得的一贯,超出他的时代。

    ⑥这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恰作于孟浩然应聘入张九龄幕府时。同时他还写下“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书怀贻京邑同好》)这类句子。其实,那个“羡鱼”而不“结网”的姿态,恰是孟浩然矛盾行止的最佳写照。

    ⑦“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从前那些诗人们的作品里,每每颠倒了过来,或者说,诗中所表达的理想时常与他们现实的身份形成反差——穷时幻想兼济天下,达时渴望退步抽身。对与孟浩然同时代的诗人们来说,功名富贵是一种正大光明的追求。李白入京求官时,会大方地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而张九龄功业极盛之时,诗作表达的反而都是恬淡之情、归隐之志。孟浩然呢?他并非没有入世之热望,却又始终不肯、不敢或者不能放弃出世的姿态。他不曾经历大进大退、大起大落的跌宕,而是把身形凝固在了提步将迈不迈的一瞬。

    ⑧关于他的那个著名传说,似乎是他这种“两头不着”的境况的写照: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

    ⑨因友人引荐而忽然有了“面圣”的奇遇,朗诵的却是“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句子,不但“明主”不悦,“故人”也不见得欢喜。联系到他后来终于没能留任张九龄幕府,这究竟是自觉的选择,还是背运的笑料,真是难说得很。

    ⑩要说谁最好地“解决”了出世入世的矛盾,那一定不是孟浩然,而是王维。荣与辱,进与退,王维该经历的都经历了,该拥有的都拥有了,该看破的也都看破了,所以他暮年诗作里的恬淡是真恬淡。孟浩然的恬淡里仍然有焦灼:“予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

    孟浩然是幸运的,他不曾经历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流离,不曾经历李白暮年流放夜郎的狼狈,甚至不曾经历王维身陷贼中的尴尬,他生死河山全盛时。但也因为他总是提步又止,不曾真真切切的去“走上一遭”,他与“外面”的世界始终疏离。不够丰富的人生与对世间有限的关照,确实限制了他的创作。我们不能不欣赏他那些精妙自然的篇章,但如以现存诗作而论,则不免于单调。一些诗意,有类一桶水倒来倒去。他与王维齐名并尊,但王维诗从体裁、题材到意象丰富变化,都非他能及。

    1请将文章第②段“两组韵脚”中的字分别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②段空格处应填入的形容词依次是□□和□□。

    3文章第④段内容看,孟浩然觉得自己与“鹪鹩”的相似之处在于______

    4文章第⑤—⑦段中作者的观点和闻一多并不一致。闻一多认为孟浩然_______;而作者则认为_____

    5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题目中“疏离”表现的是孟浩然始终不愿与现实社会妥协的品质节操。

    B.文章开篇引用孟浩然的代表作品,展现了孟诗中“与世间疏离”的特点。

    C.孟浩然诗歌创作取材比较狭隘,原因是他只精擅山水诗和送别诗。

    D.从孟浩然“面圣”的奇遇中我们可以看出孟浩然是一位不愿趋附权贵的君子。

    E.文章大量引用了唐人诗句,旨在增添文章的文化含量,并使语言生动华美。

    F.文中多处运用对比,对孟浩然诗歌创作中的不足进行了理性客观的分析。

    6就本文来看,孟浩然的诗歌成就比不上王维的原因是_______

    7作者认为“王维……暮年诗作里的恬淡是真恬淡”,请结合本学期所学的诗歌《终南山》的具体诗句及主题作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着笔,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江月为文澜”,如“_______________”一句,借月侧面表现琵琶曲的强大感染力;“_______________”一句,映射出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的无限感慨。

    (3)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指出,如果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用再负重行路了。

    (4)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学习和反思对改造自我的决定性作用。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据《汉武故事》载,汉武帝曾用许多珍宝装饰帐幕,希望神仙来居住,称为甲帐;较次的自己居住,称为乙帐。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陵。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首联“魂销”描写了苏武见到汉使时的情状,“茫然”写出了年代的久远。

    B.颔联描写苏武身居胡地月夜望乡的情景,以及苏武当年在匈奴牧羊时的艰苦生活。

    C.颈联写苏武回长安时,武帝时的繁华景象已成过去,而他出使匈奴时却还是壮年。

    D.尾联表达了苏武对武帝不能亲眼见到自己生还故国的感伤,以及报国无门的悲愤。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史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在晚唐边境不断被侵扰的背景下诗人对苏武崇高品质的敬意。

    B.颔联“月”照应“断”,“烟”照应“草”,诗人运用“月”“烟”等意象描写了塞外怡人的景象。

    C.颈联用典,并通过“回日”与“去时”的对比,寄托了作者对苏武出使匈奴十九年才得以回还的哀思。

    D.中间两联境界开阔,感慨深沉,对仗极为工整,"甲帐”与“丁年”之对,出人意表而无斧凿之痕。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广字伯始,南郡华容人也。广少孤贫,亲执家苦。长大,随辈入郡为散吏。太守法雄之子真,从家来省其父。真颇知人。会岁终应举,雄敕真助其求才。雄因大会诸吏,真自于牖间密占察之,乃指广以白雄,遂察孝廉既到京师,试以章奏,安帝以广为天下第一。旬月拜尚书郎,五迁尚书仆射。

    顺帝欲立皇后而贵人有宠者四人莫知所建议欲探筹①以神定选广与尚书郭虔史敞上疏谏帝从之以梁贵人良家子定立为皇后。时,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限年四十以上,儒者试经学,文吏试章奏。广复与敞、虔上书驳之,帝不从。时,陈留郡缺职,尚书史敞等荐广。曰:“窃见尚书仆射胡广,谦虚温雅,博物洽闻,不矜其能,不伐其劳。陈留近郡,今太守任缺。广才略深茂,堪能拨烦,愿以参选。”

    广典机事十年,出为济阴太守,以举吏不实免。汉安元年,迁司徒。延熹二年,大将军梁冀诛,广与司徒韩演、司空孙朗坐不卫宫,皆减死一等,夺爵土,免为庶人。九年,复拜司徒。灵帝立,与太傅陈蕃参录尚书事,复封故国。以病自乞。会蕃被诛,代为太傅,总录如故。时年已八十,而心力克壮。继母在堂,朝夕瞻省,傍无几杖,言不称老。及母卒,居丧尽哀,率礼无愆。

    自在公台三十余年,历事六帝,礼任甚优,每逊位辞病,及免退田里,未尝满岁,辄复升。其所辟命,皆天下名士。年八十二,熹平元年。谥文恭侯,拜家一人为郎中。故吏自公﹑卿﹑大夫﹑博士﹑议郎以下数百人,皆缞绖殡位,自终及葬。汉兴以来,人臣之盛,未尝有也。熹平六年,灵帝思感旧德,乃图画广及太尉黄琼于省内,诏议郎蔡邕为其颂云。

    (选自《后汉书·胡广列传》)

    [注]①探筹:用抽签方式决定。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顺帝欲立皇后/而贵人有宠者/四人莫知所建/议欲探筹/以神定选/广与尚书郭虔史敞上疏谏/帝从之/以梁贵人良家子/定立为皇后/

    B.顺帝欲立皇后/而贵人有宠者四人/莫知所建/议欲探筹/以神定选/广与尚书郭虔史敞上疏谏/帝从之以梁贵人/良家子定立为皇后/

    C.顺帝欲立皇后/而贵人有宠者四人/莫知所建/议欲探筹/以神定选/广与尚书郭虔/史敞上疏谏/帝从之/以梁贵人良家子/定立为皇后/

    D.顺帝欲立皇后/而贵人有宠者/四人莫知所建/议欲探筹/以神定选/广与尚书郭虔/史敞上疏谏/帝从之以梁贵人/良家子定立为皇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孝廉不是官职,是汉朝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上级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

    C.庶人,文中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古代也可用“黎首”“黔首”来泛指百姓。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育的皇子公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广历经清苦,受到太守举荐。胡广少年丧父家中贫穷,后到郡里做散吏,太守法雄推举了胡广,于是胡广被推选为孝廉。

    B.胡广极力劝谏,改变朝中决议。顺帝想立皇后,朝议决定用抽签方式来决定,胡广与尚书郭虔、史敞上书劝谏,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C.胡广护卫不力,被贬成为庶人。延熹二年,大将军梁冀被诛杀,胡广因不保卫宫廷而获罪,免去死罪减罪一等,削除爵位土地,免为庶人。

    D.胡广历经六帝,死后哀荣备至。胡广在公台任职三十余年,共侍奉六位皇帝,胡广死后,数百官员都穿丧服守在灵枢旁,直至下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到京师,试以章奏,安帝以广为天下第一。

    (2)广才略深茂,堪能拨烦,愿以参选。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学校为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近来组织了朗诵、健步走、闪拍、足球赛、篮球赛等一系列活动,从活动的组织、排练到最后的完成都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参与了学生认为值得,但有一些家长表示了担忧,认为这些活动参与的再多也不能提升学习成绩,将来高考要拿成绩说话,为什么不在学习上多花时间哪?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提出自己的见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