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所引诗文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我们相识几十年,你现在退休要回家乡养老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咱们干了这一杯离别酒!
B.“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微风像孩子的手,拂醒一夜沉睡的人们;嗅着窗外桂花香气,倾听着鸟语,感到一天的心情都是愉悦的。
C.“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江南是烟雨江南,是水的江南,是在画船中听着雨声入眠的江南,有太多的游子因为无法拒绝这一份诗意而终老江南。
D.老一辈虽然离开了岗位,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依然关心着年轻一代,关注着自己奉献毕生的事业。
2、找出加线词词义不同的项( )
A.无乃尔是过与 B.是社稷之臣也 C.是谁之过与 D.夫如是,远人不服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之民不加多(更加);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极言轻易);谷不可胜食也(禁得住);秦无亡矢遗镞之费(损失);学不可以已(停止)
B.作《师说》以贻之(赠送);金就砺则利(接近);奋六世之余烈(勤奋);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隳名城,杀豪杰(毁坏)
C.赢粮而景从(担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衡量);数罟不入洿池(深);弟子不必不如师(不一定);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开仓赈济)
D.假舆马者,非能水也(借助);而绝江河(横渡);杜赫之属为之谋(一类人); 秦人开关延敌(迎、请);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查)
4、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③持节送向奴使留在汉者
④故燕王欲结于君 ⑤信义安所见乎?⑥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⑦委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⑧乃设九宾礼于延⑨臣诚恐见欺于王面负赵王而负赵
⑩且相如素贱人 ⑪何功之有哉? ⑫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A.①⑩/②③⑨/④⑧/⑤⑥⑪/⑦⑫
B.①⑩/②③/④⑧⑨⑥⑪/⑤⑦/⑫
C.①⑩/②③/④⑧/⑤⑥⑪/⑦/⑨⑫
D.①⑩/②③/④⑧/⑤⑥/⑦⑪/⑨⑫
5、下列诗句中,与下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
A.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 B.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
C.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D.学语莺儿飞未稳,放身斜坠绿杨枝。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愿。要想实现这几句话,还要走很长的路,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比如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也就是各种文明教化的人,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异民族文化的“优劣”,断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
②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古脑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希望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③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想我们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而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要知道,不论哪种文明,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所以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这就是我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④中国历史上有过这样的例子。唐朝的时候,国家昌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引起了邻国日本的关注,派人来学习,与唐朝建立了友好关系。他们把唐朝好的东西带回去,丰富了自己的文化。这段历史表明,当时的日本人是很有“鉴赏力”的,善于“美人之美”,因此获得了很多文化资源,达到了双赢的结果。
⑤当今地球上的人类,应该比古代人具有更广阔的胸怀、更远大的目光,对于不同文化有更高的鉴赏力,拥有一个与不同文明和睦相处的良好心态。在这方面,我们的先辈留下了许多包含了深刻哲理的宝贵经验。比如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如“修己而不责人”、“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等这样的格言,都包含了克己、忍耐、收敛的意思。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形成的漫长岁月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国人特有的一套哲学思想。
⑥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现在起就必须提倡在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这场变革一定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但是,当我们看到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这些抵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么!
(选自费孝通《美美与共》,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各美其美”,就是要懂得欣赏本民族的文化:“美人之美”,就是要学会真诚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
B. 不同民族的文化各有其短长,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异民族文化的“优劣”的做法是错误的。
C. 中国人有一套特有的哲学思想,它是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漫长岁月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D. 只要人们在文化心态、思想观念上进行一场深刻的大变革,人类就能生活在“和而不同”的世界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从文化心态角度,联系历史与现实,侧重论述了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设想的艰难与可能。
B. 文章第二段,综合运用举例、对比的论证手法,剖析了当今中国学术界所存在的病态心理产生的缘由。
C. 文章第四段,以历史上日本学习、接受唐文化为例,论证“美人之美”对促进自身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D. 文章最后,作者指出建立“和而不同”世界的前提是革新思想观念,树立起“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因为妄自尊大的病态心理,现在已经沦为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
B. 在中国历史上之所以会出现“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根源在于民众的心理被扭曲了。
C. 对纷至沓来的异文化,正确的做法是用理智的、稳健的心态审视它,并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它。
D. “天下大同”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明相得益彰、共同繁荣,人类生活在“和而不同”的世界上。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的《劝学》中,作者认为智慧高明行为没有过错的前提是 _________ ;认为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他们的才德之所以会超过一般人,就是因为 _________。
(2)李白的《蜀道难》中化用晋人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两句的诗句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自居易的《琵琶行》中,以“月”烘托离别时惨淡气氛的语句是“________”,以“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寂寞冷清的语句是“________”。
(4)《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5)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8、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临江仙①
李煜
樱桃②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注)①本词作于金陵被围之时,写于初夏,当年十月金陵被宋兵攻破。②樱桃:初夏结果,古有帝王以樱桃献宗庙的传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蝶翻轻粉双飞”一句描绘了一幅粉蝶无知、同翔取乐的画面,以乐景写哀情。
B.“子规啼月小楼西”一句使用了“子规啼月”的典故,表明作者预感到即将面临国破家亡的境地。
C.下片“寂寥”承上片而来,一腔心事已跃然纸上,而望残烟草低迷”则赋予了“寂寥”更具体的内容。
D.全词意境由“恨”生,由“恨”止,语言直白浅显,但作者抒发的情感却深切感人。
【2】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章昭达字伯通,吴兴武康人也。性倜傥,轻财尚气。少时遇相者谓曰:“卿容貌甚善,须小亏,则当富贵。”梁大同中,昭达为东宫直后,因醉堕马,鬓角小伤,昭达喜之,相者曰:“未也。”
侯景之乱,昭达率乡人援台,为流矢所中,眇其一目。相者见之,曰:“卿相善矣,不久当富贵。”台城陷,昭达还乡里,与陈文帝游,因结君臣分。侯景平,文帝为吴兴太守,昭达杖策来谒。文帝见之大喜,因委以将帅,恩宠超于侪等。陈武帝谋讨王僧辩,令文帝还长城招聚兵众,以备杜龛,频使昭达往京口禀承计画。累功除定州刺史。时留异拥据东阳,武帝患之,乃使昭达为长山令,居其心腹。(天嘉)四年,以功授镇前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初,文帝尝梦昭达升台铉,及旦,以梦告之。至是,侍宴酒酣,顾昭达曰:“卿忆梦不?何以偿梦?”昭达对曰:“当效犬马之用,以尽臣节,自余无以奉偿。”寻出为都督、江州刺史。废帝即位,改封邵陵郡公。华皎之反,其移文并假以昭达为辞,又频遣使招之,昭达尽执其使送都。太建二年,征江陵。时梁明帝与周军大蓄舟舰于青泥中,昭达分遣偏将钱道戢、程文季乘轻舟焚之。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士为长戟施楼船上仰割其索索断粮绝,因纵兵攻其城,降之。三年,于军中病薨,赠大将军。昭达性严刻,每奉命出征,必昼夜倍道;然其所克必推功将帅。厨膳饮食,并同群下,将士亦以此附之。每饮会,必盛设女伎杂乐,备羌、胡之声,音律姿容,并一时之妙,虽临敌弗之废也。四年,配享文帝庙庭。
(节选自《南史•章昭达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士为长戟施楼船/上仰割其索/
B.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士为长戟/施楼船上/仰割其索/
C.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士为长戟/施楼船上/仰割其索/
D.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士为长戟施楼船/上仰割其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宫,古代宫殿名,因在皇宫东面而得名,后也借指居住在此的太子。
B.移文,官府用于征讨、晓谕或声讨的文书,也称为“移书”或“檄文”。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官员的死亡,也可用于妃嫔、皇子、公主等。
D.配享,指臣子在帝王宗庙得到附带祭祀,是古代奖励功臣的一种恩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昭达追随文帝,颇得信任。文帝任吴兴太守时,昭达主动谒见,结下君臣情分;文帝镇守长城,昭达多次奉命与武帝通消息,后累积功勋为定州刺史。
B.昭达忠于陈朝,不怀二志。御宴上,面对文帝询问,昭达坦陈尽忠尽节之意;废帝即位后,华皎造反,昭达将华皎派来诱降的人全部押送到京城。
C.昭达能征善战,颇有智谋。早年昭达即跟随文帝守长城,防杜龛;后又担任长山令,防备留异;征江陵时,面对梁周大军,他巧出奇兵,大获全胜。
D.昭达尽职尽责,治军有方。他为国赴战,鞠躬尽瘁,最后病死于军中;行军征战恩威并施,能以身作则与士兵共苦,又懂得犒赏将士,因此深受敬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昭达对曰:“当效犬马之用,以尽臣节,自余无以奉偿。”
(2)昭达性严刻,每奉命出征,必昼夜倍道;然其所克,必推功将帅。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山东烟台的那女士最近遭遇了一件烦心事。前不久,因母亲患有精神疾病,她想办理残疾证,而办证第一步是填写评残表。可前后跑了七八天,评残表还是没有拿到。问题出在居委会办理环节——在申领评残表到底要不要领导批条的问题上,居委会党支部书记说不需要开批条,居委会工作人员则表示一定要见到领导批条,并拒绝跟领导沟通。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