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淮南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字词。

    1.地球周围ɡuǒ______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yáo lán______,是那样美丽壮观,hé ǎi kě qīn____________

    2.这位女士mù dǔ______了案件发生的整个过程,警察正在向她了解案件的jī běn______情况。

  • 2、请你认真读拼音,把汉字写下来,注意把字写得美观大方。

    juàn  liàn   pú sɑ   tánɡ  lánɡ wēi  xié   wú ɡū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yóu yù zhànɡ  ài yǐn  mán   shòu  xuē   xī  shēnɡ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以上所填的词语按音序排列,排在最前面的字是_______,排在最后的是________

  • 3、判断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写在括号里。

    (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

    (2)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

  • 4、读句子,用词语概括人物的心情或者情感。

    (1)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_________

    (2)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得,那该多好啊!________

    (3)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________

    (4)我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有朝一日,她能从大洋彼岸飞来与我们相约。______

    (5)奶奶看不过我被整的满脸的汗水和泪水,每次都目不忍视躲到里屋。_______

  • 5、(1)写出反义词 明白( )   特意( )  幸福(   )

    (2)写出近义词 缓慢( )   思考( )  拥挤(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综合训练。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 ①花满蹊:花很多,把园中的小路都遮住了。蹊,小路。②压枝低:形容花开得很茂盛,把花枝都压得低垂了。③留连:留恋,舍不得离开。④自在:自由自在,不受约束。⑤娇莺:美丽可爱的黄莺。⑥恰恰:黄莺的鸣叫声。

    1本首诗是一首__________

    A. 五言绝句   B. 五言律诗   C. 七言绝句   D. 七言律诗。

    2本首诗在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押韵,韵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二二三式的朗读节奏在第三、四句诗上做出停顿标记。

    4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多读几遍,我们会找到诗中表现花开得繁盛的两个字: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三句诗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想象诗中的景物,补充下面的文段。

    黄四娘家的花很多,有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把园中的小路都遮住了,千万朵的花连枝条都压弯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蝴蝶飞来了,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久久不肯离去。花枝间传来恰恰的啼叫声,仿佛是可爱的黄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古诗赏析二。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陶者

    [宋]梅尧臣

    陶尽门前主,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

    鳞鳞居大厦。

    农家望晴

    [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

    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

    麦场高处望云开。

    【注释】①陶者:烧制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②陶,同“掏”,指挖土烧瓦。③鳞鳞:形容屋瓦如鱼麟般整齐排列。

    【1】了解诗人通过写哪些人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补全下列思维导图。

     

    《江上渔者》

    《陶者》

    《农家望晴》

    人物:

    ______

    ______

    ______

    三首诗都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三首古诗。

    (1)《江上渔者》一诗将____________进行对比,反映了渔民______________

    (2)《陶者》一诗将“______”与“______”两句进行对比(用原诗句回答),写出了_________,体现了当时社会的________

    (3)《农家望晴》一诗中“白发老农如鹤立”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鹤立”一词比喻_____的站立姿态,形象地表现了他_______的心情。

    【3】下列对三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君看一叶舟”中的“一叶舟”突出了打鱼的船很小。

    B.“鳞鳞居大厦”一句中的“鳞鳞”二字既写出了大厦之多,也写出了剥削者比比皆是。

    C.《农家望晴》一诗中的“早晚回”即何时回,这一问表现的心情是喜悦的。

    D.这三首诗都是悯农诗,写出了当时劳动人民生存的不易。

    【4】读下面的资料,结合三首诗的内容,说说你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政治抱负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课内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前两句中的“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雨下得很急。

    【2】诗中的“翻墨”“水如天”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

    【3】“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两个形象的比喻,既写出了天气骤然变化时的________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______心情。

    【4】简述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________________

    【5】小敏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的每一句都看成一幅画,并为它们各拟写了一个标题,请你选一选。

    ①大雨倾盆图     ②乌云密布图     ③水天一色图     ④风起云涌图

    (1)黑云翻墨未遮山( )             (2)白雨跳珠乱入船( )

    (3)卷地风来忽吹散( )             (4)望湖楼下水如天( )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类文阅读

    折射温暖

    我去天山山区旅游,那里地处偏远,人们生活节奏很慢,太阳照屁股才起床张罗生意,我第二天一大早要上山抓景,就准备买些方便面当早餐,照相机电池也要准备。

    我在宾馆下面的小街购买,女店主懒得连屁股都不抬,听我说要电池和方便面,她淡淡地说:“这没有,往下走彩云商店有。”

    我来到彩云商店,那是家小得只有六七平米的鸽子笼店,招牌、货柜都很旧了,一个年过六旬的老太太窝在里面,多余活动的地方都很小。这里倒是有我要的方便面和电池,可是老太太的货品简单稀少、杂乱陈旧,让人没有购买的胃口。

    我转身离开彩云商店,去不远处的超市,那家超市有货架二十几排,小具规模,货物琳琅满目,环境也不错,里面居然也没有最常见的方便面和电池。

    我再次来到彩云商店,老太太起身拿货非常艰难,她拄着拐棍,手都颤颤巍巍的。

    我折回来,从女店主嘴里知道了真相。她说:“方便面和电池这条街只有彩云商店有,这是我们约定好的,有几种货品大家都不卖,只留给彩云商店。”

    彩云商店老太太的老伴早逝,她靠吃低保过活,前年儿子犯事坐牢,老太太日子更见窘迫,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邻居们想帮她,但老太太脾气好强,不愿欠人家的。邻居能为她做的,就是达成一致,留一些生意让她独享。

    女店主做了个比喻:“老人家生活困苦,心情总是背离阳光。我们扳不过她的身子,便当镜子,把阳光折射给她。”

    我回头望望这条狭窄落后的小巷,只觉得太阳光照下来,每个角落都好温暖。

    1(理解词语)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近义词打“√”。

    张罗(A.罗列 B.料理)

    琳琅满目(A.目不暇接 B.零零碎碎)

    2(关注情节)短文写了“我”四次买电池和方便面,分别是怎样的情形?简单地说一说。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注情节)第6自然段中所提及的“真相”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析句子)女店主的话中“背离阳光”指__________,而“把阳光折射给她”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

    5(感受人物)读了这篇短文,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关于读书

    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因此,找到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2017年6月,某学校对五年级的12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课外阅读的调查,部分统计如下:

    1根据调查表,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不多,没有形成良好的自觉阅读的习惯。_____

    ②漫画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对学生易产生较大的吸引力。_____

    2根据调查表2,说说你从中有什么发现。

    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又一个“铁人”

    共产党员王守忠是西北石油地质局井下作业大队副大队长。25年的野外工作,25年的艰难困苦,25年的成功与奋斗,使他成为又一个“铁人”。

    1984年9月22日,一个钻井队正在塔里木盆地北部钻一口井的时候,突然发生了强烈的井喷。这一方面证实了塔里木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另一方面,井喷随时都会引起油井起火,随时都会烧掉价值上千万元的钻塔和其他设备,立下大功也面临着大难的这个井队,正是6008井队,王守忠当时是井队队长。

    面临剧烈的井喷和凶猛的大火,王守忠立即通知用柴油机灭火,切断电源,命令在场人员撤离危险区。而他自己却带着几名工人守护在井口。强大的油气流从管线口呼啸而出,近40米高的火龙腾空而起,熊熊烈焰把戈壁夜空烧得通红,巨大的响声震撼人的心肺。为制服井喷,各级领导坐阵指挥。27日上午,狂风把突然出现的火龙抛上几百米的高空,向井场中心扑去,方圆一公里内一片火海,黑烟翻滚升腾遮天蔽日。王守忠同志同敢死队员集结在火海前,要求现场采访记者拍下集体照,说如果回不来好给家里留个纪念。这段时间,王守忠嗓子哑了,手脚和身上的皮肤被滚滚的原油灼红了,但他一直坚持战斗,直到完全控制井喷。

    在塔里木,王守忠几乎参加了每一次制服井喷的艰苦工作。因此,可以说,他寻找石油的足迹,是许多生与死的经历构成的。一位外国专家目睹了王守忠那拼命的劲头,问他说道:“你不怕死吗?”王守忠回答:“油井是国家的,就是豁出命,也要保住它!”

    【1】文中加点的“大功”和“大难”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第三自然段描写井喷和大火的语句。

    【3】短文具体描写井喷和大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守忠和同志们为什么在火海前要求记者拍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练习。

    【战争简介】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被称为朝鲜战场上最为艰难、惨烈的一场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进行了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这次战役,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

    ——选编自百度百科

    【气候特点】

    长津湖地区一般从10月下旬开始进入冬季,至11月下旬日平均气温可下降到零下27摄氏度,气候相当严寒。1950年的冬天,更是雪上加霜。这一年,朝鲜遭遇了一场50年一遇的极度深寒天气,不仅普降大雪,伴随而来的还有大风,长津湖地区的温度下降到了50年来的最低,在零下40-50度。志愿军仅有的干粮——土豆,也全冻成了冰疙瘩。

    ——选编自地理探究

    【“冰雕连”】

    中国志愿军第九兵团于1950年11月初进入朝鲜。军情紧急,原计划在辽阳、沈阳置换冬装的十几万战士衣着单薄直接过了鸭绿江。长津湖战役中,一共有三个连队的志愿军被冻成了冰雕,成为“冰雕连”。后来整理“冰雕连”烈士们的遗物时,在上海籍战士宋阿毛口袋发现一张纸片,上面写着:“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去。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选编自腾讯新闻

    【作品节选】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网,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风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压制在阵地前面……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志愿军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

    ——选自(谁是最可爱的人)有删改 作者:魏巍

    【1】【多选题】长津湖战役被称为朝鲜战场最为艰难、惨烈的战役是因为(       

    A.极度深寒天气

    B.美军武器装备世界一流

    C.志愿军衣着单薄

    D.志愿军粮食短缺

    【2】阅读【作品节选】,找出战斗最为激烈的场面描写,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品节选】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冰雕连”】画波浪线部分,你从中感受到志愿军战士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被称作“最可爱的人”。新时期,我们身边有哪些人也可以被称作“最可爱的人”?先表明观点,再说明理由。(理由不少于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学校设计一条电影《长津湖》的宣传标语,号召同学们向英雄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名著节选,完成练习。

    ①初见那个可怜的家伙时,我看他身材合宜,四肢挺直结实,身体健康,年纪看来二十六岁。他眉清目秀,面目一点也不狰狞可憎,这种温柔亲切的样子在他微笑的时候表现得更为明显。我告诉他,他的名字叫“星期五”,因为我在星期五那天救下了他。

    ②回到家的第二天,我就考虑怎样安置“星期五”。我在两道围墙之间的空地上,给他搭了一个小小的帐篷,还在入口处做了一扇木板门。门是从里面开的。一到晚上,我就把门从里面闩(shuān)上,同时把梯子也收了进来。这样,如果“星期五”想通过内墙来到我身边,就必然会弄出许多声响,也就一定会把我惊醒。此外,我每夜都把武器放在身边,以备不时之需。

    ③过了几天,我教他打谷,并把谷筛出来。不久以后,他打谷筛谷就做得和我一样好。后来,我让他看我做面包、烤面包。没多久,他也能做面包、烤面包,做得和我一样好。

    ④一天,我和“星期五”偶然走上岛东边的那座小山,“星期五”全神贯注地朝大陆方向眺望了一会儿,忽然手舞足蹈起来:“我看到了我的家乡,我看到了自己的部落了!”这时,他双眼闪闪发光,流露出一种热切、兴奋的神色,仿佛想立刻返回他家乡去似的。

    ⑤我对他说,我们可以造一条大船,让他坐着回家。他的脸上显出很难过的样子,说道:“你为什么生‘星期五’的气?”我告诉他,我没有生他的气。“没有生气!”他重复着说道,“没有生气为什么要把‘星期五’打发回家?”我说:“你不是说你想回去吗?”“是的,"他说,“我想我们两个人都去。”总而言之,没有我,他是绝不想回去的。我说:“我去!但是我去那儿有什么事好做呢?”他马上回答说:“你可以做很多很多的好事。你可以教我们这些野人成为善良的人,有头脑的人,和气的人,使我们过一种新的生活。”“不行,‘星期五’。”我说。他听了我的话,立即跑去把他那把斧头取来交给我。

    ⑥“你给我斧头干什么?”我问他。“拿它杀了‘星期五’吧!”他说。“为什么?”他马上回答说:“拿斧头杀了‘星期五’吧,不要赶他走。”他说话的时候,眼睛噙着泪。我立刻对他说,我再也不打发他走了。

    ⑦总之,从他全部的谈话看来,他对我的情意是坚定不移的,他绝对不愿离开我,而我也打消了过去的种种疑虑。他之所以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完全是出于他对自己部落的热爱,并希望我一起去对他们有好处。

    【1】选文节选自名著《__________》,作者是英国的__________

    【2】选文主要讲述了“我”与“星期五”之间的哪些事?在相处过程中,“我”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想一想,填一填。

    对应段落

    事件概况

    “我”的心态

    __________

    喜欢

    安置“星期五”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欣赏

    ④~⑦

    和“星期五”交谈

    ____________

    【3】分清文章的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选文在叙述与“星期五”有关的事情时,哪件事写得最详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你的课外阅读体验,向其他人推荐这本名著,写出两条推荐理由。

    推荐理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理由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知了

    山上有一种蝉,叫声特别奇异,总是“吱”的一声向上拔,沿着树木、云朵,拔到难以形容的地步。然后,在长音的最后一节突然以低音“了”结束。这声音在山林里荡漾,倾听起来,活脱脱就是:知——了!知——了!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蝉如此清楚地叫着“知了”,终于让我知道“知了”这个词的意思。

    蝉,是这世间多么奇特的动物。蝉的幼虫就像一粒默不作声的种子,住在深深的地下。一两年的时间里,它们静静地吸收着大地的营养,经过如此漫长的黑暗一点点长大。蝉的成虫又是如此辉煌。从土里钻出来飞上枝头,就能撒欢似的狂叫,然而它们却只有短短一两个星期的生命。

    蝉的叫声严格说起来,应该属噪音一类。因为它的声音既大又尖,有时可以越过山谷。说它优美也不优美,它只会发出没有变化的长音。但是,我总喜欢听蝉叫,它的叫声里充满了飞上枝头之后对这个世界的咏叹,那是一种充满了生命力的声音。如果在夏日正盛,听林中万蝉齐鸣,会使我的心随之荡漾。我也想兴奋地学蝉一样,站在山巅长啸。常去听这声音,也因为它的一生与我们非常接近。我们大部分人把半生的光阴用在学习上,渴望利用这种学习来获得成功,那种漫长的追求不是正如知了一样吗?

    【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文中提到的蝉生活在山里。( )

    (2)第一自然段中的“吱”字写出了蝉的叫声很高。( )

    (3)作者认为蝉是世间常见的动物。( )

    (4)蝉的叫声很好听。( )

    【2】联系上下文,把带点词语的意思写在括号里。

    (1)这声音在山林里荡漾,倾听起来,活脱脱就是:知——了!知——了!( )

    (2)如果在夏日正盛,听林中万蝉齐鸣,会使我的心随之荡漾( )

    【3】填空:

    (1)“一两年的时间里,它们静静地吸收着大地的营养,经过如此漫长的黑暗一点点长大。”一句中,“它们”指________

    (2)“从土里钻出来飞上枝头,就能撒欢似的狂叫,然而它们却只有短短一两个星期的生命。”一句中,“它们”指________

    【4】给短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分层,用“∥”在文中标出。

    【5】作者喜欢听蝉的叫声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很长。(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缩句,缩到最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姑娘说: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字句:_______________

    字句: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1)父亲对我说:打你不为别的事。都像你这样白看书,人家怎么过日子?搬运队的马车夫需要马草,你可以扯马草换钱。(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次,背着马草四处寻找买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年轻人阻止父亲。(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

    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仿写例句,试着写一写“犹豫不决”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1)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改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

    (3)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 20、不改变句子意思,把句子换一种说法。

    1、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

     

    2、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生活中时时有欢乐,一场温暖的亲人聚会,一次欢快的课外活动,一个快乐的童年游戏,甚至一次助人为乐之举……这些都可能成为我们心中最快乐的元素。本次习作就请以快乐为主题写一篇习作。要求内容具体,语意新颖,语句通顺,条理清晰,富有真情实感。题目自拟,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