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大庆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写出下列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1灵台:

    (2)神矢:

    (3)故园:

    (4)暗:

    (5)轩辕:

     

  • 2、意大利作家亚米奇契斯的小说《爱的教育》中,有许多情节……。其中的经典情节“他眯起一只黑色的斜眼儿,向我眨了一下,说道:“在这个事儿上,我可是比咱们这儿的警察还聪明!我呀,小老弟,皮都被打结实了,用我的皮直接就能缝手套!”,突出了__________(人物)的___________(特点)。

  • 3、补充:(1)行到水穷处,_______

    (2)________,落日故人情。

    (3)读书,始读;__________;其次,________;中则节节有疑。

  • 4、名句默写。

    (1)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七律·长征》)

    (2)_____________,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_____________,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4)_____________,死而后已。——诸葛亮

    (5)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曹植

    (6)___________ ,当以死守,_____________。——李纲

  • 5、语言积累。

    (1)诗词里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读来或让人感同身受,或引人思绪万千,王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王观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对朋友真诚美好的祝愿;曹植则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为国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2)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同学和老师,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如“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当我们遇到挫折,要有“_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强和自信;如果身处困境,也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则久”的意识。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古诗文阅读。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找出作者歌颂梅花品格的句子,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指的是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赞颂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这首词写于长征路上,作者指挥中央红军攻克娄山关之后。

    注释:①烈:凛冽。②雄关:指娄山关。③漫道:徒然说,枉然说。

    1(提取信息)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__”。

    2(理解字词)联系上下文,“马蹄声碎”的“碎”的意思是(   )

    A.不完整。 B.说话唠叨。 C.杂乱。 D.完整的东西破坏成零片零块。

    3(提取信息)为了渲染红军急速而又坚毅地向娄山关前进的英勇姿态,作者写到的景物有              

    4(品词析句)用自己的话说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整体感知)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   )

    A.悲伤 B.壮烈 C.消沉 D.欢快

  •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1】在横线上补全诗句。

    【2】本诗的作者是___代的___,这是他写在_______(哪里)的一首诗。

    【3】诗的前两句是写庭院的,其中“____”和“____”两个字写出了庭院的洁净,可以看出主人爱洁净。第二句中,“____”几个字写出了庭院的秀美,“____”几个字写出了主人的勤劳。

    【4】诗的后两句写的是庭院周围的自然环境,运用了对偶和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了主人______的情趣。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理解。

    爱在身后二十米

    ①读初中时,家离学校有十几里的山路,那时又没自行车可骑,全靠一双脚板走。

    ②第一天上学时,我起得很早,父亲也跟着起床了。他收拾利索了,就在一旁等我。“你起来干什么?”我问他。“黑漆漆的夜,我送你一段!”父亲指着外面漆黑的夜。“不用了,我都这么大了,又不是小孩子,我不怕的!”青春年少的我,在父亲面前表现得像个大人。况且,与我一同上学的,还有同村的小栓,两个大男人,不就是走山路吗,有啥怕的? 

    ③面对我的拒绝,父亲迟疑了一会儿,“那好吧,我等你走后,把院门关一下!”我背起书包,挺起胸脯,在父亲面前昂着头走出了院门。小栓已在村口等我。我望着前面漆黑的一片,心里还真有点儿害怕。长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要走这么长的一段山路。“你怕不怕?”我问小栓。“怕?有啥怕的?我们有两个人呢。”小栓的声音不大,但我听得出来,他一定和我一样,在假装勇敢。

    ④我们出发了。黑漆漆的夜,天边悬挂着两三颗孤星,阵阵山风吹过,让人不寒而栗。“要是有大人送我们一阵就好了!”小栓在后面低声嘀咕。是啊,现在我真的后悔刚才为什么要拒绝父亲的好意。我想象着此刻父亲就在我的身后,但我不敢回头看,只顾着埋头往前疾走。等我们走到学校,早已是大汗淋漓。

    ⑤这样的时光持续了三年。但每一天上学,父亲必定要跟我一同起床,他有时甚至起得比我还早。自从我拒绝他送我之后,他再也没说过这类的话,只是说等我走后,关好院门,再也没有别的什么。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父亲对我撒了谎。

    ⑥初三毕业,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县城的师范院校。父亲显得特别兴奋,他邀我下河去洗澡,我这次没有拒绝。当父亲脱下长裤的一刻,我瞥见他的右腿上,有一块长长的伤疤,像一只黝黑的壁虎伏在腿上,特别的刺眼。“爹,你的腿啥时弄伤的?”父亲迟疑了一阵,呵呵一笑:“那次上山砍柴,让树枝给划的,没事,庄稼人嘛,哪没个小伤小疤的,早就好了。”父亲说得那样自然,我信了。

    ⑦但随后不久,母亲和我聊天时,无意中说到了父亲的那个伤疤:“你爹一天早上送你去学校,让猎人的套弓夹着了,淌了不少的血,好几个星期才好呢。”“送我?爹送过我?”我惊讶地向母亲求证。“是啊,你爹不让我对你说,上初中那会儿,他一直在送你,为了不让你发现,他就远远地跟在你后面。他还说,离你二十米远,既能看到前面的你,又不会被你发现。送你三年,你爹呀,都总结出经验来了。”母亲说得自然,我的心却在流血,为自己曾经的固执。

    ⑧那一刻,我的脑海里闪现出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一直固执地以为自己是多么的勇敢,不曾想却辜负了父亲那一颗慈爱的心。这一生,只要我们还行走在人生崎岖的山路上,父亲就会一直紧紧地跟在我们身后二十米,直到他再也迈不动脚步的时候……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第⑦段画线句子,说一说“我”为何“惊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第⑥段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展开合理想象,补全第⑧自然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仿照例句写一段赞美父爱的话。

    例句:父亲的爱就像山,为你阻挡风雨;就像光,为你照亮前程。

    父亲的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大厨赫师傅

    ①年过花甲的赫师傅掌灶这么多年,还没碰到过让客人挑(tiāo)眼的事。

    ②那天,餐厅里客人出奇的多。几个大厨围着灶台,热炖焖溜,煎炒烹炸,忙得不可开交。

    ③“芙蓉鸡片一盘!”服务员冲着后厨大声招呼。赫师傅手头正忙,就扭头朝徒弟说:“志昆,芙蓉鸡片你来,注意火候,马虎不得!”崔志昆应道:“放心吧,手到擒来!”

    ④只一会儿,就听餐厅里一位食客高声嚷嚷起来:“这芙蓉鸡片味儿不对呀!”赫师傅脸色一沉,三步并作两步从后厨走出来,瞥了那菜一眼,冲服务员一努嘴:“还愣着干什么?把菜端回去,重做!”服务员赶紧跟客人道了声“对不起”,把菜端回了厨房。

    赫师傅觉得脸有点儿发烧,他克制着自己,走到客人跟前勉强挤出几个笑纹。“对不住,对不住,我给您重做,回头菜端上来,您再品品。”说着,他快步走回后厨。

    ⑥走进厨房,他指着那盘莱,眼里冒着火,厉声冲着徒弟吼了一嗓子:“你是怎么炒的!火候对吗!”“那人也太挑别了……”“胡说!火候不对怨不得人家!”赫师傅的脸涨得通红,“说了多少遍,什么时候勾芡(qià),什么时候起锅,你都当耳边风了!”崔志昆没想到师父会发这么大的火儿,大气儿也不敢出。

    ⑦说者,赫师傅精心挑选出鸡里脊,熟练地别去筋膜,又用刀背砸成泥茸。厨房里闷得让人难受,灶台的火苗比往日更旺更红,本就不大的厨房里已经如同蒸笼一般。汗水顺着赫师傅的脸颊往下滴。

    ⑧看着师父那股子认真劲儿,再看看他手底下的活计,崔志昆脸上浙渐没了怨气。他赶紧帮着师父打下手,学着师父的样子,小心地磕开鸡蛋,小心地撇出蛋清,感觉蛋清好像有了从未见过的美丽的光泽,赫师傅歪头瞧了一眼,语重心长地说:“志昆,做每道莱都讲究个‘用心',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得好好学,做莱如做人,马虎不得呀!”说着,他接过志昆手中的婉,一点儿一点儿地往砸好的泥茸上兑(duì)蛋清,又顺一个方向搅匀,接着舀入温油,上锅滑成鸡片,再用汤汁加白糖、精盐、味精勾芡,上锅颠了几下。“看到了吗,几下就出锅,这叫火候!你呀,老实学吧!”说着,赫师傅把炒好的莱倒在盘里。崔志昆一看,心里暗暗叫绝:“这菜相真好,形态雅致,软滑鲜嫩,像件精美的艺术品。唉,和师父比,我这火候真还差得远哪!”

    ⑨赫师傅让服务员给客人端过去,那位客人说:“够味儿,地道!是不是刚才那位老师傅炒的?”“是”服务员说,“他姓赫,是我们这儿的老师傅了。”

    ⑩“啊,他就是的有名的大厨赫师傅呀!”客人竖起拇指说,“果然名不虚传!”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挑眼:_______________     语重心长: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大厨赫师傅》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起因:赫师傅让徒弟炒芙蓉鸡片,顾客尝了不满意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⑤自然段中画横线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推测赫师傅心里会想些什么,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并用波浪线划记,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

    【5】联系上下文,体会对崔志昆的描写,选出理解不准确的一项(       

    A.师父让崔志昆炒芙蓉鸡片,崔志昆说“手到擒来”,表明他对这事儿并不重视。

    B.客人不满意,崔志昆认为是客人挑剔,表明他对批评不服气,不从自身找原因。

    C.写志昆磕鸡蛋撇蛋清时连用两个“小心”,是为表明他做菜时间长,十分辛苦。

    D.志昆感觉蛋清好像有了“美丽的光泽”,表明他已“没了怨气”,态度改变了。

    【6】本文的题目是“大厨赫师傅”,你觉得赫师傅称得上“大厨”吗?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请至少从两个角度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致爱丽丝

    那是一个寒冷的圣诞之夜,20多岁的贝多芬徘徊在维也纳的街头。

    突然,贝多芬遇见了一位在寒风中哆嗦的女孩。女孩叫爱丽丝,她的一位邻居雷德尔老爹正病得厉害。双目失明的老人有一个愿望,他说,在这个愿望没有实现之前,他是不能死去的,否则他的灵魂就不能升入天堂。美丽善良的爱丽丝跑到斯提芬大教堂求助神父,但被拒之门外。

    □什么愿望□贝多芬问□他想再看一眼森林和大海□到塔希提岛□阿尔卑斯山去看一眼□爱丽丝含着泪水说。

    就在这个寒冷的圣诞夜,贝多芬拉起爱丽丝的手到了雷德尔身边。他轻轻地打开了角落里那架尘封已久的旧钢琴。他弹奏着,那么自如,那么专注……

    “啊,看到了。我看到了阿尔卑斯山的雪峰,塔希提岛四周的海水,还有海鸥、森林、耀眼的阳光……全看到了。啊……”雷德尔感动地拥抱了正沉醉在琴声里的贝多芬,“尊敬的先生,感谢你在这圣诞之夜,使我看到了想看到的一切——我终生热爱的大自然啊。”

    “不,要感谢美丽可爱的、天使一般的爱丽丝,是她把我引到了这架钢琴前……请允许我把这首曲子献给你吧——可爱的爱丽丝。我会把它的乐谱记录下来,带着它,走遍全世界……”就这样,一支名为《致爱丽丝》的钢琴曲,从此成为经典,为世人喜爱。

    我想那个圣诞之夜,贝多芬是快乐的,雷德尔是快乐的,爱丽丝是快乐的。

    【1】请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雷德尔老爹最后的愿望是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帮助他实现了愿望。

    【3】在贝多芬的琴声中,雷德尔老爹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用“﹏﹏﹏”在文中画出来。

    【4】“贝多芬是快乐的,雷德尔是快乐的,爱丽丝是快乐的。”他们的快乐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理解

    永远的先生

    如果你问我最敬仰的作家是谁,鲁迅!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而且就算再过几十年,这个答案也不会变……

    本是一个富家子弟,却遭遇了家道中衰的突变;本可有一个读书求功名的传统人生,却生在了一个社会骤变的时代;本可凭着海归医师的招牌安稳一生,却毅然选择了从文救国的道路;本可抖抖衣袖飘然而去,却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

    再多的也只能造就一个庸才,只一个就可成就一座高峰!

    先生,我只能这样称呼您,我想每个中国人都会愿意这样称呼您。在那个黑暗动荡的年代,先生是第一个从铁屋子中醒来的人。梦醒了却无路可走,也许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先生却没有在无路可走的面前低头。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先生自愿做那第一个开拓者,您开始呐喊,您要用自己的心来唤醒每一个昏醒的人,要用自己的笔,挑起整个民族的脊梁!

    您,做到了。我们看到了新文学中那个奔走呼喊的身影,看到了语丝里那盏长燃不灭的灯——您点燃了文学革命之火,点亮了国人民主革命之路!

    先生也曾彷徨过。面对那个人吃人的社会,先生只能狂人之口啜泣;面对那一个个身处水深火热却还怡然自乐的Q”先生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面对一个个成了反动者枪下亡魂的仁人志士,先生独自一人在深夜里黯然伤神……

    虽有彷徨,但先生从未放弃过。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先生就是真正的勇士,骨头最硬的中国人,在沉默中爆发的地火。任何困难在先生面前都会被熔化。

    先生虽然已经逝去,但您所代表的民族魂必将延续不衰;您的无畏的精神,必将被人们星火传承;您的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真情,必将感动每一个后人;您的横眉冷对千夫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爱憎,必将指引我们每一代人不断向前!

    1写出和敬仰意思相近的三个词语。

    ————   ———— ————

    2第二自然段中,作者主要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________的情感。

    3找出第四自然段引用的鲁迅先生的原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六自然段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5纵观本文,作者大量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 _______

    6写出你所知道的关于鲁迅先生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理解。

    《竹节人》节选

    ①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②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

    ③仔细想来,那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

    ④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又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⑤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⑥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⑦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⑧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1】从文中找出下列兵器名称的实际物品。

    (1)金箍棒( )(2)虎头双钩( )

    【2】第①段画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第⑤段的画线词语“手舞之,身摆之”“没头没脑”“'不知疲倦”的描写中,你能体会到作者要重点表达的是(          

    A.竹节人非常可爱,很好玩。

    B.竹节人不受控制,不能做出灵巧的动作。

    C.游戏很无聊,不能吸引“我们”。

    D.制作竹节人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4】赏识:第⑦⑧段末尾都有“神气”,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

    【材料一】“只要拥有一部手机,你几乎可以做任何事情。”诞生仅仅20年,手机的基本功能已大大超越了移动通话、拍照、电视、多媒体播放器、高速网络浏览器、GPS导航仪、无线连接……越来越丰富的功能被加载到了手机上。它也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材料二】现如今的大街小巷,不管是商店里还是公交车上,不管你在等车还是在用餐,就连走路的人群里,都能看到这样的人:他们齐刷刷低头盯着屏幕,手里拿着手机、iPad——玩游戏、看视频、刷微博、发微信……这就是“手机依赖症”的表现,他们被称为“低头族”。据调查,有59%的人随时随地携带手机,16%机不离手,14%的人连上厕所也不忘“抓紧时间”发短信或查询“微博”账户。

    【材料三】今年春节,重庆市民崔先生回万州老家过年时候,一家子难得聚齐了吃顿饭,但年轻人只顾一个劲低头玩平板电脑,崔先生的爷爷一怒之下摔了盘子,本来温馨的时光却尴尬地收场了。崔先生家里发生的这个事儿,引起网友的讨论,不少人感叹“人际”抵不过“人机”,“相对无言”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潮流。其实“低头”不仅影响“人际”,长期低头,也对身体有危害。轻者可能造成颈椎疼痛、拉伤,或是血液循环不良导致头晕,严重的则会造成颈椎的椎间盘凸出、滑脱。同时,长期低头玩手机,除了因为过度用眼和环境光线不足等诱发眼部、颈椎疾病外,还可能造成失眠、焦虑等症状。

    【1】现如今有多少人随时随地携带手机?( )

    A.59%

    B.16%

    C.100%

    D.14%

    【2】研读以上三则材料,每则材料分别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你如何理解“人际”抵不过“人机”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更好地处理科技产品与学习的关系,学校开展了“我与你——科技产品的爱恨情仇”系列主题活动,请你为活动拟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材料,谈谈过分依赖手机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为陈述句)

      

    (2)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这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改为反问句)

     

     

  • 16、句子训练营(11分)

    (1)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2)这两句子都是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比较这两个句子,说一说分别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生产。   冀中平原上的人民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上面的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3)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的情况呢?民兵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

    请把上面的句子改写为陈述句。

     

    (4)用温和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温和(表示气候):

    温和(表示态度):  

     

  • 17、无风的湖面,没有一丝波纹。

    改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

  • 18、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变魔术,改句子。

    1.这雄关外面的乱石纵横、野草丛生的一片片土地,哪一处没埋葬过入侵者的累累白骨?(改为陈述句)

    2.用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1)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2)我们之所以意志坚强,是因为我们心中拥有太阳。

     

  • 20、皎洁的月光照耀着一望无际的大海。(缩句)

    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作文。

    任选一题:

    1.用日记的形式写一篇读《丰碑》后的体会。

    2.《一件难忘的事》

    要求:(1)写亲身经历过的事。

    (2)写清事情的经过。

    (3)写出自己当时的心情、心里的想法。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