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威海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针对“抢饭”问题,学生会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后,撰写了《学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B. 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C. 我的一首小诗在《星星诗刊》上发表了,现抄寄给你,请雅正。

    D. 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行家出手果然不同,这件大家都摸不着头绪的事,他却_____地办妥了。

    (2)我研究陶艺多年,直到最近才领悟了_____的境界,可以随心而动,不再受形式拘束。

    (3)演讲比赛开始,他_____,镇定自若,言辞凿凿尽展风度,举手投足尽显风流。

    A.目无全牛     游刃有余     胸有成竹

    B.游刃有余     胸有成竹     目无全牛

    C.胸有成竹     游刃有余     目无全牛

    D.游刃有余     目无全牛     胸有成竹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②低眉手续续弹

    B.①吾从而之   ②孔子郯子、苌弘

    C.罟不入洿池    ②范增目项王

    D.①宽厚而人   ②不珍器重宝肥沃之地

  • 4、下面关于三国中几次战役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严白虎派使者向孙策求和,提出想与孙策平分江东,孙策怒斩来使,严白虎弃城,投奔会稽,孙策采用叔父孙静的计策,借攻查渎,伏击敌军,大败王朗、严白虎,自是东路皆平。

    B.曹操会和孙策、刘备、吕布攻打袁绍,两军会于寿春。袁军坚守不出,曹军日费粮食浩大,曹操“借”仓官王垕的头,消解士兵的怨气,次日亲冒矢石,率众攻城,攻占了寿春。

    C.曹操围攻下邳,吕布不听陈宫的计策,固守孤城。曹操用郭嘉、荀彧的计策,决沂、泗之水,吕布军中将士军心浮动,宋宪、魏续、侯成三人商议,盗赤兔马,绑缚吕布,打开城门,投降曹操。

    D.袁绍兴兵七十余万攻取许昌,两军相拒官渡。袁绍不听许攸的计策,许攸夜奔曹操,曹操跣足出迎。曹操用许攸之计,火烧乌巢,又用许攸计,分散袁军兵力后,直冲绍营,袁军毫无斗志,袁绍大败。

  • 5、下面各项字词注音、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蓊(wěn)蓊郁郁   (chuán) 平仄(zè)

    B. (huán) 箜篌(kōng hòu)   葳蕤(rúi)

    C. (pǐ)极泰来 (jī)   荒冢(zhǒng)

    D. 杀戳(lù) 踯躅(chíchú)   玳瑁(dài mào)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意义指的是有思想价值,有意思指的是有情调有趣味。最好的小说,无疑是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那种。这是一种完美的小说。在这种小说中,意义和意思这两个元素不仅都有,而且两者是水乳交融的,是严丝合缝的,是浑然一体的。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完美的小说却少而又少,不但在中国罕见,就是在世界范围内也不是太多。

    任何一位小说家,毫无疑问都希望自己能够写出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小说。但是,这种小说不是想写就能写得出来的!它的诞生需要足够苛刻的条件,除了生活的积淀,思想的指引和艺术的支撑,还要依靠情感的渗透与智慧的照耀,更为重要的是,恐怕还要等待天赐良机,或者说灵感来袭。总之,这种完美的小说往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许多貌似完美的小说,包括一些所谓的优秀小说,粗看上去似乎意义和意思都有,但不能细看,一细看就会发现,其中的意义和意思并没有达到完美的融合。它们经常是两张皮,要么牵强附会,要么生拉硬扯,要么风马牛不相及。

    既然完美的小说一时半会难以写出来,那小说家们就只好退而求其次了。因此,我们经常读到这样几种小说,一种是有意义没意思的,一种是有意思没意义的,还有一种是既没意义也没意思的。既没意义也没意思的,显然是最差的小说了,如果我们还把它称为小说的话。这种小说不写也罢,也不值一读。至于另外两种小说,我们见到最多的是有意义没意思的这种。毫不夸张地说,这种小说差不多占据了小说的大半个世界。但是,就我的审美趣味而言,我也很不喜欢这种小说。原因是这种小说过于追求所谓的思想价值,有的故作高深,总是削尖脑袋往哲学的象牙塔里钻;有的则假装激进,笔锋一转就溜上了政治的跑马场。说实话,这种小说没什么读头。如果仅仅为了获取某种思想,我们还不如直接去读那些哲学原著和政治文件。

    相对来说,大多数读者更喜欢那种有意思的小说。有意思的小说是从情调和趣味出发的,它不求宏大,也不求深刻,或者说,它不怎么重视意义的建构,只求渲染一种情调,传达一种趣味。这种小说不端架子、不板面孔、也不怎么作秀,更不装神弄鬼,往往显得很低调,很平实,有时候还有点世俗,因此让读者感到亲切、轻松、好玩、换句话说就是有意思!

    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上来看,有意思的小说比有意义的小说更接近文学的本质。有意义的小说虽然也写生活,但它往往只把生活当作材料,目的在于从生活中提取意义。文学说到底还是为生活服务的,它有责任让生活变得更有意思。所以说,有意思的小说离文学的本质更近。

    再从美学上来讲,有意思的小说代表了一种独特的美学追求。如果说有意义的小说属于理性审美主义范畴的话,那么,有意思的小说就应该归为感性审美主义了。与传统的理性美学相比,当下流行的感性美学更加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出于对感性美学的崇尚,有意思的小说开始重新梳理文学与生活的关系,特别看重生活本身的审美价值,从而将文学的兴奋点和着力点转移到了日常生活的感性层面上,尽力去发现、捕捉和传达潜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微妙情调和独特趣味,进而彰显出了感性生命的无限丰富性与多种可能性。

    本来,我不想因为自己喜欢有意思的小说就去故意贬低那些只有意义的小说,但有意思的小说的确比有意义的小说更有审美价值。首先,意义是理性的,意思是感性的,感性的东西肯定比理性的东西显得直观,因此更具审美性;其次,意义是大同小异的,意思则是千差万别的,千差万别带来的美感显然比大同小异更加丰富多样;第三,意义一般是从内容中生发出来的,而意思却来自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所以与意义相比,意思就多了一种形式感,而形式感正是美感的一个重要来源。

    (摘编自晓苏《有意思的小说离文学的本质更近》,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完美的小说既要有意义,也要有意思,这种所谓的完美小说仅仅是一种理想,实际上并不存在。

    B.小说家只要拥有生活的积淀,依靠情感的渗透与智慧的照耀,拥有灵感,就能写出有意义有意思的小说。

    C.作者认为有意义又有意思的小说可遇不可求,相比于有意义无意思的小说,作者更喜欢有意思的小说。

    D.最差的小说是既没意义也没意思的,这种小说不值一读,而只有意义没有意思的小说也不被读者接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阐述了“有意义”“有意思”两个概念,指出了完美小说中“意义”和“意思”两者的关系。

    B.作者将有意思的小说和有意义的小说进行对比,从多个角度分析为什么前者优于后者。

    C.文章末段对有意思的小说比有意义的小说更有审美价值的原因进行分析,论述较充分。

    D.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围绕“有意思的小说离文学的本质更近”展开论证,思维缜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按照作者对小说的评判标准,许多被称为完美的或优秀的小说,其实并算不上真正最好的小说。

    B.有意思的小说不看重意义的建构,不追求宏大和深刻,只求有情调和趣味,因此更受读者喜欢。

    C.有意思的小说崇尚感性美学,看重日常生活,进而彰显了感性生命的无限丰富性与多种可能性。

    D.因为形式感是美感的一个重要来源,所以小说如果缺乏这种形式感,其审美价值就会受到影响。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在《项脊轩志》中,作者归有光写到自己对旧项脊轩昏暗缺点的改造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得房间的亮度大增,采光极好。

    (2)白居易《琵琶行》一诗以琵琶女的遭遇身世为明线,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线交汇在“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上。

    (3)李清照《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生活状态的描写和心理活动的刻画表达了词人无边无际的孤独和度日如年的煎熬之情。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①指江南农村。

    1对这首宋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绿”,写树木葱郁,“白”,写水光映天。诗人从视觉角度着眼,描绘出明丽动人的山水色彩。

    B.子规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这里化用“子规啼血”典故,与李白“杨花落尽子规暗”有异曲同工之妙。

    C.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田野风光和农忙景象,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出了出来。

    D.这首诗笔调清新明快,语言朴实生动,风格平易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2请简要分析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方直有雅才,擢进士第。以著作郎修国史,累迁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神龙初,为吏部侍郎,以母丧解。服除,为晋州刺史。睿宗立,以故属拜黄门侍郎,兼修国史。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知古谏曰:“臣闻‘古之君人,必时视人之所勤,人勤于食则百事废’。故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又曰‘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此皆兴化立治、为政养人之本也。今为公主造观,将以树功祈福,而地皆百姓所宅,卒然迫逼,令其转徙,扶老携幼,剔椽发瓦,呼嗟道路。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愿下明诏,顺人欲,除功役,收之桑榆,其失不远。”不纳。复谏曰:“自陛下戡翦凶逆,保定大器,苍生颙颙,以谓朝有新政。今风教颓替日益甚,府藏空屈,吏员浸增,诸司试补、员外、检校官已赢二千,太府之帛为殚,太仓之米不支。臣前请停金仙、玉真,讫亦未止。今前水后旱,五谷不立,繇兹向春,必甚饥馑,陛下欲何方以赈之?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帝嘉其直,以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先天元年,为侍中。从猎渭川,献诗以讽,手制褒答,并赐物五十段。明年,封梁国公。窦怀贞等诡谋乱国,知古密发其奸,怀贞诛,赐封二百户,物五百段。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是冬,诏知东都吏部选事,以称职闻,优诏赐衣一副。自是恩意尤渥,由黄门监改紫微令。与姚元崇不协,除工部尚书,罢政事。开元三年卒,年六十九。宋璟闻而叹曰:“叔向古遗直,子产古遗爱,兼之者其魏公乎!”幽州都督,曰忠。

    (节选自《新唐书·魏知古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B.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C.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D.又突厥于中国为患/自久虽遣使请婚/恐豺狼之心/弱则顺伏/强则骄逆/月满/骑肥乘中国饥虚/窥犯亭鄣复/何以防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第”是科举考试录取考选进士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服除”是古代丧礼仪式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亲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时间亦先后不一。

    C.“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的近亲属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可称“追赠”。

    D.“谥”,即谥号,是古代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等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知古才能卓著,仕途顺利。他曾先后以著作郎和黄门侍郎的身份编修国史;考中进士后多次升迁,历任卫尉少卿、检校相王府司马、吏部侍郎等职。

    B.魏知古为人耿直,敢于进谏。他针对给公主造道观而劳民伤财一事两次进谏;随从皇帝在渭川打猎时,献诗婉言规劝,皇帝亲笔下诏答复给予表扬。

    C.魏知古忠于朝廷,敢于揭发。魏知古得知窦怀贞等阴谋乱国,就秘密地揭发了他们的阴谋,终使窦怀贞被杀,他被赐封二百户,帛五百段。

    D.魏知古深受赏识,屡受封赏。他先因皇上赞赏他耿直而担任侍中;后在担任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期间,多次受到封地、财物的赏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群心震摇,众口藉藉。

    (2)玄宗恨前赏薄,手敕更加百户,旌其著节。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创作了《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罗琳说:“你想成为哪一类人,并不是取决于你的能力,而是取决于你的选择。”

    你的选择是什么?这句话给了你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