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太原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是清代乾隆年间问世的一部中篇小说,作者曹雪芹。

    B.《红楼梦》最初以手抄本形式流传,这些抄本题名为《石头记》。

    C.林黛玉更符合传统的闺范,她随分从时,端庄稳重,是一个标准的“名媛淑女”。

    D.贾府包括荣国府、安国府两支,作者对这个贵族家庭饮食起居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 2、选出下列句式特点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慈父见背

    A.其制稍异于前

    B.大王来何操

    C.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D.则告诉不许

  •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白居易,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刘禹锡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刘白”。

    B. 贾谊,西汉文学家,世称贾生。其散文代表作有《过秦论》,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

    C. 韩愈,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D. 海明威,美国作家。他是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老人与海》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

  • 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暮去朝来颜色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C.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D.后刺史臣荣举称秀才

  •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总角”代称少年,“不惑”指人四十岁,按照孔子的说法,他在“耳顺”之年才可以行为合乎“礼”的规矩。

    B. 王羲之写《兰亭集序》时是“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永和十二年是其本命年,可知王羲之的生肖应该属蛇。

    C. 魏征在“可畏惟人”中,把“人”替换成“民”,只因为唐太宗李世民非常讨厌大臣们使用他名字里的字。

    D. “不任区区向往之至”是书信常规结束语,“区区”和“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的都是谦词,一般用作自称。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完成小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塑造的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她贪婪、凶狠、狡诈,“毒设相思局”中她设计害死试图调戏她的贾瑞。

    B.贾政长女元春被册封为妃,皇帝恩准探亲。荣国府为了迎接这一大典,修建极尽奢华的大观园,又采办女伶、女尼、女道士,出身世家、因病入空门的妙玉也进了荣府。

    C.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宝玉大展风采,贾政也很欢喜,还破天荒地夸了宝玉几句。

    D.元妃省亲时命宝玉及诸姐妹题诗助兴,宝钗、黛玉二人之作得到元妃的夸赞。宝玉得到宝钗的指点,改“绿玉”为“绿蜡”;黛玉干脆代他做了一首。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里有句话说:“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

    B.元妃下谕叫宝玉等去园中住。黛玉住了蘅芜苑,宝钗住了潇湘馆,探春住了稻香村,李纨住了秋爽斋,宝玉住了怡红院。

    C.在给秦可卿送丧途中,北静王看“宝玉”赞宝玉,赠以前日圣上亲赐念珠一串,后来宝玉想把这串念珠送给了宝钗,宝钗说是臭男人的东西,不要。

    D.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宁国府中都总管来升说凤姐“是个有名的烈货,脸酸心硬,一时恼了,不认人的”。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府的“四春”分别是: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B.春暖花开之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牡丹亭》被黛玉发现;宝玉见是黛玉便把书交给她看,黛玉也看得入迷。二人还各借《牡丹亭》词句互相打趣。

    C.秦可卿病死,贾珍恣意奢华,不仅东西都选上等,还花千两银子为儿子捐龙禁尉,以便丧礼风光。

    D.在给秦可卿送丧途中,凤姐贪图三千两银子,拆散情人,使一对青年男女含恨而自杀。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宝玉挨打后,贾母吩咐贾政的亲随小厮们,以后贾政若唤宝玉便以她的名义加以拒绝。宝玉自此以后甘为诸丫环充役,宝钗等偶尔劝他留心仕途经济,他便斥之为“入了国贼禄鬼之流”,不留情面。

    B.有年芒种,姐妹们在园内玩耍,探春一路扑蝶来到滴翠亭,无意间听到小红给芸儿私传信物。她就故意说是在找林黛玉,“金蝉脱壳”,使小红不怀疑她。

    C.黛玉应贾母之召来到了荣国府。在贾府,她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 多行一步路,是因为当时她父母已双亡,寄人篱下。

    D.宝玉不愿会贾雨村,黛玉劝他讲仕途经济,宝玉听了,生气道:“姑娘请别的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腌臜了你知经济学问的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描绘的政治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2)《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以“固本”“浚源”为喻,提出全文主旨:____________

    (3)《诗经·邶风·静女》中“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逗趣的生动细节。

    (4)曹操《短歌行》借《诗经》中的“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

    (5)《秦风·无衣》中表现战士们同仇敌忾、步调一致、奋起作战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作者去沙湖看田归来途中遇雨有感而发所作。

    B.词中“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和“晴”都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

    C.作者在雨中“吟啸且徐行”,体现出他的潇洒闲适和气定神闲。

    D.作者在雨中与友人边走边畅饮美酒,山中微冷的春风吹来消散了他的醉意。

    【2】结合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分析苏轼与辛弃疾在面临人生挫折时所展现的人生态度与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又列上唐魏郑公三疏,愿置之坐右,以为龟鉴。又上言天子当明听纳,辨朋党,惜人才,不主先入之说,凡七事;请去刻薄,抑侥幸,正刑明禁,戒兴作,禁妖妄。朝廷多施行之。复官,徙江宁府,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威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奏曰:“东宫虚位日久,天下以为忧,陛下持久不决,何也?”仁宗曰:“卿欲谁立?”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 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无子,非邀福者。”帝喜曰:“徐当议之。”请裁抑内侍,减节冗费,条责诸监司,御史府得自举属官,减一岁休暇日,事皆施行。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选自《宋史·包拯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B.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C.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D.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端土产砚”,端砚因产于古端州(今广东肇庆)而得名。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并称为“四大名砚”。

    B.“龟鉴”即龟甲和镜子,龟可以卜吉凶,镜可以辨美丑,以龟作镜纽,借喻镜鉴前史,为人做事要履于“正中”。

    C.“朋党” 指精诚团结的朋友与同侪,古人倡导君子应该胸怀修齐治平的理想,广结朋党,同心同德,为国尽忠。

    D.“ 路”指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路”这一行政区划始于宋代,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如福建路、两浙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包拯刚正直谏,多次斥责权臣。他用唐朝宰相魏征的三篇奏疏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还劝谏天子要爱惜人才,避免大兴土木等,朝廷大多予以实施推行。

    B.包拯敢于改革弊政,一心为民。旧时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他却打开官署正门,让人们到公堂前陈述是非曲直,方可不受官府小吏的欺瞒。

    C.包拯忠于职守,心系朝廷。任谏议大夫时,他询问皇帝迟迟未立太子的原因,引起皇帝的疑问,之后皇帝理解他是为国家长远考虑,表态将慢慢商议此事。

    D.包拯家风朴实淳正,不尚奢华。他厌恶官吏克扣百姓,要求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决不能贪污,否则不允许他们回到家乡,去世后也不能葬入家族墓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2)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根据以下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材料一:

    1919年五四运动,青年学生追求“德先生”“赛先生”,以“救国救民”为己任。

    1931年抗战爆发,学生“抗日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抗日”。即便西南联大梅贻琦校长、张伯苓校长的公子也纷纷走向前线。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知识青年纷纷“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1981年北大学子发出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倡议。

    材料二:

    当今,不少大学生赴国外留学,留居海外。

    某青年宣称,人生最重要的排序是:自己、伴侣、孩子、父母。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