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与“树之以桑”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非我也,岁也
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C.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诅咒 花瓣 叫嚣 踟蹰
B.倾圯 漪伦 揉碎 沉淀
C.开垦 枯缟 呼啸 翡翠
D.佝褛 凝固 寂寞 喉咙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豪人家多聚居在这一带,“五陵年少”指京城富家子弟。
B.黔首,战国和秦代对百姓的称呼。古代对百姓的称谓还有“布衣”“黎民”“生民”“苍生”“鲰生”“氓”等。
C.句读,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其中,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但诵读时须略作停顿处为“读”(通“逗”)。
D.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其啼声哀切,常被赋以亡国之痛、伤春之情和寂寥之意。
4、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下) B. 画图省识春风面 (曾经)
C. 却坐促弦弦转急 (退回) D. 他生未卜此生休 (预料)
5、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要洁身清心,以示虔诚。包含斋和戒两个方面。
B.“陟”是指提升、提拔,例如诸葛亮《出师表》中:“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C.《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编年体体例,作者为西汉史学家和文学家班固。
D.“旄节”是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它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可作为使者凭证。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柳先生的正骨膏
刘玲海
①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从东北躲战乱来到邾镇。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膏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外人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这话在柳先生这里就成了无稽之谈。
②日本人攻打邾镇的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过去。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
③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断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许久,他一下子想起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也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街上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
④邾镇沦陷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病人很多。这天,柳先生在药铺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戥子里一称,正好。继续一味味抓药,骨碎补十钱、藏红花十钱
⑤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一群日本兵涌进来,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赏。说着指指乱叫的日本人,少佐先生率兵进山剿匪,被八路的地雷炸伤,两条腿骨头断了。
⑥柳先生一怔,然后缓步上前,看看担架上那张被疼痛扭曲的脸,认识。邾镇沦陷后,这个日本人牵着一条凶犬,在大街上咬死咬伤的人不计其数。柳先生指点把病人放到诊床上,然后双手在断腿上拿捏,病人忽然疼得又叫起来,日本兵哗哗地拉枪栓,黑洞洞的枪口一齐对着柳先生。柳先生好像没看见,继续接骨,修正碎骨后外敷正骨膏再竹片固定。一条腿整好换另一条腿,有条不紊。好了,隔日过来换膏药。柳先生说着直起身去洗手,不再说话。翻译官放下大把银元,日本兵抬着少佐走了。
⑦隔日,翻译官抬着那个日本少佐来换膏药,又放下大把银元。又隔日,那个日本少佐被抬过来换膏药,翻译官再放下大把银元。这些日子,柳先生药铺里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少,以致门可罗雀。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你的,良民大大的!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日本少佐换完药走了,当然还留下许多银元。
⑧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丢在地上愤愤而去,街上好多围观的人,恨恨地吐下唾沫,转身散去。柳先生一脸淡然。
⑨一个月后,是日本少佐自己走着来的,翻译官跟在后面抱着一坛酒。柳先生和日本少佐已成了熟人,最后一次换完药开始喝酒,喝酒的时候,推杯换盏很是热闹,一坛酒喝光还没尽兴,柳先生提议翻译官再去拿一坛酒来。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
⑩刑场上,翻译官问柳先生:你当初为什么给少位先生医伤?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柳先生说。那你干嘛又杀死他?翻译官追问。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脱口而答。
(选自2018年(小说月刊》第5期,有改动)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前病人挤满药铺,后来药铺里病人变少,表明老百姓不理解柳先生医治日本人的行为,表达了老百姓对日本人的恨。
B. 文章的故事情节可梳理为:花树被炸,医治花树,少佐求医,为少佐治病,摔缸折花树,少佐被杀,柳先生就义几个部分。
C. 柳先生最初尽自己的努力治好了日本军官的腿伤,最后却在伤好后亲手杀了他,反映了柳先生内心的纠结和挣扎。
D. 小说通过诸多细节描写,准确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叙事语言流畅自然,朴实无华,却能打动人心。
【2】文中多次写颜老爷的那株花树,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文章第⑨⑩段写了故事的结局,请分析这样结局的妙处。
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抨击当时的楚国随意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事实,竞相苟合取悦于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空明的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月出美景。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伯兮①
伯兮朅②兮,邦之桀③兮。
伯也执殳④,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⑤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⑥,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⑦。
注释:①选自《诗经·国风》。伯:兄弟姐妹中年长者称伯,此处指丈夫。②朅(qiè):英武高大。③桀:同“杰”。④殳(shū):古兵器。⑤杲(gǎo):明亮的样子。⑥谖(xuān)草:萱草,忘忧草。⑦痗(mèi):忧思成病。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伯兮》与《无衣》的题材都与战争有关,而写作角度不同。《伯兮》是从思妇的角度来写,而《无衣》则从战士的角度来写。
B. 《伯兮》的第一章通过“朅”“桀”“为王前驱”等内容,赞扬了“伯”的形象、才华与地位,表达了女子内心的骄傲与自豪之情。
C. 赋、比、兴是《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本诗中“焉得谖草,言树之背”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所用手法完全相同。
D. 诗歌紧扣一个“思”字,边叙事,边抒情,塑造了一个温婉的女性形象——有深深的思念与哀愁,但并没有过于激烈的怨愤。
【2】《伯兮》的后三章是如何层层深入地表达女子的思念之情的?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概括。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盂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使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工律,常能为汉伏拏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行:长辈
B.私候胜曰 候:拜访
C.恐前语发 发:泄露
D.虞常果引张胜 引:带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汉亦留之以相当 作《师说》以贻之
B.因厚赂单于 相如因持璧却立
C.常能为汉伏拏射杀之 公为我献之
D.于使卫律治其事 则或咎其欲出者
【3】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B.素与张胜相知 C.数通使相窥望 D.汉亦留之以相当
【4】能表现苏武坚贞不屈的一组是( )
①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②见犯乃死,重负国
③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④引佩刀自刺
⑤武气绝,半日复息 ⑥单于壮其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
的浩然正气。
B.第二、三段写由于苏武副使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从而也累及苏武。
C.从文章内容看,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
D.第四段写苏武为了保持气节,宁死不受辱,写张胜投降匈奴,更烘托了苏武的气节。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2)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网络上曾出现了一名5岁小朋友的简历。这份简历长达15页,显示小朋友具备1500字的识字量,年英文阅读量超过500本,钢琴、街舞、足球、围棋、游泳样样皆会、浮力、重力、密度、磁力等概念也不陌生,足迹更是遍布国内外诸多城市。这份5岁小朋友的“华丽”履历,让不少网友惊呼“受到了打击”,甚至有人感慨“好像这辈子都比不过这个孩子了”。但也有人对这种培养孩子的方式提出了异议。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结合材料进行立意,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