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陵水县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宁许以秦曲

    A.左右欲相如 B.大将军邓骘其才

    C.见汉使者 D.反欲两主

  •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2010年2月16日,中国驻美大使周文重在离任招待会上说,中美关系31年的发展历程证明了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互信则进,猜疑则退”,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两个大国,中美难免在一些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和利益分歧,双方应该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去考虑问题。

    ①伙伴比对手好 ②合作比遏制好 ③斗则俱伤 ④对话比对抗好 ⑤和则两利

    A.③⑤①②④ B.⑤③①②④ C.③⑤②④① D.⑤③④②①

  • 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秦亦不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故燕王欲结

    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C.相如持璧却立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令君亡赵走燕

    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B.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C.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

    D.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蜀道难》)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600 多座醒目的水塔、100 多个无塔压力罐、5000 多眼深层手动泵井奇迹般地出现了,它们星罗棋布广袤的和田大地上。

    ②我国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解决策略既体现了对国内外形势的准确判断力,也展示了瞻前顾后谨慎应对国际复杂事务的能力。

    ③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一个区长贪污受贿,玷污了人民公仆形象,但他能主动认罪并上交了所有赃款、赃物,可谓罪不容诛

    ④伍绮诗的《无声告白》的确是一本优秀小说,我经常被小说中精彩的情节和细腻的描写感动,时不时的拍案而起,击节叫好。

    ⑤要充分实现这仅有一次的生命价值,我们就应多体会民胞物与的意义,永远与人民在一起,永远拥有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⑥2017 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房价的涨幅还是大大超过金融产品回报率的平均水平,房地产市场的火爆让金融市场难以望其项背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①②④

    D. ③⑤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冠状病毒为不分节段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巢病毒目、冠状病毒科、正冠状病毒亚科。冠状病毒是一类主要引起呼吸道、肠道疾病的病原体,1937年首次从家禽体内分离,最早在人体内发现是在1965年。在电子显微镜下,这类病毒颗粒的表面有许多规则排列的突起,整个病毒颗粒就像一顶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因此被命名为“冠状病毒”。

    在自然界中,冠状病毒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才能繁衍。冠状病毒的宿主丰富多样,除人类以外,还可感染猪、牛、猫、犬、貂、骆驼、蝙蝠、老鼠、刺猬等多种哺乳动物以及多种鸟类。一些冠状病毒感染后可造成人畜共患病。

    那冠状病毒是如何进入宿主细胞的呢?它们首先要附着在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上。冠状病毒粒子外包着囊膜,膜表面分别有刺突糖蛋白、小包膜糖蛋白和膜糖蛋白等3种蛋白。刺突糖蛋白,也就是上文提及的“皇冠”的突起,是冠状病毒感染性和致病性的关键。由刺突糖蛋白组成的刺突来识别和结合位于宿主细胞表面上的受体,就像“钥匙”和“门”的关系一样。一旦把宿主细胞的大门打开,细胞便对病毒毫无戒心。

    (摘自张晗胡载《冠状病毒“这一家子”》)

    材料二

    我们可能永远也弄不清病毒从何而来,但是病毒却真真切切地在我们的演化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病毒与生物的军备竞赛也一直是演化的最强推手,病毒还打破了生殖隔离的壁障,让基因得以在不同的生物中流动。病毒的理想状态是既不引起太严重的症状——不然搞死了宿主自己也完蛋,但也不能大温和——毕竟要生存,抢资源的时候该下的狠手还是得下。所以在漫长的演化中,病毒最终会与宿主达成某种默契,比如说人类与能引发普通感冒的鼻病毒就属于此。但是病毒会变异,有些变异会导致病毒的宿主改变。病毒与新的宿主没有长期磨合的默契,就会出现“下手没轻没重”的问题,其中有些下手特别重的就会给宿主带来致命疾病。

    在长期的演化中,人类和那些从远古祖先开始一路陪伴的病毒已达成完美默契,与从家畜那里来的病毒,比如麻疹、流感等等,磨合得还不完美,但多少有点默契,所以极少引起很严重的疫情。唯独来自于野生动物的病毒跟我们丝毫没有一丁点磨合,因此引起大瘟疫的疾病几乎全部来自野生动物。

    (摘自唐骋《病毒从哪里来》)

    材料三

    近期新冠肺炎肆虐,蝙蝠又一次成了人们的话题中心。大家好奇,许多烈性传染病的大流行都与蝙蝠脱不了干系,但蝙蝠自己却不发病。今天,神秘的蝙蝠将为我们一一解疑。

    问:外界将你们称作病毒库的说法准确吗?

    答:可以这么说。我们有1000 种不同类型的亲戚,是地球上第二丰富的哺乳动物,目前你们从我们身上分离出的病毒有100多种,其中有些被证实可以直接感染牲畜甚至人类。比如在你们人类中大规模流行的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病毒、SARS病毒等,当初和我们在一起时并没有显得多恐怖,可能是它们怕我们吧。

    问:有什么秘密或器来降伏它们,让其不敢放肆?

    答:和你们相比,我们主要有高体温和特殊的免疫系统。作为目前唯一可持续飞行的哺乳动物,我们的体温和鸟类相似,基本上在38-41°C,相当于人类的高烧状态。同时,高体温也使我们的机体免疫代谢速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能够在需要时快速有效地响应病毒入侵,这都让它们不敢在我们体内造次。

    问:但是你们却基本上不发病。

    答:是的。当然也有其它因素,比如我们作为群居动物,亲戚们聚在同一个空间里生活,为我们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这会促进病毒变异。当然,我们在冬眠过程中也会降低代谢速率抑制病毒繁殖。世代演变下来,我们蝙蝠与病毒算是共生关系,各取所需。互不伤害。

    (摘自胡慧祯《蝙蝠采访记》)

    1下列对冠状病毒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冠状病毒1937年首次在家禽体内被分离出来,但直到将近三十年后的1965年才出现在人体内而被发现。

    B.冠状病毒粒子外包着囊膜,囊膜表面的许多排列规则的刺突糖蛋白突起,像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

    C.冠状病毒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虽然它们种类繁多,但却不能单独存活,必须依赖宿主才能生存。

    D.冠状病毒通过由刺突糖蛋白组成的刺突来识别和结合人体的细胞表面受体,从而在人体寄生并繁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则材料都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材料一还使用了作解释、打比方等,使得被说明的对象特征非常鲜明。

    B.病毒并不是只会带来疾疫的灾星,它刺激生物进行选择进化,还能让基因在不同生物间流动,在生物的长期演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C.2019-2020年流感季,北美地区流感大爆发,报道有2000万人患了流感,1.4万余人死亡,导致这次疾疫的病毒来自野生动物。

    D.40°C上下的体温、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的机体免疫代谢速率,是蝙蝠虽携带大量可怕病毒却基本不发病的重要原因。

    3三则材料各自侧重介绍的内容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氓》用桑叶的枯黄飘落,来比喻女子容颜憔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浩浩江水,古代文人会生发无限感慨,如李煜《虞美人》中的“__________”感叹愁绪之多,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感叹韶光易逝,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叹人生短暂。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B.颔联诗人实写洞庭的浩瀚无边。全诗写景虽只这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

    C.“亲朋无一字”,诗人自叙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在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D.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2】这首唐诗是即景抒情的代表作,请结合全诗简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求谏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谏议大夫王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功,怒则滥杀罪。是以天下丧乱,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怨滞。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言语致失次第。寻常奏事,情如此,况欲谏诤,必当畏犯逆鳞。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

    贞观十七年,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曰:“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者十有余人。食器之间,何须苦谏?”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所复谏。”太宗曰:“卿言是矣。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遂答云‘业已为之’,或道‘业已许之’,竟不为停改。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

    1下列选项中加线字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是以天下丧乱,不由此 奏刀騞然,不中音

    B.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 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C.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圣 既得志,纵情以傲物

    D.寻常奏事,情如此,况欲谏诤 臣之壮也,不如人

    2下列列选项中加线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

    B.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

    C.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

    D.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

    3下列各项均能表现唐太宗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一项是( )

    ①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②诏令自是宰相⼊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人,预闻政事

    ③公等亦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

    ④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

    ⑤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4下列对文中唐太宗表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安思危 B.虚怀若⾕ C.防微杜渐 D.垂拱而治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

    (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管晏列传》)

    (3)“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摘自十九大报告)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正确阐述自己的观点,体现你的思辨性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