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B.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其可怪也欤
C.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D.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2、下列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可予不 ②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③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④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⑤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⑥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⑦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⑧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⑦ D. ④⑥⑧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教师在讲解鲁迅作品时,首先必须查阅各方面资料,让自己全面了解课文,否则就会断章取义,甚至以讹传讹。
B. 合肥市蜀山区近日追加900万元对危旧小区进行整治。据介绍,该区88个危旧小区几年内将脱胎换骨,面貌一新。
C. 军训结束那天,我们举行列队表演,下午三时,操场上歌声嘹亮,沸反盈天,校园成了欢乐的海洋。
D. 如果对方应酬非常得体,礼貌而又周到,自己却连句感谢的话也不会说,站无站相,坐无坐相,甚至翘足而待,就很容易被人认为有些欠缺休养了。
4、下列不是被字句的一项是( )
A.她采玫瑰的时候不小心让刺扎了一下。
B.天空的骄阳终于给乌云遮住了。
C.山洪被水坝冲垮了
D.心脏突然叫烦恼困扰着。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贾谊,东汉最富辞采的散文家、政论家,他开创了“史论”文学的先河。所著的政论文《过秦论》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
B.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豪人家多聚居在这一带,五陵年少指京城富家子弟。
C. 六艺经传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D. 庠、序,都是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6、山峦
筱敏
①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被历史称之为贵族革命。
②那是一个极其黑暗极其龌龊的时代,除了匍匐于王权靴下的草芥,任何生命都不能生长。然而,恰恰是窒息生命的统治,使自由成为一种焦灼的渴望;恰恰是腐质土的堆积,迫使一种名叫崇高的生物直立起来,以流血的方式,不顾一切地生长。一群心怀使命感的贵族青年站到了起义队伍的前列,并且沿着这条因自由的火把而延伸的道路,走到了绞刑架下或者西伯利亚矿坑的底层。要理解这种崇高的生命必须有同样崇高的心灵。一位政客说:欧洲有个鞋匠想当贵族,他起来造反这理所当然,而我们的贵族闹革命,难道是想当鞋匠?这样一种无耻的“幽默”,除了表明其躯壳能增长腐质土的堆积,其灵魂卑贱地受着王权专制的役使之外,难道可以给予崇高的生命些许蚀损吗?
③百余名十二月党人带着镣铐到西伯利亚去了,并将在苦役和囚禁之下终其一生。他们的罪证是对祖国的忧虑和挚爱,对奴隶的关注与同情。在那条被他们的歌声和镣铐敲击过的驿道上,那条漫长的,永无终了的,直插入蛮荒和苦难的驿道上,远远地追踪而来的,是他们年轻的妻子。
④这些年轻的女性,这些在乳母的童谣里和庄园的玫瑰花丛中长大的女性,这些曾在宫廷的盛大舞会上流光溢彩的女性,这些从降生之日起,就被血缘免除了饥馑、忧患和苦难的女性,歌剧院中不曾演过,噩梦中也不曾见过,那些属于旷古和别一世界的悲剧,突然集中在一个流血的日子里,利刃一样直刺入体内。生活因此断裂。狂泻的泪水,突然就把她们冲到春季的彼岸了。
⑤如果没有经历过苦难,如果没有用自己的肌肤触摸过岩壁的锋利和土地的粗砾,我们凭什么确知自己的存在呢?如果没有一座灵魂可以攀登的峰峦,如果没有挣扎和重负,只听凭一生混同于众多的轻尘,随水而逝,随风而舞,我们凭什么识别自己的名字呢? 面对昏蒙了数百年的天空那一线皎白的边幕,那一线由她们的丈夫们的英勇而划开的皎白的边幕,选择难道是必要的吗?
⑥像踏过彼得堡街角的积雪,她们踏过沙皇那纸特许改嫁的谕令,在“弃权书”上,签署她们从此成为高贵的标志的姓名:放弃贵族称号,放弃财产,放弃农奴管理权,甚至放弃重新返回故乡的权利——难道那一切是人的真正的权利吗?那些虚荣的玩具曾经掏空了多少生命?在目睹了男人们英勇的佩剑刺穿天幕,流泻出一线自由的颜色之后,她们就从庸常走向一种崇高的义务。怎么可以忍辱屈膝,把青春重新搅拌入豪奢的腐朽和华贵的空洞呢?
⑦那一年的冬天,日照极短,枢密院广场的落日残红,如同一环火漆,永不启封地封存了轻盈的过去。从此,她们站到悲惨和苦难之中了——到囚徒那里去!女性的爱,其最本质的激情是母性。于是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就让病弱者和受难者靠在她们肩头吧,她们的臂弯里,不是有一种浴雪的乔木在生长吗?当她们以永诀的伤恸吻别熟睡的幼子,以微笑排开威吓和阻挠,任由恐怖和厄运箭矢一样穿过她们身心,孑然跋涉数千俄里,走到她们的丈夫身边的时候——爱情,还仅仅是一个花朝月夕的字眼吗?
【1】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样一种无耻的‘幽默’”,请结合全文,说一说“幽默”的含义。
【2】十二月党人要“起义”,要“闹革命”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3】本文写十二月党人的妻子,“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请结合全文,说说这句话的作用。
【4】对十二月党人起义,文章为什么说“要理解这种崇高的生命必须有同样崇高的心灵?
【5】在第⑤段中的横线上写一句话,要求用上关联词“如果……如果……凭什么……”,前后语意连贯。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以桑叶的枯黄凋落喻女子年华逝去、容颜憔悴、终被抛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山村安静祥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写箫声的超强感染力,蛟龙听了飞舞起来,独处孤舟中的寡妇听到箫声不禁流下眼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各题。
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①
陆游
看尽江湖千万峰,不嫌云梦芥吾胸。
戏招西寒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
远客岂知今再到,老僧能记昔相逢。
虚窗熟醃谁惊觉?野碓②无人夜自舂。
[注]①陆游在1170年游历庐山,住宿东林寺。宦游8年后,1178年宋孝宗召池东归,途经九江庐山麓,再住宿东林寺。②野礁(duì):此处指田野间用水力春米的水碓。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联叙事:对于一个“看尽江湖千万峰”的人来说。一个云梦泽哪里会芥蒂在胸中啊。
B. 颔联写诗人留宿东林寺,想邀明月一起来听寺里的钟声,表现了对幽静的东林寺的喜爱。
C. 颈联中“远客”是诗人自谓,他没想到今日又旧地重游,而且老僧还曾记得昔日相逢的情景。
D. “谁惊觉”的“谁”字不仅指人,也包括各种声音。意思是,究竟是谁把我从熟睡中惊起的呢?
【2】本诗后两联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填然鼓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求人可使报秦者/蔺相如者,赵人也
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师不必贤于弟子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以勇气闻于诸侯
【2】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C.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D.嗟乎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3】对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的主要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在荒年所采取的移民移粟的政策。
B.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描述了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
C.孟子就梁惠王希望“寡人之民”“加多”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D.孟子委婉地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还要寻找托辞的做法。
【4】翻译句子。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疫情期间,惠风市出现了以下现象:
(一)市民王先生自己组织成立了一个公益组织,公开向社会募捐,为武汉捐款,但是并没有到市民政局办理相关注册、审批手续。
(二)市民刘女士居住的小区实行了封闭,办理通行证后,几天才能外出一次,购买生活用品,对此,刘女士感到人身受到了限制,生活很不方便,抱怨不已。
(三)大学生小张自己设计了一款体温测试设备,未到相关部门检验,就在小区门口,为出入人员测量体温。
(四)大货车司机老李,运载着十多吨爱心蔬菜,日夜兼程,赶往武汉,为了抢时间,一路上他多次超速,闯红灯。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惠风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